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韩谚语的民族特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谚 语 毕 竟 植根 于 各 自民 族 的 生 活 土壤 之 中 , 吸 收 着 本 民 族 是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 ia d c to In v t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 on e ad
7 9
语 言 学研 究
Ci d ai nvtnHrd U haEu tnIoao e: — : n c o n :。 =l : a i :
浅 谈 中韩 谚 语 的 民族 特 色
金 明 华 ( 淮海工学 院外 国语 学院 江苏连 云港 2 2 0 ) 2 0 5 摘 要: 谚语 是一个 民族集体 智 慧的结 晶, 语 言的精华 。 习和研 究谚语 , 是 学 可以帮助我 们 了解一 个民族 的历史 , 文化和风俗 习惯 。 中国 和 韩 国文 化 交 流 的 历史 源远 流 长 , 由 于 两 国 所 处 环 境 、 史 . 化 , 活 习惯 以 及 思 维 方 式 的 不 同 , 谚 语 具 有 浓厚 的 民 族 特 色 。 但 历 文 生 使 本文 试 图通过对 中韩谚语 的比较 , 望能对增进 中韩 两国文化 的 了解起 到积极 的促进作 用 。 希
参 考 文 献
[】徐宗 才 . 1 俗语 词 典 [ . M] 商务 印 书 馆 , 0 6. 20 【】郑凤 然 . 汉 语 谚 语 相 似 的 韩语 谚 语 【] 广 州华 苑 学 术 版一 华 2 与 J. 文 教学 与 研 究 , 0 3, 2 0 3.
舍 0 王 L 早o x l } tt l
一
“ 喜 天 人 ”成兴 差使)韩 国李朝太 祖李成桂 , } }( , 因发生“ 王子之
乱 ” 生 气去 了成 兴 之 后 , 宗 曾派 官 差 来 请 太 祖 回 宫 , 不 知 因 而 太 但 为被 杀 还 是 关进 牢 狱 , 使 杏 无音 讯 , 句 谚 语 用于 比喻 一去 不 复 差 这
1 内容 和 表 达 方 式 方 面 比较
返或杏 无音讯 。2 “ ()
舍 I 天 口 } } } I - J } L 灭 卫 t I
1. 中韩 谚语 的 内容相 同 , 1 表达 方 式完 全 相 同 人I( 口 雷 Ol 吴 ” ( 1 ) l 1 。就像黄熙丞相家的一件裙子, 三母女共 中韩 两 国有 着共 同的 文化 渊 源 , 国文化 对 韩 国文 化 的 影 响尤 穿) 黄 熙是 朝鲜 王朝 有名 的宰 相 , 以 清 廉 、 朴 而 出名 。 句 谚 中 , 他 俭 这 其重大, 大量 中 国的 成 语 、 谚语 、 说 、 歌 、 传 诗 文辞 和 典 故传 到 韩 国进 语 表 示 一 件 衣 服 也 要 多 人 分 着 穿 的 俭 朴 生 活 。3“ () i 入韩 谚里 。 因此 , 谚 中有 与 汉谚 非 常相 似 的谚 语 , 国人 至 今仍 习 韩 韩 1 詈 灭l [ ”趁有粘糕办祭祀 )祭祀是 韩民族从古代就流 人} }( , 传 下 来 的 纪 念 祖 先 的 仪 式 中 规 模 最 大 的 仪 式 , 是 至 今 完 好 地继 又 用 。 以 两 国谚 语 在 内 容 和表 达 方 式 上有 相 同 的一 面 。 如 : 所 例 承 和 保 存 的风 俗 之 一 。 当时 没 有 比祭 祀 更重 要 的 事情 , 而粘 糕 是 祭 三十六计走为 上策 号 l至 祀 中必 备 的 祭 品 , 但是 , 糕 在 古 代 是 贵 重 的 食 品 。 句 谚 语 表达 粘 这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I l卫 己 查 己 H I} 远 亲不 如近 邻 [ }} }] 刀 o 0 吴 0 l l [ } 趁 有 某 种 机 会 办好 某 件 事 情 之 意 。 