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_牛东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6期晋中学院学报Vol.22No.6 2005年12月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 ty Dec.2005
庄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牛东亚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庄子是我国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长久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哲学、美学等方面来研究庄子的思想,很少关注庄子思想对教
育的启示与影响,甚至因其某些消极的观点来得出其/反教育0的定论。其实庄子思想中蕴涵
有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如其飞扬心灵的学习目的观、尊重认知
规律的学习方法观、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观和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等,都对现代教育有启示
意义。
关键词:庄子;教育;自由
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05)06-0078-04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注重对儒家,特别是对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不少人认为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不具有教育思想,还有学者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反教育的。然而如果我们用多视角的方式来细究庄子著作,便可发现其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它以其深邃的大智慧、独特的言语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散着其教育功能,并形成了儒/显0而道/隐0、儒强而道弱的教育思想表现形式。在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挖掘庄子思想中的教育因素,以其指导现实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一、飞扬心灵的学习目的观
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的自由的象征,在庄子的文章中,表达这一思想的语句多次出现。/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不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0(5齐物论6)/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始终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0(5大宗师6)自由是人生的完美状态,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一直是庄子的追求。庄子对自由的解释是无待、无己和逍遥。所谓无待,就是不依傍和借助任何外力,摆脱与物的相刃相靡,超越名利等各种现实的羁绊;所谓无己,就是提升小我,不以个人成败、进退萦怀,达到与天地精神的默契与统一;所谓逍遥,就是随心所欲,游刃有余,追求个性解放和纵情舒展。
教育即通过学习具体知识而体悟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中,求得自由的含义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积累丰富知识,熟练运用方法后获得能力的提升,求得心灵的飞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曲伸自如。因而,从这一思想来看,决不能将教育局限于传授具体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储存知识的书柜。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曾有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为了知识而教育,应该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为了生命而教育。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在获得知识之后的一个跨越,一种超脱,是在知识的层次、方法和效率的层次基础之上达到的顿悟和神韵的境界,至此才能飞扬心灵,获得自由。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比较学生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看他获得的能力到底有多少,也就是说,知识要为未来的再学习和美好生活而准备,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实际,切合实际,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等特点。
[收稿日期]2005-09-29
[作者简介]牛东亚(1980-),女,河南新乡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与此相适应,学校的评价体系也应从学生的全面能力出发。而事实是,现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死板、生硬,学校考核学生的办法古老、单一,只从单纯的试卷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0、/坏0,致使许多学生埋头于书海、题海,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根本没有认识到生活知识、课外知识等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0的课程评价,这就要求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方面都要随之转变。与之相适应,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对促进学习目的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5庄子6一书中,庄子描写了佝偻者/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犹掇之也。0/大马之捶钩者0从二十岁开始锻造兵器,一直到八十岁,锻造的技巧已达到极其精熟的地步。而解牛的庖丁也经过了由全牛到不见全牛的训练过程,其刃历十九年若新发于硎的境界和那如歌如舞的劳动场面也是经过日月磨练的结果。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人在社会实践中只要游刃有余也可达到自由的境界,这种自由是在劳动中通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形成的。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外在世界,使外在世界符合人的目的,这样自在之物就变成了为我之物,人从这种/为我之物0身上复现自己,关照自己,肯定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创造力量,人也就获得了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境界的获得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的。因此,要想在学习和生活中达到自由的境界,获得心灵的飞扬,必须经过知识的积累、刻苦的训练、思维对知识的整合等一系列艰苦的经历和过程。这不仅仅是行动上的过程,更是意志的考验,所以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行动到思想都要有正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
二、尊重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观
在5庄子6一书中,作者以其发散的思维、深邃的认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被描述、被认识的对象,按其形态和性质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万事、万物,即形态具体、内容单一的众多的个别事物。如/号物之数谓之万0,/物量无穷0(5秋水6);/通于一而万事毕0,/天地乐而万事销亡0 (5天地6)。(2)/理0,即一类事物共有的、内在的秩序或规律性。如/万物有成理而不说0(5知北游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0(5渔父6)。(3)/道0,即万事万物的总体,指一种具有全观内容而又毫无具体形态的认识对象。如/道通为一0(5齐物论6);/道覆载万物者也0(5天地6);/道者,万物之所由也0(5渔父6)。和这些认识对象相适应,庄子思想的认识论相应地表现出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即感知、思辨和体悟。同时,这也是认识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首先,感觉是获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的首要条件;其次,思考是获得对具体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的方法;最后,体悟是获得对具体事物的认知的最高精神境界。在这三个层次中,每个层次的认知结果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如:作为对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具有鲜明的经验实在性,但又有极大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对一类事物共同的内在秩序的思辨的认识,具有某种确定性,但在形态上是完全抽象的;直觉体认到的对事物的根本认识,融合着个人的创新和见解,体现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求知态度。5庄子6正是在这样的理解建构上展开多种描写,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的。
如果从教育层面上来考虑的话,这正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它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有一定过程,逐步发展的。同时,它对提倡尊重学生个人认知发展过程,重视学生个人思考成果,改革满堂灌的言语式传统教学方法不无启迪。知识是思维的产物,它没有可见、可触的固态形式,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思维的活跃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果。而知识的掌握必是一种既有认识特质又有实践因素的精神活动,它凝聚着个人的独特的思想经历和生活经验,因而是一种难以用理论语言表述的、无固定逻辑轨迹可循的精神过程。而传统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言语式传授,老师讲得多,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少;在辅导答疑的活动中,教师/有问必答,和盘托出0,而不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在检查教学效果的考试中,又是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反映学生能力的内容少。在这种以言教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生从教师言语式的描述、讲解中很容易形成固化的思想,很容易沿着教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知识记忆,显然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己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上成了贮存和传达教师之讯或教科书之言的录音机、传声筒,成了存放知识的仓库,因而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