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18解热镇痛抗炎药.ppt
合集下载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课件)
不良反应和 注意事项
NHCOCH3
非 那 西 丁
OC2H5
NHCOCH3 OH
乙 酰 氨 基 苯 酚(扑热息痛)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3.吡唑酮类
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林
➢ 体内过程:吸收快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8%;停药 后三周内,仍可在关节腔中保持较高的浓度。肝脏代谢。
➢ 作用及应用: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毒性较大。
4.其他类
常用解热镇痛药作用强度比较
药物 阿司匹林 扑热息痛 布洛芬 消炎痛 保泰松 炎痛喜康
解热 +++ ++ ++ +++
+ ++
镇痛 +++
+ ++ +++
+++
抗炎抗风湿 ++ +++ +++ +++ +++
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塞来昔布(celecoxib)
➢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 其抑制COX-2的作用较COX-1强375倍治疗剂量对COX-1无明显影响,
pharmacology
处方分析
患者,女,60岁,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甲苯磺丁脲治 疗,血糖控制良好。近日感冒,体温38.5℃、头痛,处方如 下,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甲苯磺丁脲片 0.5g×100 Sig. 1g t.i.d. p.o. 阿司匹林片 0.3g×10 Sig. 0.3g t.i.d. p.o. p.c.
药理学PPT课件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物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风湿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 +++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热、慢性钝痛 风湿热、脑血栓 胃肠道、凝血障碍等
解热镇痛
皮疹、肾毒性 中 毒致肝坏死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比较(2)
药物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风湿 临床应用
aspirin ㈠
CNS PG合成与释放
体温调定点
>370C 正常
发热
NSAIDs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比较
药物 解热 正常体温
散热 产热 作用机制
NSAIDs + -
↑ - ↓COX
氯丙嗪 + ↓
↑ ↓ ↓体温
(加物理降温) 调节中枢
注意
作为解热药应注意: ✓ 对热度过高和持久发热者可使用解热药 ✓ 不可用量过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儿 ✓ 解热药的应用是对症治疗,应结合病因进行治疗
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胃肠反应<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长期用药可引起胃出血,头痛、耳
鸣、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 Celecoxid )
特点: ? 应用: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 骨关节炎
手术后疼痛, 牙痛,痛经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比较(1)
PG
合
①体温调定点↑ → 体温升高
成 和
② 致痛、↑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释
③参与炎症反应
放
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 NSAIDs:本章所属的这些解热镇痛抗炎药 虽然化学结构不同,但有共同的作用基 础 —— 抑 制 前 列 腺 素 ( PG,prostaglandin)合成,为了与肾上 腺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区别,将这类药物统 称 为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但对某些顽固性 发热效. 2.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3.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 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 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四. 其他有机酸类
COX-2为诱导型(inducible),炎症时,细 胞因子和其它炎症因子直接诱导激活炎 症 部 位 的 COX-2 , 产 生 PGG2/PGH2 ,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 时也可能与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 性表达有关。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 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道、肾等 不良反应越大
口服易吸收,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 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 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4 h,小部分代谢为对 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 imine)。长 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 性中间体以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 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cell necrosis)。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中
性
内
粒
热 CNS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但对某些顽固性 发热效. 2.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3.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 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 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四. 其他有机酸类
COX-2为诱导型(inducible),炎症时,细 胞因子和其它炎症因子直接诱导激活炎 症 部 位 的 COX-2 , 产 生 PGG2/PGH2 ,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 时也可能与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 性表达有关。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 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道、肾等 不良反应越大
口服易吸收,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 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 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4 h,小部分代谢为对 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 imine)。长 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 性中间体以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 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cell necrosis)。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中
性
内
粒
热 CNS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共20张PPT】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二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
❖ 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仅有解热、 镇痛作用,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 起效较阿司匹林快,镇痛作用较弱。 ❖ 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给药剂量过大、
间隔时间过短或肝功能减退时,易引起中毒, 引起肝损伤。
药物抑制COX活性,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减少, 调定点下移,达到解热作用。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一、解热作用
❖ 注意: 1.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不会降到正常体温 以下。 2.作用于散热过程,对产热无影响。 3.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 降温作用有何不同?
