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经济发展是大概念,经济增长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3.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 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偏重于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则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2.表示方法不同:经济增长多指产出,常以GNP、GDP、IP及其人均值的增长率表示;而经济
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 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 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 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 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 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
名义GDP 实际GDP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 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 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 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件
2、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较完善的产业结构: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协调;具有“弹性”
较完善的地域结构
核心:中心城市(群) 网络体系:交通网、
通信网 广大腹地
具有组织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形成内生的自我增长机制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自组织能力
为什么要实施“长株潭一体化”?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2)创新活动一般起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
按顺序向较低梯度、低梯度地区推移。
(3)梯度推移的载体是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创新活动的 发源地是中心城市,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城市体系 的等级顺序,按着“梯度最小律”向广大地区扩散。
(解释产业或技术梯度转移的“盲区”)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SPSS 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
软件
因子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3)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4)区域发展规划的分析方法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 网络分析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 (战略理论)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3、在全国或较高级区域系统中承担特殊的 专业化分工职能
由 专
东北商品粮生产基地
业 化
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
生 产
中部原材材料工业基地
部 门
新疆长绒棉生产基地
来 承
(上海)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担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区域概念:
*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 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常由一个中心城市(群)、许多中小城镇和 广大腹地组成。(郝寿义)
第二讲篇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一、我国行政区域的客观基础
首先,在我国广大的国土上,一些大的地貌单元,如平原、山地、高原 等完整地分布,他们往往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 域来。
其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中原。
第三,凡后期扩散的区域在空间规模上都要比文明源 地区大一些。 第四,这种区域规模自国家中央向边缘扩大的格局在 我国与民族地区的分布格局相一致。
4.经济区划的分级系统和类型
由于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有层次之分,经济区也有等 级的差异。各国经济区分级系统的确定依据各自地 域范围的大小、地区自然和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以及 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根据划分经济区的目的和内容 可分为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大类。综合 经济区划简称经济区划,是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的。 部门经济区划则分别为各个生产部门服务。如工业 区划、农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等。为了更具体地 指导部门生产布局,在部门经济区划内部又有综合 部门经济区划和单项部门经济区划之分,如农业区 划中就有综合农业区划和单项作物区划(粮食生产 区划、棉花生产区划、油料生产区划等)之分。
苏联在其国内进行的经济区划有着一定的客 观原因
苏联的标准的州级单位一般的土地规模只有几 十万平方千米,相对于其2200多万平方千米的 国土来说,规模和数量都不够用。而部分边疆 区、加盟共和国或自治共和国面积虽达一百万, 甚至几百万平方千米,但却不能独立管理。所 以苏联可以把多种行政区域归并在一起,组成 十几个、二十几个“基本经济区”来统一管理。
从经济区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 出,它主要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1. 经济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各区域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活动, 并且这些活动是不依附于其他区域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活动规 律。
2. 内部经济相互联系密切,并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是生产、流通、分配等可以自成体系的经济综合体。 3. 它在更高一级的经济区域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如,为 其他区域提供能源或资源(山西);为其他区域提供工业品和 高级服务(上海);为其他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农业区等 4. 经济区域中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周围有 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作为其依托。中小等级的经济区域 可能只有一个占据统领和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经济 区域可以有几个中心城市。
第二讲世界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经济概念: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那么世界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还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非国家主体,世界上现在有近200个国家,正是它们与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家集团等组成的非国家主体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力量。
国际贸易(贸易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
“贸易保护主义逆流”。
从2009年开始,贸易保护主义反酸回流,特别是2009年,中国变成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靶子,中国的贸易摩擦案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本次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对世界贸易组织多年来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的成果腐蚀得差不多了,本来就命运不济的“多哈回合”,现在更加遥遥无期。
