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3(B)能够解释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B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4.一般没有意识的参与的记忆属于(C)。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65.过度学习的最佳效果是学习程度为(D)。
A.100%B.200%C.50%D.150%
2.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T)
3.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F)
4.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F)
5.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F)
6.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F)
7.发展的顺序是不中逆的,也不能超越。()
8.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T)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集中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0.个人的意志努力与(B)xx。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定向反射
41.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C)。
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
4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C)。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
4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
4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
45.一般来说“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46.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B)。
27.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觉D.听动觉
28.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B)。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29.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A)规律。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7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C)。
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75.3岁前儿童主要是(C)。
A.想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情绪思维
7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品质。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
77.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叫(A)。
4.S=K·In,史蒂文斯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D)之间的关系。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D.心理量与物理量
5.听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6.嗅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7.味觉属于(A)。
17.费希纳对数定律用公式表示为(B)。
A.K=△I/IB.S=K·lgRC.S=K·InD.E=1/R
18.斯蒂文斯乘方定律(幂定律)用公式表示为(C)。
A.K=△I/IB.S=K·lgRC.S=K·InD.E=1/R
19.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A)的现象。
A.发生变化B.提高C.降低D.不变
20.视觉的暗适应是指由于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C)的现象。
A.不变B.提高C.降低D.消失
21.没有明显适应现象的感觉是(D)。
A.视觉B.嗅觉C.温度觉D.痛觉
22.感觉是人脑对(B)的认识。
A.事物整体属性B.事物个别属性C.外部信息D.物体结构
23.xx提示了()。
A.标准刺激与刺激增加量成正比B.标准刺激与刺激增加量成反比C.常数K越大,感觉越敏锐D.常数K越小,感觉越敏锐
32.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这反映了知觉的(B)。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3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A)。
A.嗅觉的适应B.嗅觉的空间积累C.嗅觉的对比D.嗅觉的补尝
34.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A)。
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T)
10.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F)
1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F)
1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像,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完整。(F)
13.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T)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35.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全神贯注,保证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B)。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36.人们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说明注意具有(D)功能。
A.选择B.整合C.维持D.调节和监督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登记
47.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1小时
4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B)。
A.8±2B.7±2C.6±2D.容量几乎无限
49.属于短时记忆的是(A)。
A.工作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程序记忆
50.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没有(D)。
37.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集中,这种现象属于(B)。
A.注意的范围大B.注意的稳定性好C.注意的分配多D.注意的转移快
38.司机一边观察道路情况,一边操纵汽车行驶,这属于(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集中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39.有的人能够自拉自唱,这种现象属于(C)。
54.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叫(A)。
A.再认B.回忆C.联想D.再现
55.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C)。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度复习
56.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B)秒。
A.0.1~0.15B.0.25~2C.0.2~3D.0.3~4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2.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属于发散思维的(C)品质。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3.思维的特征有(C)。
A.具体性B.抽象性C.间接性D.直接性
8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
70.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叫(B)。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71.认知过程的核心是(D)。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72.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B)。
A.记忆B.思维C.感觉D.知觉
73.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是(C)。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运动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2.视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3.内脏痛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14.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T)
15.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F)
16.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T)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B)。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9.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D)。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10.人刚刚能感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57.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了无意识影响的记忆叫(C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58.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即(D)。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59.(A)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失的结果。
11.(C)是人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12.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D)。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1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
6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发展进程为(C)。
A.急速下降B.缓慢下降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67.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识记和回忆较困难的是(B)。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C.结局部分D.补充部分
68.当我们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时,查看过他的号码后,拿起电话却又忘了他的号码,说明这种“查看”是(B)。
8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2岁以后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D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二、判断题
1.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受性。(F)
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
78.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C)。
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
79.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是(B)强度动机。
A.高B.xxC.低D.极高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位时间发散项目的数量属于发散思维的(A)品质。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1.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属于发散思维的(A)品质。
A.超限抑制B.倒摄抑制C.延缓抑制D.前摄抑制
51.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D)。
A.保持和遗忘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52.(A)对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语义记忆
53.受(C)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遗忘较多。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0.(B)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1.关于遗忘的(C)考虑到了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2.(D)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A.长时记忆B.瞬时记忆C.内隐记忆D.短时记忆
69.下列学习属于内隐记忆的有()。
A.学会骑自行车后,隔一年不骑后,还能自如的骑自行车
B.在街上遇到一个人,总觉得眼熟,但“不认识”,后经他人介绍,是与自己同一学校同一栋的校友
C.平时自己爱看小故事,上台讲课时能灵活引用
D.儿童对母语的学习掌握非常迅速
30.组合比较规律的刺激物(即良好图形)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D)规律。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31.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C)。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1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
15.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D)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16.xx用公式表示为(A)。
A.K=△I/IB.S=K·lgRC.S=K·InD.E=1/R
24.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那暗适应与明适应的过程中其感受性分别是(B)。
A.提高、提高B.提高、下降C.下降、提高D.下降、下降
25.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