?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 不能消除炎症病因,不能阻断炎症病理过程和并 发症,属对症治疗。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解热镇痛药分类:
1. 水杨酸类(salicylates) 2. 苯胺类(aniline) 3. 吡唑酮类(pyrazoketone) 4. 其他有机酸类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一、水杨酸类 ❖ 水杨酸类药物包括:
▪ 阿司匹林 (aspirin) ▪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salicylate)等 ❖ 本类药物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
图17-1
吡P不前口本P过急GG服唑列良类量性具具吸酮腺反药可中有有收类素一一应物引毒快(是定定p较抑起可且y重的的r完少 制 高 采a要z致 致全o,炎铁用的k,痛 痛e偶症血洗t炎滑o作 作n见局红胃症膜e用 用)腔皮部蛋、介, ,浓质疹白催C且 且度O,、症吐能 能X较P药和、显 显活高GE著 著热肝应。性、提 提、、用,P高 高G粒肾乙减I神 神2细损酰少等经 经胞害半P除末 末G减。胱直梢 梢生少氨接对 对成引等酸缓 缓,起变或激 激能的肽 肽态 硫明炎等等反 乙显症其其应 胺减反他他。 等应轻致致措外炎痛痛施,症物物。还质质的可的的红增敏敏、强感感肿其性性、他,,热炎产产、症生生介痛持持质等续续的的的症致钝钝状炎性性,作疼疼可用痛痛缓。。。解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课件)
(4)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对消化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5)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扑热息痛可引起急性肝坏死。 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6) 孕妇禁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盐、消炎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
常用复方制剂
抗炎作用区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
❖ 抑制外周PG合成与释放,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 对病原菌所致的炎症无效 ❖ 对症处理
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 具有抗炎和抗免疫作用 ❖ 对症处理
抗微生物药
❖ 杀灭和抑制致病微生物 ❖ 对因处理
二、常用NSAIDs的分类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 应立即停药、i.v.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 速排泄。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不良反应】 5. 瑞夷反应综合征(Reye’s syndrome)
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 或青少年服用Aspirin有发生Reye综合 症危险,表现为肝衰竭合并脑病。虽少 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是临床的首选药之 一,并可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抗血栓
➢ 小 剂 量 ( 50-100mg/ 日 ) , 抑 制 血 小 板 中 的 环 氧 酶 , 使 血 栓 素 A2 (TXA2)的合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治疗心肌梗 死等疾病。 ➢ 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 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NSAIDs
(5)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扑热息痛可引起急性肝坏死。 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6) 孕妇禁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盐、消炎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
常用复方制剂
抗炎作用区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
❖ 抑制外周PG合成与释放,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 对病原菌所致的炎症无效 ❖ 对症处理
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 具有抗炎和抗免疫作用 ❖ 对症处理
抗微生物药
❖ 杀灭和抑制致病微生物 ❖ 对因处理
二、常用NSAIDs的分类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 应立即停药、i.v.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 速排泄。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不良反应】 5. 瑞夷反应综合征(Reye’s syndrome)
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 或青少年服用Aspirin有发生Reye综合 症危险,表现为肝衰竭合并脑病。虽少 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是临床的首选药之 一,并可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抗血栓
➢ 小 剂 量 ( 50-100mg/ 日 ) , 抑 制 血 小 板 中 的 环 氧 酶 , 使 血 栓 素 A2 (TXA2)的合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治疗心肌梗 死等疾病。 ➢ 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 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NSAIDs
《药理学》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
主要作用部位是在外周。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组织胺、缓激肽
PG (—) 解热镇痛药
(PGE1、PGE2、PGF2α)
致痛 痛觉增敏
致痛
感觉神经末梢
致痛
镇痛作用特点
• 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 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
• 无效:创伤引起的剧痛,内脏平滑 肌绞痛
•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
NSAIDs的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同工酶抑制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 不同,分类如下: (1) 特异性COX1抑制剂:如小剂量阿斯匹林<0.5g/d (2)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指对COX1和COX2具有不 同抑制作用的制剂,如大多数常用的NSAIDs。 (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抑制COX2的制剂,如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等。 (4) 特异性COX2抑制剂:只对COX2起抑制作用的制 剂。如塞来昔布,Rofecoxib 等。用,对控制风
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 疗效。
解热镇痛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 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
作用和应用 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其它作用:老年性痴呆;先兆子痫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
(—)
阿司匹林
TXA2
血小板释放ADP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组织胺、缓激肽
PG (—) 解热镇痛药
(PGE1、PGE2、PGF2α)
致痛 痛觉增敏
致痛
感觉神经末梢
致痛
镇痛作用特点
• 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 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
• 无效:创伤引起的剧痛,内脏平滑 肌绞痛
•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
NSAIDs的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同工酶抑制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 不同,分类如下: (1) 特异性COX1抑制剂:如小剂量阿斯匹林<0.5g/d (2)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指对COX1和COX2具有不 同抑制作用的制剂,如大多数常用的NSAIDs。 (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抑制COX2的制剂,如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等。 (4) 特异性COX2抑制剂:只对COX2起抑制作用的制 剂。如塞来昔布,Rofecoxib 等。用,对控制风
