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
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壹〇年十月
目录
壹、规划背景3
(壹)“十壹五”发展回顾3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条件4
二、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5
(壹)总体要求5
(二)发展原则6
(三)发展目标7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7
(壹)促进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8
(二)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全面提升贵州白酒整体竞争力8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10
(四)加快专用优质原料基地建设10
(五)鼓励发展白酒包装产业10
五、主要保障措施11
(壹)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11
(二)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白酒企业资产优化整合重组11
(三)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2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

12
(五)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侵权行为。

13
(六)推进白酒工业园区、基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效应。

14 (七)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

14
(八)加强行业指导,建设白酒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15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十壹五”时期,我省白酒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加快推进我省白酒工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落实“工业强省”战略,实施《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特制定《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壹、规划背景
“十壹五”期间,我省白酒产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速增效的目标,实施以国酒茅台为重点的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传统名优白酒,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加大技改投入,实现了全省白酒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壹)“十壹五”发展回顾
白酒产业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十壹五期间,我省白酒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对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全省有白酒生产企业527户,从业人员约10万人。

初步预计,2010年规模之上白酒制造业的产量15.3万千升,同比增长12.7%;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比2005年增长300%,占全省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的5.6%;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比2005年增长264.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6%;利税110亿元,比2005年增长229.3%。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条件
1、不利因素
壹是规模小。

我省大部分酿酒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壹,白酒生产总量偏小,产值和销售收入不高。

我省白酒产量于全国排名第14位。

二是竞争力弱。

全省百亿企业唯茅台壹家,其它重点酒企均徘徊于1-3亿元左右,白酒企业分散,整合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低。

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四是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不足,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五是总体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技改乏力,发展后劲不足,配套跟进和品牌建设推进缓慢。

2、有利条件
壹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贵州酿酒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家决定延长执行西部大开发的壹系列优惠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进壹步增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烟草、酒类、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的品牌竞争力”。

《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壹五”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规划,支持“四川、贵州高档白酒”的发展,这给我省白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为贵州酿酒
工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随着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贵州名优白酒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是我省有独特的酿酒环境、微生物资源及悠久的酿酒文化。

贵州悠久的酿酒历史、独特的气候、良好的水质等条件,有利于发展酿酒工业,尤其是仁怀市茅台镇,是酿酒工业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性资源。

四是我省白酒产业基础较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白酒产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09年全国白酒行业分地区经济指标排位数据显示,我省白酒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排名仅次于四川省、山东省,均排名第三,主要经济指标于全国同行业表现良好,这为贵州白酒工业的进壹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对白酒产业发展非常重视。

2007年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出台了《贵州白酒产业振兴计划》和《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这些文件是我省今后壹段时期白酒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加快推进我省白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壹)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巩固提升“国酒茅台”国际品牌地位,创建且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

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加大政策支持、科技保障力度,促进资源整合,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质增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扩大“国酒茅台”的品牌效应,以品牌优势扩大高端产品市场,提高市场份额,进壹步巩固和提升“国酒茅台”的国际国内地位,发挥好“国酒茅台”品牌对振兴贵州白酒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贵州白酒业整体优势,以传统及新兴的优势品牌和现有产业基础为条件,创建“贵州白酒”品牌,提升贵州白酒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名优白酒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建成“贵州白酒”中国名酒基地。

(二)发展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和优化增量资产相结合,推动白酒产业的资产跨所有制、跨企业、跨区域优化重组;坚持品牌带动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强做大现有名优品牌,重点巩固国际品牌和全国品牌,大力发展新兴名优品牌,积极培育
区域性品牌;坚持择优扶强和抓大促小相结合,以重点骨干白酒生产企业特别是重点产品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壹批名牌产品,促进具有壹定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白酒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之上,年均增长25%之上;到2015年,力争全省规模之上白酒产量达到30万千升之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之上,年均增长20%之上;全省白酒产业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之上。

于“国酒茅台”、“贵州白酒”品牌引领下,形成壹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进壹步巩固提升“贵州茅台”的国际品牌地位,培育5个驰名商标品牌和壹批区域性优势品牌,高中档产品比重明显提高。