26.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63(B)能够解释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B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4.一般没有意识的参与的记忆属于(C)。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65.过度学习的最佳效果是学习程度为(D)。
A.100%B.200%C.50%D.150%
2.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T)
3.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F)
4.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F)
5.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F)
6.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F)
7.发展的顺序是不中逆的,也不能超越。()
8.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T)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集中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0.个人的意志努力与(B)xx。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定向反射
41.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C)。
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
4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C)。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
4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
4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
45.一般来说“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46.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B)。
27.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觉D.听动觉
28.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B)。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29.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A)规律。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7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C)。
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75.3岁前儿童主要是(C)。
A.想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情绪思维
7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品质。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
77.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叫(A)。
4.S=K·In,史蒂文斯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D)之间的关系。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D.心理量与物理量
5.听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6.嗅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7.味觉属于(A)。
17.费希纳对数定律用公式表示为(B)。
A.K=△I/IB.S=K·lgRC.S=K·InD.E=1/R
18.斯蒂文斯乘方定律(幂定律)用公式表示为(C)。
A.K=△I/IB.S=K·lgRC.S=K·InD.E=1/R
19.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A)的现象。
A.发生变化B.提高C.降低D.不变
20.视觉的暗适应是指由于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C)的现象。
A.不变B.提高C.降低D.消失
21.没有明显适应现象的感觉是(D)。
A.视觉B.嗅觉C.温度觉D.痛觉
22.感觉是人脑对(B)的认识。
A.事物整体属性B.事物个别属性C.外部信息D.物体结构
23.xx提示了()。
A.标准刺激与刺激增加量成正比B.标准刺激与刺激增加量成反比C.常数K越大,感觉越敏锐D.常数K越小,感觉越敏锐
32.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这反映了知觉的(B)。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3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A)。
A.嗅觉的适应B.嗅觉的空间积累C.嗅觉的对比D.嗅觉的补尝
34.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A)。
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T)
10.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F)
1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F)
1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像,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完整。(F)
13.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T)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35.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全神贯注,保证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B)。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36.人们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说明注意具有(D)功能。
A.选择B.整合C.维持D.调节和监督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登记
47.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1小时
4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B)。
A.8±2B.7±2C.6±2D.容量几乎无限
49.属于短时记忆的是(A)。
A.工作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程序记忆
50.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没有(D)。
37.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集中,这种现象属于(B)。
A.注意的范围大B.注意的稳定性好C.注意的分配多D.注意的转移快
38.司机一边观察道路情况,一边操纵汽车行驶,这属于(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集中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39.有的人能够自拉自唱,这种现象属于(C)。
54.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叫(A)。
A.再认B.回忆C.联想D.再现
55.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C)。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度复习
56.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B)秒。
A.0.1~0.15B.0.25~2C.0.2~3D.0.3~4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2.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属于发散思维的(C)品质。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3.思维的特征有(C)。
A.具体性B.抽象性C.间接性D.直接性
8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
70.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叫(B)。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71.认知过程的核心是(D)。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72.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B)。
A.记忆B.思维C.感觉D.知觉
73.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是(C)。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运动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2.视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3.内脏痛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14.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T)
15.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F)
16.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T)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
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B)。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9.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D)。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10.人刚刚能感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57.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了无意识影响的记忆叫(C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58.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即(D)。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59.(A)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失的结果。
11.(C)是人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12.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D)。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1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
6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发展进程为(C)。
A.急速下降B.缓慢下降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67.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识记和回忆较困难的是(B)。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C.结局部分D.补充部分
68.当我们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时,查看过他的号码后,拿起电话却又忘了他的号码,说明这种“查看”是(B)。
8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2岁以后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D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二、判断题
1.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受性。(F)
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
78.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C)。
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
79.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是(B)强度动机。
A.高B.xxC.低D.极高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位时间发散项目的数量属于发散思维的(A)品质。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社会性
81.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属于发散思维的(A)品质。
A.超限抑制B.倒摄抑制C.延缓抑制D.前摄抑制
51.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D)。
A.保持和遗忘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52.(A)对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语义记忆
53.受(C)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遗忘较多。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0.(B)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1.关于遗忘的(C)考虑到了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
62.(D)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A.长时记忆B.瞬时记忆C.内隐记忆D.短时记忆
69.下列学习属于内隐记忆的有()。
A.学会骑自行车后,隔一年不骑后,还能自如的骑自行车
B.在街上遇到一个人,总觉得眼熟,但“不认识”,后经他人介绍,是与自己同一学校同一栋的校友
C.平时自己爱看小故事,上台讲课时能灵活引用
D.儿童对母语的学习掌握非常迅速
30.组合比较规律的刺激物(即良好图形)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D)规律。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31.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C)。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1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
15.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D)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16.xx用公式表示为(A)。
A.K=△I/IB.S=K·lgRC.S=K·InD.E=1/R
24.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那暗适应与明适应的过程中其感受性分别是(B)。
A.提高、提高B.提高、下降C.下降、提高D.下降、下降
25.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
26.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