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 疗效。
解热镇痛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 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
作用和应用 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其它作用:老年性痴呆;先兆子痫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
(—)
阿司匹林
TXA2
血小板释放ADP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PPT课件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过多所 引起的一类代谢性疾病。
分类: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 抑制痛风炎症的药物:秋水仙碱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4页/共34页
TXA2----PGI2平衡 血小板: Cox-1和TXA2合成酶→TXA2
→血栓形成
血管内膜: Cox-2和PGI2合成酶→PGI2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mg/日)即显著减少TXA2而对PGI2没 有影响。(血小板寿命10天,没有合成 COX-1的能力),用以防治冠心病及术后血 栓形成等血小板高聚集性疾病。
第13页/共34页
4. 其他:脑内COX-2过表达与AD有关, 可试用100mg/日治疗。 血中TXA2/PGI2比值增高与妊娠高 血压和先兆子痫有关,亦可试用40 -100mg/日防治。
第14页/共34页
体内过程: • 阿司匹林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吸收,
大部分在小肠吸收,0.5-2小时达 峰浓度 • 阿司匹林血浆浓度甚低,吸收后 水解为水杨酸 • 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
第31页/共34页
第五节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类风湿:慢性进行性关节部位炎症,伴有滑
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变形 僵直。在发病过程中,有免疫机制参与。
改善症状的药物:NSAID 改变病情的药物(通过免疫抑制和/或抗炎作 用): 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等
第32页/共34页
第八节 抗痛风药
第19页/共34页
5. 瑞夷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和脑病。 罕见(患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儿童和青 少年)
第20页/共34页
第二节 苯胺类
• 非那西丁(Phenacetin),仅 用于复方。
分类: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 抑制痛风炎症的药物:秋水仙碱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4页/共34页
TXA2----PGI2平衡 血小板: Cox-1和TXA2合成酶→TXA2
→血栓形成
血管内膜: Cox-2和PGI2合成酶→PGI2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mg/日)即显著减少TXA2而对PGI2没 有影响。(血小板寿命10天,没有合成 COX-1的能力),用以防治冠心病及术后血 栓形成等血小板高聚集性疾病。
第13页/共34页
4. 其他:脑内COX-2过表达与AD有关, 可试用100mg/日治疗。 血中TXA2/PGI2比值增高与妊娠高 血压和先兆子痫有关,亦可试用40 -100mg/日防治。
第14页/共34页
体内过程: • 阿司匹林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吸收,
大部分在小肠吸收,0.5-2小时达 峰浓度 • 阿司匹林血浆浓度甚低,吸收后 水解为水杨酸 • 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
第31页/共34页
第五节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类风湿:慢性进行性关节部位炎症,伴有滑
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变形 僵直。在发病过程中,有免疫机制参与。
改善症状的药物:NSAID 改变病情的药物(通过免疫抑制和/或抗炎作 用): 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等
第32页/共34页
第八节 抗痛风药
第19页/共34页
5. 瑞夷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和脑病。 罕见(患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儿童和青 少年)
第20页/共34页
第二节 苯胺类
• 非那西丁(Phenacetin),仅 用于复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作用特点
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 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or 阿司匹林类药物
苯胺类几乎无抗炎作用
化学、物理性损伤和生物因子
激活磷脂酶A2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
COX-2
NSAIDs
PGs合成增加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痛觉增敏
炎症 (红、肿、热、痛)
四、NSAIDs的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最常见 原因:COX-1 被抑制
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肾损害:水肿、慢性肾炎、肾衰等 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悸、心律不齐等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口服吸收迅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 在此保持高浓度
有效的PG合成酶抑制药:抗炎、解热及镇痛 作用
临床应用: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
优点: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
对胃肠刺激较小,不引起胃肠出血
临床应用:各种慢性疼痛: 感冒发热: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坏死,肾损害,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一、分 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等 吡唑酮类:保泰松等 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二、NSAIDs的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活性, 从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s) 的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三、NSAIDs的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患者体温 恢复正常
❖常用剂量(0.5g):解热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配成复方 (1)慢性疼痛:头痛、肌肉痛、神经痛、 牙痛、关节痛、痛经等 (2)感冒发热
❖大剂量(3~5g):抗炎、抗风湿作用 临床应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控制急性风湿热症状及鉴别诊断 首选药之一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减少(促聚集)
膜磷脂
磷脂酶 A2
血管内皮
PGI2 抗血小板 聚集、血 管扩张
花生四烯酸 NSAIDs
COX
PGG 2 COXLeabharlann 血小板PGI2 合成酶
PGH
TXA2合成酶
2
TXA2
血小板聚 集、血管 收缩
临床应用:小剂量
⑴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 75mg/d
⑵ 一过性脑缺血,防止脑血栓形成 25mg Bid
二、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发生率
凝血障碍: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 TXA2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VitK可预防
◆严重肝损害、有出血倾向患者及VitK缺乏者禁用 ◆手术前一周停用
其他:血液系统--粒细胞缺乏、再障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口服易吸收,主要在小肠吸收
分布于全身组织包括关节腔、脑脊液 和胎盘 肝脏代谢:<1g: 一级动力学消除
>1g: 零级动力学消除 碱化尿液,加速其排泄
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水杨酸反应:剂量≥5g/d
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 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 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 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急救:停药,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