4 “ 号 O 日 )} ( ) t 1 1 三 个 臭 皮 匠 , 过 诸 葛 亮 赛 呈 鲁 刘 } 呈 口 ” ( ,三伏天下 雨, 恩的姑娘会哭泣) 报 报恩 是 位 于 韩 国忠 清 南 道 西 南 部 的 小 村 , 以盛 产 黄 烟 和 大 枣 而 闻 名 全 干 旱 O O 1 l呈 0 1 l 呈 [ [ } } 如果 三 伏 季节 下 雨 , 影 响 大 枣的 收 获 , 而 减少 村 民 的收 入 。 会 进 中韩谚 语 中 所表 达 的 内容 和 形式 相 同 的谚 语 较 多 , 说 明 中韩 国。 这 两 国人 民的思 维 方式 , 理 道德 , 值 观念 等 诸 多方 面有 相 同之 处 。 这 句 谚 语 所 表 达 的是 报 恩村 以收 获 大 枣 换 取 结 婚 用 品 之 意 。 伦 价 1 2 中韩 谚语 内容 相似 , 分词 语相 同 . 部 这 些 谚 语 正 是 表 达 了韩 民族 的 民族 性 。 民 族在 数 千年 的 历 韩 中韩 谚 语 中还 有 内 容 相 似 , 把 中 国 谚 语 省 略 一 部 分 或 改 掉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 他们 的勤 劳 、 敢 和 智 慧 , 但 用 勇 创造 了符 合 他 们 情 感 其 中 一 两个 字 , 果 部 分 词 语 相 同 的谚 语 。 如 : 结 例 的、 具有 强烈 民 族特 性 的 谚语 。 些 谚语 给 子 孙后 代 留下 了宝 贵 的 这 五 十步 笑 一 百 步 呈 ( 十 步 百步 ) 五 精神财富 , 优秀的文化遗产 。 是 ‘
旺7 ^[ H }o } ^ l
( 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 猴
说曹操, 曾操就到
王 l仝 己 o I }
E - }
[】陆欣 . 中两 国 谚 语 比 较研 究【 ]韩 国 明 智大 学 ,9 6 3 韩 D. l9 .
( 老虎 话 , 虎 就 到 ) 说 老
2 中 韩 谚语 的 民族 特 色
( 手 拍之 无 声 , 手 拍 则 有 声 ) 一 二 1. 中韩谚 语 内容相 同 。 3 但表 达 方式不 同 中韩 两 国 距离 很 近 和 两 国 人 民的 友 好 关 系 , 些 谚 语 从 表 层 某 意 义 , 层 意 义 来 看 有 相 同 的 地 方 , 由于 不 同的 生 活 方 式 , 俗 深 但 风 习 惯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国谚 语 的 表 达 方 式 以 及 所 比 喻 的 对 象 有 所 两 不同。 如 : 例 种 瓜 得 瓜 , 豆 得豆 种
关 键 词 : 语 文 化 比较 民 族 特 色 谚
中图分类号 : G6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 5 b-0 7 -0 1 3 7 52 1 o () 0 9 1 6 o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语 是 在 我 们 的 语 言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谚 特 殊 的语 言 形 式 。 如 北 宋 大 文 学 家欧 阳修 所 说 : 文 简 而 意深 ” 正 “ 。 人 类所 有 文 化 现 象 都 可以 在 谚 语 中得 到 反映 , 反 映 一 个 民族 的 它 特 征 。 不 仅包 含 着 该 民族 的 历 史 和 文化 , 它 而且 蕴 含 着 该 民 族对 人 生的看法、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生 众 所 周 知 , 国与 韩 国有 几 前 年 的 文 化 交 流 与 友 好 往 来 的 历 中 史 , 着相 近 的 文化 、 俗 和 习惯 等 , 有 风 但是 毕 竟 有 着 不少 差 异 。 