国际金融: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最早在中世纪的欧洲象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北意大利地区。
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是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中国操纵汇率论”按照1989年美国的法律规定,美国财政部必须每隔6各月向国会提供一份《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其中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是否是汇率操纵国作出一个评估,2011年2月4日,美国出台了最新的汇率报告,其中并没有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个汇率报告本来是应该在2010年的10月出台,但是由于有求于中国,所以美国政府决定这个报告要拖到胡锦涛访美后再出台。
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世界经济做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运行机制,也有其协调机制,就是有关国家或者国际机构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了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以及大量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
国际经济学的讲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
• 有三种类型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 由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等人在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 由布兰德(A.Brander)和斯潘瑟(B.J.Spencer)在寡头垄断模型基础上提
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阐述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 而且还指出了在同质产品条件下,因厂商的非合作行为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相互倾销”便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围绕着垄断利润,不 仅厂商之间,而且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争夺垄断利润的博弈行为。因此,该理 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发众多争论的战略性贸易 政策便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的。 • 由埃塞尔(W.Ethiar)最早提出的外部经济模型。该理论模型不仅指出外部规 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还指出了国际分工格局对 贸易利益不平衡性的影响,即不同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参与贸易的各方的经济发 展有不同的影响。 •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解释对象上 看,两种理论分别解释不同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生在发达国家 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而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从理论基础上看,新贸易理 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国家之间在要 素禀赋上的差异性。两派的观点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实际上表现出 一种互补性,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贸易理论。
• 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通常包括国际贸易理论(Trade Theory)和贸易政 策(Trade Policy)两个部分,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 分析单位,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这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国 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的模式(The Patterns of Trade)以及贸易的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国际贸易政策 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保护的原因和效果面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国际区域经济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1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形成区域化组织 消
间竞争加剧
极
作
用
形成对外壁垒, 导致国际竞争加 剧。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2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如卫生、环境 标准。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 第三,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3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对拉美国家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促 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 协定的谈判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4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概亚 况太
1994年
欧洲提出欧洲经济区 计划的倡议
1995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吸 收越南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5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 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 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 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 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对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 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 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
题重 点 问
国际区域经济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教案
区域经济学Seminar in Regional Economics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理论经济学科,作为专题课程,它以区域经济为对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主要任务是探讨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为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应着重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规律。
了解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掌握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学会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课堂讲授分析讨论1 导论2 22 经济活动的区位3 2 13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 3 2 14 区域经济增长 3 2 15 区域产业结构 3 2 16 区域分工与联系 3 2 17 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3 2 18 城市经济 3 2 19 城乡边缘区 3 2 110 乡村经济 3 2 111 看得见的手——区域经济政策 3 2 1合计32 22 10第一讲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本章难点是经济区域的概念。
