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解读文本,培养思辨能力
百读不厌的文学作品是凭着它那强烈的感召力和教化功能永垂不朽的。所以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对作品主题的阐发。作品主题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结束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不仅给予了学生一个传统的大众化的观点,而且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期望能得出富有个性化的结论。事实上有的学生创造性的解读和评价让你不得不佩服。看着他们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我从内心感到高兴。
“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话就是说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具有个性差异的主题。这当然不是说读者可以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任意的附会,而是说明读者可以透过作品的语言体系,在理解其中的社会、历史、传统的涵蕴基础上,对其主题做出种种具有个性色彩和说服力的阐释与解读。
如莫泊桑的名作《项链》的传统主题是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个大众化的观点学生反而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虚荣心是许多人都有的正常心理,只是严重程度有别,不必要去讽刺。倒还提出了他们独到的见解:或阐明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不确定性的哀叹。或赞扬了玛蒂尔德的真诚、善良和坚忍不拔。或赞扬了玛蒂尔德迎战人生的变幻无常之后,难能可贵的坦然与豪迈。或认为文章通过玛蒂尔德对不幸的挑战,阐明了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遐想,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理解,我没有不喝彩的理由。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伊瑟尔说:“没有未完的成分,没有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文学欣赏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伟大的作品,留下的空白也就越大;因而,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是无穷无尽的。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是一个多元的开放性的系统。在教学中,坚持这个观点,引导学生发现作品多元性的主题,不仅可以体现独立思考的成果,还有助于表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辨证性。而且会因其中很强的新颖性和异常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圣陶先生强调:“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够体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的指点,对提高学生的涵咏体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的语文教材选入了《雷雨》,这是一部现代话剧。在讨论剧作的主人公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周朴园,并且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他。这是有道理的。于是我在复述了全剧内容的情况下作了如下提问:
1、雷雨作为一种自然物,在全剧中,作者用了多少笔墨写它?它还有没有别的意义?它在剧中有何作用?
经过思考,有的同学在小声嘀咕:雷雨象征了一中巨大的神秘力量,剧中的环境气氛和雷雨来临时的气氛一致,而且它还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它会是主人公么?
于是,我指导他们读剧本幕前的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其它几幕前的内容。此时,有的开始相信雷雨是主人公了。有的仍然怀疑,对于主人公,作者怎么不作重点、正面的描写呢?我趁机补充:著名的未来主义戏剧《他们来了》,其主人公就一直没有出现。我们将要学到的作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的主人公戈多同样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作品的主人公并非一定要亲临现场,他可以垂帘听政嘛。
2、在作品中有以下内容:侍萍在三十年后与周朴园相见时,周朴园问:“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说:“是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本不是侍萍想来的地方。四凤与周萍的恋爱关系,繁漪的疯狂报复,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周萍与生母的尴尬见面等,这些阴差阳错的现象与侍萍的话能说明什么?
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说:这是命运之神在捉弄并左右着周朴园的大家庭,它像是隐藏在周家的一个神秘的特务,参与并制造着剧中人物的处境和走向,直接影响了情节的发展,悲剧的产生过程无不是受命运的指使。命运之神就隐身为一次次巧合的参与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