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单选题]1.阿司匹林不适用于A.缓解胃肠绞痛B.缓解关节疼痛C.预防术后血栓形成D.治疗感冒发热E.预防心肌梗死参(江南博哥)考答案:A参考解析:阿司匹林只能缓解慢性持续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对急性锐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3.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激动中枢GABA受体C.阻断中枢DA(多巴胺)能受体D.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E.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COX,也称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是非甾体抗炎药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4.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错误的是A.解热作用B.减少炎症组织前列腺素生成C.中毒剂量呼吸兴奋D.减少出血倾向E.可出现耳鸣、眩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阿司匹林的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从而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易引起出血。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5.有关阿司匹林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解热镇痛作用C.抗胃溃疡作用D.抗风湿作用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阿司匹林易引起胃溃疡、胃出血或诱发加重溃疡发作,不是抗溃疡作用。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6.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理是A.抑制PGE1生成B.抑制地诺前列酮生成C.抑制TXA2生成D.抑制依前列醇生成E.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内环氧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7.阿司匹林用量需达最大耐受量的是A.头痛B.风湿性关节炎痛C.抑制血小板聚集D.感冒发烧E.肌肉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阿司匹林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但对某些顽固性 发热效. 2.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3.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 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 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四. 其他有机酸类
COX-2为诱导型(inducible),炎症时,细 胞因子和其它炎症因子直接诱导激活炎 症 部 位 的 COX-2 , 产 生 PGG2/PGH2 ,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 时也可能与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 性表达有关。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 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道、肾等 不良反应越大
口服易吸收,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 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 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4 h,小部分代谢为对 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 imine)。长 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 性中间体以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 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cell necrosis)。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中
性
内
粒
热 CNS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COX-2 诱导型 诱导产生,存在 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具有强的致炎、 致痛作用
治疗作用
一、解热作用 Antipyretics :
降低发热病人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PG的生物合成而发 挥解热作用
外源性致热原 (如细菌内毒素)
解热机制
中性粒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e.g. IL-1,IL-6, TNF)
机制:
大剂量( 3-5g/day )
(-) 小剂量(30-50 mg/d) (-)
(-)
血管内皮COX-1
血小板COX-1
PGI2 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
TXA2 血小板聚集
促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
心脏病和脑缺血患者。大剂量可能促血栓形成
3. 其他:
老年性痴呆 Alzmer’s disease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
rheumatics
迅速缓解炎症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对症非对因治疗,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
抗炎机制
NSAIDs (—)
PG
促炎因子
(+) 缓激肽、组胺、 5-HT
血管扩张, 通透性 , 痛觉敏感 炎症 (红、肿、热、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作用的 药物
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物 合成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
非甾体抗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药临床作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仅对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较好作用,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
一般也不易出现吗啡类药物所引起的耐受性和成瘾性。
其中大多数药物还兼有抗炎作用。
按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赖氨匹林);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3.吡唑酮类(安乃近)。
一、水杨酸类1.结构及性质:1)由于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呈弱酸性,在氢氧化钠NaOH 或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溶解。
2)分子中具有酯键可水解,遇湿气即缓慢水解产生水杨酸,水杨酸由于含有酚羟基,在空气中久置,易被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使阿司匹林变色。
2.机制:环氧化酶(COX)的不可逆抑制剂,可以使COX 发生乙酰化反应而失去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等内源性致热、致炎物质的生物合成,可解热、镇痛、抗炎。
3.其它用途:可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近来发现,还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4.毒性及副作用:(水杨酸类共性)长期大量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可逆性耳聋、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等。
1.结构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产物,是前药,体内水解生成两者起作用。
2.作用机制:同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
3.代谢:生成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自尿排出。
