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临床-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抗炎作用
9
1.抗炎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炎症产生:致炎因子PGs可引起血管扩张和组织水 肿,还与缓激肽、LTs等协同致炎。 抗炎原理:抑制炎症部位COX,使PGs的合成减少 ,发挥多种抗炎作用(如抑制炎症反应中WBC吞噬 、游走,减少缓激肽形成,抑制溶酶体酶释放等)
10
2.镇痛作用
不可逆的环氧酶抑制药
1.解热镇痛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0.5g),适用于治 疗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 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
20
2.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能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症状, 迅速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大剂量阿司匹林 (3~5g)能使风湿热症状在用药后24-48h明显好转, 可作为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依据。
12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在镇痛作用方面的比较
镇痛部位 作用机制 作用强度 临床应用
成瘾性
Aspirin
主要在外周 抑制PG合成
中等 慢性钝痛
无
Morphine
中枢 激动阿片受体
强大 剧烈疼痛
易产生
3. 解热作用
发热原理:
感染 组织损伤
炎症 免疫反应 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 释放内热源
(IL-1)
中枢PG 合成增加
行性腮腺炎)伴发热的儿童服用阿斯匹林退热时, 发生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 突出表现。虽少见,可致死。
20 解热镇痛抗炎药(人卫九版药理学)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
二、苯胺类 三、有机酸类(吲哚类)
(芳基乙酸类) (芳基丙酸类) (烯醇酸类) (烷酮类) (异丁芬酸类) 四、吡唑酮类
20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
又称乙酰水杨酸。
• 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描述了咀嚼柳树皮 可以减轻疼痛。
21
• 1838年Salicylic Acid首次从植物提取出来。
48
(一)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
次黄嘌呤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竞争
别嘌醇
尿酸
用于慢性高尿酸血症,预防利尿药、肿瘤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49
(二)促进尿酸排泄药 丙磺舒
【机制】
可竞争性抑制尿酸从肾小管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
●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因无抗炎止痛作用,不用于急性痛风。
苯溴马隆
作用类似丙磺舒。
7
二、药理作用及机制(共性)
1.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 3.抗炎作用 4.其他
8
1.解热作用
特点: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体温的正常调节: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使体温保持 于相对恒定水平。
【解热机制】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一路走来
阿司匹林上市
1898年
20解热镇痛抗炎药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非诺洛芬、氟 比洛芬、奥沙普秦C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类有明显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 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 用于痛经。 【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用可引起胃出血、 头痛、头晕等。
2.镇痛作用
⑴对慢性钝痛有效
对创伤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⑵无成瘾性,欣快感及呼吸抑制。
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PGs本身致痛,并可协同缓激肽、组胺等 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COX活性→PGs 合成↓ 发挥镇痛。
两类镇痛药的区别
作用机制 耐受性 作用部位 成瘾性 用途
镇痛药
阿片受体 抑制前列腺 素的生物合 成
.