国 韩 谚 语 中 有很 多是 在 中 国文 化 的影 响 下产 生 的 , 形 式 或 内容 上 表 在 现 出 与 汉语 谚 语 的相 似 性 ; 是 也 有 一 部 分 产 生 于 韩 民族 的 固有 但 文 化 , 者 在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变化 。 或 因此 , 谚 语 的 形 式 或 内 在 容 上 表 现 出 汉 语 谚 语 明显 的 不 同 。 本 文 试 图通 过 表 达 方 式 和 内容 方 面 比较 中 韩 两 国 谚 语 , 一 进 步分 析 中韩 两 国谚 语 的 民 族特 色 。 动韩 国语 的 教学 与 研 究 , 望 推 希 能 对 增 进 中 韩 两 国 文 化 的 了解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呈
吲 l吾 L 卫 型 }
o I型 L [ }}
( 黄豆得黄豆 , 红豆得红豆) 种 种
江山易改 , 本性难移 人l 1
日 吴 0 言} 刀} E} 1 { L} 灭l -
( 岁时 习惯 , 十 一 岁 也 改 不 了 。 三 八 ) 千 里 马也 有 失 蹄 的 时 候
生活 的营 养 产生 发 展 起来 的 。 史 、 理 、 化 、 活 习俗 等 民 族的 历 地 文 生 种种 要 素 直 接影 响着 谚 语 , 谚 语 染上 浓 重 的 民族 色 彩 , 现 了 民 使 体 族 的个 性 , 上 了 鲜 明 的 民族 烙 印 。 如 : 关 西 出 将 , 东 出 相 ” 打 例 “ 关 ; “ 太 公 钓鱼 , 者 上 钩 ” “ 娘 裹脚 布 , 臭 又长 ”; 周瑜 打 黄盖 , 姜 愿 ,婆 又 “ 个 愿打 , 个 愿 挨 ” 一 。 诸 如 此 类 的 谚语 对 中 国人 来 说 是 再 熟 悉 不 过 的 , 中华 民族 是 文化 的一 部 分 , 以 中 国 的 历 史 、 域 环 境 、 俗 习 惯等 素 材 而 创 是 地 风 造 的谚 语 。 些 谚 语 , 他 民 族是 不 可 能 拥 有 的 , 中华 民族 独 有 这 其 是 的谚 语 , 又是 符 合 中华 民 族 特 有 的 表 达 感 情 和 情 绪 的 谚 语 。 同样 , 国也 拥 有 自己独 有的 谚 语 的特 性 。 漫 长 的 历史 长 河 韩 在 中 , 然 韩 国有 大 量 的受 中 国谚语 影 响 而 形成 的 谚 语 , 也 有符 合 虽 但 自 己 民 族 特 色 的 、 达 自 己 民 族 心 理 状 态 的 谚 语 。 如 : 1 表 例 ()
日不见, 如隔三秋 0I 率 己 ( 日如三秋) }一 快马加鞭 I天 型 ( H 在跑的马上鞭打) 手独拍, 虽疾无声 全 王 口 罕 0 } }仝 己 } } I E L L
一 一
3 结语
谚语 历 史悠 久 , 汇集 了大 众 的 智 慧 , 人 类 各 民 族文 化 中最 古 是 老, 最有 价 值 的语 言 表 达 形式 之 一 。 以 说 , 果 不懂 得 谚 语 , 想 可 如 要 理 解 其 国家 和 民族 所 特 有 的心 理 、 情 和 情 绪 是 不 可能 的 。 感 纵 然 中 韩 谚 语 中有 相 似 和 不 同 的 地 方 , 它们 都是 各 自语 言 但 的 精 华 , 人 民对 生 活 的 总 结和 归纳 , 现 着 两 国人 民在漫 长 的 历 是 体 史 长 河 中表 现 出来 的 智慧 和 机 智 。 以 通过 中韩 谚语 的比 较 , 仅 所 不 可 以 了解韩 国的 文化 , 土 人情 , 可以 学 会 以微 观 的 角 度来 看 待 风 还 事物 。 在韩 国语 教 学 中经 常 使 用谚 语 , 仅 可 以 使学 生 了解韩 国的 不 文 化 和 风俗 习惯 , 大 视 野 , 使 学生 在 感 受 中对 其 深 刻 内容 牢记 扩 还 不 忘 。 以 说 , 习 谚 语 对 于 学 好 韩 国语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所 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 ia d c to In v t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 on e ad
