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布朗 霍桑
好青年布朗解析
好青年布朗解析霍桑作品《好青年布朗》导读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作家霍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好青年布朗》,《好青年布朗》是霍桑最重要的短篇小说。
被公认为是他思想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作品。
霍桑的另一部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根据小说改变的同名电影由好莱坞影星黛米摩尔主演。
《好青年布朗》故事梗概:新婚燕尔的古德曼布朗吻别妻子费思,要去参加一个聚会。
他没有告诉妻子,自己是接受了魔鬼的邀约去森林中参加聚会。
在赴会的路上,他内心一直在挣扎,有一种犯罪感。
正当布朗担心第二天没脸再见镇上那些虔诚的基督徒时,却发现那些镇上德高望重的牧师、体面地长者、甚至连新婚妻子都瞒着自己偷偷参加了魔鬼的聚会,他平时眼中的好人与坏人混杂在一起。
在祭坛前,魔鬼得意地叫器,要大家看清楚那些正人君子的真面目,看看他们私下里都做了多少黑暗的勾当。
好青年崩溃了,他大声疾呼费思要“仰望星空,抵制邪恶。
”第二天清晨,布朗回到镇上,镇里的人们依然如旧,但布朗已经完全变了,他变得沉默寡言、疑神疑鬼。
从此不相信任何人,后来他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受清教徒家庭的影响,霍桑深信人人皆有“原罪”,人性黑暗,但在批判和洞悉了清教徒社会人性的黑暗之后,呼吁人们依旧要:“仰望星空,抵制邪恶。
”霍桑大量运用了象征的创作手法表达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其中黑森林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人们在黑森林中容易丧失方向,迷失自我。
黑森林之旅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之旅。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好青年布朗在黑森林里迷失了自己,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接下来我为大家朗读布朗在黑森林中奇遇。
“善良人”的魔鬼心灵
“善良人”的魔鬼心灵作者:张宝国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35期摘要:美国作家霍桑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往往是“人人内心都充满了邪恶,个个都是伪君子”。
其作品艺术特色主要是使用哥特式手法,有时神秘恐怖,难以确定,晦涩难懂,充满了大量的象征意义,以此揭示主人公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本文探讨了霍桑的短篇小说《好人布朗》如何诠释其创作主题,如何反映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好人布朗》心理学角度创作主题美国作家霍桑所塑造的主人公内心常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其作品深刻揭示了人们心中的罪恶与伪善,所描述的主题往往是“人人内心都充满了邪恶,个个都是伪君子”。
他的短篇小说《好人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评论这部作品时,威尔福雷德-格林(Wilfred Guerin)认为:“霍桑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神秘恐怖,难以确定的思想内涵。
”文学评论家D.M.麦克凯森(D.M.Mckeithan)也评论道:“霍桑的《好人布朗》全篇充斥着邪恶(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的邪恶),清教徒的伪善。
”霍桑本人也质疑人性的本善,就连男主人公布朗的新娘费丝(Faith)也未摆脱清教徒的虚伪。
她所佩戴的粉色丝巾本来是纯洁与热情的象征,但最终也化作了欺骗的符号。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布朗的森林之行,以及他发现费丝参加女巫集会后为什么发疯?2.布朗本人真的像其名字体现的那么善良么?他的内心就真的纯洁而没有魔鬼般的邪恶么?通过探讨这两个问题。
本文将揭示该作品如何反映霍桑的创作主题。
首先,我们要问:“那天布朗为什么非要离开村子到森林去过夜呢?”对此似乎没人能解释清楚,存在各式各样的猜测与解读。
或许像其他哥特小说那样,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鬼使神差般地把布朗吸引到恐怖的森林,也许他和魔鬼事先有约。
从心理学角度看,布朗去森林过夜也许是因为他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欲望的趋使。
按照荣格(Jung)的个体心理理论(Individuation),布朗并不是他自认为的“善良的基督徒,娶了天使的善良小伙”,他只不过是一名“未成熟的小男孩儿”。
试谈英美文学中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试谈英美文学中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分,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和后期的长篇创作部分。
《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
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特点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因此在寓言这种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根据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一个生活在17世纪末、巫术盛行时期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
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恶。
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突然醒来的梦境等具有深刻寓意的人或景物,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一、人物的象征意义在《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霍桑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了两大类,即生活里的好人和生活里的坏人。
很显然,年轻的布朗夫妇就是典型的好人,因为“古德曼”在英文中是“好人”的意思,而布朗的妻子费丝的名字在英文中就是“忠实”、“信仰”的意思,对于妻子的忠实,布朗显然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小说里才写道:“这名字对她恰如其分。
