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近年来,土地沙漠化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土地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水的减少、作物产量下降、土壤侵蚀以及过度土地利用等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目前,全球土地沙漠化面积以每年 6万km2的速度增加。土地沙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 hm2的土地 (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每年消 1 土地沙漠化现象的成因

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作为自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纳于人为原因:

(1)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分耕种以及牧畜,导致土地枯渴不适合更耕种。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是世上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从而发展成世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本来甚为肥沃,不过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人们不理会土地长期枯渴,更开发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从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气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 2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2.1 土地退化严重,农牧业减产

(1)土地沙漠化造成的草场退化使得草场载畜量下降,畜产品产量和质量随之降低。同时,林地退化不但使木材蓄积损失,还减少了当地农牧民的薪柴来源,农牧民在薪柴不足的情况下采伐灌木作为燃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破坏了农业生态屏障,加重了农业的灾害程度,从而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土地沙漠化不仅造成了耕地、草地、林地等可利用土地的减少和退化,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骤减。土地沙漠化一方面使得生物栖息地损失,另一方面造成种群、群落结构破坏,生产力下降,物种生存能力降低甚至使得许多物种日趋濒危或消亡。

2.2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多 (2)自然灾害多。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大沙尘暴在20世纪 60年代发生了8次,70年代发生了13次,80年代有14次,90年代有23次;进入21世纪,我国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2000年发生了 15次,2001年发生了18次。沙尘暴影响范围广、危害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沙尘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3加剧贫困,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土地沙漠化地区多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边疆区。土地沙漠化加剧和加深了这一地区群众的贫困程度,进一步扩大了地区间的差距,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4生活在土地沙漠化地区。土地沙漠化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严峻的土地沙漠化扩展现实、严重的风沙及沙尘暴危害、区域内尚不发达的经济基础、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和边疆区域、日益扩大的东西部经济差距等,严重地影响到包括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以及我国经济发展。

3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

3.1做好植被规划与建设工作

土地沙漠化防治要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安全体系。植被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划。在植被建设中

遵循生态系统恢复原理、沙地植物群落演替原理、植物对沙地环境的适应性理论。按照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遵循植被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免灌溉植被为主,建设多类型植被。

3.2促进沙漠化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努力促进沙漠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1)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生态移民减轻沙漠化地区的人口压力,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小城镇发展、提高沙漠化地区人民整体素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沙漠化地区经济结构,积极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沙漠化地区经济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解决贫困、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主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国家经济行为之中,充分发挥民间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3.3完善土地沙漠化保障体系

完善的土地沙漠化防治保障体系应包括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和完善的土地沙漠化监测体系。具体的完善措施有: (1)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提高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决策性权威,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2)搞好土地沙漠化防治,应实行各项法律的配套性和互补性。推行沙漠化地区

生态可持续利用的相应法律标准,实行沙漠化土地防治的规划制度和责任考核及奖惩制度。

(3)加强科技管理,整合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生产一体化建设。沙漠化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植被优化配置相结合,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加强技术推广,实现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沙尘暴等灾害预警系统和土地沙漠化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全国沙漠化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

3.4开展生态化制度创新

(1)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生态效益补偿平衡机制。

(2)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行森林产权制度的创新,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实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3)以人为本,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雨水及地表水的使用效率,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晰水权。

(4)以草定畜,改变畜牧业的种群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防沙治沙战略,采取有效的对土地沙漠化进行防治措施。另外,我国还应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和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开展制度创新、强化推广和技术培训来更有效地防治土地沙漠化。

参考文献 [2]郭靖,高亚琪,刘萍等. 托克逊县南部区土地沙漠化现状与自然因素在沙漠化的作用[J]. 西南农学报,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