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问题也伴随而生。

比如,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这些问题的存在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但你有没有反思过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哪?原因分析:课改之后有些邯郸学步,无所适从;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对“双基”和“素养”的对立理解。

原因弄清了,是不是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我认为重要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一定要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

我不想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过高的要求,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在文本解读方面教师也是有较大差异的)。

因为教材的文本类型各种各样,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表现手法多样,想要每个文本都能解读得很深,每句话都理解得很到位,每个概念都能准确阐释,这无疑是对老师的苛求,也是不现实的。

当然在这里我不是帮助咱们语文老师推脱责任,而在于我们今天讨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这个话题时,要取一种更实际的态度,以探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这是我今天和大家讨论问题的一个基本立场。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探究“解读文本”的有关问题。

何谓“文本”?例如,俄罗斯的伟大作家高尔基回忆,他在10岁左右寄居外祖父家里的时候,有一天,独自一个人躲在一间堆放杂物的小房的屋顶上,看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小说《一颗纯朴的心》。

作品的内容与高尔基当时周围人们的生活相类似,他看得很入迷。

但是,他突然生出一种奇特的感觉:这篇描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女仆的平淡生活的小说,为什么会对他产生如此之大的魅力,把他紧紧吸引住呢?他觉得,这里面可能有某种魔法。

于是,他打开一页书,对着太阳光细细察看,想找出隐藏在里面的秘密。

年幼的高尔基当然什么秘密也没有找到,因为秘密在语文文本里,而书籍的纸张、纸上用油墨印刷的文字符号都不是语文文本,只是语文文本的物质载体。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

现成的教学资源的依赖性 。 这种依赖性所“ 侵蚀 ” 的
是 教师教 学的根本 能力 。 特 别是年轻 教师 , 如果在
思考 时间 , 也没有 足够 的思维空 间 。 这 也是语 文教 师备课 中见多不怪的顽症 。

( 四) 教 师 的 阅 读视 野 相 对狭 窄
后, 反 而出现 了教 师钻研 教学 的“ 空 洞” 。 集体 备课 的真正 意义绝不是共享教案 , 而是让教 师在集体交 流、 讨论 、 研究 的氛 围中提高教师 的备课能力 。
高文本解读能 力入手 。

合作就显得困难。 ( 三) 过 多设计挖掘和链接环 节 , 学生思考难 以
充 分

语 文教 师 备 课 中的 常 见 问 题
( 一) 过 于依赖教 学参考 书和教学资源
应该说 , “ 重教轻学 ” 是 目前教学 中的一个致命 问题 。 教 师往往重 视教学过程 的设计 与铺 陈 , 而 忽
四种就 是高级 的互动模式 , 学生力图探究知识 的发
计 的质量 。 所以, 克 服教师对 教学参 考和教 学资源 的依赖性是 当务之急 。
( 二) 过 于突出教师的解读 , 忽略 学生的文本体 验 在备课 中 , 不少教 师缺少 “ 站在 学生角 度来思
生和发展过 程 , 着重 于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和综 合 应 用能力 的培养 , 也 可称此为研 究型学 习模式 。 不 管是何种模式 , 都得 用教材教 。 因此 , 钻研教材就是
达到思想 开阔和理解深刻 的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也就得不 到
更深 的阅读 体验 , 文本对学 生思维砥砺 的价值体 现
更是微乎其微 。

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研究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是小学课程结构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是以教材为载体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贯彻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用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去丰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只有紧密结合实际,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

”因而,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实施和达成课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文本解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如何?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何?又如何根据成因提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便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很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理性认识、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文本的选择与组织能力、对文本的呈现能力和对文本的创生能力这五个方面。

学校教研疏于对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关注,教师备课因循守旧、形式化浓重以及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原因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存在对文本解读的理性认识有所缺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不够,对文本的选择与组织能力有待加强,对文本的呈现能力存在偏差和对文本的创生能力亟待开发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经验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应加强对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和评价。

学校教研要注重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学校教学评价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关注和评价。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重视文本解读观念的转变及能力的历练。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一、提高教师素养
中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素养,不断掌握最新的语文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文本的精华,可以借助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二、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在理解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把握主要、次要信息,如果文本涉及哲理、文学话语则要能分析领会其它次级信息,理解文本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以及文本的情节、现象、问题、结构等等。

三、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讲解文本时,可以同时运用比较法和反身法来综合分析文本,分析文本的学术价值,把握文本的内在联系,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

四、提高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能力
除了分析一般文本内容之外,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运用推理分析法来解读文本,挖掘事物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本的主旨,从而
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文本解读能力。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分析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分析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分析一、引言:高三是学生面临重要考试的一年,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本解读与分析是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高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与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文本解读是理解一个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关键步骤。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的滋养。

因此,教师应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

三、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1. 阅读全文: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本的整体结构与内容,把握主题和核心思想。

2. 细读文本:学生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文本来发现其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注意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段,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 分析文本结构:学生需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如开头、发展和结尾等,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节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本。

4. 比较与对照:学生可以将所学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进行比较,探索不同作品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 提问与思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应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来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五、文本分析的重要性:文本分析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并发现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

六、文本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 主题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立意和观点。

可以从文本中提取出关键词语,推导出文本的主题。

2. 情感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描写手法来理解文本中的感情表达,并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

3. 结构分析:学生需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把握作者的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本。

4. 文体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文体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来把握文本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手法。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作者:张锦艳来源:《学园》2013年第09期【摘要】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它影响着语文教学的优劣。

可教师文本解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脱离文本,依赖参考书与网络,教师自身没有和文本的心灵交流和灵魂对话,解读不出文本的精髓和内核。

本文主要从巩固语文教师的理论基础;丰富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磨炼语文教师的操作实践三个方面来初步探索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7-02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因此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日益重要。

一巩固语文教师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的支撑,文本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语文阅读教学也实现不了根本的突破。