1.结构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形成的复盐。
2.性质:遇湿、热及光不稳定。
易溶于水。
3.机制及用途: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1.水杨酸中的羧酸是产生抗炎活性的必要结构。
如酸性降低,保留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基本消失。
2.若改变苯环上的羧基和羟基的邻位关系,可使活性消失。
2020年执业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1)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2)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分类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贝诺酯;2.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3.芳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等;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5.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6.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属于酸性药物,碱化尿液排泄速度加快,在酸性尿液中则相反。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时应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作用温和持久,抗炎抗风湿弱。
(2)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脏排泄。
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地西泮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舒林酸为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物而发挥作用。
本类药物蛋白结合率高。
吲哚美辛在肝脏代谢,60%经肾脏排泄。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十七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第十七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考情分析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一)共同特点【共同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特点: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一、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
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二)常用药物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药动学】◇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阿依水、抢蛋白”格列类、华法林、被抢劫、被游离;易过量、易中毒、低血糖、低凝血。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一、解热镇痛作用中剂量二、抗炎抗风湿作用大剂量三、抑制血栓形成小剂量一、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发作间歇期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②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轻中度肾功不全者)、丙磺舒 (无肾结石、肾功正常者用)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尤适于尿酸高或排尿酸药无效时)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联合用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控制不佳
别嘌醇+秋水仙碱/吲哚美辛
急慢性关节炎疼痛,发 •与其他NSAID有交叉过敏 热、痛经、牙痛
代表药物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适应症
注意事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性骨关节 炎(关节病、退 行性骨关节病) 的症状治疗
•溃疡及出血风险小 •小剂量开始使用 •溃疡慎用 •注意查肝肾功能
慢性关节炎、术 后疼痛
鼻咽部炎症疼痛
发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X制型药包题括 AB
A.美洛昔康 B.氯洛昔康 C.吡咯昔康 D.布洛芬 E.水杨酸钠
治疗慢性痛风的药X物型有题AC
A.丙磺舒 B.羟基保泰松 C.别嘌磷醇 D.秋水仙碱 E.水杨酸钠
X型题
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抑制PG合成 B.凝血障碍 C.变态反应 D.局部刺激 E.水杨酸反应 ABD
NSAID
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 其他NSAID
后果 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肾毒性**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 药(除外塞来昔布、
出血**
萘丁美酮)
利尿药
补足水分防肾衰
AT1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肾衰 降压效果
环孢素
肾毒性
锂盐
毒性浓度
用药监护
权衡NSAID的获益与所致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注意溃疡病史 (2)注意心血管风险 (3)注意年龄、饮酒、阶梯式加量 关注NSAID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史慎用,尽量小剂量使用 解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水
药师职称考试试题与解析-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A11、阿司匹林不适用于A、缓解胃肠绞痛B、缓解关节疼痛C、预防术后血栓形成D、治疗感冒发热E、预防心肌梗死2、溃疡病患者发热时宜用的退热药为A、阿司匹林B、吡罗昔康C、吲哚美辛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3、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激动中枢GABA受体C、阻断中枢DA(多巴胺)能受体D、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E、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4、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错误的是A、解热作用B、减少炎症组织前列腺素生成C、中毒剂量呼吸兴奋D、减少出血倾向E、可出现耳鸣、眩晕5、有关阿司匹林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解热镇痛作用C、抗胃溃疡作用D、抗风湿作用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6、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理是A、抑制PGE1生成B、抑制地诺前列酮生成D、抑制依前列醇生成E、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7、阿司匹林用量需达最大耐受量的是A、头痛B、风湿性关节炎痛C、抑制血小板聚集D、感冒发烧E、肌肉痛8、解热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A、吲哚美辛B、布洛芬C、双氯芬酸D、吡罗昔康E、对乙酰氨基酚9、何种药物对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最有效A、维生素CB、血凝酶C、维生素KD、氨甲苯酸E、酚磺乙胺10、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加重胃溃疡B、水杨酸反应C、阿司匹林哮喘D、瑞夷综合征E、水钠潴留11、可用于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的是A、保泰松B、阿司匹林C、布洛芬D、对乙酰氨基酚E、吲哚美辛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口服氯化钠B、口服氯化铵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D、口服氢氯噻嗪E、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13、对阿司匹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14、芳基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A、抗癫痫B、中枢兴奋