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之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之整合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呢?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此与大家交流商榷:
一、巧妙利用,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模唱不是太感兴趣,一开始模唱便开小差,但是模唱是学好歌曲,唱准音的必经之路。我问学生:你们希望怎样进行模唱的练习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希望不但能听到自己的模唱,更希望能看到。我希望看到的音符是动的,我希望音符是五颜六色的。我说:那好,满足你们的愿望。于是我请上了课件——五线谱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音符跳动着奏出了孩子的心声,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上升。
二、创设氛围,活跃课堂
儿童的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要先营造气氛,“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一课中,我搜集了一些新年图片配以鞭炮声在导入中展示给学生,在教室里适当的点缀几个气球,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真的有一股过新年的味道。由于学生感兴趣,我只重点教了“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两句,其它的乐句学生自己就学会了。在学习巩固阶段,我为学生伴奏音乐,大屏幕上是礼花绽放等动态画面,有的学
生兴奋的直接站起来边唱边做起了敲锣打鼓的动作,还有的扭起了大秧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录制了一些春天优美的景色:青翠的山林,快活的飞来飞去的小鸟,沐浴在阳光下色彩斑斓的花儿、草儿,还有植树的场面等,再配上百灵的叫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仿佛就奔跑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和大自然的双重美,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此时我们再教唱歌曲,学生已经融入了歌曲的意境中,他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起来自然就特别认真,掌握的也牢固。
三、广泛利用资源,推动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一些我们在课本和身边找不到的资料,网络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
在教学民族歌曲的时候,我感觉:单纯的学唱歌曲本身,学生很难体会到各个民族的特点,也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歌曲内涵。于是在教一个民族的歌曲时,我就从网上多搜集一些同民族的歌曲,再适当的介绍一点风俗民情,那股浓郁的少数民族氛围一下子包围了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迸发出了许多处理歌曲的奇思妙想,我立刻和同学们一起按照他们的想法表演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但可以从多媒体上听到音乐,他们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比较适合在高年级进行。我把制作音乐的软件安装到多媒体上,学生调出五线谱,然后把音符放到五线谱上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再一点播放,他的大作就丁冬丁冬地响起来,学生兴奋的不得了。当然,作品有好听的,也会有差的,教师可以给他们加以指点。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音乐创编歌词,一举两得。
四、正确利用,合理整合
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是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过分依赖多媒体,不管有无必要,统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课件占据了教学环节的大部分,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才应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应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控。该用的一定要用,不该用的一定不要用。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以及表演,有时更能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学科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醉在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里,让音乐艺术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孩子的智慧。一味的以图象直觉取代音乐感知,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就背离了音乐教学的目标。
我们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多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使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