3.水杨酸反应
过量(>5g/d)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 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需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
4.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有些哮喘患者服用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 “阿司匹林哮喘”。 PG合成受阻→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 产生增多所致。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一节 概述
药理学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ti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
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
这类药物不仅临应床用广泛,且都进入家庭,其 临床地位较重要。
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
因不良反应多,故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 受或疗效不显著病例。对风湿、类风湿关 节炎与保泰松相似,对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骨关节炎也有效;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 系统不良反应多见,且严重。
布洛芬(ibuprofen) 作用特点 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因其胃肠道反应较轻,易于耐受而较常用。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常用于镇痛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 acetaminophen ) , 又 名 扑热息痛(paracetamol) 作用特点: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几无消炎抗 风湿作用。 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 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或伴肝功能 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 肝坏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作用特点:本品1963年用于临床,具有较 强的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口服直接刺激胃粘
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饭后服用,服肠溶片。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6.对肾脏的影响 少数人,特别是老年人,可引起水
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
【禁忌症】 1.溃疡病患者。 2.严重肝病、有出血倾向疾病者。 3.产妇和孕妇。 4.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 5.10岁以下病毒感染儿童。
二、苯 胺 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药理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 息痛。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但无明显的 抗炎作用。这是由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环 氧酶的抑制作用强,而对外周组织环氧 酶没有明显的作用。
COX-2 (诱导型)
抑制COX-2发挥治疗作用,而抑 制COX-1则引起不良反应。
三、共同作用
1.抗炎作用 除苯胺类外,其他解热镇痛药都 有抗炎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COX从 而抑制致炎物质PGs的合成起到抗炎 作用。
2.镇痛作用 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炎症和 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有效,对慢性 钝痛如肌肉或关节痛、牙痛、产后疼痛、 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欣快感 与成瘾性。 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COX 从而抑制PGs的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
4.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和过敏性休克;诱发哮喘,称为“阿 司匹林哮喘”。原因:抑制COX,PG 合成受阻,而由AA生成的白三烯以及 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导致支气 管痉挛。肾上腺素治疗 “阿司匹林哮 喘”无效,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 素治疗。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抗炎作用: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对控 抗炎作用: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 疗效。 疗效。
●
丙
● ●
酸
类
●
布洛芬、 布洛芬、萘普生等 作用强大,抗炎作用突出, 作用强大,抗炎作用突出,但胃肠反应发生率 低于阿司匹林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 性关节炎、滑液囊炎等, 性关节炎、滑液囊炎等,也用于痛经治疗
选择性COX选择性COX-2抑制药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和应用 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解热、镇痛、抗炎、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其它作用:老年性痴呆;先兆子痫 其它作用:老年性痴呆;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A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
(—)
低浓度阿司匹林
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 TXA2 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1、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 PGI2平衡 、 是生理性对抗物, 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 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 2、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 、前列环素( 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 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 。 3、阿司匹林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 、阿司匹林小剂量( 天 中的环氧酶, 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 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 成无影响,达到抗凝的作用。 成无影响,达到抗凝的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 (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使 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用量不宜过大。 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学习要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
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
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
