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伙布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式理论视角下解读《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Reading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
摘要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由心理学家Bartlett于1932年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首次提出[1]。
国内许多人已经将图式理论广泛地运用到了外语教学中去,包括英语阅读、听力、翻译、写作等领域,然而将图式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相关研究却很少。
本文将从现代图式理论的三个分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来解读霍桑的著名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以下简称《布朗》),以此来探讨图式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可行性。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上说,本文将现代图式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补充了图式理论的应用范围;从实践上看,通过图式理论解读文学作品,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图示理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主题
Abstract
Schema Theory is first put forward by psychologist Bartlett on the basis of gestalt psychology in 1932. Many people at domestic have widely applied schema theory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cluding English reading, listening, translation, writing and other fields,however there are few related research which the schema theory is used to interpretate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will read Hawthorne’famous novel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three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schema theory —linguistic schema, content schema, formal schem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rown), 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a theory in literary works. It i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oretically it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scope schema theory applying modern schema theor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 work; pratically, it provides a new way literary works’interpretation.
Keywords: schema theory;linguistic schema;content schema;formal schema;theme
1引言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的长时记忆中并且能够应用于广泛的情景,作为理解信息的框架,在认知过程中起积极的组织和构造作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概括;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的综合性知识的储存方式。
[2]近年来,图式理论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学者们广泛地将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各个领域中——阅读、听力、翻译、写作、词汇……如:陆国君等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检验了结构图式对听力理解产生的影响[3];李平以图式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为基础,探讨了读者认知结构中图式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4]。
阅读领域中图式理论的研究更为广泛,鲁忠义、王哲以实验的方法说明英语议论文图式训练能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水平[5];张静探讨了EFL阅读中图式干扰的三种情况,并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图式干扰的建议[6];屈颖菲通过实例分析了图式理论在何种情况下促进和阻碍阅读[7]。
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外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综观这些论述却很少有人将图式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
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应属于阅读理解的范畴之内,但文学作品相对于外语教学领域中的阅读理解更为深奥,外语教学领域中涉及的阅读理解一般为科学技术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文章,其中也不乏与国外文化相关的一些文章,但文学作品却涉及了方方面面,如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其创作背景,想要表达的主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读者更多的精力。
综观学者们的研究,他们大都把研究范围聚集在一般的外语阅读教学领域,如卓张众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模块7 Unit 2Robots 的阅读课教学为例,探讨图式建构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8]。
笔者发现专门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文章却非常少,本文将以霍桑的短篇小说《布朗》为例,运用图式理论来探讨其主题,扩展图式理论的应用领域并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新方法。
2图式理论解读
《布朗》是霍桑早期作品中能承载作者深邃寓意的上乘佳作,是一个剖析人性、鞭挞虚伪、揭露黑暗的寓言故事,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人性之恶。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其思想极为深邃和严肃,他一生
致力于对人性的探索、挖掘与展示。
其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探索的人性善与恶,爱与恨,罪过与得救。
他的创作思想是清教思想意识、超验主义哲学和神秘主义影响的结合。
