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最近几天学习了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方程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数量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未知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而从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则涉及思维方式的重要转折。这种转折不仅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且将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是合理运用方程的特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解方程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方法已经能够掌握了。由于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涉及到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相关计算,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丢分,平时还得加强学生的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而关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分析和找准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后进生,对他们来说就更难了!为此,课前几分钟我专门训练根据条件说出等量关系,让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几天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可以,还有几位后进生掌握的还是不好。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护士需要把病人心跳数据制成()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2.小明家10月份用点8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2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

A.25% B.20% C.40%

3.要粉刷教室用多少涂料,求的是()

A.体积 B.表面积 C.棱长和

4.一个圆柱与一个正方体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

A.正方体大B.圆柱体大C.一样大

5.下面各组中的线段,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2cm,6cm,6cm B.5cm,2cm,2cm C.3cm,3cm,6cm

6.某圆柱的底面积是s,高是h,将其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A.1

3

s h B.s h C.

2

3

s h

7.人的体重和身高( )。

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

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每个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更合适。

②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反映苹果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

③医生记录血压变化,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④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六年级学生参加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更合适。

A.1 B.2 C.3 D.4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个。

①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条边相互垂直

③圆锥、圆柱都有无数条高

④锐角<直角<平角<钝角<周角

⑤有长度为1、2、3的三条木棒,用这三个木棒可组成一个三角形,且按照2:1放大后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2。

⑥有一个圆的半径为2cm,它的面积等于周长。

A.4 B.3 C.2 D.1

10.把正方形,按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已知量得图上边长为5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A.10 B.100 C.4000 D.1000000

二、填空题

11.2017年2月12日天气预报显示当天西安的气温为:-6℃~7oC,这一天,西安的气温温差为________℃。

12.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48 L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水会溢出来。问:此时桶内还剩________ L水。

13.6÷()==():12=七成五=()%

14.用6、7、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大于576的可能性是(_________),小于765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15.下图中共有____个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16.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件,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____人.

17.250千米比________千米少70%。

18.在6

7

、0.83、83%和0.83中,最大的数是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

19.如下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甲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乙的面积是63平古厘米.则丙的面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0.34090900≈________万 4000000000=________亿

三、判断题

21.平行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________)

22.甲比乙多,乙就比甲少。(____)

23.用102粒种子做发芽实验,全部发芽,发芽率是l02%。(____)

24.若两个圆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也是1:2。(____)

25.长、宽、高为10cm,8cm,1cm长方体刚好可放10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____)

四、作图题

26.小光、小明、丽丽、小亮和冬冬同住在一个山村,小光家在小明家的东面,在丽丽家的北面,小光家的东面是小亮家,小光家的北面是冬冬家.请你画出这几个小朋友家的位置.

五、解答题

27.王阿姨按每股5.6元的价钱买入某种股票5000股,三年后按每股8元的价钱卖出。在股票交易中,无论买卖都要按成交金额的0.1%缴纳印花税,按0.15%缴纳佣金,王阿姨这次投资共获利多少元? 28.永光农机厂计划8天生产384台小型收割机,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29.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30.一筐20千克的苹果,用去了2

3

,用去了多少千克?

31.一根钢材,已经用了2.4米,余下的部分比用去的2倍多0.6米。这根钢材原来长多少米?

32.百货商场第一季度销售空调464台,第二季度销售空调580台,这个商场上半年平均每个月销售空调多少台?

33.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cm)

35.解方程或比例。

= 1-x=∶x=∶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A C A C D B

二、填空题

11.13

12.32

13.24 9 75

14.

15.87

16.9 17.

18.6

7

83%

19.27 20.40 三、判断题21.×22.×23.×24.错误25.×

四、作图题26.解:

五、解答题27.11830元28.6天29.12厘米

30.40 3

31.8米

32.174台

33.6cm2

六、计算题

34.(1)138 cm2 (2)198cm2 35.x=7; x=; x=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2.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78.5 B.15.7 C.314 D.31.4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1 B.2 C.3

4.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1∶6 B.1∶5 C.6∶1

5.10层楼大概有()

A.30m B.10m C.300cm D.30m2

6.关于“分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数是指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B.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C.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三类

D.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360,减数与差的比是1:2,差是()

A.60 B.120 C.90 D.180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米,b米和h米。如果长、宽不变,高增加3米,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A.3ab B.3abh C.(3+h)ab

9.一架从“重庆往黄山再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有a名乘客,在“黄山站”中转时有b名乘客下机,15名乘客上机。这时飞机上有()人。

A.a+b-15 B.a-b+15 C.a-15b

10.如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讲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溢满出。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

A.50cm3以上,60cm3以下B.30cm3以上,40cm3以下

C.40cm3以上,50cm3以下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

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______)千米。

12.200分钟=________小时 1085千克=________吨________千克

1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

14.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1)10________

(2)________

15.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00,第二个数是90,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第三十个数的整数部分是_____.