作用与用途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附录 抗痛风药
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 苯溴马隆等;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 等; 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
�
罗非昔布 罗非昔布(rofecoxib)为果糖的衍生物. 对COX-2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具有解 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但不抑制血小板聚 集.但是,近年来已有证据证实,罗非昔 布有心血管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nimesulide)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 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对COX-2的选 择性抑制作用较强.因而其抗炎作用强,副作用 较小.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腰腿 痛,牙痛,痛经的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而轻 微.
二,作用机制
NSAIDS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COX的活性, 抑制PGs的生成有关.除此之外,可能尚有其 他作用机制参与.
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COX-1和COX-2的特性 和 的特性
COX-1 生成 功能 固有的 生理学: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PGE) PGI PGE 抑制剂 选择性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萘丁美酮 COX-2 需经诱导 生理学:妊娠时,PG 生成增加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PG 及其 他致炎介质,引起炎症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 5、瑞夷综合征:儿童病毒感染流感(麻疹、水痘等)
•
阿司匹林退热,偶致急性脂肪肝变性-脑病
•
综合征,预后很差,死亡率高。
•
•
儿童病毒感染:宜用对乙酰氨基酚(对外周环氧
•
酶不明显),不用阿司匹林退热。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二、苯胺类
•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
•
•1. 为非那西汀体内代谢物。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五. 芳基乙酸类
• 双氯酚酸(diclofenac)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于吲哚美辛 • 2. 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
炎、骨关节炎、手术后疼痛、痛经等
• 3. 不良反应同aspirin
• 4. 首过消除明显,F为50%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
第二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PGH
2
LTC4
•
• LTD4 LTE4
PGI2 图20-1
•PGE2 •PGF
PGs的生物合成及2•P作G用D
TXA2
2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共同药理作用 一、抗炎作用:具有抗炎、抗风湿 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 炎症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分类
1、非选择性COX抑制药,选择性COX-2抑 制药
2、水杨酸类(如二氮尼柳几乎没有解热作 用)、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弱抗炎作用)、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弱解热作用)、其他有机 酸类(如劳诺西康弱解热作用)。
3、长、短半衰期<6小时;〉10小时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一、水 杨 酸 类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 障碍,加重出血倾向,可用VitK预防。
严重肝病,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 患者、产妇、孕妇禁用。需手术患者, 需术前1周停用。
3.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
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水杨酸中毒表现。
大剂量中枢兴奋毒性作用,出现先兴奋而后抑制,神经错乱、眩晕、 耳鸣、听力丧失、高调耳聋、谵妄、精神病、木僵、昏迷都可发生。 对呼吸影响重要,增加耗氧及CO2产生,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高热、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临 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特点;
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特点及作用 机制。
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 物相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抗炎有机酸类吲哚美辛、 舒林酸、布洛芬的抗炎作用、用途和不良 反应。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单项选择1.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的药物是( ) 答案:B A 镇痛药B 解热镇痛药 C 抗震颤麻痹药 D 抗癫痫药E 镇静催眠药2.预防心肌梗塞可用( ) 答案:B A 布洛芬 B aspirinC 对乙酰氨基酚D 双氯芬酸 E 萘普生 3.无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 答案:C A aspirin B 保泰松 C 对乙酰氨基酚 D 吲哚美辛 E 布洛芬4.小剂量aspirine用于预防心肌梗塞的机制是( ) 答案:C A 抑制丘脑下部PG合成 B 抑制周围组织PG合成C 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 D 增加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 E 增加前列环素PGI2合成 5.有关解热镇痛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E A 仅使高热者体温降低B 降温作用与环境温度无关C 具有中度镇痛作用D 大多数药物具有抗炎作用E 大多数药物具有抗血栓作用6.关于aspirine的描述,不正确者是( ) 答案:D A 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 B 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与其抑制PG生物合成有关 C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D 常的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心律失常E 哮喘病人禁用 7.关于aspirin不正确的描述是( ) 答案:D A 其抗炎作用与其抑制PG生物合成有关 B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C 胃肠道反应为一常见不良反应 D 急性中毒时,可酸化尿液加速其排泄E 其镇痛作用产生主要是抑制中枢PG的合成8.有关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D A 解热镇痛药仅有中度镇痛作用B 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无效C 对牙痛、神经痛、关节痛效果较好D 对胃痉挛、绞痛效果较好E 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9.感冒发热头痛可用( ) 答案:D A morphine B atropine C pathidine D aspirine E codeine10.不属于慎用或禁用aspirin的情况是( ) 答案:C A 过敏体质 B 维生素K缺乏C 甲状腺机能亢进D 低凝血酶原血症E 十二指肠溃疡多项选择1.Aspirine与某些药物合用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B C E A 与氨甲蝶呤合用,可降低其毒性 B 与皮质激素合用,抗炎与诱发溃疡作用均增强C 与甲磺丁脲合用,增强其降血糖作用 D 与速尿合用,水杨酸排泄增加,不易蓄积中毒 E 与双香豆素合用,增强其抗凝作用2.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的药物有( ) 答案:A B C A morphineB aspirineC propranololD chlorpromazineE adrenaline3