因此,首先要巩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的理论基础。

1.文本解读本质: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文本解读就是通过分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来理解文本的对话交流活动。

是解读主体的积极参与、深入体悟,力图亲身再次地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

曹明海指出“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具体来说,“寻求理解”就是解读主体把自身理解和体验投注于文本的世界,以自己的视域和作者、文本的视域相融合,来体验、感悟文本的意义。

如教学《背影》时,教师会设计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写到作者的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文化观、价值观、审美判断等因素投放到文本的理解中来体验、感悟,即“寻求理解”。

很多语文教师常常仅满足于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停滞在感受文本所散发出来的情感这一阶段,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

教师要跳出文本,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文本,要从中发现价值,建构自己的意义,即“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就是在“寻求理解”的基础上,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化文本的世界为自我的世界,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同时建构自己的世界。

教师识字调查报告范文

教师识字调查报告范文

教师识字调查报告范文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识字水平和阅读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次调查旨在调查全校教师的识字水平和阅读习惯。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收集教师们的相关数据,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向的指导。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的调查问卷。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识字水平、阅读频率和喜好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通过学校的电子邮件系统向全校教师发送了问卷链接,并设定了一周的回复截止时间。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保证问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以提高教师的回答率和真实性。

调查结果共有150名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回收率为90%。

教师识字水平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根据自我评价,超过80%的教师评价自己的识字水平达到了中等水平或以上。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图1:教师识字水平分布](image1.png)此外,调查还显示,教师们对于自身的专业识字水平要求较高,57%的教师希望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教学任务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师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方面,调查显示,超过60%的教师每周会阅读专业书籍或学术论文,并将阅读时间控制在每周5小时以内。

同时,约70%的教师表示他们会在空闲时间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或报纸杂志。

这表明教师们有着积极的阅读习惯,并注重不同领域的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

此外,教师们也在阅读方式上体现出多样性,调查显示,在获取阅读材料时,约65%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而35%的教师则依然偏爱纸质书籍。

教师阅读内容偏好本次调查还了解到教师们对于阅读内容有着不同的喜好。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专业教育类书籍、教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认知类书籍有较高的兴趣,占比分别为70%和60%。

此外,约50%的教师对于历史文化类、人文社科类书籍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这些结果表明教师们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思维。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全校教师的识字水平和阅读习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再谈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再谈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读 教参 , 找各 种 资 料 , 自己 的“ 读 ” 查 对 裸 加
以 印证 、 正 和 提 高 , 得 对教 学 文 本 比较 深 透 的理 解 和 把 握 。 修 获
多 次 参 与 本 地 区 语 文 教 师 招 考 聘用 工作 ,面试 考 场 只 发 给 每 位
文本解读 能力是语 文教师必须具备 的教学基本功 之一 , 语 文 教 师对 教 学 文本 解 读 的 深 浅 ,直 接 关 乎 到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高 低 。 只有 语 文 教 师 对 文 本 的解 读 是 深 入 的 、 彻 的 , 堂 教 透 课 学 中对 学 生 阅读 导 航 的准 确 性 和 有 效 性 才 会 更 高 。 可是 大量 课 堂 实 例 表 明 ,在 高 中新 课 改 已经 全 面 推 行 的 今
塌 糊 涂 ; 的教 师 上 公 开 课 前 , 去 独 立 阅 读 文 本 , 有 不 而是 忙 于
从网上下载课件 , 以借 鉴 名 师 的教 学 设 计 来 代 替 文 本 解 读 , 邯 但
郸 学 步— — 只 能 学其 形不 能学 其 神 ,经 验 丰 富 的老 教 师 听课 时
只 感 觉 背 皮 发麻 , 课 时 想 对 其 说 句 不 伤 自尊 的 话 都 难 。 者 曾 评 笔
付 开 祥
( I 雷 波 中学 四川 凉 山 6 6 5 ) 四川 省 1 50
中图分 类号 :G6 2 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6 2 1 7 (0 )2 0 5 — 2 17— 5 82 1 1~ 0 10 1
教 师 专 业 特 点 的 特 殊解 读 能力 。它 不 仅要 求 语 文 教 师 能 准 确 地 理 解 把 握 文 本 的 意 思 , 要 求 教师 根据 阅 读 时 的 理解 与体 会 , 还 对 文 本 的 教 学 重 点 、 点 加 以 预判 , 富 有想 象 力 地 把 文 本 初 步 分 难 并 解 成 目标 、 法 、 程等 , 教 学方 案 的设 计 奠 定基 础 。 方 过 为 语 文 课 堂应 该 是 美 不 胜 收 的 课 堂 , 得 让学 生 无 法 拒 绝 。 美 要

教案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

教案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

教案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

文本分析和解读是教案编写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有效地组织和呈现教学过程。

本文将就教案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文本分析与解读文本分析与解读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探究其内涵和特点,同时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文本分析与解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语言文字分析、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分析、语境推测等。

二、文本分析与解读的重要性1. 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有助于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2. 发现学生问题:通过分析文本,教师能够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难题。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文本分析与解读,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系统思考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文本分析与解读的具体步骤1. 整体把握文本:首先,教师应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文本的主题、段落结构和语篇特点。

2. 词汇理解:分析文本中的重要词汇,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3.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文本中的重要句子,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

4. 语境推测:通过文本中的线索和语境信息,推测出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

5. 主题思考:对文本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四、文本分析与解读的教学方法1. 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讨论、语言填空、创作写作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趣味性的解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浅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作者:牟春英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3期【摘要】想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说,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若想上好一节生动的语文课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解读文本,高水平的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也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正因如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应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夯实语文教师的理论基础文本解读能力应当以牢固的语文理论为基础,如果缺乏理论基础,那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切实地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正因如此,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本解读能力首先应当帮助语文教师不断的积累理论基础。