16.若x是最小的非0自然数,y是最小的质数,z是最小的两位合数,则x+y+z=(________)

17.10名同学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每两个同学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打________场。

1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0cm,它的棱长总和为________,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它的体积为________,合________dm3。

19.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60公斤,约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4

5

,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_____公

斤;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我国人均水平少_____%.

20.李卫家养的母鸡是公鸡的8倍.如果养了x只公鸡,母鸡有________只,母鸡和公鸡一共有________只,母鸡比公鸡多________只.

三、判断题

21.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质数。(___)

22.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___)

23.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____)

24.a÷b÷c=a÷c÷b (_________)

25.可以稳定的站稳。(____)

四、作图题

26.把下面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2格;把梯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再按2:1的比例放大.

五、解答题

27.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10天完成了总任务的,已知甲乙两个工程队工作效率的比是2:3,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几天可以完成?

28.在绿色环保假日活动中,六(1)中队共收集矿泉水瓶130个,六(2)中队比六(1)中队收集的1.5倍少20个,六(2)中队收集矿泉水瓶多少个?

29.叶氏兄弟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第二天卖出180千克,这时还剩下总数的20%,这批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30.六二班要买15篮球.班主任钱老师逛了两家商店,发现同一品牌的篮球原价都是90元每个,但两家的促销方式不同.甲商店是买四送一,乙商店是满100元减30元.请你帮钱老师算一算,到哪家商店购买篮球更便宜?

31.将一个底面积直径10cm的金属圆锥体,全部浸没在直径为40cm的圆柱体形玻璃杯中.这时杯中水面比原来高了1.5cm.这个金属圆锥体高多少cm?

32.一个圆锥形谷堆底面周长6.28米,高0.9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700千克,这堆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33.北京和南京大约相距1050km,一辆快车和一辆动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动车与快车的速度比是5∶2,求动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0.8×4×1.25×

(2)1+3+5+7+…+2017

35.解方程.

2x+3×0.9=24.7

120%x+x=8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A A B A B C 二、填空题

11.72

12. 1 85

13.

14.

15.93

16.13

17.45

18.240cm 2400cm2 8000cm3 8 19.20

20.8x 9x 7x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

25.错误

四、作图题

26.

五、解答题

27.41天

28.175个

29.450千克

30.乙超市比较便宜

31.72cm

32.4千克.

33.250km

六、计算题

34.(1)1

(2)1018081

35.(1)x=11 (2)x=40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范文.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范文 2019-05-0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么,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改革有没有什么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新教材认为,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解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这就是所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注意,那

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 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 页天平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 =150. 生3:100+X =250=100+150,所以X =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 =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 =150。 小结:当X =150时,100+ X=250这个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 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 =3是方程5X =15的解吗?X =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 根据这种关系怎么列方程? X+3=9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 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 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x+3-3=9-3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1头猪=( )只羊 1把蕉=( )个苹果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日志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其主要学习目标为: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教材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教科书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主线,围绕合并、移项、去分母、去括号几大步骤依次展开的,并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也逐一分

散到这四大类型中,这样看起来,线索明朗,难点分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教学实践证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很难,除了由于不细心造成符号错误,去分母漏项问题,教学中并没有遇到多大阻碍,而对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最感头痛之处。如何理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如何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往往使学生们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所以像本章的知识显得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师生的引生的引导和探索,难以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就在七年级两个班中进行对比实验:(1)班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2)班则打破编排顺序,先集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再讨论其应用。并把实际问题按照问题情景进行分类:和(差)倍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积变形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商品打折问题、利率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引导学生探索每类问题的本质,探究其内在联系,构建模型。 本章学习结束后,我分别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相关无几,而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则有较大差异,打破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2)班成绩明显高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1.1 方程的意义 1.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理解而不是被告诉。 2. 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课堂效果很好。 1.2 等式的性质 1. 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2. 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3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1.在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已知量与未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式解决问题的不同。 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框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复杂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语”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重视积累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如根据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等去寻找。长此以往,随着解决问题经验的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的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1.4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问题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 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操作天平: a 、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 50×2=100) b 、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粉笔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粉笔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20+x>50等) (3)出示小黑板 30+20=50 2x+50>100 80<2x 3x=180 100+20<100+50 100+2x=50×3 x-18=24 60÷20=3 x÷11=5 (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生说师在小黑板作记号) 80<2x 2x+50>100 100+20<100+50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30+20=50 3x=180 100+2x=50×3 x-18=24 60÷20=3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 (5)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30+20=50 60÷20=3 3x=180 100+2x=50×3 x-18=24 x÷11=5 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①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②再举几个例子,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游戏练习: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卡片出示)是用“√”手势表示,不是用“×”手势表示。 6+x=14 3+x 50÷2=25 6+x>23 51÷a=17 x+y=18 (6)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从等式中找出方程的。这说明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画,请他们黑板展示并同时说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书上的图与学生的图做对比,指出:有时可以借助简单明了的图来帮助理解深奥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学习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师生问好.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 (其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可能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3x +4=40 解: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能过本次活动我课下反思如下: 1、在本课开始出示天平,提出怎样才能使得天平左边只剩下*,而保持天平平衡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推出议程两过保持相等的变换方法,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没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2、如果我在课前准备一些小蛋珠来代替演示砝码,学生会更直观的明白方程保持不变与等式一样的规律了。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也让我感到了许多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 *=23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

