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筑物倾斜原因和纠偏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建筑物倾斜原因和纠偏措施

【摘要】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因素,总结了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各种纠偏方法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注浆技术在纠偏中的应用。

标签倾斜;纠偏;地基加固;注浆

1 引言

近些年来,一些民用建筑由于设计前对地基情况了解不够,或没有进行地基勘察等原因,使得建筑物施工后出现各种问题,如因产生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物整体倾斜或出现裂缝,使建筑物成为危房。针对这些情况,工程中对于整体性较好的建筑物采取纠偏的方式使建筑物回复稳定、安全状态,继续发挥作用。

2 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原因分析

产生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 建筑物的设计偏重于非对称的美学艺术,造成建筑结构的不匀称,上部结构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作用不均匀,甚至差异较大,结构重心与荷载中心偏离,沉降缝布置欠妥等因素造成建筑物产生倾斜。

(2) 地基勘察和勘探点布置不全面或者勘探点深度不够。对大型高层建筑有的仅做了建筑物本身的地基勘察,未做区域性地质调查,地下情况不明就提出地质勘察报告。

(3) 建筑物密集,相邻建筑造成建筑物倾斜。该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大都市中,这就要求城区的建筑设计要有合理的整体规划。

(4) 地基内土层不均匀,填土层厚薄和松密不一,设计人员对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未加分析研究就采用一些不合理的勘察数据,导致地基设计错误。有的拟建场地内有未勘明的塘、沟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先天性的缺陷。

(5) 限于经费等客观原因,地基处理措施不当,使得建筑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出现倾斜问题。

(6) 建筑物建成使用后,由于地面常年积水,造成地基土局部软化塌陷,使得地表建筑发生倾斜。

(7) 施工质量不佳,如桩的断缺或夹芯,桩的入岩深度不足,成为浮桩,建筑物深基坑开挖后,地下水涌入,主楼和裙楼同时施工及混凝土浇筑质量等对建筑物的影响。总之,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纠偏加固效果,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我们应该在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纠偏加固技术。

3 建筑物纠偏措施

实际工程中的纠偏措施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堆载加压纠偏

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施加钢锭等临时加荷设施,适当增加该侧边的沉降,用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差和倾斜。

(2) 压桩纠偏

压桩纠偏即锚杆静压桩和掏土技术的结合,其工作原理是先在建筑物沉降大的一侧压桩,并将桩与基础锚固在一起,迅速制止建筑物沉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然后在沉降小的一侧掏土,减小基础底面下地基土的承压面积,增大基

底压力,使地基土达到塑性变形,造成建筑物缓慢而又均匀回倾,同时,在掏土一侧再设置一部分保护桩,以提高回倾后建筑物的永久稳定性。

(3) 浸水纠偏与挖沟纠偏

浸水纠偏适用于低含水量而湿陷性又较强的黄土地基,挖沟纠偏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浸水纠偏一般采用注水孔进行,在沉降较小的一侧施工,孔径为10~50 cm ,可用洛阳铲成孔,孔深通常应达到基底以下1~3 m ,然后用粗砂或碎石填至基底标高,再插入注水管进行注水。挖沟纠偏是在沉降小的一侧挖土沟,迫使该侧的基础沉降加大,整个倾斜缓慢地进行纠正,直至沉降保持平稳。挖沟纠偏仅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且纠偏数值又不大的情况。

(4) 顶升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部位,采用千斤顶顶升的办法,通过调整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量来达到纠偏的目的。顶升纠偏分为在建筑物上预先设置顶升设备和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整体顶升纠偏两种,后者是在基础框架梁底部设置千斤顶,由原地基提供反力,通过千斤顶的顶升来调整水平位置,顶升后的空隙用砖砌体或楔形铁块妥善连接,达到纠偏的目的。

(5) 注浆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一侧压浆,提高地基的强度,加固地基,制止建筑物继续沉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然后,在沉降小的一侧掏土,使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和转移,从而增大该侧的基础沉降,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4 工程实例

某住宅楼为7 层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 5 m ,筏板基础,东西长25 m ,南北宽12. 4 m。在施工期间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表明,建筑物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直到纠偏施工前沉降仍未稳定。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建筑物自东向西平均倾斜255 mm ,最大倾斜率达到16. 8 ‰,依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 - 86) 的有关规定,确认为危房。经地质补勘,查明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如图1 所示。其中:软粘土层极松软,孔隙比较大,含水量高,部分呈软塑流塑状态,自西向东尖灭;巷道平面尺寸1. 9 m ×2. 0 m ,已废弃不用,有冒顶现象发生。对场地地基土进行室内的力学实验得到基础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见表1。

经分析,产生倾斜的原因是,淤泥质粘土层部分呈软塑流塑状态,触变性高,属软弱下卧层,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的压缩变形量较大,由于自西向东尖灭,产生不均匀沉降。且建筑物地基中的废弃巷道发生冒顶现象,其围岩出现塑性区,加剧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考虑楼房虽然发生了倾斜,但墙体、墙面均未发现有明显裂隙产生,整体刚性较好,决定采用纠偏。纠偏方法如下:

(1) 为了解决巷道的冒顶问题,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材料对用模板封闭的巷道进行水平注浆。巷道封闭注浆段长度为16m ,从而使注浆段巷道密实,防止巷道冒顶现象的继续发生。

(2) 为改变淤泥质粘土层承载力偏低的问题,在建筑物西侧钻孔并对其挤压注浆。注浆孔数23 个,孔深4. 5~5. 5m ,共5 排,孔距2. 0~3. 8 m ,自西向东孔距变大。注浆孔布置如图 2 所示,使得土层在注浆压缩过程中,空隙中的水和空气被挤压出来,软土本身变密实,强度提高;在挤密的同时,软土自身体积减小,多余空间被强度较高的浆体固体置换,形成高强度骨架,与被压密的软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软土的整体强度。

(3) 掏土纠偏利用应力转移的原理,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东边基础外侧,钻孔垂直取土,使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和转移,从而增大东边的基础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