C、抗病毒D、降血脂E、解热镇痛15、有关解热镇痛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B、大多数兼有抗炎和抗痛风作用C、共同作用机制是使PGs合成减少D、调节体温的作用与氯丙嗪相同E、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16、下列不属于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的是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C、瑞夷综合症D、水杨酸反应E、机体麻醉作用17、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首选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布洛芬C、吲哚美辛D、吡罗昔康E、对乙酰氨基酚18、下列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的是A、芬布芬B、萘普生C、双氯芬酸D、布洛芬E、苯溴马隆19、关于解热镇痛药退热作用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作用部位在体温调节中枢C、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退热D、主要增强散热过程E、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20、关于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能使发热患者随外界环境一样变化B、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C、长期用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性D、可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E、可用于缓解创伤剧痛21、下列描述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A、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B、容易诱发溃疡和瑞氏综合征C、几乎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D、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E、适用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22、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合成B、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C、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D、抑制白细胞介素的合成E、抑制血栓素的合成23、有关解热镇痛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B、易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C、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有效D、仅有轻度镇痛作用E、仅在外周发挥镇痛作用24、解热镇痛药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的作用部位是A、抑制磷脂酶A2B、抑制膜磷脂转化C、花生四烯酸D、抑制环氧酶(COX)E、抑制叶酸合成酶25、下列药物中,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保泰松C、吲哚美辛D、布洛芬26、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与相应机制,不正确的是A、解热作用是抑制中枢PG合成B、抗炎作用是抑制炎症部分PG合成C、镇痛作用主要是抑制中枢PG合成D、水杨酸反应是过量中毒表现E、预防血栓形成是抑制TXA2>PGI227、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A、预防心肌梗死B、预防脑血栓形成C、手术后的血栓形成D、风湿性关节炎E、肺栓塞28、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正确的是A、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B、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C、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D、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E、配合物理降温,能将体温将至正常以下29、有关塞来昔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B、治疗剂量可影响血栓素A2的合成C、不影响前列腺素合成D、主要通过肝脏CYP2C9代谢,随尿液和粪便排泄E、不良反应多二、B1、A.阿司匹林B.双氯芬酸C.对乙酰氨基酚D.吲哚美辛E.萘普生<1> 、可用于抗血栓的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A B C D E<2> 、常用于解热镇痛但不适用于抗风湿药是A B C D E2、A.产生中枢性肌肉松弛B.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C.产生外周性肌肉松弛D.阻断多巴胺受体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1> 、注射硫酸镁<2> 、地西泮A B C D E<3> 、阿司匹林A B C D E<4> 、氯丙嗪A B C D E<5> 、洛贝林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阿司匹林只能缓解慢性持续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对急性锐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药学(二)第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药学(二)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过程中的环氧酶(COX)——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合成——镇痛。
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解热。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①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②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③肾——同时具有COX-1和COX-2,维护生理功能。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①发热——首选。
②镇痛——缓解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疼痛的首选药。
还可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关节痛、癌性疼痛。
抗炎——较弱。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萘丁美酮、双氯芬酸、舒林酸。
①吲哚美辛——风湿病的炎症疼痛及急性骨骼肌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经。
高热。
②双氯芬酸——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所致疼痛,以及创伤后、术后的疼痛、牙痛、头痛等。
痛经及拔牙后止痛。
解热。
4.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
①镇痛——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软组织风湿疼痛,如肩痛、腱鞘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牙痛、头痛;②解热。
【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不能奏效——萘普生。
5.1,2-苯并噻嗪类——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COX-1强,有一定的选择性。
6.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
(记忆:你美不美?依托考试和比赛来决定)环氧化酶抑制剂小结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萘丁美酮、贝诺酯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塞来昔布(:你美不美?依托考试和比赛来确定)有一定选择性,对COX-2的作用比COX-1强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几个首选】①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00
• 甾体抗炎药
• (non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 代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一)解热作用
