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第一。
早期诊断是提高食管癌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采用内镜、x线钡餐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分子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相结合,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充分依据。
【关键词】食管肿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9-01
近年来,食管癌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发现的食管癌患者多为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低于10%,而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
因此,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现对食管癌近年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内镜检查
目前,内镜检查已逐步成为食管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各种新内镜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
1.1 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che)
色素内镜指在常规内镜的基础上喷洒色素溶液于食管黏膜上,病变组织与色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而易于观察,可发现大量的癌前病变及微小癌、原位癌,其方法快速、损伤小、简单易行。
虽然色素内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但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色素注入方式会影响染色的效果;对
染色图像的辨认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connor等[1]认为,应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操作规程及统一诊断标准。
当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方法为在染色内镜基础上行针对性组织病理学活检。
1.2 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与超声完美结合的新技术。
它可判断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周围脏器侵犯及相关淋巴结情况,能够鉴别食管良恶性病变、判断其浸润程度。
eus已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前的必选检查方法,帮助准确评估病变的部位,选择治疗方法[2]。
但是超声内镜穿透力低,无法确定是否有远处淋巴结及脏器转移。
1.3 磁共振内镜
磁共振内镜是将磁共振与内镜技术结合的新型设备。
磁共振内镜可将食管壁清晰地分为四层:黏膜层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为第1层;黏膜下层表现为低强度信号为第2层;固有肌层表现为稍高强度信号为第3层;中等强度信号表现为第4层,代表部分固有肌层和浆膜层;内镜下磁共振图像显示为食管壁结构层次的破坏为食管癌患者的特异性表现[3]。
且有助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无创、简便、反复性强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常作为筛选手段早期发现无症状的食管癌。
2.1 x线钡餐造影
食道癌x线钡餐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示食管病变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
但是,钡餐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仅为42.0%[4]。
因此,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并不能单独的依赖x线检查。
结合细胞学和食管内镜检查,可以提高食道癌诊断的准确性。
2.2 ct检查
ct检查主要用于明确病变范围、局部或远处是否转移,以及某些特殊病变的确诊,为临床提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依据。
2.2.1 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不仅能显示肿块,腔内和腔外生长侵犯情况,更能发现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分期、设计治疗方案、对临床指导制定手术或非手术方案有较大价值[5]。
2.2.2 pet—ct
pet-ct为集功能和解剖信息于一身的一种新型检查方式。
将pet
图像和ct图像融合,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它用20 min能完成全身ct扫描,比单纯pet的效率提高了60%以上。
pet-ct不仅在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术前诊断分期及放化疗预后的监测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费用昂贵,普及起来较困难。
2.3 mri
目前,随着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mri可从人体组织代谢功能出发,获得组织代谢的定量资料,从而判断肿瘤良恶性及疗效等。
但mri无法观察黏膜病变及管壁蠕动,故一般用于筛选后需确定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的补充检查。
3 肿瘤标志物
3.1 ndrg2
ndrg2基因是于1999年被克隆的一个新基因(genbank accession af159092),该基因位于14q11.2,包括16 个外显子和 15 个内含子。
其 mrna 全长 2024bp,编码含有 357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1kd。
近年来对 ndrg2 组织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它在多种肿瘤组织与癌旁或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6-8]。
近期研究提示 ndrg2 可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
ndrg2 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评估、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并有望成为食管鳞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9]。
3.2 rar—β2
rar—β2基因位于3p24,是rar—β家族中最主要成员,它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系细胞的凋亡。
rar—β2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食管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10]也证实食管癌组织中rar—β2的下调,转染rar—β2的食管癌细胞会抑制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xu等[11]认为rar—β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
3.3 microrna(mirna):
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 分子,被命名为microrna(mirna)。
mirna在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和代谢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12]表明,mirna 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性,如确定肿瘤的发生和类型等。
mirna几乎
在所有的肿瘤中异常表达,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13]。
相关研究表明,mir-133a,mir-143,mir-145与mir-375在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进展期escc中均下调,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的癌变相关。
所以,mirna可以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综上所述,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从而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connor m j,sharma p.chromoendoscopy and magnification endoscopy in barrett’s esophagus[j].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2003,13(2):269-277.
[2] 吕瑛,刘文佳,曹俊,等.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6):299.
[3] 王秀茹.食管癌内镜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7,29(7):731-733.
[4] adachi y,kitamura k,tsutsui s,et al how to detect early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3,40(3):207-211.
[5] 冯玉学.食管癌的ct诊断价值,中外医学研究,2011,49(1).
[6] 刘娜,刘新平,王立蜂,等.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乳腺肿瘤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2):1065-1068.
[7] park my,choi sc,lee hs,et a1.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in human tissues and cell lysates by reverse-phase protein microarray[j].clin chim acta,2008,387(1-2):84-89.
[8] lorentzen a,vogel lk,lewinsky rh,et a1.expression of ndrg2 is down-regulated in high-risk adenomas and colorectal carcinoma[j],bmc cancer,2007,7:192.
[9] 江宁,刘文超,刘学武,等. 腺病毒介导ndrg2在体外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0,18(09):1673-1677.
[10] song s,guan b,xu x c,et al.antitumor effect of 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2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es of cyclooxygenase-2[j].cancer prev res,2009,2(3):274-80.
[11] xu m,jin yl,fu j,et a1.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retinoic acid receptop-beta,p53 and ki67protein in normal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esophageal tissue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200-202.
[12] matsushima k,isomoto h,kohno s,et al.micrornas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igestion,2010,82:138-144.
[13] wu w,sun m,zou gm,et al.microrna and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ive [j].int j cancer,2007,120(5):95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