酶途径加强,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 肾上腺素治疗无效 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 ❖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
道溃疡等
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 精神失常 溃疡病 癫痫、帕金森病 肾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镇痛作用:
中等程度镇痛 作用部位在外周 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
和剧痛无效
无致欣快感和成瘾性
炎症疼痛
组织损伤或炎症
释放致痛物质
(-)
(eg:缓激肽、组胺、PGs) NSAIDs
痛觉感受器
对致痛物质 的敏感性提高
疼痛
抗炎、抗风湿作用:
对控制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症状有肯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钠水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
减少、再障等 肝肾损害: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甲状腺肿大及粘液性水肿: 抑制甲状腺摄取碘
吲哚美辛(消炎痛)
药理作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解热、抗炎作用强
临床应用:
❖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 不显著者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瑞夷(Reye)综合征: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
用阿司匹林可发生此征 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 少见,但预后差,不宜用(<10y) 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复方阿司匹林(APC):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明显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合成酶,对外周环氧酶没有明显作用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作用特点
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 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or 阿司匹林类药物
苯胺类几乎无抗炎作用
化学、物理性损伤和生物因子
激活磷脂酶A2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
COX-2
NSAIDs
PGs合成增加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痛觉增敏
炎症 (红、肿、热、痛)
四、NSAIDs的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最常见 原因:COX-1 被抑制
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肾损害:水肿、慢性肾炎、肾衰等 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悸、心律不齐等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口服吸收迅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 在此保持高浓度
有效的PG合成酶抑制药:抗炎、解热及镇痛 作用
临床应用: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
优点: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
对胃肠刺激较小,不引起胃肠出血
临床应用:各种慢性疼痛: 感冒发热: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坏死,肾损害,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一、分 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等 吡唑酮类:保泰松等 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二、NSAIDs的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活性, 从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s) 的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三、NSAIDs的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患者体温 恢复正常
❖常用剂量(0.5g):解热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配成复方 (1)慢性疼痛:头痛、肌肉痛、神经痛、 牙痛、关节痛、痛经等 (2)感冒发热
❖大剂量(3~5g):抗炎、抗风湿作用 临床应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控制急性风湿热症状及鉴别诊断 首选药之一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减少(促聚集)
膜磷脂
磷脂酶 A2
血管内皮
PGI2 抗血小板 聚集、血 管扩张
花生四烯酸 NSAIDs
COX
PGG 2 COXLeabharlann 血小板PGI2 合成酶
PGH
TXA2合成酶
2
TXA2
血小板聚 集、血管 收缩
临床应用:小剂量
⑴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 75mg/d
⑵ 一过性脑缺血,防止脑血栓形成 25mg Bid
二、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发生率
凝血障碍: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 TXA2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VitK可预防
◆严重肝损害、有出血倾向患者及VitK缺乏者禁用 ◆手术前一周停用
其他:血液系统--粒细胞缺乏、再障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口服易吸收,主要在小肠吸收
分布于全身组织包括关节腔、脑脊液 和胎盘 肝脏代谢:<1g: 一级动力学消除
>1g: 零级动力学消除 碱化尿液,加速其排泄
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水杨酸反应:剂量≥5g/d
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 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 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 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急救:停药,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
酶途径加强,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 肾上腺素治疗无效 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 ❖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
道溃疡等
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 精神失常 溃疡病 癫痫、帕金森病 肾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镇痛作用:
中等程度镇痛 作用部位在外周 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
和剧痛无效
无致欣快感和成瘾性
炎症疼痛
组织损伤或炎症
释放致痛物质
(-)
(eg:缓激肽、组胺、PGs) NSAIDs
痛觉感受器
对致痛物质 的敏感性提高
疼痛
抗炎、抗风湿作用:
对控制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症状有肯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钠水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
减少、再障等 肝肾损害: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甲状腺肿大及粘液性水肿: 抑制甲状腺摄取碘
吲哚美辛(消炎痛)
药理作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解热、抗炎作用强
临床应用:
❖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 不显著者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瑞夷(Reye)综合征: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
用阿司匹林可发生此征 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 少见,但预后差,不宜用(<10y) 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复方阿司匹林(APC):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明显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合成酶,对外周环氧酶没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