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之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医养结合”在内容形式上决非是 “医+养”的简单的“三明治”式做法。我们现在讨论的医养结合其对象是所 有老龄人口,功能上要求对所有老年服务需求全覆盖;是重新审定养老服务内容之间关系后,将健康服务放到更 重要的位置。
——刘波
2
目 Contents 录
01 问题提出之缘由
02 “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差异化服务,满 足不同需求老人
流程SOP 企业标准制定
22
推进医养结合的运行轨迹节点
植入型
养老机构增加功能:规模不 等,医疗、康复、健管等专 业机构。
变身型
疗养院等医疗机构转型。
01
Options
02
Options
03
Options
04
Oபைடு நூலகம்tions
下沉型
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隶属关系归 街道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下沉至各街道、 社区、日间照护中心、托老所、养老院 等老年服务机构。
保险 价格透明
医院项目收费 总额控制
病种收费 DIGs(临床路径)
第三方结算 (保险公司)
便于精算
费用下降
20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推进医务人员职业化改革,让医务人员回归社会
单位人
社会人
21
推进医养结合的运行轨迹节点
厘清关系、政府、企业各自责任到位
政府
企业
保基本,2/3 低收老人养老
法律改革措施 政策规范治疗 资质审核监管
11
明晰“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医养结合
• 基本生活服务; • 医疗保健服务; • 吃、喝、拉、撒、睡、精神、心理、文体、
娱乐; • 体检(评估)、咨询、治疗、护理、康复、
临终关怀 。
12
各级政府是医养结合模式的提供主体
养老资源提供者
各级政府
导向确定者
13
老年整体人群是医养结合服务对象
社区老人
内容 目的 意义 形式
在表二、表三老年人口中慢性病两周患病率快速上 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重新评估调整老 年人慢病管控政策措施。
疾病谱显示:大多老人患有对身体机能危害较大的 易致失能、失智的慢病,同时也反映我国老年人群 生存现状堪忧。病苦老人占多数,而活化老人比例 低下。
状态 失能率
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表三)
比例(%)
我国老年人生存状况(表一)
数量
占总人口比(%)
177648705
13.26
与前次普查比 3.36 ↑
11831709
8.87
1.91 ↑
261386075
81.03 ↑
3.10
0.3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老龄化 高龄化 空巢化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老人健康状况堪忧
03 实现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模式的“路线图”
01 PART ONE
问题提出之缘由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老人健康状况堪忧
我国以较快速度进入老龄社会,而且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照护问题会日 益凸显。
我国人口、家庭结构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年龄 60岁及以上 65岁以上
流动人口 家庭平均人口
种“新常态”的家庭供养模式。
2 社会经济转型变化。当今社会流动人口2.6亿,占总人口1/4,导致独居、空巢、失独老年人口激增。 3 科技进步发展的变化。老年人平均寿命30岁延长到平均70岁,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在一个家庭并
存是常态。
7
养化服务体制滞后
1 老年服务条、块分割;医疗与养老是两条自成系统的服务体系。
人数(万)
31.1
3750
慢性患病率
85
11000
数据来源全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公报
循环系统人数 高血压人数 脑血管病人数 糖尿病人数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表二)
2003年(亿) 2008年(亿)
0.37
1.14
速率(%) 0.77 ↑
0.14
0.73
0.05
0.13
0.59 ↑ 0.08 ↑
0.02
0.14
0.12 ↑
数据来源全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公报
老年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和失能率居高不下,提示在老年人服务中,医 护的介入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年性慢病市场空间 广阔,潜力巨大。
6
家庭照顾功能弱化
1 家庭人口结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下,目前我国家庭平均人口3.10人;4:2:1是一
25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老年人群分类(市场、运营角度)
意义说明:
• 简要、直观、标准明确易评估分类; • 规划分析上便于准确锁定所需人群;
• 便于在运营上对老年人群分类划区域管理。