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篇二: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是数学领域里一块儿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列方程解决问题之后,很多不易用算术方法解答的习题,却能列方程很容易地解答出来,这足以说明列方程解决问题比算术法解决问题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 今年我教的是四年级,所用教材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第一单元就出现了解方程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我已经教学了四遍了,按理说这第五次教学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易如反掌、挥洒自如,可是面对新教材的设计,我这个五年不教学高年级的老师却有了很大困惑----本教材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出乎我预料的则是借用天平演示使学生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都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方程的意义,并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以前几轮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都是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等关系式来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

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张玉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1、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2、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五年级上 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精选 3 篇)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1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这些关系式,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方程都可以用这些关系式去解。 而我们新教材却完全不是这种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等式不变进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规律教学得到位,这样就能把等式性质掌握好,等式性质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来也有规律可循了。于是,我在教学时充分地利用天平实物以及课件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规律,从而顺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质。 这样在解简易方程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数加(或减)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或加)同一个数,未知数乘(或除)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或乘)同一个数即可。一般不会出现运算符号弄错的现象了。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2 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经历把具体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乘2减20得32。 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用算术方法解的有用方程解的。这时提出方法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讲明理由。 (1)-2+5=3 (2)3X-1=7 (3)x+y=8 (4)2a+b 分析“我的年龄乘2减20得40. 设我的年龄为X岁。(设未知数) 年龄X2-20=40 (找出等量关系) 2x-20=40 (列出方程)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 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1)设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2)等量关系:(长+宽)×2=24 (3)1.5x+x=24 ②国庆节商场进行打折活动的时候,晨晨同学看中一件 运动衣,按8折销售为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则:

0.8x=80 ③因校园搞绿化,有一棵树刚移栽到我们学校时,树高 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 解:设x年后树高为5米,则: 2+0.3x=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你们列的三个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5x+x=24 0.8x=80 2+0.3x=5 注意: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中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 ②判断下列成员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家庭成员,能否进入家庭聚会之门?若不行,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5x=0 2)、 1+3x 3)、y2=4+y 4)、 3m+2=1-n 第二组: 若2xb+1=5, (a-1)x2+x=3也想参加聚会,a,b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估算2+0.3x=5中x的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当x=8或者x=10时,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用左边等于右边进行检验: 把x=1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右边=5 左边右边=5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方程2+0.3x=5的解 a、学生自己练习当x=8时,是不是方程的解 b、学生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c、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1=4是方程吗? (1) x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 (3)上题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吗?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综合题:天平的两个盘A、B分别盛有51g,45g盐,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g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教师:杨娜 日期:2014年11月12日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1、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抛砖引玉) 2、学生亲自动手反复不断的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师: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列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吗?(学生同桌之间通过充分地交流,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得知,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当天平平衡时)的话,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引导,学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质。最后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总结,把以上发现的性质合二为一。得出: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解简易方程(一)_教案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下面各题.30+()=50()×2=10 (二)列式.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2.与4的和.二、新授教学(一)方程的意义1.介绍天平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2.引出方程(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3)出示图片:篮球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教师板书:3.方程的意义.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

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二)教学例 1 1.方程的解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2.解方程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2)教师板书: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检验: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四、巩固练习(一)填空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是方程的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它却又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讲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而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画图分析,二、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等量关系,从而更容易列出方程,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自己分析,相互探讨,哪怕是错了再进行纠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备课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设计好教学内容外,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线进行了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课堂对他缺乏吸引力,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通过本节课,我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准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能够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 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 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 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 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能够表示等式 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 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 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 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 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

课题四:解简易方程(四)教学设计

课题四:解简易方程(四)教学设计Project 4: solving simple equations (4) teachi ng design

课题四:解简易方程(四)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的例5、例6,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ax±bx=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画有例5图的挂图,画有7瓶红墨水、9瓶蓝墨水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解下列方程. 1.2x=24.4 2.2x+10=24.4 3.2x+2×5=24.4 4.2x-2×5=24.4 每做完一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一道一般应用题: 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一共运土多少吨?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出示画有例5图的挂图: 指名让学生说出题里的已知条件,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做完以后,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解答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法一:5×4+5×3 解法二:5×(4+3) 教师:如果每辆车运5.5吨该怎样解答呢?(教师将挂图上的5吨改成5.5吨.)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1、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抛砖引玉) 2、学生亲自动手反复不断的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师: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列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吗?(学生同桌之间通过充分地交流,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得知,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当天平平衡时)的话,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引导,学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质。最后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总结,把以上发现的性质合二为一。得出: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简单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成功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电话计费,引出问题你的父母各有一部手机,父亲业务繁忙,通话时间比较长,母亲工作单一,通话时间短,你能帮助你的父母设计一个省钱的方案吗?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二、不足之处: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有的不在展示台展示。有的学生板书并讲解但展台接触不好改用让学生讲解由于感觉时间不是所以取消。 3、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