7 9
语 言 学研 究
Ci d ai nvtnHrd U haEu tnIoao e: — : n c o n :。 =l : a i :
浅 谈 中韩 谚 语 的 民族 特 色
金 明 华 ( 淮海工学 院外 国语 学院 江苏连 云港 2 2 0 ) 2 0 5 摘 要: 谚语 是一个 民族集体 智 慧的结 晶, 语 言的精华 。 习和研 究谚语 , 是 学 可以帮助我 们 了解一 个民族 的历史 , 文化和风俗 习惯 。 中国 和 韩 国文 化 交 流 的 历史 源远 流 长 , 由 于 两 国 所 处 环 境 、 史 . 化 , 活 习惯 以 及 思 维 方 式 的 不 同 , 谚 语 具 有 浓厚 的 民 族 特 色 。 但 历 文 生 使 本文 试 图通过对 中韩谚语 的比较 , 望能对增进 中韩 两国文化 的 了解起 到积极 的促进作 用 。 希
参 考 文 献
[】徐宗 才 . 1 俗语 词 典 [ . M] 商务 印 书 馆 , 0 6. 20 【】郑凤 然 . 汉 语 谚 语 相 似 的 韩语 谚 语 【] 广 州华 苑 学 术 版一 华 2 与 J. 文 教学 与 研 究 , 0 3, 2 0 3.
舍 0 王 L 早o x l } tt l
一
“ 喜 天 人 ”成兴 差使)韩 国李朝太 祖李成桂 , } }( , 因发生“ 王子之
乱 ” 生 气去 了成 兴 之 后 , 宗 曾派 官 差 来 请 太 祖 回 宫 , 不 知 因 而 太 但 为被 杀 还 是 关进 牢 狱 , 使 杏 无音 讯 , 句 谚 语 用于 比喻 一去 不 复 差 这
1 内容 和 表 达 方 式 方 面 比较
返或杏 无音讯 。2 “ ()
舍 I 天 口 } } } I - J } L 灭 卫 t I
1. 中韩 谚语 的 内容相 同 , 1 表达 方 式完 全 相 同 人I( 口 雷 Ol 吴 ” ( 1 ) l 1 。就像黄熙丞相家的一件裙子, 三母女共 中韩 两 国有 着共 同的 文化 渊 源 , 国文化 对 韩 国文 化 的 影 响尤 穿) 黄 熙是 朝鲜 王朝 有名 的宰 相 , 以 清 廉 、 朴 而 出名 。 句 谚 中 , 他 俭 这 其重大, 大量 中 国的 成 语 、 谚语 、 说 、 歌 、 传 诗 文辞 和 典 故传 到 韩 国进 语 表 示 一 件 衣 服 也 要 多 人 分 着 穿 的 俭 朴 生 活 。3“ () i 入韩 谚里 。 因此 , 谚 中有 与 汉谚 非 常相 似 的谚 语 , 国人 至 今仍 习 韩 韩 1 詈 灭l [ ”趁有粘糕办祭祀 )祭祀是 韩民族从古代就流 人} }( , 传 下 来 的 纪 念 祖 先 的 仪 式 中 规 模 最 大 的 仪 式 , 是 至 今 完 好 地继 又 用 。 以 两 国谚 语 在 内 容 和表 达 方 式 上有 相 同 的一 面 。 如 : 所 例 承 和 保 存 的风 俗 之 一 。 当时 没 有 比祭 祀 更重 要 的 事情 , 而粘 糕 是 祭 三十六计走为 上策 号 l至 祀 中必 备 的 祭 品 , 但是 , 糕 在 古 代 是 贵 重 的 食 品 。 句 谚 语 表达 粘 这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I l卫 己 查 己 H I} 远 亲不 如近 邻 [ }} }] 刀 o 0 吴 0 l l [ } 趁 有 某 种 机 会 办好 某 件 事 情 之 意 。 