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白酒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到2015年,培育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之上的企业1户,50亿元之上的企业1户,10亿元之上的企业3-5户;5亿元之上的企业7-10户。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快速推进白酒产业发展。

以改造存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目标;以市场为
导向,加快调整行业产业结构;以茅台为龙头,大力发展高中档白酒;以点面结合,促进产业带和产业聚集区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茅台酒,振兴传统名优白酒,支持啤酒、葡萄酒、黄酒、果露酒、保健酒等其他酒类加快发展,培育壹批新兴名酒,形成高中低档酒且举、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壹)促进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
切实加强赤水河流域及茅台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茅台酒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受破坏,加快推进“十二五”新增20000千升茅台酒改扩建工程和有机原料基地建设,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茅台酒生产区域环境,保护好茅台酒知识产权,促进茅台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国酒茅台”的品牌效应,以品牌优势扩大高端产品市场,提高市场份额,进壹步巩固和提升“国酒茅台”的国际国内地位,发挥好“国酒茅台”品牌对振兴贵州白酒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茅台酒股份XX公司总投资150亿元之上,实施新增20000千升茅台酒技改扩能项目,“十二五”末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40000千升/年,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二)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全面提升贵州白酒整体竞争力
打造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即黔北地区(以遵义市和毕节地区为主)、黔中地区(以贵阳市和安顺市为主)、黔南地区(以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为主),形成3个名优白酒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遵义市“壹带俩点”白酒产业聚集区(带)。

充分发挥贵州白酒产业整体优势,以传统及新兴的优势品牌和现有产业基础为条件,积极组织申报“贵州白酒”关联知识产权,创建“贵州白酒”品牌。

围绕“贵州白酒”品牌的应用,制定且实施相应政策措施,加大“贵州白酒”宣传力度,逐步树立“贵州白酒”的良好品牌形象,力争把“贵州白酒”整体打造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品牌。

于“贵州白酒”品牌引领下,确定壹批省重点扶持的传统和新兴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精心培育壹批全国和区域性畅销的高中档品牌。

大力振兴习酒、金沙回沙酒、珍酒、董酒、鸭溪窖酒、平坝窖酒、湄窖、安酒、贵酒、匀酒等壹批传统名优白酒,积极培育发展潜力较大、前景较好的青酒、国台酒、钓鱼台酒、贵州醇、酒中酒、小糊涂仙酒、百年糊涂酒等新兴名优白酒,利用重点企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产业延伸,促进贵州白酒及其关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重点实施贵州董酒股份XX公司8000千升/年董酒生产线恢复改造、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0000千升/年白酒扩建、贵酒XX公司年新增2000吨麸曲酱香型白酒生
产线异地技改、贵州湄窖酒业XX公司新增1200千升/年湄窖基酒、安酒公司6000千升/年填平补齐技改、贵州鸭溪酒业XX公司50000千升/年技改、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500千升/年大曲酱香型白酒、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云峰酒业XX公司1000千升/年白酒扩建、金沙窖酒酒业公司10000千升/年优质白酒、贵州仁怀茅台镇钓鱼台国宾酒业XX公司年产600吨酱香型白酒项目等壹批名优白酒品牌技改项目。

积极培育白酒新项目,建立优质白酒基酒生产基地,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力争除茅台外的其他贵州白酒品牌“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对重点白酒生产区域及周边区域特别是赤水河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和完善重点白酒主产区水源地特别是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切实抓好重点白酒生产企业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厂区及周边环境治理。

(四)加快专用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推行白酒原料基地标准化体系建设,保障白酒原料需求和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和支持重点白酒企业将原料基地作为企业的“第壹车间”,推广“企业+基地+标准+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建设优质高粱、小麦原料种植基地,扩大农户的种植规模。

促进有机高粱基地的规范化生产,于仁怀市、习水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等
规划种植有机糯高粱150万亩、有机小麦100万亩。

研究建立白酒和原料价格的协调互动机制和酒税反哺原料基地建设机制。

加强原料质量检测,为以茅台酒为主的白酒生产企业提供质量保证的有机原料。

(五)鼓励发展白酒包装产业
坚持立足省内配套的原则,大力发展包装材料、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关联行业,支持重点白酒生产厂的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我省白酒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产能。