(一)引导语文教师明确文本解读的本质之所以进行文本解读主要是为了达成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分别是:一是寻求理解;二是自我理解。

所谓的文本解读其实就是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话交流的活动。

通过文本解读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深入的了解作者曾经体验过的经验以及思考过的问题。

所谓的寻求理解其实就是读者将自身的理解以及体验投入到文本的世界当中,从而实现读者和作者之间视域的相互融合。

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通常会设计这样的问题“大家已经熟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文章主旨概括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熟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课本当中去,从而寻求理解。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文 本 解 读 能 力 是 语文教多年的教研 工作 , 十 使 我 深 深 地 体 会 到 , 本 解 读 能 力 对 一 个 中学 文 语 文 教 师 来 讲 是 何 等 重 要 。 无 论 是 在 日常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是 在 复 习 应 考 的过 程 中 , 师 还 教 的文 本 解 读 能 力 , 始终 对 教 学 的针 对 性 和 教 学 的效 率 , 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 起 阅读 教 学 的理 想 追 求 和严 峻 现 实 《 通 高 中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 阅读 教 学 普 说 “ 是 学 生 、 师 、 科 书 编 者 、 本 之 间 的 多 重 对 教 教 文 话, 是思 想碰 撞 和心 灵 交 流 的动 态 过 程 。 阅读 中的对话和交流 , 应指 向每一个学生的个 体阅 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 又是 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 、 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 特 级 教 师 于 永正 说 “ 想 真 正 的 上好 语 文 要 课, 必须 要 学 会 解 读 文 本 , 走进 文本 , 深 入挖 要 掘 教 材 , 能 片 面 地 停 留 在 文 本 的表 面 , 挖 不 要 出文 字 背 后 蕴 藏 的 东 西 , 有 钻 研 出 语 文 的 味 只 道 来 , 能上 带 有 语 文 味 道 的 课 来 。 作 为语 才 ” 文老 师 , 我们 首 先 应 当 以 一 个 学 习 者 的 身 份 , 和 字 面 上 的 文 本 及 文 本后 面 的作 者 认 真 对 话 , 静心 凝神 地加 以研读 , 做好 解读 文本 的第一 人 。教师 只有 高屋 建瓴 , 可 引导学 生正确 方 解 读 文 本 , 阅 读 教 学 回 归 语 文 教 学 的 本 真 让 状 态 — —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正 确 的 引导 下 , 学 生 用 的眼光走 进成人 的精神世界 , 主观 能动地“ 感 受 、 解 、 赏 和 评价 ” 言文 字 。 理 欣 语 教师对文 本的解读 , 应该 有j种身 份 : 一 是读 者 , 留 自己最初 阅读的体验 与感 受 ; 保 二 是 教 者 , 点 考 虑 文 本 的 价 值 , 学 所 需 达 成 重 教 的 目标 ; 三是 学生 , 第 以学 生的视 角来 阅读 。 尽 管 教 师 对 文 本 的 解 读 可 以非 常深 刻 和独 特 , 但 时 刻不 能 忘 记 我们 面 对 的是 十几 岁 的学 生, 他们 有 自己世界 , 我们 不能把成人 的认识 强加给他们 , 或牵引他们向前 。 当我们语 文教师将 整个身 投入到文本 m 5 中去 的时候 , 那将是对语文教育 的一种最好的 体认 。特级教师钱 梦龙说过 : 我在备课 的时 “ 候, 首先 考虑的不是 自己怎样讲 文章 , ……有 时候 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 点 , 估计学生也 会在 这 些 地 方 发 生 困难 , 设 计 几 个 问 题 , 学 生 就 让 多 想 想 。 ” 语 文 教 师 要 多 做 换 位 思 考 。 应 设 想 如 果

扎实文本解读,寻求学习真义——浅谈培养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之我见

扎实文本解读,寻求学习真义——浅谈培养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之我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350 ) 2 4 1
要】 在语文课 堂教学 中, 过多教或淡化文本, 浅尝辄止 , 或死抠 文本 , 守成规 , 墨 过度地依赖教参、 照本宣科 , 进行伪 阅读、 伪教学 , 这是
初 中语 文课 堂 低 效 率 , 失 活 力 的 重要 原 因。 者 立足 教 学 实践 , 吁教 师应 加 强课 前 知 识 贮备 , 自 己的 真诚 体 验 带动 学 生 的 感悟 , 倡 个 性 散 笔 呼 以 提 解读 、 张扬 个 人 风格 与魅 力 , 力提 高文 本 解 读 能 力 。 努


地 。 因此 , 师 若 真 要做 好 自己 的 角 色 , 扎 实 文 本 解 读 , 求 语 文 学 教 应 寻
1教 师 自述 同 诗 歌 的 第 一 次 交 往 ( . 朗诵 ) 的 经 历 ( 呆 了 . 不 知 时 惊 但
美 在 何 处1时 问是 初 中 。教 师 朗 读课 文f 乐1 , 配 。 板书 : 朗诵 f 一 阶段1 情 、 容 、 人 。 第 动 动 动 知识 贮 备 惟 有纵 横 相 连 。 述 方可 旁征 博 引 讲 2教师 自述 同诗 歌 的第 二 次交 往 f 赏 ) 的 经 历f 始 用 诗 歌理 论 . 鉴 时 开 陶行 知 先 生 曾说 过 :要 想 学 生 好 学 . 须 先 生 好 学 . 有 学 而 不 “ 必 惟 . 厌 的先 生 才 能 教 出学 而 不 厌 的 学 生 。 ” 博 精 深 的 知 识 是 我 们 教 师 教 来 解 读诗 歌1时 问是 大 学 。 广 板 书 : 赏 ( 二 阶段1 述 、 较 、 想 。 鉴 第 描 比 联 育教 学 工 作 的精 锐 武 器 , 是 自己站 在 三 尺 讲 台 上 的 能 源 与底 气 。 我 更 3教 师 自述 同 诗 歌 的第 三次 交 往 f 作1 的 经历 f 始 用 自己对 生 . 创 时 开 们 的知 识 贮存 越 丰厚 , 课 便 越轻 松 。 我 们 在 备课 的 时候 . 们 准 备 上 而 我 并 。教 的知 识 往 往 只 是 某 本 教 参 的一 点点 注 释 和 补 充 , 多 时 候 . 们 不敢 命 的感 受 来 解 读 诗 歌 , 及 时 记 录下 这 些感 受) 师 朗诵 自己 创作 的 很 我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文本解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提取出其中的信息,分析归纳并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从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一、选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一方面,材料的难度应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既不过简单而使学生没有挑战性,也不过难以至于学生无法理解。