这种结合以及他所处的特定的文学历史时期决定了他在艺术描写中必然会超越具体的客观事物,深入幽渺莫测、难以名状、无法理清的内心世界,从而采用一种象征的、模糊的表现手法。
《布朗》就是这样一篇将深刻的主题思想与巧妙的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的佳作。
这篇文章以梦幻般的森林之旅向我们展现了霍桑对人类罪恶本性和人类成长经历的哲学阐释。
[9]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布朗》的主题进行了解读,耿毅论述了霍桑是如何在“人人皆有罪”创作思想指导下提示和刻画作品人物内心隐私的“恶”的写作技巧以及宣扬“罪恶”是人的本性的“原罪”主题的[10]。
在该文中,笔者从现代图式理论的三个分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解读其主题。
2.1语言图式解读
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的知识,语言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先决条件。
[11]要解读一篇文学作品,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是不行的。
没有掌握相应的语言图式,读者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词、短语和句子,也不能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来调用相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了。
因此,在解读该篇小说时,首先应注意该篇文章的词汇语言。
“Young”在读者已有的语言图式中表达了年轻、幼小、新兴。
正因为年轻所以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文中的主人公布朗不顾妻子的反对要进行森林之旅;“Goodman”意味着好人,这是读者通过已有的语言图式,在读者心目中,既然主人公有着这样一个名字,那他就应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
开始布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确实是好人的化身,他爱他的妻子,将他的妻子称为“我的爱妻”,“亲爱的菲丝”、“可怜的小菲丝”。
[12]他独自进行林中之旅,内心也承受着煎熬,“我真混账,干嘛要丢下她去跑着差事”,[12]然而人在尘世间难免会被周围形形色色的恶所诱惑,好人也会禁不住魔鬼的诱惑,布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履行了与魔鬼的约定。
“Brown”作为形容词表示褐色、棕色,由黑白红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是一种极不明朗的色调,而这种色调正反映出这篇小说的阴暗模糊、晦
涩不清的基调。
该词可以作为动词,译为使成为褐色,褐色介于黑与白之间,当布朗经历了森林之旅后,他看清了人性中本来存在的诸多恶之后,他纯洁的内心中在经历着黑与白,善与恶的较量。
“Faith”代表着信仰、相信、保证、诺言、宗教信仰、宗教,女主人公名为“Faith”,表明了她的天真可爱、忠贞不渝,这是读者最初形成的图式。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并不像她的名字所表示的那样:对善的信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她与其他人一样也参与了魔鬼的聚会。
“Faith”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布朗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也代表着布朗精神世界的信仰。
这种信仰里包含了布朗对生活、对宗教的信仰。
对布朗而言,Faith是布朗力量之所在,有了Faith 他就可以抵御所有的恶。
这些可以在文章中得到体现:“上有天国,下有菲丝,它们与我同在,我誓与邪恶抗争到底!”“菲丝!菲丝!仰望天堂,抵挡邪魔。
”[12] “Oldman”意味着慈祥、仁爱、善良,然而文中的“Oldman”并非如此。
在该篇中,他是魔鬼的代表。
读者可以从他手执的像一条大黑蛇的手杖和克洛伊斯大娘认出他时的尖叫可以肯定。
他将布朗引去魔鬼的领地,让他皈依邪恶的宗教,对布朗提到的每一个正派人和虔诚的基督教徒进行嘲讽,披露他们所犯下的罪恶。
这与读者已有的语言图式知识并不相符,这正是作者想要以此来表达其主题,连人们心目中善良慈祥的老人都可以是魔鬼,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正义和善良呢?人人都是邪恶的。
在文章中出现了许多与黑色有关的词,如“巨大的黑蛇、黑漆漆的荒野、黑黢黢的树林,黑黑的身影”[12]等等。
黑色往往意味着阴暗,透射着人类心灵的黑暗;故事的发生地点—森林,茂密、深邃,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在人们的语言图式中森林恐怖幽暗,许多罪恶都是在森林中发生的,它是是邪恶的聚集地,文章主题想要表达的人性中的恶也如同这茂密的森林,隐藏起来,难以发现。
在读者的语言图式中,蛇是邪恶的象征,伊甸园里的蛇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在该篇中蛇形拐杖同样也是邪恶的代表。
在文中,手持蛇形拐杖的老者同样也将主人公从想象中的美好天堂带入罪恶之地,从而使其完全堕落。
2.2内容图式解读
内容图式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即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研究表明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会直接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
[11]掌握了
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这就涉及理解的问题。
文学作品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读者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
霍桑的小说按其创作时间大至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中期的“心之寓言”和后期的长篇创作。
《布朗》属于其中期创作的“心之寓言”短篇小说之一。
中期的“心之寓言”基本创作于1842 年至1845年霍桑偕同妻子索菲娅居住于康科德“古屋”期间。
[13]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马萨诸塞州萨勒姆一带巫术流行时期,地点在萨勒姆“迫害”女巫事件前后的萨勒姆小镇。
故事中,小伙子布朗及其妻所皈依的便是巫术。
此地后来发生了“萨勒姆事件”,大规模围剿迷信巫术的老百姓。
这个时间安排很快就会引起一些读者的主意,并把他和霍桑的家族背景联系起来。
霍桑于1804年出牛在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一个仍旧渗透着17世纪清教观念的地方。
他的祖辈都是虔诚的清教徒,尤其是其第一、二代先祖曾在教会任要职。
但是他们曾十分残酷地迫害过他人,参加过对菲力普王的战争和对教友派信徒的迫害,还曾经命令沿街鞭打一位教友派的女信徒,参与历史上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行巫案审判。
对于自己的清教徒祖先,霍桑一直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为他们在历史上的显赫声名和辉煌业绩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对他们在迫害“异端”和审判“女巫”中的残暴做法难以容忍。
“祖先罪恶”在霍桑心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成为霍桑作品的一个重要母题。
[14]在《布朗》中,林中那位手握蛇杖的老者对布朗说:“你祖父是个警官,当年他在萨勒姆街上用鞭子将那个贵格会女教徒抽的满街乱滚时,我帮过他;在和菲利普王开战期间,也是我,给你父亲拿去一个在我自己的火炉里点燃的油松木门把手,烧了印地安人的村落”[12]这位老者是魔鬼的化身,而霍桑在小说中将自己祖先的历史重现在《布朗》中,暗指祖先的所作所为都是受邪恶力量的驱使,可见霍桑对祖先罪恶的深恶痛绝。
