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牛谚语对比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关于牛的谚语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中韩关于牛的谚语,在形态和意义上的对比研究,从文化和语言表现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两国人民共有的意识形态上的相同和差异。以及由于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背景相似,有很多相似相同之处;但是两国也存在着文化差异,同样也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
关键词:牛谚语国俗意义
对于视农业为”天下之大本”的中韩两国来说,在古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牛,深受两国人民的推崇和喜爱。牛这个词在语言中代表的含义也很丰富。比如代表了创造的力量,再生与复活,忠心,爱,义,愚钝,坚韧,纯朴(善良),牺牲,献身,财富,忠厚,正直等含义。(,2000:6)这些含义在两国的谚语中都有所体现。
谚语是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精神价值的共同点,并且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人生观学。俗语涵盖的意义和国俗意义的含义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具有一定国俗意义中韩关于牛的谚语,在形态和意义上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从文化和语言表现两个方面比较两国人民共有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思考方式的异同。
关于谚语的比较方法,选用文化语言学中的国俗意义论。现代语言学中,一个民族语言的意义体系里,除了含有某客体的概念之外,还包括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及习惯,地理环境等多样文化象征意义,称之为国俗意义论。(王德春,1998:11)
另外,采用国俗意义的方法进行比较,重要意义还在于:把一个国家的语言翻译成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时,只进行文字上的翻译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准确的表达文字以外的文化含义,必须表达出原文的国俗意义。
中韩两国俗语中关于牛的谚语根据牛的国俗语义,分为以下几种:
(1)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勤奋努力
韩:. 像牛一样做事。
中:吃饭应知牛马苦,穿衣应记养蚕人。
(2)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力量
韩:牛劲大就称王吗?
中: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
(3) 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忠义
韩: .相信牛也不能相信人。
中: 耕牛为主遭鞭打(鞭杖)。
(4) 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倔强
韩: . 牛脾气。
中:牛不吃水强按头。
(5)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淳朴善良
韩:. 牛虽不语仍有十二德。
中:老牛舐犊之爱。
(6) 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财富
韩: . 牛是农家除了土地之外的第二大财产。
中:穷汉一头牛,性命在上头。
(7) 谚语中的”牛”的国俗语义为:愚钝
韩: . 牛吃掉自己身上(用来保暖的)草席。
中:三代不读书会变牛。
另外,两国关于”牛”的谚语还分为:
(8) 关于牛毛的谚语:
韩: . 岁月(多)如牛毛(数不清)。
中: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9) 关于天气的谚语:
韩:. 牛下坡,雷雨来。
中:夏雨分牛背。
(10) 关于风俗习惯的谚语:
韩:
正月初头一天算起,第一个丑日是双数日子的话,掉价,单数的话,涨价。
中:春游牛首,秋游栖霞。
(11) 关于农事的谚语:
韩:耕牛用黄牛,骑马用白马。
中:无冬不使牛。
两国关于牛的谚语比较分为三类:1. 同形同意(文化意义相同,语言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2. 同形异意(文化意义不
同,语言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的谚语)3. 异形同意(文化意义相同,语言表现形式不同的谚语)。
第一类同形同意,比如:
韩:.中:对牛马以诵经。
两国都用来比喻对于愚钝的人,再怎么进行教诲都无济于事。牛的国俗语义都含有愚钝,倔强的意味。
第二类同形异意,比如:
韩:““(亡牛补舍)。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谚语为”亡羊补牢”。在韩国古代社会里,牛作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在中国用羊来代替。(可视为同形)在韩国”亡牛补舍”,寓意为再怎么预防弥补都无法消除已经造成的损失,含有悲观的意味,而在中国,则带着积极乐观的意味,对于出现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只要及时改正反省就会防止下次再犯。有此可见同一谚语在两国的使用习惯里会产生不同的寓意。
第三类异形同意,比如:
韩:. 耕牛生火,长工吃粮。
中: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
两个谚语虽然形式不同,比喻勤劳做事的人却得不到公平的,与劳动付出相对应的待遇。谚语中牛的国俗语义都代表了勤奋踏实肯干的意味。
同形同义谚语(文化意义相同,语言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的谚语),产生的原因有2个。其一,以农业为天下之大本的中韩两国
人民对牛有着相同的深厚的感情和价值观,随之产生的相同谚语也很多,另外,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交流,彼此互相影响的结果。同形异义(文化意义不同,语言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的谚语),这类谚语产生的原因有2个。其一,两国经过长时间文化交流,谚语的文化意义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异形同义(文化意义相同,语言表现形式不同的谚语),这类的谚语产生的愿意主要因为两国的文化差异,在表达相同的意义的谚语时采用自己国家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各自的感情表达方式,语言思维方式也不同。通过两国关于牛的谚语对比,对于两国的农业,气候,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会有深刻地认识,并且看到两国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作者简介:刘雪飞(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助教,朝鲜语专业,研究方向:韩国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