药理学(第9版)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5-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5-HPETE)
(PGG2) (PGH2)
5-脂氧合酶
前列腺素合成酶 (血管内皮)
前列腺素合成酶
血栓素合成酶
(异构酶、还原酶) (血小板)
白三烯 (LTS)
参与过敏反应 支气管收缩 白细胞趋化 诱发炎症 收缩胃肠平滑肌
(PGI2) 扩张血管
(PGE2) 诱发炎症 发热致痛 舒张支气管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保护胃黏膜
阿司匹林口服易吸收,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小肠中吸收,1~2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 值。在吸收过程中与吸收后,迅速被胃黏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酯酶水解为水杨酸。 因此阿司匹林血浆浓度低,血浆t1/2约为15分钟。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尿液pH:碱性 85% ,酸性 5%。剂量小<1g:一级动力学代谢,剂量大>1g:零级动力学代谢。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药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解热镇痛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 及不良反应。
熟悉 解热镇痛抗炎药、环氧合酶、前列腺素的概念,以及 环氧合酶、前列腺素与炎症、发热、炎性疼痛的关系。
了解 抗痛风药类型及代表的作用特点。
第一节
概述
药理学(第9版)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采用: 口服40-80mg /日 ASP防治血栓形成和 治疗心肌梗塞; 服用25-50mg/日 ASP可预防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腹 不适、胃出血(无痛性出血)及加重 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禁用。
原因:①口服酸性较强,直接刺激胃粘 膜;②抑制血小板凝集,易出血; ③ 血 浓度高则兴奋 CTZ; ④抑制胃粘膜PG 合成,增加胃酸分泌,削弱了屏障作用。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体内过程】 1.PO易吸收,其吸收度和溶解度与胃肠pH 有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2. 主要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质与 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少部分)结合 (〈1g一级动力学),由肾排泄;
3.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 4.尿液的pH变化对其排泄影响大。
抑制
血管壁
前列环素 PGI2
PGI2 合成酶
花生四烯酸AA PG合 成酶
环内过氧化物 PGG2 PGH2 TXA2
合成酶
血小板
血栓烷A2 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 舒张血管
PGI2 ≠TXA2
促血小板聚集 收缩血管
2)促进血栓形成(大剂量)
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 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 为PGI2 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 进血栓形成。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有作用
4.其他
1.(-) COX→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PGs,激活caspase-3 和 9,抗新生血 管形成 →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三、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心 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 不良反应不一致: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 而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 显著。
注意: (1)需1W,恢复正常的TXA2水准。
故术前1~2周停用 (2)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VitK缺乏症
忌用。
aspirin不良反应
3.水杨酸反应:大剂量(5g/d)引起
一般症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耳鸣、 视听力↓等
严重症状: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失常
处理: 1.症状明显可先减量,后再增加剂量
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
1. 丙酸类NSAIDs的代表药物。 2. 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疗效低于阿斯匹
林,但各种不良反应均较轻, 临床上常用。 3.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
用于痛经的治疗。 (同类药:萘普生)
六. 烯醇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炎痛喜康)
第20篇解热镇痛抗炎药(改过)
21
4.水杨酸反应:过量(5g/d)可致中毒:头昏、 头痛、耳鸣、视力障碍、出汗、 精神恍惚、恶心、呕吐、惊厥和 昏迷。(i.v. NaHCO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代谢酶缺陷,嘌呤代谢紊乱,尿 酸生成过多所引起的一类代谢性疾病。
分类: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
② 诱导→多种细胞因子(IL-1、IL-6、 IL-8、TNF)诱导→COX-2表达→PGs
12
药物分类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 吲哚衍生物-吲哚美辛 4. 丙酸类-萘普生 5.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6. 其他: 保泰松
13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抑制痛风炎症的药物:秋水仙碱
23
用于鉴别诊断急性风湿热。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目
前是首选药。
18
3.抗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主要是 抑制TXA2(血栓素)的生成-临床用于血栓的预防。 TXA2----PGI2平衡 血小板: Cox-1和TXA2合成酶→TXA2 →血栓形成 血管内膜: Cox-2和PGI2合成酶→PGI2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mg/日)即显著减少TXA2而对PGI2 没有影响。用以防治冠心病及术后血栓形成等血 小板高聚集性疾病。
第二十篇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类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特点及其与PG合成的关系。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3.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
4.熟悉保泰松、甲芬那酸、双氯芬酸、及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5.了解抗痛风药的作用环节。
[教学内容]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NSAIDs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COX-1为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则成为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NSAIDs主要具有三方面的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因而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2.镇痛作用: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钝痛,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