第一节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一、区域概念的界定二、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第二节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区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二、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讲经济活动的区位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经济区位的含义;本章难点是区位决策。
《形势与政策》第二讲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1、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①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 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 增强 ; ③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 ; ④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 效显著; ⑤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 ; ⑥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⑦“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 利。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案例4:从八方面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一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 三是抓好疫病防控; 四是确保农产品质量; 五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 六是防治农业污染; 七是实行政策支持 ; 八是深化体制改革。
中共十七大前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及预测社会发展走势及预测主要内容?1十七大前中共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对策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对策建议?3十七大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预测?4十七大报告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读建议一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1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靠前
[案例1: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及GDP数据]
2006年GDP突破20亿大关, 2002年在世界排名第六名, 2005年超过了法国英国跃居第四位, 2006年与第三的德国差距缩小。 年份 GDP亿元 增速
国际区域经济前三章
第一章1. 经济一体化既指市场一体化也指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价格趋同的程度来衡量,政策一体化涵盖了从“接近的”国家规则到共同政策或完全成熟的集中化。
2.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阶段:特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⑴.特惠贸易安排:成员国之间对有限数量的产品关税减免或者取消的协定安排。
主要特征:①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即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的优惠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优惠。
②包括的产品范围有限,而且没有完全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配额⑵自由贸易协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关税领土中,对成员领土之间实质上所有有关产自此类领土产品的贸易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法规”的一组协定。
主要特征: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区内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②成员国对区外国家维持贸易壁垒,但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可以不一致;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因此区内各国的海关也不能撤销。
贸易偏转:原产地的目的是限制“贸易偏转”,所谓贸易偏转是指利用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差异,从关税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以便在其他成员国销售。
案例: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规定原产品分为完全获得产品和非完全获得产品两大类。
)①判定标准(对于非完全获得产品,采用的是百分比标准,即“增值标准”。
)②累计原产地规则⑶关税同盟:“以一单独关税领土替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以便(i)对于同盟领土之间的实质上所有贸易或者至少对于产于此类领土产品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法规,及(ii)在遵守第9款规定的前提下,每一成员对同盟以外领土的贸易实施实质相同的关税或者其他贸易法规” 。
(世界上第一个关税同盟:普鲁士关税同盟1834年在德国建立)主要特征: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同盟内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且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各成员国之间也不再设立海关;②成员国对同盟外国家维持贸易壁垒,但各国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别,建立起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比较:①关税同盟在执行上简单易行,但在政治上却令人头痛。
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二)区域经济学最新进展 (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 题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1、区位论初期研究主要发源地在德国。 2、战后主要集中到美国。 3、20世纪80年代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 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4、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不断加 剧升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 经济研究的新主题。
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选择。工业企业 选择生产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 输费用,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韦伯认为决 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 运输成本 • 劳动力成本 • 集聚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 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 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 (2 )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 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3 )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 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 变形。 企业的最优区位选择由最低运费点经过劳动 费因子、集聚因子修正后得出。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 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微观层面:企业之间、企业与家庭之间、企业与政 府之间 中观层面: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 之间 宏观层面:国家之间
