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敏作用,发挥镇痛效果。 l 注意与镇痛药镇痛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3. 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PGs可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与缓激肽等协同致炎 • 除苯胺类外, 都有抗炎作用。仅有对症治疗的功效 • 抑制炎症部位COX-2,使PGs的合成减少,减弱
PGs在炎症过程中的致炎和增敏作用而抗炎、抗风湿。 •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血
二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醋氨酚,是非那西 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后发现其作用较 母体强,毒副作用少,因而合成单独应用。
三、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salicylates)包括阿司匹林(1895年合 成)和水杨酸钠。其中乙酰水杨酸是目前最常用 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之一。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aspirin)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 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而且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 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阿司匹林 类药物 。
管细胞粘附分子 -1,白细胞整合素活性表达。
4.其他 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 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 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 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尔 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不良反应
5、瑞夷综合症(Reye Syndrome):是由脏器脂肪 浸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 月~15岁的幼儿或儿童,平均年龄6岁,罕见于成年人。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6. 对肾脏的影响:对肾功能正常者无影响,对功能不良 者、老年人可引起水肿、多尿等损害。可能有隐性肾损 或肾小球灌注不足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常见,饭后服用可减轻。 机理:(1) 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2) 大剂量可兴奋延脑CTZ; (3) 抑制PG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胃 溃疡及有胃溃疡病史者禁用。合用 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 发生率。
2、凝血障碍:治疗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 长期服用抑制凝血酶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维生素K可以防治。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 症、VK缺乏等应避免服用。手术前一周停药, 产妇临产前停用。
• 通过抑制中枢PGs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中 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2. 镇痛作用
l 对轻、中度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 平滑肌绞痛无效。几无耐受性、成瘾性和欣快感。
l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l NSAIDs抑制PGs的合成,Biblioteka Baidu断PGs的致痛及痛觉
[药理作用与用途]
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相当 1.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 组成复方(复方阿司匹林,APC)治疗感冒
发热及慢性钝痛(头痛、牙痛、肌肉痛、神 经痛、关节痛、痛经)。 � 风湿和类风湿首选(解热镇痛剂量的1-2倍, 最大耐受量)。诊断急性风湿热。
[药理作用与用途]
2. 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形成,预防心肌梗塞及脑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 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 心肌梗 死)及脑缺血病。
基本药理作用
共同作用机理:
抑制体内环氧酶(COX), 减少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es, PGs) 的生物合成。
1. 解热作用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体温的正常调节: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
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 使体温保持于相对恒定水平。
NSAIDs的解热作用
[药理作用与用途]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l 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 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 成,达到抗凝作用。
l 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 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合成。
l 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其合成减少可能 促进血栓形成。
[药理作用与用途]
不良反应
3、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5g/d),可引起 中枢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耳鸣及视力和听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出 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昏迷等,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处理措施: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不良反应
4.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某些患者服用阿司 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诱发的哮喘)。 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制: (1)PGE2合成减少; (2) LTs生成增多。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抗组 胺药、糖皮质激素有效。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3.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又称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 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 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我国近 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体内过程] • 吸收:迅速,大部分在小肠上段吸收。 • 分布:水解产物乙酸和水杨酸,水杨酸盐与蛋 白结合率80%~90%,分布到各个组织,进入 关节腔、c..s..ff、乳汁,通过胎盘。 • 代谢:水解能力有限,口服小剂量(0.6g)按 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 短,2~3h;大剂量 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t1/2 延长,可达 15~30h。 • 排泄:经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3. 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PGs可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与缓激肽等协同致炎 • 除苯胺类外, 都有抗炎作用。仅有对症治疗的功效 • 抑制炎症部位COX-2,使PGs的合成减少,减弱
PGs在炎症过程中的致炎和增敏作用而抗炎、抗风湿。 •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血
二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醋氨酚,是非那西 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后发现其作用较 母体强,毒副作用少,因而合成单独应用。
三、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salicylates)包括阿司匹林(1895年合 成)和水杨酸钠。其中乙酰水杨酸是目前最常用 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之一。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aspirin)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 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而且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 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阿司匹林 类药物 。
管细胞粘附分子 -1,白细胞整合素活性表达。
4.其他 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 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 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 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尔 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不良反应
5、瑞夷综合症(Reye Syndrome):是由脏器脂肪 浸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 月~15岁的幼儿或儿童,平均年龄6岁,罕见于成年人。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6. 对肾脏的影响:对肾功能正常者无影响,对功能不良 者、老年人可引起水肿、多尿等损害。可能有隐性肾损 或肾小球灌注不足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常见,饭后服用可减轻。 机理:(1) 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2) 大剂量可兴奋延脑CTZ; (3) 抑制PG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胃 溃疡及有胃溃疡病史者禁用。合用 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 发生率。
2、凝血障碍:治疗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 长期服用抑制凝血酶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维生素K可以防治。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 症、VK缺乏等应避免服用。手术前一周停药, 产妇临产前停用。
• 通过抑制中枢PGs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中 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2. 镇痛作用
l 对轻、中度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 平滑肌绞痛无效。几无耐受性、成瘾性和欣快感。
l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l NSAIDs抑制PGs的合成,Biblioteka Baidu断PGs的致痛及痛觉
[药理作用与用途]
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相当 1.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 组成复方(复方阿司匹林,APC)治疗感冒
发热及慢性钝痛(头痛、牙痛、肌肉痛、神 经痛、关节痛、痛经)。 � 风湿和类风湿首选(解热镇痛剂量的1-2倍, 最大耐受量)。诊断急性风湿热。
[药理作用与用途]
2. 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形成,预防心肌梗塞及脑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 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 心肌梗 死)及脑缺血病。
基本药理作用
共同作用机理:
抑制体内环氧酶(COX), 减少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es, PGs) 的生物合成。
1. 解热作用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体温的正常调节: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
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 使体温保持于相对恒定水平。
NSAIDs的解热作用
[药理作用与用途]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l 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 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 成,达到抗凝作用。
l 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 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合成。
l 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其合成减少可能 促进血栓形成。
[药理作用与用途]
不良反应
3、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5g/d),可引起 中枢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耳鸣及视力和听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出 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昏迷等,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处理措施: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不良反应
4.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某些患者服用阿司 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诱发的哮喘)。 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制: (1)PGE2合成减少; (2) LTs生成增多。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抗组 胺药、糖皮质激素有效。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3.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又称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 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 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我国近 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体内过程] • 吸收:迅速,大部分在小肠上段吸收。 • 分布:水解产物乙酸和水杨酸,水杨酸盐与蛋 白结合率80%~90%,分布到各个组织,进入 关节腔、c..s..ff、乳汁,通过胎盘。 • 代谢:水解能力有限,口服小剂量(0.6g)按 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 短,2~3h;大剂量 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t1/2 延长,可达 15~30h。 • 排泄:经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加速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