*
借代型
大医院周边设立养老机构。
23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主要途径
1
打造传统物业升级版;
2
租用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市场化运营;
3
老旧小区改造改建;
难点:社会性企业观念的树立。处理好赚钱与盈利、投机和回馈的关系。
综述
任何一种模式或产品其背后实质都是一种文化的沉积,而老年服务产品更是独具其特性。我们可以学习欧、美、日本, 也可借鉴先行一步的台湾、香港,但绝不能照搬复制。
原因:生产力落后人的生活水平低下,由 于饥饿寒冷等因素导致人们机体免疫下降, 传染病群体性流行。
科技进步,个体平均寿命延长慢病为主。
上世纪
应对措施:公共卫生 急性医疗
20世纪70年代
• 医疗保险 • 健康管理 • 康复、诊疗、护理
16
03 PART THREE 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路线图”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我国老龄人口面临基数大、支付能力低、慢性病人群多的特征,是目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经历过的,是史无前 例的难题。所以何谈成熟、先进经验,又何谈“灵丹妙药”。由于国情不同,面对的人口老龄化阶段形式不同,决定 我国必须走自己特色养老之路,必须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老人传统、习惯的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是立足我国国情和老年人客观需求而做出的养老模式新探索,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本身定会存在诸多 不足,它要经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医养结合模式的进程一定会有诸多艰难和坎坷, 但“沉舟侧畔千帆过”,只要坚持不断探索和努力,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
目 标:提供全面、优质、可持续的服务 基本路径: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融合 基础性工作:政治性、前瞻性、持续性
18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医养结合
医
长 照
长 照
社
商
保
会
业
保
保
险
险
• 社保项目的改革 • 防止医保被异化 • 增大需求方资金 • 增加有效需要
19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改革现有医保付费制度
健康管理 活力老化 延长生命周期,活跃老化时间 主动
机构老人
治疗、康复、护理 提升生活品质 缩减生命周期病苦时间,晚年多一些暖色和温情 被动
14
老年整体人群是医养结合服务对象
活
0-10岁
20岁
80岁以上
30岁 生命周期
70岁
段
40岁
60岁
化
50岁
时
15
服务内容上两类人群侧重不同,社区老人是医养结合重点人群
2 老年服务需求多元化;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全方位的,既有生活照顾也同时需要生理、心理多
元、全方位的服务。在我们需要重点服务的失能半失能人群医、护的服务是“刚性需求”。
3 服务过程供需错位;如果从我国国情考虑,现阶段应该将失能、半失能老人列为的养老机构照护
的重要人群,而当下由于养老机构缺少医疗资源做技术支撑,所以无论公立、民营机构都将健康老 人为收住重点人群,导致服务配给严重错位。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造成现今公立养老机构“一床 难求”,民营养老机构“一人难求”的尴尬局面。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之研究 —柏达国际健康服务研究中心
医疗事务总监 刘波
2015.10.30
导言
• 现今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到4000万,需要康复治疗者高达36.5%,患两种以上 慢病者约占老年人群60%以上,54.9%的老年人有上门送医需求;
• 这将预示着我国必须要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须向老年人提供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全过程的高效、 优质的老年服务产品;
障体系本身已经“脆弱的”不堪重负。所以如果用养老服务挤占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被“异化” 浪费的现象,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允许的。
9
02 PART TWO “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明晰“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要正本清源,防止医养结合被异化; 对象:所有老龄人群;内容上:对老年服务需求全覆盖;但将健康服务列为重点。 以健康服务为重点,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完整的、有效的、持续的以养老服务为内容的执行方案,即是医养结合模式。
8
医疗保障体系无力支撑“异化”的养老服务
1 老年人多以慢病为主,以病程长、转归复杂为特点。 2 由于缺少一条连续的急救、治疗、康复的服务链,导致各地老人“压床”“赖床”现象发生,现