材料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兴趣相关,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可以从理解词义、猜测故事情节、推理作者意图等方面展开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教材中的课文,或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短文作为练习材料。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借助互动式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

通过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读方法,比较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思考。

3. 课外阅读法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提供阅读指导。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自主解读和分享,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可以设计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进行解释;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写作和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注意事项在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在文本解读方面需要达到的水平。

2. 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4.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于对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研究——以《雨巷》为例

关于对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研究——以《雨巷》为例

90拓展NEW WRITING2020.5 语文教学研究关于对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研究——以《雨巷》为例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主题的多样性而被世人传诵,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教师需关注文本的解读,努力从中提取适用于教学需要的资源。

教师不深入研读文本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

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挖掘其教学价值,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文本内容的解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唤起人们的情感,语文教师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将文学美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

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其主题的解读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其艺术特色的解读分析。

文本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将自己的情绪掩藏在文学作品中,或是对现下处境的感叹,或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寻,抑或是对美好未来的预想。

文本的艺术特色是作者用来抒情写意的手法,作者利用各种各样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表达出来,使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文学之美更加深入人心。

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应掌握文章的主题并且分析其艺术特色,从这两方面入手,指引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学美。

作为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抒情诗之一,《雨巷》的文本极为优美,在对文章主题进行解读时,需侧重于关注文章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有学者提出,“丁香姑娘”象征着一种美好理想,是作者对理想及希望的追寻。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出狱避难期间所作,亲历了大革命的失败,自己的革命理想被极为残酷的现实所打压,面对着黑暗的社会环境,作者因自己的理想破灭而十分惆怅、茫然,这一倾诉着自己的思绪的追寻理想之作因此形成。

《雨巷》巧妙地运用象征意义的方式进行抒情。

诗歌中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自徘徊在雨巷中的行人及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属于象征性的意象,创造了一个朦胧优美的梦境,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进入了这种朦胧的意境,深刻体味诗人深沉的感情。

