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党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政党制度

篇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

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

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

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

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

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

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

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

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

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格局、政党制度存在的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与之相关联的工会力量日益增长,英国工党由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选区党组织构成,成了英国左派力量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不同的国家政体。国家政体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不同的政体,往往决定了该国政党活动方式和程序。如议会制的政体中,执政与否关键是看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政党的活动方式在于争夺更多席位。而总统制的国家政体则不同,关键是看哪个政党能够赢得总统的职位。同样,传统的贵族共和政体与现代的民主共和政体,给以政党的活动空间、方式大相径庭。英国和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党的活动特点就明显不同于法国。

(4)不同的选举制度。如美国的“选举人团制”,投票时采取的是“胜者获全票”,得票最多的选举人可获得本州全部的选票。因此,一个州推出的选举人,一

般都是同一政党的选票。这种选举制,对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大党十分有利。而意大利的比例代表选举制,却使小党得到扩散和生存,也使任何政党在议会中难以形成绝对多数。

(5)不同的历史文化。美国和法国的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法国历史上,文化是多元的,存在很多流派和思潮,生存着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政党。而美国政治文化相对单一,人们对政党的认同完全不同于法国人。在英国、日本的历史上,“君主”在国家中始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民众心里有较强的认同性,显然“君主立宪制”是由两国的文化决定的。

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政治演进

的逻辑结果。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主义,使中国成为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总任务。中国革命不是19世纪“欧洲式的革命”,而是为摆脱民族压迫、阶级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众自身解放的革命。在20世纪的上半叶,特别是“二战”结束之际,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处在最佳的历史机遇。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任何政治力量都必须做出选择。在中国向何处去的“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绝大多数政治力量也逐

渐认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的同盟者、合作者、拥护者。这说明中共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方向,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中确立

了在全国人民中的核心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在长期政治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郑重选择了中共的领导,从而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格局。除以上历史原因外,

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关系理论决定的。中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马恩认为,在领导反对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革命和反对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过程中,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积极争取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中坚的进步力量,实现合作与联盟,才能壮大革命的力量。列宁认为共产党要积极争取与真正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

主党派建立多方面合作的政治关系。他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或是某一个政党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列宁主张共产党要与其他进步政党进行合作。当然,他认为共产党在合作中,必须坚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以此维护无产阶级和人民群

众的利益。

中共依据马列主义关于政党关系和制度的基本设想,结合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实践,积极探索新型的政党关系。党的“七大”即表明了中共与各民主、进步的政党共同组织联合政府、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愿望,表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由统一战线性质的

政治策略层面,上升到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性质层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党合作被写进《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