4.1.1 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1.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程。
3.解热机制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加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二)镇痛作用
1.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2.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3.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4.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除苯胺类外,其他药均有此作用,能抑制局部PG合成,使炎症缓解或消失。
(四) 其他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4.1.2 作用机制
NSAIDS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COX的活性,抑制PGs的生成有关。除此之外,尚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
4.1.3 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4.2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乙酰水扬酸(阿斯匹林 Aspirin)
【作用及反应】
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2)抗风湿作用强,较大剂量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迅速确实,亦可作为鉴别诊断。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塞。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量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应禁用。
2.凝血障碍 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故这些病人应避免使用。
3.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故有哮喘史者禁用。肾上腺素对“阿斯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水杨酸反应 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处理:停药。并静滴碳酸氢钠,以促进药物排泄。
5.瑞夷综合征。
6.肾损害。
对乙氨基酚 (醋氨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强度相当于阿斯匹林,但缓慢而持久临床上主要用于阿斯匹林不能耐受者的解热、镇痛。
2.抗炎作用很弱,无实际疗效。
【不良反应】
1.治疗量不良反应很少,偶见过敏。
2.大量可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消炎痛(引哚美辛)
是引哚类衍生物,其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较阿斯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故仅用于对其他药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
布洛芬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低于阿斯匹林但胃肠道反应较轻。
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
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不良反应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双氯芬酸
本品为强效抗炎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效应强于吲哚美辛、萘普生等。临床适用于各种中等度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以及各种疼痛所致发热等。不良反应轻,与阿司匹林相同外,偶见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
4.3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celecoxib)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塞来昔布抑制COX-2的作用较COX-1高375倍,是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在治疗剂量时对人体内COX-1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TXA2的合成,但可抑制PGI2合成。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后镇痛、牙痛、痛经。胃肠道不良反应、出血和溃疡发生率均较其他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低。
罗非昔布
罗非昔布(rofecoxib)为果糖的衍生物。对COX-2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但不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近年来已有证据证实,罗非昔布有心血管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nimesulide)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较强。因而其抗炎作用强,副作用较小。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痛经的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4.4 抗痛风药
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马隆等;(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
阿司匹林的新认识与临床进展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能有许多新用途。
1.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胰岛的含淀粉多肽和胰岛素是由在胰岛的激素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β折叠多肽纤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含淀粉沉淀是包括Ⅱ型糖尿病在内的很多淀粉化紊乱性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Ⅱ型糖尿病病人中观察到的由含淀粉的多肽组成的含淀粉沉淀有细胞毒素作用并有明显的引起β细胞功能退化作用。阿司匹林和其他的非类固醇消炎药可以预防和逆转人类含淀粉多肽的β折叠的结构改变,因此,阿司匹林可以作为维持β细胞功能的药物。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人的大敌,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阿司匹林之所以能防治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部分原因就在于它通过乙酞化血小板的环氧酶阻止了凝血素在体内合成。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在没有出血性禁忌症的情况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作为非糖尿病人群预防心脏病的一种措施,而对于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应用为一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
2.治疗胆道蛔虫