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状况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状况的思考
TIA NJIN E D U C A TIO N 55
发现其 特点与用 意;在探究表 现手法方 面, 关注率 也高达 100% �但 是, 在这几 个高数 值的背后 ,则凸显了教 师"语文 意识 " 的不 足, 概括 文本 内容 � 感悟 布局 谋篇的 特点时独 立性不够强 ,对文本的 表现手 法关注不 足等问题� 4. 教 师对 有 效引 领 的 要求 较 为迫 切� 通过问 卷调查,我们 发现广 大教师 在阐 明自 己个 性化 解读 策略 的同 时, 也 有教师 面对文本解 读时感到茫 然不知所 措, 觉得无从 下手, 大家表达 出迫切需要 外界 (主要是 同伴互助或 专业引领) 有效 帮助的意愿 � 反思教学现实, 我们感到目 前有关 部门对教师 解读文本的 有效帮助 确实还很 不到位, 这具体 体现在在区 � 校 各级 教研 活动中 , 往往 还沿 用 "一 人讲 � 其余听" 的形 式; 大 家得到的 是某一文本 的解读 结果,而不 是正确解读 该文本的 过程�
� � � � � � � 教学 研 究
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状况的思考
文本读能力既是我们必备的学科职业素养, 也是一种专业知识 � 言语技能� 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更是指导学生 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 �
�李素颖 吴永强
仍有 5 3 % 的 教师 尚 未意 识 到文 本 解读 是构 建有 效语 文课 堂的 基础 与关 键; 而 在日 常听课的过 程中,我们 发现由 于 教师对 文本 的解 读存 在一 定的 欠缺 , 影响 了语文课堂 教学的有效 性�这一 方 面 体 现 在教 师 只 是 一味 让 学 生 千 方百 计 地了解 "课 文写 了什 么" " 表现 了什 � 么" , 而对 文本 语言 的内 涵� 意 蕴缺 乏咀 嚼� 品 味, 对文 本的 思想 内涵 � 表达 方法 缺 乏 深 入的 挖 掘 和 探究 , 教 学 始 终在 "得意 忘言 " 的 低层 次上 徘徊 , 造成 学生 对 语文学 习的 厌倦 和懈 怠; 另 一方 面是 有 的教师 对教 科书 钻研 不深 , 只是 简单 照 搬 教参 � 教 辅 材 料, 课堂 教 学 中 并没 有 有针对 性地 提出 问题 �解 决问 题, 导 致 教学的 组织 性� 指导 性� 实 效性 降低 � 基 于 上述 的 原 因, 我们 设 计 了 " 和 平区 小 学 语 文教 师 文 本 解读 现 状 的 调 查问 卷" , 通过 对小 学语 文教 师进 行问 卷调 查, 把 握教 师 文 本 解读 的 现 状 , 分 析问 题 产生的 原因 , 探索 解决 问题 的途 径和 策 略, 从而 进一 步提 高语 文课 堂教 学有 效性 , 提升 语文教师的 专业化水平 � 一� 几点思 考 1. 教师 对文本 解读的认 识还 需进一 步明 确� 就小学 语文教师而 言,文本 解读能 力既是 我们必备 的学科职业 素养,也是 一种专业 知识� 言语技能 � 伦 理情操和审 美价值 等方面的 综合素质,更 是指导学 生进行 有效阅读 的基本教学 技能�从问 卷调查的 数据上,我们 欣喜地 看到当前 语文教 师对于文本 解读重要性 的认识比 较明确,解 读文本的 标准与自己 在解读 时坚 持的标准比 较一致�我 们通过比 较 发现, 教师 将 " 学 生需 要 " 和 " 课 程 标准 提 出的发 展目 标" 作 为文 本解 读过 程中 最 为重要 的标 准, 这 无疑 是把 握住 了文 本解 读的关键� 但是从另一个角 度来看, 且在 解读时,没有 充分考虑 "编者的意 图" , 这无 疑使 自身 的解 读陷 入 "只 见文 本� 未见教材" 的境地� 2. 教师 解读文本 时对于 教学 参考书 过分 依赖� 教师对 文本的解读 不是纯粹 的个体 行为, 更重要 的是对语文 教学而言, 学生 在教师 的指导下, 对感兴趣的 人物和事 件有自 己的感受和 想法,关心 作品中人 物的命 运和喜怒哀 乐,并乐于 与他人交 流自己 的阅读感受 ,敢于提出 自己的看 法, 作出自己 的判断, 获得更加 丰富的认 识�而 决定这一切 的基础正是 教师对于 文本的独 立解读� 通过问卷调查 , 我们发 现在 文本解读 的方法 上, 将近 40% 的教 师使 用的 方法 比较 单一 , 还不 懂得 采用 综合 的方法�此外 ,我们发现 教师在解 读文 本时 对于 教参 的依 赖程 度很 高, 有 88. 5% 的教 师把教参 作为进行教 学设计 的依 据�而现今教 学参考书 水平参差不 齐, 其 中有 的教 学参 考书 还存 在着 一些 错误 的解释或问 题� 3. 教师解读 文本时 的"语 文意 识" 不足 � 通过问卷 调查,我们 发现在 把握文 体方 面, 有 12% 的教师对 文体知 识了解 不多 ; 在读 准字音 � 斟酌 词义 方面 , 只有 44. 5% 的教 师习惯于 出声读,过 半数的 教师 还是 习惯 于默 读, 这 都不 利于 更好 地 解读 文本 ; 只有 35% 的 教师 能 做到 "每个 词语 都不 放过 " , 大 部分 还只 是留 意生 字词 或抓 住关 键词 , 这些 问题 都需 要引 起教 师的 重视 �在 问卷 调查 中, 我 们看到对于 文本的主要内容的 概括, 8 3% 的被调 查教 师都采 取先 独立 概括 , 再 与 别人 比 较 的 方法 ; 在 布 局 谋篇 方 面 , 所有 被 调 查 教师 都 能 关 注 ,其 中 97 % 的 教 师能 够 独 立 或者 借 助 参 考书 二� 对策与建议 1.加强 学习 , 提 高对 文 本解 读 重要 性的认识 � 教师的文 本解读能力 是教师 的专业 能力� 文学素养� 人文精神等 综合素质 的 集 中体 现 � 只 有具 备 精 深 的 专业 知 识� 扎 实的 专业理 论� 厚 实的 文学 功底 � 开阔 的文 化视 野和 宽广 的人 文情 怀, 才 能从较 高的立足 点上对文本 进行较深层 次的解 读�因此, 我们建议广 大教师通 过自主 研修的方 式系统学习 语文教育教 学理论 ,广泛涉猎 文学名著, 不断丰富 自己的 知识,养育 自己的智慧 ,丰厚自 己的学 养,从而能 够在面对文 本时从容 应对, 深入 解读� 同时我们 也希望在各级 各类的 教研活动 和培训中,相 关人员要 进一步引 导教师树立 正确的文 本解读理 念, 只有树立 了正确的思 想, 教学的有效 性才能得以 保证�

小学语文教师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调查分析报告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问题,本调查针对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问卷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1. 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有较深的认识。

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程度较高。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讨论、互动等,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对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有待提高。

他们普遍认为教学工具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工具培训和学习。

4.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约40%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往往依赖于教材和教辅书籍,并且缺乏创新的教学资源。

因此,建议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拓宽教学资源的来源。

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语文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教师普遍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需要加强。

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利用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固原城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调查研究