象背后老人医院都有几分苦衷与无奈。
3 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在“保基本、广覆盖”的基础之上,同时医疗资源又具有稀缺性,现有医疗保
——刘波
2
目 Contents 录
01 问题提出之缘由
02 “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差异化服务,满 足不同需求老人
流程SOP 企业标准制定
22
推进医养结合的运行轨迹节点
植入型
养老机构增加功能:规模不 等,医疗、康复、健管等专 业机构。
变身型
疗养院等医疗机构转型。
01
Options
02
Options
03
Options
04
Oபைடு நூலகம்tions
下沉型
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隶属关系归 街道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下沉至各街道、 社区、日间照护中心、托老所、养老院 等老年服务机构。
保险 价格透明
医院项目收费 总额控制
病种收费 DIGs(临床路径)
第三方结算 (保险公司)
便于精算
费用下降
20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推进医务人员职业化改革,让医务人员回归社会
单位人
社会人
21
推进医养结合的运行轨迹节点
厘清关系、政府、企业各自责任到位
政府
企业
保基本,2/3 低收老人养老
法律改革措施 政策规范治疗 资质审核监管
11
明晰“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医养结合
• 基本生活服务; • 医疗保健服务; • 吃、喝、拉、撒、睡、精神、心理、文体、
娱乐; • 体检(评估)、咨询、治疗、护理、康复、
临终关怀 。
12
各级政府是医养结合模式的提供主体
养老资源提供者
各级政府
导向确定者
13
老年整体人群是医养结合服务对象
社区老人
内容 目的 意义 形式
在表二、表三老年人口中慢性病两周患病率快速上 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重新评估调整老 年人慢病管控政策措施。
疾病谱显示:大多老人患有对身体机能危害较大的 易致失能、失智的慢病,同时也反映我国老年人群 生存现状堪忧。病苦老人占多数,而活化老人比例 低下。
状态 失能率
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表三)
比例(%)
我国老年人生存状况(表一)
数量
占总人口比(%)
177648705
13.26
与前次普查比 3.36 ↑
11831709
8.87
1.91 ↑
261386075
81.03 ↑
3.10
0.3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老龄化 高龄化 空巢化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老人健康状况堪忧
03 实现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模式的“路线图”
01 PART ONE
问题提出之缘由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老人健康状况堪忧
我国以较快速度进入老龄社会,而且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照护问题会日 益凸显。
我国人口、家庭结构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年龄 60岁及以上 65岁以上
流动人口 家庭平均人口
种“新常态”的家庭供养模式。
2 社会经济转型变化。当今社会流动人口2.6亿,占总人口1/4,导致独居、空巢、失独老年人口激增。 3 科技进步发展的变化。老年人平均寿命30岁延长到平均70岁,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在一个家庭并
存是常态。
7
养化服务体制滞后
1 老年服务条、块分割;医疗与养老是两条自成系统的服务体系。
人数(万)
31.1
3750
慢性患病率
85
11000
数据来源全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公报
循环系统人数 高血压人数 脑血管病人数 糖尿病人数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表二)
2003年(亿) 2008年(亿)
0.37
1.14
速率(%) 0.77 ↑
0.14
0.73
0.05
0.13
0.59 ↑ 0.08 ↑
0.02
0.14
0.12 ↑
数据来源全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公报
老年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和失能率居高不下,提示在老年人服务中,医 护的介入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年性慢病市场空间 广阔,潜力巨大。
6
家庭照顾功能弱化
1 家庭人口结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下,目前我国家庭平均人口3.10人;4:2:1是一
25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老年人群分类(市场、运营角度)
意义说明:
• 简要、直观、标准明确易评估分类; • 规划分析上便于准确锁定所需人群;
• 便于在运营上对老年人群分类划区域管理。
*
借代型
大医院周边设立养老机构。
23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主要途径
1
打造传统物业升级版;
2
