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在促进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在促进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之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民生的改善。新闻报道应在促进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新鲜经验、反映群众诉求,弘扬公平正义。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民生改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列为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见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与百姓的幸福关系密切,随着国家对社会建设的明晰认识和高度关注,新闻媒体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社会建设多做文章,多报道社会建设领域的新政策、新经验、新做法,为社会体制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最重要的结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活力。对社会管理来说,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不能反客为主、本末倒置。当然,为实现社会服务确实需要一定的管制与审批,需要一定的管理形式,但归根结底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作为新闻人,要不断加深对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理性认识,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角度出发,做好相关报道,发挥媒体作用。
一、把基层探索的社会管理新鲜经验报道出去,发挥宣传和引领作用,起到示范效应
流动党员、流动人口,是近年来城镇化不断加速,打工人员大量流入城市带来的新现象。据统计,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超过2亿,在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如何更好地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也是各地不断探索的问题。2012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了解到,长春市锦程街道党工委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有独特创举:在以收废品为职业的流动党员中成立“流动党支部”,把很多收废品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让他们找到“温暖的家”,并在流动人口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锦程街道的“流动党支部”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值得宣传和推广的典型。为此,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笔者采写了《流动党员有了“家”》的长篇通讯,并在《吉林日报》上刊发。此篇稿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受到了多家网站的转载。此后,笔者又采访了锦程街道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关于流动党员、流动人口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
聚集起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他们在促进第二故乡发展,在流动人口的稳定、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还有很多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如社区网格化管理,百姓说事点,社区为老服务站等做法,在新闻媒体报道的推动下,加快了推广和普及的步伐。
二,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为民生改善鼓与呼,起到沟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社会建设涉及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这些都与百姓的生活改善息息相关。而这些方面,一直以来也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焦点。如贫困地区孩子读书难、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在异地无法参加高考等问题,还有前几年农民看病没保障,没钱看病、因病致贫等问题,这些是困扰广大农民多年的心病,经过新闻媒体不断呼吁、反映,国家也愈加重视,近年来通过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医疗制度等,这些难题得到较好解决。一直以来,有些医院不见押金不救人的“见死不救”等现象深受人们诟病,随着医保制度全覆盖,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先看病、后交钱”的试点。虽然这样的尝试只是“破冰”之举,但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了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精神的回归和对生命的尊重。还有房价过快上涨问题,也是新闻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国家近几年对房市的调控一直没有放松,对于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也释放出让人们理性对待购房的信号。同时,加大保障房供给力度,也让更多人实现了“安居梦”。
三,通过新闻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初步实现了小康。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现在社会诚信的缺失,让人们对商家、商品不信任;道德的失范,让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诚和友好,多了防范和猜忌。但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好人、“最美的人”也撑起了一片晴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希望。近几年,媒体对道德模范人物和事迹的大力宣传,逐渐在社会上营造了“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新风正气得到弘扬。
同时,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社会诉求也在提高,群众愿望也在升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健康权益,群众需要有表达心声的舞台,渴望有疏导情绪的渠道。而媒体恰恰能较好地担当起沟通和倾听这一“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有关部门的行为,为百姓排忧解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如何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少不了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这既是责任和义务,也
是与时俱进、转变作风的要求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路径与价值分析[N]. 检察日报,2010-02-02.
[2] 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新“赶考”[N].南风窗,20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