固原城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调查研究

第40卷第11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11月No.11Vol.40JournalofNingxiaNormalUniversityNov.2019固原城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调查研究李夕萌ꎬ褚治明(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ꎬ宁夏固原756099)㊀㊀摘㊀要: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专业实力的标准之一ꎬ也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ꎮ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广度㊁教学设计的精彩度ꎮ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问卷调查ꎬ了解目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ꎬ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ꎮ关键词:固原城区ꎻ文本解读ꎻ中学ꎻ语文教师中图分类号:G624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1331(2019)11-0069-04收稿日期:2019-08-27基金项目:2019年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S201912)ꎻ2018年宁夏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NXBJG2018082)ꎮ作者简介:李夕萌(1995-)ꎬ女ꎬ重庆巫山人ꎬ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ꎻ褚治明(1965-)ꎬ男ꎬ宁夏固原人ꎬ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㊁教师教育研究ꎮ㊀㊀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ꎬ也就是他们的真实力ꎬ唯有教师对文本有了科学的理解后ꎬ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ꎮ文本是作者丰富情感的浓缩表达ꎬ是他的情感输出ꎬ也是经过缜密思考之后才呈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条理的文章ꎮ因此ꎬ读者在解读文本时ꎬ应该带着自己 真诚的心 走进作者那颗 丰富的心 ꎬ这样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写ꎮ然而ꎬ在 新课改 的大背景下ꎬ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创新ꎬ却忽略了解读文本应该从文本本身出发ꎬ以语言文字为原点ꎬ深层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初心ꎮ为了深入了解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现状ꎬ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ꎬ我们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的部分中学为样本展开了调查ꎬ本论文就是对此调查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ꎮ在特殊性中找出共性ꎬ从而发现在教育一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ꎬ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ꎮ㊀㊀一㊁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现状调查设计(一)研究对象㊀㊀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固原市原州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ꎮ(二)研究方法㊀㊀1.调查问卷法ꎮ自制调查问卷«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调查问卷»ꎮ调查问卷通过软件 问卷星 在网络上发放ꎬ笔者共收回问卷117份ꎬ无效问卷0份ꎮ㊀㊀2.访谈法ꎮ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ꎬ较为全面具体地反映中学教师语文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ꎬ笔者在样本中随机选取了10位不同性别㊁教龄㊁教学水平和学历的语文教师进行访谈ꎮ㊀㊀3.观察法ꎮ本研究中的主要观察对象是在各个能力层次中挑选出的有特点的教师ꎬ共3名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ꎬ在定性研究96中采取质性研究ꎬ包括归纳等ꎻ在定量研究中ꎬ主要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如IBMSPSSStatistics21.0ꎬ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ꎬ获得主要数据和结果ꎮ二、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㊀㊀俗话说:阅读是语文的半壁江山ꎮ可见ꎬ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程度ꎮ阅读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文本做出正确的㊁科学分析ꎬ对文本㊁主旨做深度挖掘ꎬ由文章的表层含义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深层意蕴ꎮ调查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教师存在着目标设计不够明确㊁缺乏系统理论等问题ꎮ本文将选取几个相对突出且普遍的问题予以说明ꎮ(一)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㊀㊀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ꎬ首先必须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ꎬ专业能力素质要扎实过硬ꎻ然后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ꎬ也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性要求教师同样需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ꎬ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ꎬ教师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因材施教㊁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ꎬ才能够运用科学的㊁合适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ꎮ然而ꎬ在教育现实中ꎬ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乐观ꎮ表1㊀教师对文本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认同情况重要性人数百分比不太重要00%一般重要43.42%比较重要3731.62%非常重要7664.96%表2㊀教师对掌握多种文本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必要性的认识情况必要性人数百分比没有必要00%一般43.42%比较必要3227.35%非常必要8169.23%表3㊀教师阅读文本解读相关书籍的情况情况分类人数百分比没有读过1815.38%没有读过ꎬ但零散读过相关文章4639.32%读过5本以下3025.64%读过5本以上2319.66%㊀㊀由以上数据可知ꎬ虽然绝大部分教师肯定了文本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ꎬ并且意识到了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的必要性ꎮ但是ꎬ他们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了重要性ꎬ并未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来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ꎬ这在教学一线中是一个十分严重但又相当普遍的问题ꎮ部分教师甚至从未阅读过相关的书籍或期刊文章ꎬ严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ꎮ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ꎬ拓宽自己的眼界ꎬ提升自己看问题的深度ꎬ从而做一个真正有学识有魅力的教师ꎮ(二)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㊀㊀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质ꎬ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首先让自己与作者 相遇 ꎬ并在文本中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ꎬ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㊁独特的认知和感受ꎮ在此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ꎬ以加深自己的解读深度ꎮ可是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ꎬ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感受和解读置之度外ꎬ而是第一时间阅读了其他人对文本的解读ꎬ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他人的想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先入为主ꎬ从而也就覆盖淹没了教师自身的创新想法ꎬ这样的解读显然是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机械解读ꎮ具体数据见下表ꎮ表4㊀教师文本解读时ꎬ是否会 素读 文本的情况情况分类人数百分比从来不会43.42%偶尔会2723.08%会6051.28%总是会2622.22%表5㊀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ꎬ参考最多的资料分布情况资源来源人数百分比教学参考书7362.39%网络资源2823.93%期刊论文54.27%文本解读专著119.4%表6㊀教师是否有过与参考书或资料不一样的文本解读情况情况分类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1311.11%有过ꎬ但没有形成自己的解读成果6454.7%有过ꎬ但得不到认可1512.82%有过ꎬ比较成功2017.09%有过ꎬ已在语文专业期刊上发表54.27%07㊀㊀由上述数据可知ꎬ50%的中学教师会在解读文本时进行 素读 ꎬ其他教师在解读文本之前就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ꎬ这显然是不妥当不科学的ꎮ教师在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并非阅读文本ꎬ而是通过参考资料了解他人是如何解读这篇文章的ꎮ因此ꎬ这种解读方式下设计出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没有灵魂的ꎬ也不过是按照他人的模式进行没有思想的机械教学ꎬ教师成了没有灵魂㊁被固定思想控制的 机器人 ꎬ而教学过程也就更无生成性可言ꎮ㊀㊀另外ꎬ问卷分析显示:针对问题 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借鉴频率最高的是哪类资料 