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课题为《三角形的特性》。

说教材:《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并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运用”的过程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重点来说一说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有一个比较好的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提问: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这时学生要能会说出很多的例子,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通过多种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明确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此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接下来是教学环节二:提出问题,揭示特征和定义。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首先请同学们动笔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你能试着标出它的边、角、顶点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展示汇报,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我在黑板上板书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要求学生跟同桌说说自己画的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产生了各种说法,哪种说法更准确呢?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评价评价,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并提问: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线段、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在这里应该作一下说明:通常,为了表达方便,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边说边在黑板上的三角形上标出A、B、C,并强调: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这里可以拓展一下:还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2、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

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形象直观的特点,辅助教学,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发现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学法:本课以操作实践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探究过程中,我主要采取学生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为学生创设学习空间,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农远资源,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走进生活,激发兴趣---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小结课堂,巩固要点”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三角板,问学生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接着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质疑,为何人们会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制作这个物体?通过这样的疑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思考下顺水推舟地引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实物和课件把熟悉的生活物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特性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阳泉市郊区文苑小学白月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钝角三角形只画一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互相垂直垂足 2、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6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出示学习目标 2.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出示课件)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相邻两个端点相连。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屋子的三角形房顶。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课题为《三角形的特性》。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在观察、操作、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正确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1、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运用”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举例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有哪些? 3.这节课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完整版)数学四年级下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组成三角形的两个条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分类 按角来分 锐角(0°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虚线)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条虚线加两条直角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虚线) 按边分 底 直角边 C B A 直角边C B A C B A 底 边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各长a、b(a>=b),求第三边长度c的范围 方法:a-b5 能(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例:已知三条线段分别是10cm、10cm、20cm,它们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10+10=20 不能 ※多边形内角和问题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等腰三角形 林奕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又与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生活中对等腰三角形也有了一定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供了实际背景。并且在前面已接触过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而等腰三角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其性质可通过折纸折叠发现,再利用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便可得证。]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符号表示推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上一章“全等三角形”已经要求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推理证明,但本节课相对于上一章,推理依据多了,图形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例如用符号表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些学生对用符号表示推理还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因此在这里会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也存在概括不全面的问题。这时我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与提醒。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能用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三角形的特征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征》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下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块内容来说说我们的想法。 (一)首先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的教材编写中,三角形的知识主要分布在三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在一上,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个直观的认识;第二个学段在四下,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以及图形拼组;第三学段在五上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纵观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知道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本学段的学习将为五上年级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2、对教材的适当改编 了解整个体系后,我们来看看本课时教材的编排:在出示一幅建筑工地的场景图后,安排了3个例题,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三角形内作高、稳定性、三边关系。初次试教时,把这些内容都放在一节课内,结果发现不仅时间远远不够,而且很多环节都是蜻蜓点水。对此,我们分析原因在于:(1)学生的学情。虽然已掌握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但画三角形内的高比画这两类图形的高更难,特别是三角形内画三条高时,学生不能正确地、较快地摆放三角尺,不能使三角尺其中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底边重合;(2)探索三边关系也是难点,引导学生探究也需要大量时间。一节课承载的知识太多,导致学生囫囵吞枣,不如舍得放弃,减少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于是,我们决定重组教材,把相对独立的三角形内画高放到下节课学习。