特点:
①高热——作用强,正常体温——无影响 低热——作用弱
②无病因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体温调 节中枢,影响散热。(作用部位在中枢)
常与其他药配伍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
3.胃肠反应较轻,凝血系统障碍影响很 小; 4.过量(成人1次10~15g)急性中毒可致 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吲哚美辛(消炎痛)
---乙酸类 [特点] 1.最强的COX抑制药之一 ,有显著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2.仅对炎性疼痛有显效,对非炎性疼痛 无效; 3.不良反应多(胃肠反应、CNS症状、造 血系统损害)。一般不作为常用的解热 镇痛药使用。 4.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 对骨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癌 性发热均有效。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与抑制COX2, 使PG合成减少有关。
分类:按化学结构不同分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苯胺类,如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Aspirin)
——水杨酸类
【体内过程】
1.PO易吸收,其吸收度与胃肠内pH有关。
2.吸收后被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麻醉性镇痛药)
[定义]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 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与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结构与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作用机制】NSAIDs一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为结构型,要紧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剂。
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烧、疼痛、炎症等病理进程。
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医治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那么成为其不良反映的缘故。
最近几年进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犹存,胃肠道不良反映大大减轻。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对高温,对正常体温几无阻碍。
2.镇痛作用:强度中等,经常使用于医治慢性钝痛,部位要紧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映时PG合成,而减缓炎症反映,对操纵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病症有确信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疾病进展及归并症的发生。
【分类】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动学】一、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与抗痛风药物总结
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类)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 COX-2 抑制cox-1(生理存在),抑制后悔引起胃粘膜损害和肾损害,形成不良反应。
抑制cox-2,抑制后起到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赖氨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
○芳基丙酸类-布洛芬、普奈生
○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吡唑酮类-保泰松
COX2抑制剂
抑制COX-2,能够解热、镇痛、抗炎,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塞来昔布
○依托考昔
○美洛昔康
○罗非昔布
○尼美舒利
抗风湿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
糖皮质激素
○波尼松、波尼松龙、地塞米松
慢作用抗风湿药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和氯喹、金制剂、青霉胺、雷公藤总苷、环泡素
生物制剂
○融合蛋白类
■依那西普
○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抗体
■英夫利昔单抗
抗痛风药
痛风急性期
○秋水仙碱—抑制粒细胞浸润炎症反应
发作间歇期
○苯溴马隆、苯磺舒(马排泄后就舒服了)—促进尿酸排泄
○别嘌醇、非布他司(别布生成)—抑制尿酸生成
○碳酸氢钠—简化尿液。
大学药学-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试题与答案(附详解)
药物化学第四节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痛风药一、A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萘普生能溶于水,不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B、萘普生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C、布洛芬以消旋体给药,但其药效成分为R-(-)-异构体D、布洛芬消炎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副作用较大E、布洛芬与萘普生的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布洛芬异构体有活性,S-(+)-布洛芬异构体无活性B、R-(-)-萘普生异构体活性强于S-(+)-萘普生异构体C、吲哚美辛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酸水解D、布洛芬属于1,2-苯并噻嗪类E、美洛昔康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抗感染镇痛效果与吡罗昔康相同3、第一个在临床上使用的1,2-苯并噻嗪类药物是A、吲哚美辛B、双氯芬酸钠C、吡罗昔康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4、下列描述与吲哚美辛结构不符的是A、结构中含有羧基B、结构中含有对氯苯甲酰基C、结构中含有甲氧基D、结构中含有咪唑杂环E、遇强酸和强碱时易水解,水解产物可氧化生成有色物质5、萘普生属于下列哪一类药物A、吡唑酮类B、芬那酸类C、芳基乙酸类D、芳基丙酸类E、1,2-苯并噻嗪类6、下面哪个药物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S(+)-异构体A、安乃近B、吡罗昔康C、萘普生D、羟布宗E、双氯芬酸钠7、布洛芬为A、镇静催眠药B、抗癫痫药C、中枢兴奋药D、非甾体抗炎药E、麻醉药8、属于非甾体类的药物是A、雌二醇B、双氯芬酸C、氢化可的松D、米非司酮E、泼尼松龙9、在消化道经过酶代谢使无效构型转化成有效构型的药物是A、吡罗昔康B、布洛芬C、贝诺酯D、普鲁卡因胺E、诺氟沙星10、不属于吡罗昔康作用特点的是A、起效迅速B、作用持久C、副作用较小D、容易产生耐受性E、半衰期较长11、关于丙磺舒说法正确的是A、抗痛风药物B、本品能促进尿酸在肾小管的再吸收C、适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D、本品可与阿司匹林合用产生协同作用E、能促进青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的排泄12、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对细菌有双重阻断作用C、延缓耐药性产生D、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E、以上都不对13、具有如下化学结构的药物是A、别嘌醇B、丙磺舒C、苯溴马隆D、秋水仙碱E、阿司匹林14、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紫色B、主要在肾脏代谢,在尿中排泄C、只生成葡萄糖醛酸代谢物D、会生成少量毒性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E、本品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及抗感染抗风湿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乙酰氨基酚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对乙酰氨基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在碱性条件下稳定C、对乙酰氨基酚易水解生成对甲基苯胺D、对乙酰氨基酚又名乙酰水杨酸E、对乙酰氨基酚不能用重氮化耦合反应鉴别16、阿司匹林在制剂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基础是存放过程产生了A、乙酰水杨酸B、水杨酸C、醋酸D、苯环