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微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超贤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 政务微信数量的快速增加进一步推动新媒体问政向纵深发展。然而,当前政务微信在推进新媒体问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亟待被重视与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举措包括:做好政务微信定位;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加强政务微信互动;及时打击山寨政务微信;以“微博+微信”为双核,融合互补。
[关键词] 政务微信 新媒体 问政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13)04—0037—03收稿日期:2013-06-
20作者简介:陈超贤,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信息中心讲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手机聊天软件逐渐被网民认识和接纳。目前,微信用户已达3亿,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进驻微信,如“微成都”、“平安肇庆”等,政务微信成为继微博后官民对话、网络问政的又一个重要渠道。以广东为例,截至目前,公安政务微信“平安肇庆”的微信公众平台拥有“好友”2
200余人,回复微信“好友”问题7800条,解决实际问题6800条。除了“平安肇庆”外,佛山市南海区团委、中山市团委、广州市气象局、梅州市公安局等也先后开通政务微信,仅是在省会广州,各部门单位开通的政务微信就达17个。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与网民间的问政互动转移到微信平台上来,政务微信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对象。
一、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及特点
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最新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400多个,各省份全面覆盖,处于快速发展期。从政务微信的职能属性和数量来看,公安政务微信最多,占到总量的30.17%;党政直属单位政务微信居次,占比14.59%;共青团政务微信位列第三,占比14.51%。从政务微信的区域分布来看,
最新数据显示,总量前五位分别为:浙江、江苏、广东、新疆、
山东[
1]
。总体而言,政务微信分为两类:一类政务微信是为政府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沟通交流的平台,另一类是政府部门为老百姓提供相应服务的平台。显然,后者被称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是推动新媒体问政的主体,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因此,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此类政务微信,它与政务微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务微信依托圈子关系网络,社交属性较强,私密性较好
微信是基于QQ好友(群)、用户手机通讯录、位置社交(附近的人)等人际关系圈的私人圈子网络,用户之间唯有相互确认才能成为好友。相比于微博粉丝中有很多“僵尸粉”,这个机制使微信粉丝的“质量”更高,私密性更好,受众更真实可靠。另外,微信朋友圈中有一个巧妙的功能,在隐私“朋友圈”设置中,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不让看照片的人”和“不看他的照片”。这一功能帮助用户避免接收到垃圾信息,又让用户选择了发布信息的“可见范围”,使得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比微博更有效。
(二)政务微信的信息到达率更高,互动性更强
7
3
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特点在手机订阅账号。通过用户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不同于微博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一对多的信息传播,适合扩散消息的特性,微信则是一对一直线传递,适合精准传递消息。微信可以实现用户分组、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因此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有效,信息传达率高。如果说微博更偏向公开发布信息的媒体性质,那么微信则更偏向封闭式交流的沟通性质。微博侧重传播的广度,在传播模式上更接近带有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而微信侧重传播的精准度,信息加工的优质化,可与受众形成深度沟通与对等双向的互动。
(三)政务微信的信息效益较高,可控性更强
由于微信是基于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政务微信的信息可信度更高,整合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效益价值。相对于微博粉丝间的弱关系,微信好友间的强关系导致“影响了某位成员即能影响整个圈子”,因此,微信的可控性更强,干预成本较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吸引力不断增强,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顺应时代潮流,入驻微信平台,开通官方微信作为与民众沟通的工具及服务的窗口。然而,在发展政务微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一些政务微信定位混乱,是面向全国,还是定位本地,是注重规模,还是注重品质存在争议,未能厘清哪些政府部门更适合推出政务微信。
二是80%的政务微信在自说自话而不是交流对话。把政务微信作为“微信手机报”的媒介平台,发布一些无关民生、不痛不痒的新闻资讯,未能实现真正的政民互动。有些政务微信功能简单,推送的内容更新频率不高。如“广州铁路”,依靠微信的“自动化搜索”功能,用户输入九个预先设置好的代码,能查询到购票流程、订票时间等信息都是静态的,更适合整合到微信的功能如购买车票,查询车次以及车辆到站情况等都没有,甚至通往饱受诟病的铁路购票官网12306的链接也没有。除了简单的互动功能之外,广州铁路的微信账号也会推送一些铁路相关的文章,但是更新频率不高,上次更新还是一个月前。
三是由于“500个微友才能认证”的限制,不少已开通的政务微信迟迟未能“转正”,给了山寨政务微信可乘之机。如目前广州已开通政务微信共17个,其中仅4个政务微信通过认证。“广州发布”等多个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务微信,已先后被一些微博营销公司的相关人员抢占并认证。这些“李鬼”政务微信具有极大的误导和欺骗性,会使政府公信力因此而受损。
三、政务微信推进新媒体问政的对策
政务微信队伍正进一步壮大,并出现地域“集群化”政务微信的趋势,这彰显出政府对新媒体问政认识的新高度。如何解决好政务微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政务微信的“沟通”、“便民”、“施政”的价值,增强政务微信的互动性与服务意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做好政务微信定位
在政务微信定位方面,建议打造本地高品质的“专属微信”。一是要彰显政务微信“本地化、个性化”角色,积极研究本地人群的需求、特性和关注点,探索在发布政务信息的同时,开通就业、健康、天气预报等惠民便民信息,打造1-2个固定的、“微友”喜欢的品牌栏目。高品质的政务微信依靠其强关系圈子传播政务信息必然会获得较好的口碑效应。二是要厘清哪些政府部门更适合推出政务微信。有真正的重要消息推送或和市民有大量直接互动需求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更适合推出政务微信,如气象局,可通过其官方政务微信每天向“微友”发送一条天气预报;又如有政务办事的部门可把办事流程都搬到微信里,一方面可以节省自身的人力资源等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微友”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使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过去需要来回跑腿才能完成的业务。
(二)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
微信本身的信息订制、推送数量限制特性,要求政务微信内容更加“精致化”。尽量精简信息量,做到惜字如金,同时,政务微信需要依照群体圈子的特性,着力塑造符合圈子文化特性的富有个性化且实用性强的内容。对本地用户的关注点与偏好要有所汇总。政务微信可以把用户分类,然后把信息定点投放给感兴趣的“微友”。如每次团中山市委组织公益活动,都会通过其政务微信“中山青年”向对公益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