3、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在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学生自身的体验活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3)经历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过程,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发现带来的快乐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研究。 (二)了解目标后,接下来来听听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们以实物操作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比如概括三角形定义时,出示各类三角形和一些非三角形,通过分类、辨析,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层面提升到理性的层面;又如研究三边关系的时候,从能搭成和不能搭成的情况出发,引领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们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比如,让学生通过搭三角形、四边形,再拉一拉,感受稳定性。用小棒搭三角形来探究三边关系,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三)说说主要的教学过程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5节,是一节在学习了 “轴对称”等基本内容后,通过运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等腰三角形”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并为日后学习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全等等内容作铺堑,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下图: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特征的发现、探索过程; 难点: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三) 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等 腰三角形 图形的相似 解直角三角形 图形的全等 延伸 应用 轴 对 称 承上启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动手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新能力及用数学的意识; 2.体会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3.强化类比、分类讨论、方程等思想. 总之:通过猜想、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从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图形中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通过上述问题引入课题《等腰三角形》。 (二)回顾定义,引出新知 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定义的理解: ⑴ 由“两边相等”得到“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 =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C 概念? 特征? 掌握 计算 应用 实际问题 学生 A B C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特性》 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物体)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想说些什么呢?(都是三角形的) 2.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都使用了三角形,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吧。(边画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多叫几个人回答) 预设1: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2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3:由三条线段、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30页,齐读。 师: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 (3)师:学习了什么是三角形,请大家判断下这些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出示下面图形) 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 (1)(2)(3)(4)(5)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线段。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经典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习题 1 、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 )个角和( )条边. 2、这个架子太危险,怎样加固呢?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特性. 3、宁宁要去书店,有几种走法?哪种最近,为什么? 4、给下面的三角形画高,一个三角形有( )条高. 5、三角板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 )或( )、( )、( ).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o,它的底角是( )度,是( )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底边长8厘米,腰长( )厘米. 8、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一个底角的3倍,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9、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3)13,12,20( ) (4)5,5,11( ) 1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在△ABC 中,∠C=70°,∠A=50°,则∠B= 度. 11、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和60° ( ) (2)40°和70° ( ) (3)50°和30° ( ) 12、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相加等于( )度. 如上图,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2∠B ,则∠A= 度,∠B= 度. 13、在△ABC 中,AB =5,BC =9,那么 <AC < 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而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1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 ,一边是7cm 16、如右图,∠1=60°,∠D=20°,则∠A= 度 17、如右图,AD 垂直于BC ,∠1=40°,∠2=30°,则∠B= 度,∠C= 度18、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 (1)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9、最少用( )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0、最少用( )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 B C A D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能够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水平,增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实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水平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实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实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水平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使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水平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实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实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水平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五、教学模式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斜沟乡中心学校邓雪莲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课题为《三角形的特性》。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活动,概括出三角形意义并理解意义,能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2、通过预习和交流,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能画出对应的底和高,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定位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运用”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有一个比较好的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现三角形。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这时学生要能会说出很多的例子,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板书课题。 环节二:操作观察,揭示特征和定义 首先通过摆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从“摆一个三角形”到“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思考抽象的空间。依学生的表述呈现反例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这些表述(说法)不准确。由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深入,激起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强烈欲望。接着在摆三角形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动画中的三条线段让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从而比较准确的表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并介绍三角形的命名方法。之后再找一找三角形的顶点和它的对边,为画高做准备。 环节三:实验交流,探索特性 先让学生说一说预习作业中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过程,总结出三角形不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之后出示篱笆图,来研究三角形的牢固性,这时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让学生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之后让学生分别汇报,最后总结出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这里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之后让学生想办法帮助小兔子将篱笆变牢固。

推荐-三角形 说课稿人教版 精品

《三角形》说课稿(人教版)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的教学是要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认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课标中所规定的“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落实目标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二、单元结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下面我就以知识树的形式,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向大家做以介绍(幻灯片演示说明):这一单元包括两个知识块:三角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拼组。三角形的认识分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方面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知识点:一是结合生活

情境和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三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学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将三角形类,能够发现和认识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系统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后,教材安排了“图形的拼组”内容。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目的是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另一个内容是用三角形拼组图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为了突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选择和运用了运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2.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3、在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内角的和是79°,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 是一个()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顶角是()。 6.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 7.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45厘米,那么它的每条边长是()厘米,每个角是()度。 8.我们的红领巾按边分是()三角形,其中顶角是120°,它的一个 底角是()。 9.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10厘米,它的另一条边长()厘米。 11.周角=()平角=()直角。 二、判断题。 1.周角是一条射线,平角是一条直线。() 2、所画的一个角的两边越长,它的度数就越大。() 3、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这个角的度数是300°() 4、大于90°的角一定是钝角。() 5、用8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6、直角形三角和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8、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9.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0、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是钝角。()11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 三、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 A、12厘米 B、13厘米 C、14厘米 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沿其中一条高剪开,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A、45°和45° B、30°和60° C、30°和30°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课的内容。 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习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2、定理的证明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使他们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难点: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80-8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学生通过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分辩出三角形。例题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例题2:着重于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它可以让学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用权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 二、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方法,从而将问题的解决和方法融为一体,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操作讨论法。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一)、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知、建构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以致用,在学完新知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增长学生智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2(精)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 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水平方向底边上的高, 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会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三角形定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课件、幻灯片(五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棒、图纸。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 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 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利用生活中类似于三角形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操作实践, 合作交流, 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 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 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应用练习,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考点整理

三角形 1.做底边上的高线,若底不够长时,可以画虚线来补充 2.按边的长度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3.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例:5cm,7cm,8cm 圈出最大的那个数,看剩下的数相加是否超过8cm,如果超过,则能组成;如果不超过,则不能组成 总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 5.判断: A.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 B.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也不可能有两个直角。(√) C.三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例如题型: A.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腰分别是4,5,则另一条腰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答:腰可以是4,也可以是5。周长就有两个。

B.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腰分别是4,8,则另一条腰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答:是8(4为什么不行,因为如果另一条腰是4,则三条边是4,4,8无法围成三角形)。周长只有一个 C.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是62厘米,若一条腰长是22厘米,求它底边的长度? 62-22×2=18厘米 6.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为60度。 7.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判断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每一个角都小于90度;任意两个内角和大于90度(任意两个内角相加大于第三个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两个锐角的和一定等于90度(两个锐角和等于第三个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超过90度。两个锐角和一定小于90度(两个锐角和小于第三个角) 例: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比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和还多2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8.角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