E、苯甲酸17、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不具有旋光性A、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B、葡萄糖C、盐酸麻黄碱D、青霉素E、四环素18、既可以解热、镇痛、抗炎,又有防止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是A、布洛芬B、阿司匹林C、双氯芬酸D、对乙酰氨基酚E、酮洛芬19、下面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A、芬布芬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萘普生E、吡罗昔康20、阿司匹林性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脱羧B、水解C、消旋化D、异构化E、聚合21、应用过量时可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解毒剂的药物是A、吡罗昔康B、对乙酰氨基酚C、双氯芬酸钠D、阿司匹林E、吲哚美辛2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中含有游离的羧基B、又名扑热息痛C、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D、会生成少量毒性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E、本品过量时,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作为解毒剂23、阿司匹林因易水解失效,应采取的贮存方法是A、阴凉处贮存B、密封,干燥处贮存C、密闭贮存D、冷冻贮存E、遮光贮存24、对乙酰氨基酚又名A、扑热息痛B、乙酰水杨酸C、消炎痛D、萘普生E、芬布芬25、对乙酰氨基酚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因其结构中含有A、酰胺键B、芳伯氨基C、酚羟基D、羧基E、哌嗪基26、具有酰胺类结构的药物A、普鲁卡因B、扑热息痛C、阿司匹林D、布洛芬E、双氯芬酸钠27、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湿能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B、易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C、其游离酸成盐用于医疗D、有解热和抗风湿作用E、碱性条件下不稳定28、阿司匹林属于A、解热镇痛药B、抗精神失常药C、抗震颤麻痹药D、麻醉性镇痛药E、镇静催眠药二、B1、<1> 、吲哚美辛A B C D E<2> 、萘普生A B C D E2、A.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D-25羟化酶催化C.与N-乙酰半胱氨酸结合D.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E.黄嘌呤氧化酶催化<1> 、水杨酸代谢是A B C D E<2>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是通过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布洛芬与萘普生的化学性质相同,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
08第八章__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路线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目录
分类: 吡唑酮类 :保泰松 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 芳基烷酸类药物 :吲哚美辛 1,2-苯并噻嗪类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羟布宗
g-酮保泰松
保泰松的代谢途径
二、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
氟芬那酸
不良反应较多
氯芬那酸
氯尼辛
五、COX-2选择性抑制剂
塞来昔布
化学名为4-[5-(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咯l-基]苯磺酰胺
无臭的白色或近白色晶体粉末,微溶于水,溶解性随碱性 的增加而增加。
五、COX-2选择性抑制剂
罗非昔布—万络(一年25亿美元的收益 )。
一项为期3年的名为“万络预防腺瘤性息肉”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 临床试验提示,在服用万络18个月以后的病人中,发生确定性心血管事件的 相对危险增加了,这个结果迫使默沙东公司2006年10月1日在全球召回万络。
基本结构,作用机制。 7.COX-2选择性抑制剂(以塞来昔布为例)的基本
结构,作用机制。
三、芳基烷酸类药物
(一)芳基乙酸类药物 1.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
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较大,对肝脏功能和 造血系统也有影响,也常见过敏反应和胃肠道 不适。
2.其他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钠
化学名为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 酸钠
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
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 抑制脂氧合酶,减少白三烯的生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并刺激花生四
烯酸的再摄取。
双氯芬酸钠的代谢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3)
18
镇痛机制 局部炎症
局部致炎致痛物质
PGs
直接作用或放大
痛觉感受器
19
仅用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伤性
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
如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
癌性疼痛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呼
4
NSAIDs发展简史
1898年;德国拜耳;阿司匹林;最早;胃肠道副作用。 1952年;保泰松;强大抗炎抗风湿;广泛;再生障碍性贫
血;限制使用。 1963年,消炎痛(吲哚美辛);抗炎镇痛作用强;胃肠道
毒副作用;淘汰。 1969年,布洛芬上市,继之丙酸类(如萘普生)、昔康类
(吡罗昔康)相继上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20世纪80年代,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在维持原有
人们对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认识还远远不 够,在COX-1与COX-2的关系上也有争议。
研究表明,COX-1也参与炎症反应,而COX2对维持肾脏功能有重要意义。
COX-2还发挥着别的重要的生理作用,阻断 COX-2有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副反应。
12
2004年12月美国食
品和药物管理局发
用于各种饨痛
有解热、 镇痛抗炎等作用 不易成瘾
29
调节肾功能等
损伤早期的疼痛、 炎症反应、促进癌
风湿病
变和转移
10
环氧合酶(COX)类型与作用
COX有COX-1和COX-2至少 两种同工酶。
抑制COX-2使PGs生成减 少,产生解热镇痛抗炎 作用。
抑制COX-1导致生理性 PGs生成减少而引起胃肠 道反应、肾功能异常等 毒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一)共同特点【共同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意义: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一、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
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二)常用药物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药动学】◇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阿依水、抢蛋白”格列类、华法林、被抢劫、被游离;易过量、易中毒、低血糖、低凝血。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PH值,使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一、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三、抑制血栓形成二、抗炎抗风湿作用◇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三、抑制血栓形成:注意:小剂量(100mg/日)机制: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血栓素A2)的生成。
应用:心血管恶性事件的一级预防,可降低心梗、脑梗发生率。
【不良反应】乙酰水杨酸,抑制COX(PGE)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您”——凝血障碍“扬”——水杨酸反应“名”——过敏反应“易”——瑞夷综合征1.胃肠道反应:原因:直接刺激胃黏膜;抑制COX-1,抑制胃黏膜PGs合成。