在临床研究中将87例胆道蛔虫患者分为两组, Ⅰ组口服阿司匹林,成人每次1g (儿童每次20mg/kg)每天3次。Ⅱ组口服阿托品。结果, Ⅰ组中虽病情较重患者比Ⅱ组多,但其治愈率、3天内疼痛缓解率Ⅰ组都比Ⅱ组高,平均住院人数Ⅰ组比Ⅱ组少。可见阿司匹林对胆道蛔虫的疗效优于阿托品。初步分析,蛔虫适合生活在直肠等碱性环境中,由于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成水杨酸盐,改变了胆汁中的酸碱度而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3.防治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综合症。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服用NSAIDs 的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其AD发病率明显低于相同年龄组AD发病率。而且随着A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NSAIDs 对AD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AD的炎症病理学包括: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质、经典途径激活因子及其调节因子、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以上均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破坏和死亡。AD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大脑皮层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 ,它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β-AP可以增强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损伤作用和细胞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这些炎症反应可引起神经元的严重病变,从而诱导更多的神经元的凋亡而产生更多的病灶,形成一个不断加强的自身毒性环路。NSAIDs作为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剂,有效地控制了炎症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从而在预防控制AD中发挥作用。同
时分子生物学发现环氧化酶-2(COX-2) 是神经元的结构酶并在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以及AD大脑病变区域的基因表达上调。NSAIDs 尤其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COX-2的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的。此外涉及AD病因的另一种理论是自由基理论,Rich等认为NSAIDs对羟基团有粘附作用可消除自由基,从而可以减轻AD的炎性反应。但由于AD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最终确定, NSAIDs用于临床治疗AD的时机还不成熟,但这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4.参与抗癌治疗
大量体外实验表明,肿瘤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E2 ( PGE2 ),且随着细胞的生长增殖, PGE2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抑制PG合成酶的活性,使P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从而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对实质性肿瘤如肺癌、直肠癌、肾癌、皮肤黑色素瘤都是有效的。
5.其他
经临床实践证明,阿司匹林不仅具有增强免疫作用,还可防治艾滋病。此外,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角膜组织糖原生成,使人角膜组织保持弹性,延缓角膜老化,同时可治疗角膜炎、白内障、葡萄膜炎或巩膜炎等。临床研究表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白内障的发生率减少50%以上。在冠脉搭桥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可极大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美国胸科医师学院2001年就建议病人在接受搭桥手术后6h开始每天服用32. 5mg阿司匹林。
临床使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一、不易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的药物
1.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可使吲哚美辛、炎痛静、布洛芬等抗炎药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会加剧病情或引起胃出血,而疗效并不加强,二者不宜合用。
2.降血糖药:磺酰脲类降糖药中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优降糖均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
3.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龙等有刺激胃酸分泌,降低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对胃酸的抵抗力,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
4.利尿药:如速尿与阿司匹林同用,因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而使水杨酸排泄减少造成蓄积中毒。
5.维生素类药:阿司匹林能减少VC在肠内吸收且促其排泄,使疗效降低, VB1能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对胃粘膜的刺激,均不宜合用。
6.尿碱化药: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增加阿司匹林的溶解度,减少其透膜吸收,同时碱化尿液,减少肾小管吸收,从而加速排泄,降低疗效。
7.尿酸化药:可减低阿司匹林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8.抗凝血药:双香豆类抗凝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新抗凝等。
9.苯巴比妥和健脑片,两者能促使肝细胞内药酶活性增强,加速阿司匹林的代谢而使疗效降低。
10.活性炭:活性炭吸收阿司匹林而使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年老体弱者或体温在40℃以上者宜小量应用,以免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解热时应多喝水以利排汗和降温。
三、喝酒前后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因其可损伤胃粘膜屏障而致出血。
四、手术前一周的患者应停用以防出血。
五、儿童用药宜用小儿专用片剂,婴儿尽量不用。
六、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症、维生素K缺乏和血友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哮喘患者及孕妇禁用。
环氧化酶同功酶的研究进展
COX-1 被认为是环氧化酶的稳定表达型,由管家基因所编码,是一个组成酶,它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在一般情况下浓度保持稳定。其功能是合成PG来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活性,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调节。其功能与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和调节肾血流量分布有关。NSAIDs对COX-1的抑制构成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毒理学基础。COX-2被认为是环氧化酶的诱导型,可以被细菌类脂多糖(LPS)、白介素-1(IL-1)和佛多酯等多种因子诱导。在炎症部位能被诱导急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组织中的PG的含量增加,产生红肿、水肿、痛觉过敏和发热。NSAIDs对COX-2的抑制被认为是其发挥药效的基础。选择性抑制COX-2的复方制剂正用于治疗,更多药物还在研发中。近年来研究发现,还存在其它的COX亚型,并猜想有7种COX同功酶存在。新的COX亚型COX-3,其在人体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脑皮层和心脏内表达最丰富。与COX-2和COX-1不同,COX-3不产生致炎性前列腺素,而产生抗炎性前列腺素,其可能为COX-2或COX-1的异构体,许多临床所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缓解期可能与COX-3的表达有关。COX-3的发现以及其存在的抑制炎症的特殊作用,为研究新一代的COX-3特异性制剂提供理论基础。COX-3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