ꎬ调查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参考书㊁网络资源㊁文本解读专著和期刊论文ꎬ有86.32%的教师经常使用前两类资源ꎬ仅有13.68%的教师有查阅专著和论文的习惯ꎬ这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ꎮ教师均是专业的教育人员ꎬ在搜索资料上理应有自己的想法和依据ꎬ要想得到可靠又科学的资源ꎬ那么相应的专著和论文无疑是首选ꎬ可是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更加方便㊁快捷㊁直接的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ꎬ这种资料搜集方式容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ꎬ导致知识吸收得不彻底不全面ꎮ所以ꎬ笔者认为教师查阅资料的方式不够科学也是导致其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ꎮ(三)文本解读角色具有单一性㊀㊀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ꎬ他们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具有 读者意识 ꎬ也就是说读者下意识地通过文本与作者有一定程度的跨时空交流ꎬ并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创造ꎮ可是ꎬ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角色ꎬ他既是读者ꎬ但又不只是读者ꎬ因为教师的定位远远高于普通读者ꎬ所以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对更高ꎬ即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该具有 多样性 的意识ꎬ不是以单一的角色对文本进行解读ꎬ而是有多重角色ꎮ然而ꎬ调查显示ꎬ教育一线的众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仍然只站在某一个角色上进行ꎬ并没有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ꎬ因而导致解读不到位㊁较单一的问题ꎮ㊀㊀通过调查得知ꎬ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ꎬ只是站在某一个角色上处理文章ꎬ由于角度单一ꎬ所以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透彻㊁不具有递进性ꎮ教师的文本解读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ꎬ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ꎬ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过程性ꎬ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诸多引导性ꎮ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同时站在不同的角度ꎬ在教学时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重点ꎬ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引导ꎬ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ꎮ表7㊀在文本解读时教师通常站在什么角度进行的调查情况角度分类人数百分比读者10287.18%编者2723.08%作者5042.74%教师8270.09%学生6656.41%三、改变现存问题的措施㊀㊀王荣生教授认为: 一堂好的语文课ꎬ在我们看来ꎬ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ꎬ在这样的前提下ꎬ课堂组织散漫一点ꎬ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ꎬ都是常态ꎬ无伤大雅ꎮ [1](P21)(一)文本解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㊀㊀ 文本解读理论为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提供重要的指导与框架ꎬ同时不同的文本解读理论又为文本提供了多种赏析角度ꎬ文本解读理论对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ꎮ [2]教师获取理论知识的来源有很多种ꎬ但最权威最系统的无疑是相关的专著和期刊论文ꎮ因此ꎬ笔者建议教师应大量阅读与文本解读有关的著作和核心期刊上的论文ꎬ而应该减少从部分网站上直接获取资料的频率ꎬ因为这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不够完整和系统ꎬ容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ꎬ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无太大的帮助ꎮ㊀㊀理论知识储备的目的是将它运用于实践之中ꎬ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ꎮ倘若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ꎬ那么理论知识再牢固再深刻都不过是纸上谈兵ꎬ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理论知识于实际运用中的不足ꎬ从中查漏补缺ꎬ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ꎬ并用其更好地指导教学17实践活动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ꎮ然而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ꎬ而中学教师在使用理论知识进行文本解读时ꎬ还要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ꎮ(二)文本解读应注重 素读 意识㊀㊀ 素读ꎬ源自我国古代传统的阅读方法ꎬ是指阅读主体以纯净的心态直面文本语言形式ꎬ通过多维立体的感知渠道ꎬ把握作者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归旨ꎬ不以深入细致地感知内容信息为己任ꎮ [3]㊀㊀ 素读 强调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ꎬ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细节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ꎬ它提倡的是不用或者少用参考资料ꎬ更注重的是读者阅读文本过程中自身独特的理解和想法ꎮ倘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都能够对文本进行素读ꎬ并从中发现某些亮点ꎬ那么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ꎬ都会是一篇又一篇新颖又有价值的教学设计ꎮ不用或者少用教学参考资料是素读文本的基础和关键ꎬ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ꎬ教师才能有创造性地衍生出新想法ꎬ从而设计出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教学方案ꎮ㊀㊀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ꎬ教师的第一步无疑是解读文本ꎬ而解读文本必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ꎬ它是一个反复阅读并反复揣摩的过程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次解读ꎬ解读文本的次数没有上限ꎬ反而是越多越好ꎬ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解读文本ꎬ因为每一次都会发现不同于上一次的理解ꎮ教师可以在解读时就记下自己当时的想法ꎬ日后再整理出其中比较独特且有意义的思想ꎬ将它们和文本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起来ꎬ并设计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中ꎮ㊀㊀ 素读 文本和反复解读文本二者不可分开ꎬ教师唯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正确更有深度的解读ꎮ 通过独立反复的直接阅读ꎬ教师自己先走进文本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ꎬ形成自己对于文章的个性化感悟和解读ꎮ [4]良好的习惯是做一件事情的基础和前提ꎬ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则是事情成功的基本保障ꎮ因此ꎬ当教师有一个良好的解读文本习惯之后ꎬ就会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文本解读方法ꎬ就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本解读提供了前提ꎮ(三)文本解读应注重多角色意识㊀㊀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要以什么角色进行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不是一个机械的认知过程ꎬ而是一种读者能动㊁个性创造的行为ꎮ教师的文本解读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ꎬ因为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ꎬ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不能以单一的角色展开ꎬ而是应该多次以不同的角色进行解读ꎬ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多角色的意识ꎮ笔者认为ꎬ教师的文本解读应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ꎬ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ꎬ逐步深入的关系ꎮ第一个层次对应的角色是普通的读者ꎬ阅读的目的是初步简单地掌握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ꎬ对文本框架及感情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ꎻ第二个层次对应的角色就是学生ꎬ即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基本学情去阅读文本ꎬ站在学生的角度ꎬ在他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文本做一个相应程度的理解ꎬ具体把握住自己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达到的水平ꎻ第三个层次就是在教师的角色上进行统筹ꎬ结合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ꎬ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点出发ꎬ根据 课标 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ꎬ进行一个宏观的部署ꎮ参考文献:[1]㊀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7.[2]㊀徐哲野.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类文本解读问题的调查研究[J].语文知识ꎬ2014ꎬ(11).[3]㊀褚冬梅.素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ꎬ2015ꎬ(17).[4]㊀钟碧梅.文本 素读 :保持阅读教学的新鲜感[J].语文教学通讯ꎬ2014ꎬ(1).[责任编辑㊀薛正斌]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顺德张玉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3期
综观语文类(朝文、汉语)阅读教学,大都是以“分析”为“理解”的前提,以“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归纳答案”为基本程式,主要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描写特点”等问题。