4 “ 号 O 日 )} ( ) t 1 1 三 个 臭 皮 匠 , 过 诸 葛 亮 赛 呈 鲁 刘 } 呈 口 ” ( ,三伏天下 雨, 恩的姑娘会哭泣) 报 报恩 是 位 于 韩 国忠 清 南 道 西 南 部 的 小 村 , 以盛 产 黄 烟 和 大 枣 而 闻 名 全 干 旱 O O 1 l呈 0 1 l 呈 [ [ } } 如果 三 伏 季节 下 雨 , 影 响 大 枣的 收 获 , 而 减少 村 民 的收 入 。 会 进 中韩谚 语 中 所表 达 的 内容 和 形式 相 同 的谚 语 较 多 , 说 明 中韩 国。 这 两 国人 民的思 维 方式 , 理 道德 , 值 观念 等 诸 多方 面有 相 同之 处 。 这 句 谚 语 所 表 达 的是 报 恩村 以收 获 大 枣 换 取 结 婚 用 品 之 意 。 伦 价 1 2 中韩 谚语 内容 相似 , 分词 语相 同 . 部 这 些 谚 语 正 是 表 达 了韩 民族 的 民族 性 。 民 族在 数 千年 的 历 韩 中韩 谚 语 中还 有 内 容 相 似 , 把 中 国 谚 语 省 略 一 部 分 或 改 掉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 他们 的勤 劳 、 敢 和 智 慧 , 但 用 勇 创造 了符 合 他 们 情 感 其 中 一 两个 字 , 果 部 分 词 语 相 同 的谚 语 。 如 : 结 例 的、 具有 强烈 民 族特 性 的 谚语 。 些 谚语 给 子 孙后 代 留下 了宝 贵 的 这 五 十步 笑 一 百 步 呈 ( 十 步 百步 ) 五 精神财富 , 优秀的文化遗产 。 是 ‘
旺7 ^[ H }o } ^ l
( 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 猴
说曹操, 曾操就到
王 l仝 己 o I }
E - }
[】陆欣 . 中两 国 谚 语 比 较研 究【 ]韩 国 明 智大 学 ,9 6 3 韩 D. l9 .
( 老虎 话 , 虎 就 到 ) 说 老
2 中 韩 谚语 的 民族 特 色
( 手 拍之 无 声 , 手 拍 则 有 声 ) 一 二 1. 中韩谚 语 内容相 同 。 3 但表 达 方式不 同 中韩 两 国 距离 很 近 和 两 国 人 民的 友 好 关 系 , 些 谚 语 从 表 层 某 意 义 , 层 意 义 来 看 有 相 同 的 地 方 , 由于 不 同的 生 活 方 式 , 俗 深 但 风 习 惯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国谚 语 的 表 达 方 式 以 及 所 比 喻 的 对 象 有 所 两 不同。 如 : 例 种 瓜 得 瓜 , 豆 得豆 种
关 键 词 : 语 文 化 比较 民 族 特 色 谚
中图分类号 : G6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 5 b-0 7 -0 1 3 7 52 1 o () 0 9 1 6 o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语 是 在 我 们 的 语 言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谚 特 殊 的语 言 形 式 。 如 北 宋 大 文 学 家欧 阳修 所 说 : 文 简 而 意深 ” 正 “ 。 人 类所 有 文 化 现 象 都 可以 在 谚 语 中得 到 反映 , 反 映 一 个 民族 的 它 特 征 。 不 仅包 含 着 该 民族 的 历 史 和 文化 , 它 而且 蕴 含 着 该 民 族对 人 生的看法、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生 众 所 周 知 , 国与 韩 国有 几 前 年 的 文 化 交 流 与 友 好 往 来 的 历 中 史 , 着相 近 的 文化 、 俗 和 习惯 等 , 有 风 但是 毕 竟 有 着 不少 差 异 。 