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教学的三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教学的三个层面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枝奇葩,它以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境深远而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怎样学习古代诗词呢?我认为应从朗读、理解、欣赏三方面人手,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欣赏。
一、朗读
由于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平仄相间,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因此,学习古代诗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把握恰当的语调;其次要实行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诵、教师范背、男女生交叉读、学生自由朗读等。不管采用那种方式,都要充满感情,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来,并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
在朗读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诗词:
1. 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诗人的情感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触动的,便会借助于形象的语言抒发出来而成为诗,因此,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书愤》时,先向学生介绍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早年立志抗金,收复中原.曾上前线作战,晚年终因坚决主战而被削职返乡,在清贫、忧愤中度过余生;告诉他们,写《书愤》时,陆游已罢官回家六年了。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
2. 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词的抒情式大致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李白的《将进酒》、
《行路难》,李清照的《声声慢》等。间接抒情的作品。作者的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大部分古代诗词都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不再举例。
3,了解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1)语言的倒装。古代诗词为了协调平仄、节奏或增强表达效果常用倒装句式。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就用了倒装,先说“英雄”,后说“孙仲谋”突出了词人对孙权的景仰之情。
(2)修辞方法。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赋、比、兴、夸张、衬托、互文等,前四种方法较常见,衬托和互文较少见。衬托是指不从正面写要讲的事情,而是通过得别的事物来显示、来表达,分为正衬和反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就以周瑜的年少有为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上下文补充解释的意思。如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可理解为“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三、欣赏
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还要品味字词,体会言外之意。
1、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艾青说:“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因为诗人在创作诗歌时,不仅有着强烈的感情.而且还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所以,我们要欣赏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也要发挥想象和联想。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在
创造意境时,或侧重于写景、或侧重于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但都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只有把握景与情的联系.才能入境。当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时,都会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所吸引,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我们面前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厌倦官场生活的诗人回归田园后,兴致勃勃地“采菊”,无意中看见了南山,“悠然”二字暗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追求恬静安宁的心情,从“菊”的高洁品质中我们还能联想到诗人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当堂作画,以理解古代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还可用换位法,把自己当成诗词的作者,想象自己面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和体会。
2。品味字句,体会言外之意。
古代诗词的语言具有凝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的特点。有时力求一字传神,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古人写诗是很讲究炼字的,如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定,都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再如刘禹锡《石头城》开头两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一个“在”和“回”包含了石头城今昔的变化,让人感到河山依旧,石头城昔日的繁花已化为乌有,在荒凉没落的景物中包含了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总之,要想学好古代诗词,除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调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知识积累,才能获得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