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促进统计“四项工程”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四项工程”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利用,信息化已由20世纪的趋势化发展为当今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原有的耗时的人工化统计,转而使用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方式进行统计。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计划。企业统计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创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统计“四项工程”实现的需要。
标签:企业;统计;信息化;问题
统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和汇总事物数量方面的资料,以记录、分析、归纳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统计在企业的信息管理、监督检查、规划咨询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已由20世纪的趋势化发展为当今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原有的耗时的人工化统计,转而使用更加便捷的统计信息化方式。统计“四大工程”是国家统计局为推进中国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四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计划。企业统计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创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统计“四项工程”实现的需要。
一、企业实现统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不仅涉及企业内部信息,还包括企业外部信息。企业内部信息是指企业在管理、生产、销售、策划中涉及的所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包括与企业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企业和个人、管理企业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涉及的行业市场,甚至相关产业市场的所有信息。统计工作不仅涉及单一事物的数据信息,还要对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形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关联网。原有的人工统计模式已经不能胜任对这些错综复杂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因而,统计工作越来越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统计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信息化是指,在统计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统计效率和实现统计信息利用最大化。统计信息化施行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运营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决策,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谓“四大工程”,一是建立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二是建立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三是建立功能完善、統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四是建设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因此,要想推动统计“四项工程”的实现,必须首先在企业实现统计信息化。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促进企业深化统计方式改革;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信息资源,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运营效率,简化统计繁重的工作量;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建议。因此,企业实施统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必要手段,是企业优化结构调整的基本保障,是适应新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高低重视,分分在企业内部开展办公信息化建设,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对统计信息化的重视不足、缺乏对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统计信息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统计信息化的重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常常忽视企业对管理效率方面的投入。很多企业管理方面表现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不重视,管理人员认识不到统计信息化对于企业生产和经营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管理观念滞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管理方法上得不到提高。加之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前期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必然会加大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而管理者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投向见效较快的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建设。信息化投入产出的效益转化相对较慢,进一步导致管理人员的不重视,甚至排斥新的管理方法。其实,真实管理观念上的问题,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发觉统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这直接导致企业统计部门计算机的配备、维修、更新以及软件的购买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缺乏对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目前许多企业中的统计人员并没用掌握专业的统计知识,或是由从事其他专业的人员管理,或是一人兼任两责、兼管数据统计,甚至没用专门从事企业信息统计归纳的部门或人员。且缺乏对从事统计工作的职工的专业培训,企业整体的统计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导致统计标准不一致,甚至出现数据错误,企业的统计信息难以实现连贯性。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使得人事部门每年主要招收与生产、销售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忽视对统计、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同时,企业往往不注重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后续培养,即使有企业引进统计信息化相关方面的人才,也由于后期培养不到位、新员工得不到领导重视,统计工作的晋升空间受到限制,导致员工“跳槽”,致使企业的人才发生流失。此外,出于信任和职工照顾方面的考虑,一些企业选用的统计工作人员为老职工,他们多数不愿尝试新鲜事物,坚持原有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基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对于统计信息化、科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而忽视对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统计信息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得不到充分利用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长期使用一台电脑、一种软件进行企业日常管理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目前还用很多企业日常办公用的电脑数量有限,且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型号,电脑得不到维护、更新,启动、运行耗时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统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软件系统引进方面,也是常年没用更换新软件系统,且存在系统不兼容、一个软件多个版本同时使用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数据的汇总、共享与交流。还有一些企业,尽管能够及时维护、更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但对于设备和系统的使用还不够充分,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的统计信息使用的效益最大化。统计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得不到重视和充分利用,必然阻滞企业统计信息化深入的发展。三、企业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人员陈旧的管理理念
要想在企业中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首先要转变领导者的管理理念,不能将目光只盯住生产和销售环节,还要将目光放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上。应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于统计工作的认识,可以说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是开展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方面,需要让管理人员了解,统计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统计所需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是必要的,是促进企业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物质基层,尽管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这同样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是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投资,在日后的企业运营中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只有管理人员接受了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加大对企业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在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二)注重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人才作为支撑。企业应当通过多渠道引进统计、信息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特别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等形式,让其尽快熟悉企业统计工作的内容,将在高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尽快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并针对其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分配到适合的岗位。此外,企业还应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尤其可以采用委托培养的方式,请专业机构、专業人员为员工讲授企业统计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并定期开展岗位知识与技能考评工作,督促员工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与方法。同时,要为统计职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在工作中体会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三)创建条件充分激发统计信息化的效益
企业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统计数据的作用,促使统计信息化真正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首先,要注重的信息收集工作,建立企业数据库。一方面,要注重企业内部日常信息的统计、保存,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以便通过统计信息准确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外部有效信息的收集工作,确保外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通过相关信息,判断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