引进和发展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把包装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减少包装工业对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控制包装废物的产生,力争到2015年实现白酒包装材料省内配套供应量50%之上。

五、主要保障措施
(壹)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省人民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白酒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促进白酒产业发展中需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

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于省经信委,由省经信委主任兼任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主任,省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承担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及本规划,认真
履行职责,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和方案,确保工作落实。

各地方人民政府要把促进贵州白酒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于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的白酒发展规划和关联政策措施,设立本地区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本地重点白酒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白酒企业资产优化整合重组
进壹步解放思想,继续引导和推进白酒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技术改造和兼且联合之路,以资产、品牌、企业为纽带,通过兼且、联合、拍卖、租赁等方式促进企业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尽快做大做强。

(三)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于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为切入点,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信息化和白酒产业的融合,于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引进、推广、应用现代生物、现代检测、现代信息等高新技术和手段,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提高现代生物技术于酿酒行业的应用,加强对贵州白酒成分、特征、香味物质、和包装防伪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积极
推进白酒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

加快我省酿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十二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我省白酒行业人才队伍现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发酵、酿造等酿酒行业急需人才,增加省级评酒委员、国家级评酒委员和酿酒大师于我省酿酒行业人才中的比重。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省发改委要会同商务、经信、国土、建设、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制定且实施有关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配套和完善交易设施,加强市场管理,逐步形成以初级市场为基础、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全国性批发市场为龙头、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且存、设施完备的专业化市场网络,努力将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白酒集散地之壹。

加快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产业、产品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形成覆盖全省的关联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完善和发展以现代物流为基础和运用新型营销方式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市场营销网络,扩大营销规模,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宣传和推介贵州白酒,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充分挖掘贵州白酒文化潜力,促进白酒生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将酒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积极宣传贵州白酒,整体塑造“国酒茅台”、“贵州白酒”良好形象。

省各有关部门要把我省白酒重点企业、知名品牌、重点产品作为对外宣传、经贸洽谈的壹个重要内容进行推介,有
步骤、有计划开展贵州白酒专题和系列宣传,举办形式多样的展会和经贸洽谈会,促进白酒生产企业和省内外白酒经销商及关联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加大广告投入、开展白酒工业旅游等形式,宣传企业的文化和品牌,打造企业形象。

省内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本省名优白酒产品,扩大和提升贵州白酒知名度。

(五)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侵权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颁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强化白酒市场准入管理,确保白酒于原料、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加强对白酒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对于我省销售的省外白酒建立起申报和流通溯源制度,构建公平、有序的白酒市场竞争环境。

加大白酒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保护“贵州茅台”、“贵州白酒”品牌及其知识产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六)推进白酒工业园区、基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效应。

重点建设仁怀名优白酒产业新型工业化基地、平坝生态白酒工业园等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鼓励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于白酒园区投资建设,充分发挥贵州酿酒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贵州白酒品牌,形成名优白酒产业集群。

吸引国内、省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海外智力资源设立研究机构,进行科技创业,
把园区发展成为国内先进的新型产业生产和研发的基地。

(七)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

《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黔府办发〔2009〕134号)设立的“贵州白酒”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单列,实行专项管理且逐年增加,用于白酒品牌基地建设、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形象打造等各项工作。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省级其他关联专项资金也要加大对省重点扶持的白酒企业的支持力度。

各级税务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且主动帮助企业依照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税收的减免手续。

同时,正确引导有关白酒企业依法如实申报税金,全额征收入库,杜绝税款挂帐而产生大量欠税。

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把重点白酒企业列为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将支持白酒产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开拓所需资金等给予贷款支持。

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重点项目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大白酒原料基地建设的金融支持。

(八)加强行业指导,建设白酒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政府对白酒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白酒产业关联企业兼且重组、项目备案和核准、质量检测、专利审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发挥中介组织于产业发
展中的纽带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建立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白酒企业的沟通交流、互动发展有效服务机制和模式,鼓励企业之间、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之间定期交流,加强于管理、营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促进白酒企业合作发展,增强贵州白酒整体合力。

附件壹:十二五期间拟建酿酒工业项目
附件二:于建酿酒工业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