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来历
浍河古名浍水,又名涣水,临涣城池因临涣水而建,故名临涣。

临涣镇民间曲艺
●淮北坠子戏
坠子戏是淮北民间剧种之一,是一个具有淮北乡土气息和艺术个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表演具有生活气息,有些表演程式是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具有一定的乡土色彩。

坠子戏的剧目大多由单口坠子中的“段子话”(说唱小段)与“蔓子话”(大部书)改编而成。

其中传统大戏百余出,小戏、折子戏40余出,大、小现代戏50多出。

[15]
●丝弦
丝弦又名河西调、弦子腔、弦腔、小鼓腔、女儿腔、罗罗腔、弦索腔等,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山西省的晋中地区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和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其起源不详,一般认为早期的丝弦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

丝弦表演的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独特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

[15]
●大鼓
大鼓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板,演唱特点多为一人演唱,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

淮北地区唱大鼓,多是在秋冬农闲季节,有的是艺人走村串户演唱,也有的是在逢集、赶庙会的场子上唱。

大鼓书的段子有长有短。

短段多是由古代小说戏曲中摘编的精彩故事片断。

由于其表演是连唱带说,很像带唱的评书,所以民间称为“大鼓书”,把听众叫做“听书的”,而称大鼓演员也叫“说书先生”。

[15]
●唢呐
唢呐俗称喇叭,临涣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农村,他们自由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为民间婚丧嫁娶、节日欢娱时所聘用。

演奏的曲牌因环境场合而异,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

濉溪城乡都有唢呐班子,民间称作“响”。

班子一般是一杆唢呐、另加謦、鼓、笛、管、小锣,不超过八人。

在淮北,民间红事白事都要请“响”,起轿、落棺、进庄、过桥、接供、拜堂等等,都要有唢呐吹奏。

[15]
●淮北梆子戏
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

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

在艺术表演方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

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15]
●泗洲戏
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后传入淮北,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

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

建国后,泗洲戏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

泗洲戏的唱腔具有明快、爽朗、委婉的特点。

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

[15]
●淮北花鼓戏
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

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

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

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

不用弦乐,只用鼓板。

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

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

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乡土气息。

[15]
临涣镇茶馆文化
临涣茶馆是当地文化社交的聚集地,馆内有“淮北大鼓”、“评书”、“琴书”等地方曲艺为客人点唱。

茶客以中老年人和游客为主。

茶客中有文人雅士评戏品茶,谈论时事新闻、纵论天下大事;有村民、亲朋、邻里围坐茶桌,聚会交流农事、商谈男婚女嫁、调解纠纷等;也有商人们茶语间完成一桩桩交易
临涣古城
临涣古城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

城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

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桓皆无。

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浍河,西面有壕沟。

另外,城墙上还有垛口。

临涣古城遗址与城内古建筑城隍庙、天主教堂、文昌宫、慈云庵、山西会馆、袁氏宅院及城外的张晋亨墓、李沃孜汉墓群、孙氏墓群等共同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古城墙
临涣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此城较为高大宽广,入六朝、唐、宋,临涣为郡为县。

几经沿革,至元朝至正年间,始裁临涣县,并入宿州。

城郭变迁,仅余土墙。

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和各种建筑。

发现于城基部的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具有战国晚期特征。

●文昌宫
文昌宫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后改为昌帝庙。

武则天出行江南时,昌帝庙又被改造为一座行宫,宋朝末年易名为文昌宫。

临涣文昌宫原是多重主房、庭院、耳房组合、较为宽大的院落,后相继改建。

今存的文昌宫青砖灰瓦,坡顶结构,分南北中三进庭院,有殿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面房及过道5间,计16间房屋。

文昌宫
文昌宫设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5436平方米,馆内设有总前委旧址原状陈列、史料陈列、实物陈列等三大内容,馆藏革命文物200余件。

1981年,该馆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2A级旅游景区。

[23]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临涣古城中部,建于清雍正庚申年间,为县级重点文
城隍庙
物保护单位。

今存城隍庙为一处四合院落,后大殿三间,东厢房三间,前门楼及厢房计五间;后殿长10米,宽5.8米。

青砖小瓦,高脊出厦,花格门窗。

皆为拱形。

廊柱为八棱形石质檐柱,上阴刻对联:“罪有重轻罚,富而不仁加一等,功无大小赏,贫能作善倍三分。

”柱础为莲花图形,搏风板浅浮雕龙凤图案。

走廊两端各镶嵌石碑一块,系城隍庙田亩等情况,大殿内原有壁画,已损。

[24]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东南部,正面朝北,1988年10月建成,长32米,宽28米,占地900多平方米。

张爱萍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
建成时间1988年10月占地面积 900多平方米题名人张爱萍同志
该馆造型美观,民族式屋檐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外墙扎黄色,44面圆顶高窗分布四周。

敞开式正厅宽14米,高6.8米,进深10米。

东、南、西三厅互相串通,连成一体。

中央为一天井,面积98平方米。

整个建筑色彩明快,形式大方,既有古典建筑艺术,又有现代建筑风格。

展厅陈列珍贵历史照片300余张,文物200余件,作战地图、图表、美术作品20余幅,并有电动沙盘模型1台。

这些展品历史、形象地反映了淮海战役全貌。

展出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以双堆集地区歼灭战为重点。

第一至第七部分为战役部分,共8个展室。

第八部分为缅怀先烈厅,陈列着27位烈士的事迹、遗像和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