国 韩 谚 语 中 有很 多是 在 中 国文 化 的影 响 下产 生 的 , 形 式 或 内容 上 表 在 现 出 与 汉语 谚 语 的相 似 性 ; 是 也 有 一 部 分 产 生 于 韩 民族 的 固有 但 文 化 , 者 在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变化 。 或 因此 , 谚 语 的 形 式 或 内 在 容 上 表 现 出 汉 语 谚 语 明显 的 不 同 。 本 文 试 图通 过 表 达 方 式 和 内容 方 面 比较 中 韩 两 国 谚 语 , 一 进 步分 析 中韩 两 国谚 语 的 民 族特 色 。 动韩 国语 的 教学 与 研 究 , 望 推 希 能 对 增 进 中 韩 两 国 文 化 的 了解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呈
吲 l吾 L 卫 型 }
o I型 L [ }}
( 黄豆得黄豆 , 红豆得红豆) 种 种
江山易改 , 本性难移 人l 1
日 吴 0 言} 刀} E} 1 { L} 灭l -
( 岁时 习惯 , 十 一 岁 也 改 不 了 。 三 八 ) 千 里 马也 有 失 蹄 的 时 候
生活 的营 养 产生 发 展 起来 的 。 史 、 理 、 化 、 活 习俗 等 民 族的 历 地 文 生 种种 要 素 直 接影 响着 谚 语 , 谚 语 染上 浓 重 的 民族 色 彩 , 现 了 民 使 体 族 的个 性 , 上 了 鲜 明 的 民族 烙 印 。 如 : 关 西 出 将 , 东 出 相 ” 打 例 “ 关 ; “ 太 公 钓鱼 , 者 上 钩 ” “ 娘 裹脚 布 , 臭 又长 ”; 周瑜 打 黄盖 , 姜 愿 ,婆 又 “ 个 愿打 , 个 愿 挨 ” 一 。 诸 如 此 类 的 谚语 对 中 国人 来 说 是 再 熟 悉 不 过 的 , 中华 民族 是 文化 的一 部 分 , 以 中 国 的 历 史 、 域 环 境 、 俗 习 惯等 素 材 而 创 是 地 风 造 的谚 语 。 些 谚 语 , 他 民 族是 不 可 能 拥 有 的 , 中华 民族 独 有 这 其 是 的谚 语 , 又是 符 合 中华 民 族 特 有 的 表 达 感 情 和 情 绪 的 谚 语 。 同样 , 国也 拥 有 自己独 有的 谚 语 的特 性 。 漫 长 的 历史 长 河 韩 在 中 , 然 韩 国有 大 量 的受 中 国谚语 影 响 而 形成 的 谚 语 , 也 有符 合 虽 但 自 己 民 族 特 色 的 、 达 自 己 民 族 心 理 状 态 的 谚 语 。 如 : 1 表 例 ()
日不见, 如隔三秋 0I 率 己 ( 日如三秋) }一 快马加鞭 I天 型 ( H 在跑的马上鞭打) 手独拍, 虽疾无声 全 王 口 罕 0 } }仝 己 } } I E L L
一 一
3 结语
谚语 历 史悠 久 , 汇集 了大 众 的 智 慧 , 人 类 各 民 族文 化 中最 古 是 老, 最有 价 值 的语 言 表 达 形式 之 一 。 以 说 , 果 不懂 得 谚 语 , 想 可 如 要 理 解 其 国家 和 民族 所 特 有 的心 理 、 情 和 情 绪 是 不 可能 的 。 感 纵 然 中 韩 谚 语 中有 相 似 和 不 同 的 地 方 , 它们 都是 各 自语 言 但 的 精 华 , 人 民对 生 活 的 总 结和 归纳 , 现 着 两 国人 民在漫 长 的 历 是 体 史 长 河 中表 现 出来 的 智慧 和 机 智 。 以 通过 中韩 谚语 的比 较 , 仅 所 不 可 以 了解韩 国的 文化 , 土 人情 , 可以 学 会 以微 观 的 角 度来 看 待 风 还 事物 。 在韩 国语 教 学 中经 常 使 用谚 语 , 仅 可 以 使学 生 了解韩 国的 不 文 化 和 风俗 习惯 , 大 视 野 , 使 学生 在 感 受 中对 其 深 刻 内容 牢记 扩 还 不 忘 。 以 说 , 习 谚 语 对 于 学 好 韩 国语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所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