租用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市场化运营;
3
老旧小区改造改建;
难点:社会性企业观念的树立。处理好赚钱与盈利、投机和回馈的关系。
综述
任何一种模式或产品其背后实质都是一种文化的沉积,而老年服务产品更是独具其特性。我们可以学习欧、美、日本, 也可借鉴先行一步的台湾、香港,但绝不能照搬复制。
原因:生产力落后人的生活水平低下,由 于饥饿寒冷等因素导致人们机体免疫下降, 传染病群体性流行。
科技进步,个体平均寿命延长慢病为主。
上世纪
应对措施:公共卫生 急性医疗
20世纪70年代
• 医疗保险 • 健康管理 • 康复、诊疗、护理
16
03 PART THREE 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路线图”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我国老龄人口面临基数大、支付能力低、慢性病人群多的特征,是目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经历过的,是史无前 例的难题。所以何谈成熟、先进经验,又何谈“灵丹妙药”。由于国情不同,面对的人口老龄化阶段形式不同,决定 我国必须走自己特色养老之路,必须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老人传统、习惯的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是立足我国国情和老年人客观需求而做出的养老模式新探索,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本身定会存在诸多 不足,它要经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医养结合模式的进程一定会有诸多艰难和坎坷, 但“沉舟侧畔千帆过”,只要坚持不断探索和努力,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
目 标:提供全面、优质、可持续的服务 基本路径: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融合 基础性工作:政治性、前瞻性、持续性
18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医养结合
医
长 照
长 照
社
商
保
会
业
保
保
险
险
• 社保项目的改革 • 防止医保被异化 • 增大需求方资金 • 增加有效需要
19
制度模式建立的三个原则
改革现有医保付费制度
健康管理 活力老化 延长生命周期,活跃老化时间 主动
机构老人
治疗、康复、护理 提升生活品质 缩减生命周期病苦时间,晚年多一些暖色和温情 被动
14
老年整体人群是医养结合服务对象
活
0-10岁
20岁
80岁以上
30岁 生命周期
70岁
段
40岁
60岁
化
50岁
时
15
服务内容上两类人群侧重不同,社区老人是医养结合重点人群
2 老年服务需求多元化;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全方位的,既有生活照顾也同时需要生理、心理多
元、全方位的服务。在我们需要重点服务的失能半失能人群医、护的服务是“刚性需求”。
3 服务过程供需错位;如果从我国国情考虑,现阶段应该将失能、半失能老人列为的养老机构照护
的重要人群,而当下由于养老机构缺少医疗资源做技术支撑,所以无论公立、民营机构都将健康老 人为收住重点人群,导致服务配给严重错位。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造成现今公立养老机构“一床 难求”,民营养老机构“一人难求”的尴尬局面。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之研究 —柏达国际健康服务研究中心
医疗事务总监 刘波
2015.10.30
导言
• 现今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到4000万,需要康复治疗者高达36.5%,患两种以上 慢病者约占老年人群60%以上,54.9%的老年人有上门送医需求;
• 这将预示着我国必须要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须向老年人提供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全过程的高效、 优质的老年服务产品;
障体系本身已经“脆弱的”不堪重负。所以如果用养老服务挤占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被“异化” 浪费的现象,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允许的。
9
02 PART TWO “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明晰“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要正本清源,防止医养结合被异化; 对象:所有老龄人群;内容上:对老年服务需求全覆盖;但将健康服务列为重点。 以健康服务为重点,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完整的、有效的、持续的以养老服务为内容的执行方案,即是医养结合模式。
8
医疗保障体系无力支撑“异化”的养老服务
1 老年人多以慢病为主,以病程长、转归复杂为特点。 2 由于缺少一条连续的急救、治疗、康复的服务链,导致各地老人“压床”“赖床”现象发生,现
象背后老人医院都有几分苦衷与无奈。
3 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在“保基本、广覆盖”的基础之上,同时医疗资源又具有稀缺性,现有医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