(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杜能农业区位论“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 件
• 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 农业土地。 •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 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位于中纬,各地农业 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 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和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 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制成品重量 按照韦伯的原料指数可将现实中的工业分为如下的三
种类型,分别有不同的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业、水泥业、 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品 业等。
✓ 制造1吨水泥需要主要原料石灰石1.33吨、煤 炭0.43吨,粘土0.35吨。当所有的原料都为地方 原料的话,那么,原料指数为2.11。
✓ 这些工业布局指向为原料地指向。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 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 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如:生产1吨啤酒一 般需要主要原料水10吨,大麦和啤酒花等0.03吨 。水可以作为广布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则属于 地方原料。这样啤酒酿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5 ,是典型的消费指向性工业。现实中,啤酒长厂 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 区。
✓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业、 机械器材组装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等。这些工业 可灵活布局。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劳动指向论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
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
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
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
1826年,杜能(屠能)在《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 业区位论。这个理论回答了农业怎样 布局才能获取最大利润的问题。屠能 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而被尊为区位 论也就是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杜能:农业区位论
假定有一个孤立国,它全是沃土平原,但与别 国隔绝,没有河川可通舟楫;在这一孤立国中 有一个城市,远离都市的外围平原变为荒芜 土地;都市所需农产品由乡村供给,都市提供 农村地区全部加工品。在这种假设下杜能 提出了各种产业的分布范围,或者说它们的 区位。
形势与政策课件第二讲:经济形势
美 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金砖四国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特征 二是,推动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新变动。 • 全球能源需求增势趋缓。 • 能源结构继续多元化和低碳化。 • 能源消费格局发生变化。 • 国际油价高位波动, 能源安全脆弱性凸现。 • 各国围绕能源重地和油气管道的争夺激烈, 同 时普遍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从相互促进的一面看,经济集团也具有开 放性,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发展到 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上一体化的 一个阶梯,即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区域一体 化发展的最终结果。而区域经济在商品、资本、 劳务和人员等方面的合作,又是加快经济全球 化进程的推动力量。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可 看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地区层次的表现和发 展。可见,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世界金融危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世界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银行破产、投 资环境恶化和信贷收缩,企业难以在货币市 场筹集资金,直接影响到生产和就业,导致 了总供给的减少;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也 在下降。银行信贷的收缩还同时导致了消费 需求的减少,此外,“财富效应”造成的个 人和企业的金融财富减少,也直接降低了美 国的消费需求。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5、跨国公司影响力增强 跨国公司可谓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最 具活力的因素,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量,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当 者和体现者。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第⼆讲:国际格局与⼤国关系1.国际格局经历了哪⼏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超多强与多极化主要特征:(1)时代主题明朗化(2)世界格局多极化(3)经济趋于全球化(4)安全环境复杂化2.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每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可以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美国和伊拉克谈⽐较容易。
3.⼤学⽣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持国家的外交政策1、全⾯正确理解我国外交⽅针政策。
国家利益⾼于⼀切。
⼀切外交都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坚持中国外交原则⽴场:发挥⼤国应有作⽤。
外交策略要有利于国际⽃争。
2、国⼒壮⼤是强⼤外交的根本保证。
关键是要把⾃⼰建设得更强⼤。
稳定是压倒⼀切的。
改⾰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3、⼤学⽣应以实际⾏动⽀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积极宣传我国的外交⽅针、政策。
对抗和合作都是为了争取国家利益。
冷静、理性处置国家政治⽣活中的涉外事件。
学好本领,做强⼤中国外交的栋梁之材。
第四讲:中国周边环境与“⼀带⼀路”4.如何理解“⼀带⼀路”战略的重要性?1.“⼀带⼀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2.“⼀带⼀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3.“⼀带⼀路”是新⼀轮全⽅位对外开放的重⼤举措4.“⼀带⼀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由化提供⼀种新路径5.如何理解“⼀带⼀路”的基本内涵?“⼀带⼀路”的内涵:新型区域合作机制01“⼀带⼀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0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带⼀路”的基础03 在“⼀带⼀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04 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带⼀路”的⽬标6.“⼀带⼀路”建设⾯临哪些挑战?1、⼤国战略介⼊和博弈加⼤,对共建“⼀带⼀路”形成⼀定的牵制或掣肘。
2、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对推动深化相互投资及产业合作带来较⼤的不确定性。
第二讲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 区域性经济组织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间缔 结的条约或同盟。如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非洲统一组织等