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畏食常见。
可损伤胃黏膜,呈无痛性出血,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2.凝血障碍:原因: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长期或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合成表现:易引起出血,如牙龈出血等。
处理:维生素K可以预防。
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者慎用。
手术前1周停用。
3.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4.阿司匹林哮喘:哮喘患者服用本品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5.水杨酸反应:①剂量过大(5g/d)导致②中毒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③处理:停药;碱化尿液,加速排出6.瑞夷综合征:表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
注意: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WHO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禁忌证】胃溃疡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
2.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作用特点:解热作用和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几乎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和凝血时间无影响。
应用:①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②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阿司匹林。
③WHO推荐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需使用NSAIDS时,应首选对乙酰氨基酚;④本药不能单独用于抗炎或抗风湿治疗。
不良反应:治疗量、疗程短时,很少产生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造成肾毒性,如慢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过量中毒可造成肝坏死;对于中毒的患者及时使用蛋氨酸(甲硫氨酸)或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肝损伤。
3.吲哚美辛(消炎痛)作用特点:是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之一;其抗炎、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对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保泰松相似。
除抑制COX外,可能也抑制磷脂酶A和磷脂酶C,以及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
应用:主要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治疗不显著的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对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囊炎——有效;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有效。
不良反应:多而重,发生率35%-50%,20%患者需停药。
4.布洛芬作用特点: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强。
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用于一般解热镇痛,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其他多数NSAIDs。
少数患者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和视力模糊——一旦出现视力障碍应立即停药。
5.双氯芬酸(双氯灭痛、扶他林)甲芬那酸(甲灭酸)氯芬那酸(氯灭酸)作用特点:效弱毒强外用: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6.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作用特点:对COX-2有选择性——胃损伤轻。
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7、萘普生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作用较强;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主要用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各种类型的风湿性肌腱炎。
对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和发热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其显著特点是毒性低,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
【例题】1.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B.抑制阿片受体C.抑制PG的生物合成D.抑制体温调节中枢E.抑制中枢镇痛系统『正确答案』C2.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的形成B.直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C.抑制凝血酶的形成D.激活血浆中抗凝血酶ⅢE.抑制PG的合成『正确答案』A3.有关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C.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D.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无效E.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正确答案』A4.阿司匹林的下述哪一个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C.诱发哮喘D.水杨酸反应E.视力障碍『正确答案』A5.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水杨酸反应B.过敏反应C.水钠潴留D.凝血障碍E.胃肠道反应『正确答案』C6.抗炎作用极弱的药物是A.保泰松B.布洛芬C.阿司匹林D.扑热息痛E.萘普生『正确答案』D二、抗痛风药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在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沉积。
——痛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痛风急性发作期——止疼、抗炎、不降酸!(1)首选:秋水仙碱(2)止疼: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NSAIDs(3)糖皮质激素:用于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时,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发作间歇期、慢性痛风、痛风性肾病——降尿酸!(1)促进尿酸排泄:①苯溴马隆;②丙磺舒(2)抑制尿酸生成:①别嘌醇;②非布索坦1.秋水仙碱作用特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用药后数小时关节红、肿、热、痛即行消退。
对血中尿酸浓度及尿酸的排泄没有影响,对慢性痛风、一般性疼痛及其他类型关节炎无效。
不良反应多而重——消化道反应常见;——中毒时出现水样腹泻及血便、脱水、休克;——对肾及骨髓也有一定损害作用。
2.别嘌醇作用特点: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使尿酸生成减少,避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
不能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3.丙磺舒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慢性痛风,不能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痛风治疗初期,由于尿酸盐自关节转运入血,可使痛风加重,应增加饮水并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也可竞争性抑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提高这些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产生协同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