霍桑认为一代人犯下的错误会延续给下一代人,因而他总怀疑自己身上也遗传了祖辈的某种罪恶,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布朗一样会在魔鬼的诱惑之下重复父辈的神秘旅程,参与了魔鬼的聚会。
霍桑的人性之恶是其最基本的主题,因此在《布朗》这篇小说中,无论是萨姆镇平日受人尊重的教长,布朗的入教启蒙老师克洛伊斯还是教会执事古京都参加了魔鬼的聚
会,揭露了人人有罪的主题思想。
2.3 形式图式解读
形式图式是指不同文章的布局结构知识,即读者对文章体裁的熟悉了解程度,它包括文章的体裁及如何进行修辞的各种信息。
[11]
《布朗》是一篇短篇小说,它具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结构,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开端、经过、结局。
该故事发生在萨勒姆村的一个森林中,时间是晚上,而人物有布朗,其妻子菲丝,代表魔鬼的老人以及村中其他一些人,如古钦执事,牧师……该故事讲述了布朗在魔鬼的诱惑下去参加魔鬼的聚会,一路上他的所见所闻,这是小说中常用的线状结构。
所谓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
《布朗》这篇文章正是如此,构思精密,一环紧扣一环。
然而,读者不难发现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布朗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很多描述,这是霍桑作品的一贯特点。
“每棵树后也许都藏着一个不怀好意的印第安人,要是恶魔就在我身旁,那可怎么办?”[12]霍桑的作品想象丰富,在《布朗》中读者也可以随处可见。
“林间阴森森的树木使得路上愈发湖南,这树林繁茂幽深,很难在其间找出一条窄窄的小径从中穿行,而他刚刚走过,茂密的枝叶就迅速将身后的路隐没了。
”[12] 在《布朗》中使用了很多象征和反讽等修辞手法。
如:男主人公名为“Goodman Brown”,而“Goodman”意为好人,象征着他原本善良单纯,对罪恶没有深刻的认识;女主人公名为“Faith”,而“Faith”意为信仰、信任、忠诚,象征着布朗对宗教以及社会的虔诚和热爱。
善良单纯的人最终参加了魔鬼的聚会,忠诚的女主人公背着丈夫也参加了魔鬼的聚会,无论是古德曼还是菲丝都参加了魔鬼的聚会,这是反讽手法的运用。
除此之外,文中的颜色词“pink、dark、black”等,也有其深刻而独到的象征意义。
“Pink”在文中主要用来修饰“ribbons”,粉色介于白色与红色之间,而在霍桑的小说中,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而红色则经常象征着罪恶,粉色同时拥有着罪恶与纯洁的象征,折射出了布朗不坚定的宗教信仰;而“dark、black”则象征着黑暗,黑色营造出一种令人近乎窒息的恐怖而神秘的氛围,黑色对“罪恶”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让人们
更快速、更容易地进入到“罪恶”的意识中。
[15]《布朗》中,由一根魔鬼手上的黑色的蛇形手杖,到天空中一团黑色的云彩,再到整片黑色的茂密森林,象征着邪恶不断占据布朗的内心深处直到将他近乎完全吞噬的全过程,无论是文中反复出现这些词正式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3结语
图式不仅是人们感知和组织生活经验的架构,也是解释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架构。
《布朗》寓意深刻,通过对其进行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三方面的解读,能够使读者真正走进了霍桑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所寄寓的主题,即人性本恶。
一个年轻的好小伙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参加了魔鬼的聚会,一个代表着忠诚信仰的天真美少妇也来到了魔鬼的聚会,代表仁慈的老年人竟是魔鬼的化身,这一切都是作者有意为之,为他想要表达的主题—人性之恶服务;而文中本身就寓意着黑暗的森林,代表着邪恶的蛇形拐杖以及到处呈现的一切的黑都直接衬托出邪恶的主题。
图式理论在解读文学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图式理论解读文学作品,能够让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其所要表达的主题。
将图示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打破了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有效的将图式理论运用到文本解读之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注意和解决。
由于图式应用是根据读者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断、假设、验证和纠正的过程,这就要求读者具有扎实的语言上基本功和广博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调动自我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训练的能力,这样读者才能才能不断扩充已有的图式知识,并且激活自我图式知识。
总之,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着重于图式的建立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生掌握语篇,领悟语篇的层次、逻辑关系,从而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图式网,把图式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最终提高读者的文本解读能力,更加深入地解读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 2011, (04).
[2]周玲玲.图式理论在初三英语学困生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B/OL].(2011-03-08)/grid2008/detail.aspx?dbname=CMFD2012
&filename=1011035264.nh
[3]陆国君, 吴兴东. 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02).
[4]李平. 析认知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 (05).
[5]鲁忠义, 王哲. 英语议论文图式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05).
[6]张静. EFL阅读中的图式干扰[J].英语教师, 2011, (06).
[7]屈颖菲. 外语阅读的教与学—图式理论视角[J].高教论坛, 2012, (03).
[8]卓张众. 基于图式建构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探讨[J].英语教师,2012,(02).
[9]任晓晋,程宝燕. 林中的噩梦成长的经历—《小伙子古德蒙·布朗》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 1998, (04).
[10]耿毅. 从《小伙子布朗》看霍桑小说创作的“原罪”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03).
[11]裴光刚.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教育报) , 2002, (04).
[12]霍桑著,雨珊译. 《重讲一遍的故事》[M].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p37-50.
[13]王庆光. 霍桑的清教主义观—《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布朗之死解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7, (02).
[14]史立英, 张润. 霍桑作品的罪恶主题分析[J].山花, 2010, (06).
[15]钟毅, 金开龙. 《年轻的好男儿布朗》中的象征手法解读[J].文艺理论,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