第二节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趋势
• 合作的方式灵活多样:合作方式多样、合 作层次多样
• 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转型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之间矛盾复杂多变。
• 科技革命使生产规模扩大,各国经济结构 中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 科技革命促进国际性生产活动增多,分工 深化。
三、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 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 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 济秩序。
• 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了国际分工。 • 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国际分工成为显著特征,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领域都日益国 际化。
• 批发服务业:入世后2年允许外资控股合资, 3年内取消对存在方式的限制。
• 银行服务业:入世前允许对立代表处,特区建 立营业性机构,入世后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 经营品种扩大,200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引入外资参股上市。
• 运输服务业:入世前允许开办合作合资企业, 入世后3年内允许设立独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 四、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间相互依赖是促进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五、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为国际 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二战后,世界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 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三支重要的政治 经济力量,整个世界呈现出一个多极化和 多元化格局。
• 保险服务业:入世前设立代表处,入世后允许 非寿险公司2年内设立独资子公司,可占51%; 允许国寿合资,持股在50%内。3年内取消外 资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
14
四
三、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 1.首都的特有功能优势 2.科技、教育、人才优势 3.知识型服务业优势 4.总部存量资源优势 5.较为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人居环境优势
关键术语 总部经济 概念与内涵 经济学解释 经济效应
思考题 1.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2.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它的特征。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生产组织功能
赵弘: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 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 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 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 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总部经济
9
四
林文俏: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
三、总部经济的理论背景
1.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 2.钱德勒揭示了企业在内部的运行中存在一只“看得见的手”
3.科斯和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回答了 为何有“看
不见的手”
4.威廉姆森论证了决定企业对市场替代的条件和因素
5.现代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总部经济
6
四
四、总部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发展总部经济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
丰富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工 业配套能力以及宜人的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
国内外考察总部经济的指标设置和发展情况:
1.指标设置
包括
2.国外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3.国内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情况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矛盾扩 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 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
“美国人打喷嚏,世界就感冒”,“中 国人打喷嚏,世界上的人都走开”
第二、经济全球化把资本的动机和目的 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六)、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 济的影响
贸易争端和则双赢,斗则两败俱伤,这在很大 程度上给美国人上了一堂精彩的案例课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原 1.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1950年维纳的关税同盟的理论: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部分原来同区外国家间的 贸易,将转移为区内国家间的贸易;
贸易创造效应:即指部分原来由本国生产的商 品,因一体化而由区内伙伴国生产并通过区内 贸易来供应。ຫໍສະໝຸດ 附件:2005年中欧纺织品贸易
争端大事记
8月22日,6种中国纺织品——T恤衫、套头衫、 男裤、女士衬衫、胸衣和亚麻纱——均已达到 或超过2005年全年配额,大量纺织品堆积在欧 盟海关,愤怒的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要求欧盟 委员会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纺织品积压危机。
9月5日,中欧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在欧盟海 关滞港问题达成一致。对于双方都没有签发许 可证的滞港产品,中欧将平均分摊责任。
附件:2005年中欧纺织品贸易 争端大事记
2005年1月1日,长达数十年的纺织品配额体制 终结。
4月8日,欧盟纺织业警告,中国纺织品对欧盟 出口激增,欧盟纺织业将出现大量失业,为此 欧盟贸易委员会敦促中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
5月20日,中国宣布对74种纺织品进一步加征 出口关税。
5月30日,为应对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措 施,中国宣布取消拟征收的纺织品出口关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3月27日在布鲁塞尔 举行的欧盟成员国交通部长 会议上发布的欧盟国家统一
的驾驶执照样本。
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
——欧洲理事会 ——欧盟理事会 ——欧盟委员会
——欧洲议会
——欧洲法院
——欧洲审计院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前排右五)
二、欧洲联合的深化
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 从共同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
名 称 成 员 日 期 性质及目标
非 洲
中非关税与 经济同盟 (UDEAC)
喀麦隆、 中非共和 国、乍得 、刚果、 赤道几内 亚、加蓬
共同市场:实 行共同对外关 税,用关税取 1964年签订 代数量限制, 1966年生效 逐步取消区域 1994年签署 成 关税;政策协 立中非经济货 调成员也是法 币共同体条约 郎区成员,有 共同的货币和 共同的中央银 行。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代表。这三大区域经济
组织的贸易额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85%左右,GNP 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8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 (1)国家内部的一体化 (2)国际经济一体化,即区域一体化 (3)全名称 成员 日期 性质及目标
亚 太 地 区
东盟自由贸易协(AFTA)