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探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习《低温世界的奇迹》,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么?”学习《诱惑》,探究“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说说它们的作用;第②③两段在论证过程过程中的顺序能否互换”等等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经学生的热烈讨论之后,常常以“教师宣读答案”告终;在各种检测中以“丢分最严重”宣告阅读教学的效果低下。

这种现象引起笔者的深思,总觉得有必要审视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理清阅读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源,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文本解读途径和方法。

于是,设计了一次面向全市语文教师(包括汉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检测,阅读选文为课内的《背影》(朱自清)和课外的《我们为什么活着》(卫平),要求教师脱离一切参考资源,利用40分钟时间完成12个解读试题。

《背影》一文的解读题选自公开出版的各种教辅材料中;《我们为什么活着》一文的解读题选自200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二)的原题。

检测结果显示,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很不理想。

现将部分试题的得分率统计如下表:
教师体验了一次学生阅读。

检测数据说明,在脱离一切可参考资源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差异不大,而且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分率低下的原因。

客观上:一是时间比较仓促,教师没有足够的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间。

在40分钟内阅读两篇文章并完成12个解读试题是有一定困难的。

由此,教师应该切身体会到解读文本需要时间和过程,其起点应是“阅读”,而不是盲目的分析。

二是试题难度过高,如选文《我们为什么活着》的解读题中“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具体说说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等问题不仅超越了学生认知水平,同时也超越了教师解读水平。

三是“问题”和“参考答案”设计不够科学。

如,选文《背影》的解读题中“四次背影出现,有虚写也有实写,虚与实关系(参考答案: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对实深化和升华)”。

但这类偏难、偏怪的解读题自始自终伴随着阅读教学,学生经常接触却始终是盲点。

由此,教师应深深体会到阅读理解思考题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

主观上:教师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教参。

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文章的主题”等,教参中分析得很详细、很到位,但都没有很好地把握。

由此,教师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备课行为。

总之,教师已有的阅读素养与现行的解读目标差异悬殊和教师急功近利的解读行为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源。

迅速提高教师阅读素养势在必行,因为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阅读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熟读文本。

目前,教师浅读文本的行为十分严重,教师的备读仅仅停留在正确和流利上,以便给学生范读,而且面对刚刚接触课文的学生,还没来得及正确朗读就开始实施理解。

浅则研究文章的“线索、主题”之类的问题;深则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结构特点”之类的问题。

这种抛开文本讲文本的解读行为,违背了文本解读规律,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滋长了学生的厌读习性。

其实,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所以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熟读文本。

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谈到自己的备课经验时说;“首先,备学生;其次,备课文,就是通读教材,熟读课文,把内容精美的课文背下来;最后,备语言,就是把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背下来。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就是教师先自己解读教材、体验教材,然后于课堂上引领学生重走自己解读、体验的过程。

”这就是说,熟读理解是解读文本的最基本思路。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所以教师要养成熟读文本的习惯,要读出理解,读出感受,读出收获,同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细心揣摩学生的认知、需要、障碍和困难,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阅读,去思考每一个文本解读题,进而把自己良好的解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导读过程”,让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

2. 深读文本。

教师备课敷衍的行为很明显。

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先看课后阅读理解题,再看其参考答案,然后就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的埋怨声:“这些理解题很简单,学生就是答错!”首先,教师的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辩等综合素质即阅读素养均比学生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先看了答案,当然是再难的问题也觉得简单了。

有位老师在解读《草船借箭》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那天没有雾,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怎么做?提出如此荒唐的问题,说明教师根本不懂文中的诸葛亮。

还有位教师在教学《贝多芬》一课时,给学生配乐范读课文后问道:同学们听到了怎样的音乐旋律?教师简直把学生当成音乐家了。

《阿里山纪行》一文,由于教材编者的失误,将文中“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一句中“禅的世界”写成了“蝉的世界”。

经学期末检测得知,所有的教师都没发现错误。

“蝉”与“禅”,在字形上只是小小的偏旁差异,但含义上却是两种文化的差异。

这种“曲解、误解和错解”的解读现象频频出现在教学当中。

“千重要万重要掌握好教材最重要,这法那法掌握不好教材就没法。

”这句话足以说明钻研教材的意义。

只有突破教材内容,才能保证正确解读文本,进而将文本中潜在的知识充分地挖掘并传授给学生。

如:教学《春》(朱自清),挖掘优美的语言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动、准确、精美、朴实、鲜活”的语言美,同时学习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形容词的运用方法,学习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乡愁》(余光中),让学生领悟作者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习得“意象”的提炼方法;教学《请欣赏别人》(谭士桢),让学生感悟“欣赏”的神奇力量,同时习得论辩方法……这就是说,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基点,只有突破教材内容,才能保证文本解读的质量,才能驾驭文本潜在的资源,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3. 广读文本。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些内
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教学的要求。

这些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

然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终不见其长,也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困惑。

从语文教师在各种学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从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内容,从不同级别的语文学术会议内容,均可以看到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而且探究的焦点都放在了教学策略方面。

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的阅读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才有希望提高。

王尚文先生在他的近作《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提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

整体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文本解读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因此,教师在熟读课文、深读教材的基础上,应多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异同,由此把握规律性的认识;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习得文学鉴赏的方法;还要读大文化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尽可能使自己置身于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中,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了学段关照的不足和衔接性的不足,致使新课程实施成果不显著。

从《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学段课程目标有显著的梯度。

以阅读体裁为例:小学以儿童诗、童话、寓言、记叙文等文章为主;初中则是以说明文、议论文等一般文章和浅易的文言文和文学作品为主;高中则变成了以杂文、新闻、演讲词、文言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为主,在篇幅和阅读的难度上也是逐渐递增的。

然而,类似“理解、体会、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并较为准确地阐述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初步赏析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与作用”等高难度的解读内容同时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的内容。

这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不透所致,也是盲目照搬教参所致。

笔者认为,只有课程实施者尊重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关照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