文莱、印度 尼西亚、马 来西亚、菲 律宾、新加 坡、泰国
1992年
2008年实现自由 贸易区;矿成品 0~5%的关税; 取消数量限晌制 ;区域产业合作
澳新密切经济关系贸易 协定(ANZCERTA)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洲共同体最早是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 ,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
两个重要文件的签署
1986年5月《欧洲一体化文件》,四大“自由” 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
东亚经济论坛 (EAEC)
东盟自由贸易 成员、中国大 陆、中国香港 特别行政区、 中国台湾、日 本、韩国
1990年
经济合作:区域 协商论坛,目的 是表达成员在全 球和区域谈判中 的观点,扩展区 域合作。目前为 止,政治议题多 于经济议题。
名称
成员
日期
性质及目标
欧洲经济 区 (EEA)
欧 洲
12个欧盟成员以及欧 洲自由贸 易协定成员
北 美
自由贸易协 定 (NAFTA)
加拿大、墨西哥、美 国
自由贸易区:商品 和服务上逐步取消 关税和配额;投资 自由化;在环境、 1992年签署, 劳工和进口激增保 1994年1月1日北 护上订有协定;知 美自由贸易区正 识产权的保护。北 式成立。 美自由贸易区是世 界上第一个由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共同组成的集团的 重要意义。
• 经济一体化专家巴拉萨认为,5个发展阶段: 即 (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 (4)经济同盟;(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德〃林德特认为,4个发展阶
段,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完全 的经济同盟。 • 国内有的经济学家认为 6个阶段,即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
织或(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 。该组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
积极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 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 消极作用
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名称
成员
日期
性质及目标
安第斯共 同市
拉 丁 美 洲
场 (ANCOM)
共同市场:1995年实现 关税同盟;最近同意实 1969年签署 行共同对外关税,对其 玻利维亚、哥伦 安第斯条约 他拉丁美洲国家优惠; 协调社会经济政策;最 比亚、厄瓜多尔、秘鲁 , 近着手进行知识产权保 、委内瑞拉 1990年修改 护;许多成员与其他西 半球国家或集团签署了 双边协定(包括与美国)。
《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
基 础 理 论 篇
第二章 国际区域经济
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体化
三个代表 三大特点
教学要求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趋
势
熟悉三个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
发展历程 了解国际区域发展的新特点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 界 GDP 分 布 密 度
欧 盟 的 盟 旗
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铭言为“多元一体” 5月9日为“欧洲日”
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欧元占 30%~40%,可与美元(30%一40%)分庭抗礼。
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至2009 年,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 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称为欧 元区。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 的人口。
诞生(即从《马约》签署起,欧共体转为欧盟,
更名为欧盟),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 新的里程碑。
• 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 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 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2007加入)。 • 2007年欧盟总人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GNP)高 达12万亿美元(美国139800亿美元 ,中国32800亿美元 )。(2008年GNP,美国 143300 ,中国美元 42220;2009 年GNP,1.美国142662,2.欧元区 134876, 3.日本 50486 ,4.中国 47577 ) 。
以世界眼光审视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融入世界格局
区域经济一体化
趋势日益加强
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有助于推进和实现全 球经济的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最终 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 • • 20C 20C 20C 20C 40Y,出现 40-70Y,进展缓慢 80Y,重新高涨 90Y,席卷全球 28个 32个 40个
1992年5月2 日签署,1994 年生效
自由贸易区:产品 、人员、服务以及 资本在整个欧洲经 济区内自由流动, 扩大政策上的合作 ;
欧洲联盟 (EU)
比利时、丹麦、 法国、德国、希 腊、爱尔兰、意 大利、卢森堡、 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英国等 15个国家
1957年:罗马 条约,1992年, 单一欧洲法案 1992年: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 1967年欧洲共同 体正式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 成立;
关税同盟:将建立 货币联盟;协调财 政和社会经济政策 ;在知识产权和工 业产权方面制定规 则,改善内部市场 的运行,将欧盟的 规则在执行和合作 上纳入国家法律框 架。
名称
成员
日期
性质及目标
欧 洲
欧洲自由 贸易 协定(EFTA)
奥地利、芬兰、爱尔 兰、冰岛、挪威、瑞 典、瑞士
1960年
自由贸易区:因政 治和经济原因未加 入欧盟的国家之间 实行自由贸易。现 在中欧与东欧国家 正在进行谈判。
欧洲政治联盟
欧盟走向政治联盟
从欧盟不断升级、发展的势头看,是否 可以断言,它将走向完全的经济一体 化——变成一个联邦式的国家?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概况
1992年12月17日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该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标志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
南锥共 同体 (ERMCIS UR)
阿根廷、巴西、 巴拉圭、乌拉圭
1991年签署
共同市场:1995年建成 ,协调财政、外汇和关 税政策;通过取消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区内 商品、服务、资本和劳 动力自由流动,建立共 同对外关税,协调宏观 政策,必要时协调法律 制度。
特点归纳
• 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 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5个阶段说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关税同盟(CUSIOMS UNION) 共同市场(COMMON MABKET) 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
完全经济一体化
(COMPLETEECONOMICINTERATION)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情况
安提瓜、巴哈马、巴巴 多斯、伯利兹、多米尼 加勒比共 加、格林纳达、圭亚那 、牙买加、蒙特塞拉特 同体 岛、圣克里斯托弗和尼 (CARICOM) 维斯联邦、圣文森特和 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 多巴哥
1973年
共同市场:1998年将统 一对外关税降低到5%~ 20%。
名称
成员
日期
性质及目标
拉 丁 美 洲
•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
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 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 第三,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 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