”正是因为有费丝这位忠实而美丽的妻子的存在,才使好小伙子布朗赶赴魔鬼约会的决心一直在动摇,他的脚步迟疑着,内心中善与恶的斗争十分激烈:“天国在上,费丝在下,俺还是在对抗魔鬼,坚定不移!”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让人失望的,行走在森林里的布朗虽然脚步并不快,但他却一直向前,特别是听到森林里费丝的哭声,确认自己最忠实的妻子费丝也来赶赴魔鬼的约会时,他心底那最后一点对光明的坚守破灭了,他开始感到绝望,狂叫着:“人世上根本没有善!罪孽不过是一个空名!来吧,魔鬼,因为这个世界都归你了!”“他纵声大笑,笑了许久。
好小伙布朗文献综述
好小伙布朗文献综述《好小伙布朗》( Young Goodman Brown )是美国19世纪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于1835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名作。
故事中,一个原本纯洁善良的年轻人布朗(Goodman Brown),因为受到了魔鬼的引诱,夜晚独自到黑暗的森林里去赴魔鬼之约,然而对于这次约会,布朗显得有些犹豫不定,因为他知道与魔鬼见面有悖于“善德”,而在内心里他又无法抗拒魔鬼的罪恶诱惑。
当他最终来到黑暗的森林深处时,眼前的场景令他惊讶和绝望,因为他发现,平时他敬仰和爱戴的人也和他一样秘密地与魔鬼约会,在那里,好人与坏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淫妇与贞洁的少女欢谈,罪人与圣徒并肩,好人与坏人畅言。
(王庆光,2007:143)最令布朗伤心和难以接受的是,他最为尊敬的祖先、父母以及他心爱的妻子也在其中。
第二天早上,当布朗回到他的村庄时,就像彻底变了一个人,甚至对妻子也不再理会,他的心灵被深深的罪恶感所吞噬,布朗从此萎靡不振,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灵魂,最终抑郁而终。
一、清教主义思想对霍桑的影响清教是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16世纪上半叶,当时的英王亨利八世决定从罗马天主教分离出来,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建立了以英国国王为首领的国教会。
而后,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许多国教会信徒要求清除国教会内部残存的天主教派别,清教就是由此而来。
清教思想受到加尔文教义的影响,主张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在生活上,清教徒主张减少宗教节日,要勤俭节欲,不要铺张浪费。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1660年),清教徒受到迫害,大量清教徒逃亡到北美建立殖民地,因此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在美国影响最大,最初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中,绝大部分教会都属于清教。
作家霍桑出生于清教徒家庭,其祖父在教会任要职,因此清教思想对霍桑的生活和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原罪”“堕落”“救赎”等清教主义罪恶观相关联,他在作品中努力追寻隐匿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之罪”。
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简介
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简介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霍桑人物简介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
”其代表作是以殖民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
探讨了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
霍桑人物生平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
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
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
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
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之后,他开始尝试把自己在博多因学院的经验写成小说,这就是长篇小说《范肖》(Fanshawe),于1828年不署名发表,但是没有引起注意。
霍桑将没有卖出去的小说全部付之一炬。
1836年霍桑在海关任职。
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Twice-ToldTales),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教长的黑纱》(The Minister's Black Veil,1836一篇最为人称道。
1841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1842年7月9日他结婚,婚姻非常美满。
两人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村老牧师住宅居住三年,期间霍桑完成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又译《古屋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6]) 。
其中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1835)、《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Rappaccini's Daughter,1844)很受欢迎。
好人布朗
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的象征摘要:《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霍桑短篇小说中出色的一篇。
该篇小说通过描写布朗受到内心罪恶的驱使去森林间参加魔鬼聚会这件事,揭示了人的本性是恶这样一个主题,批判了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了最终的堕落,但同时也表现了霍桑对清教主义的矛盾看法。
本文旨在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矛盾的清教观。
关键字:《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象征;霍桑;清教主义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审视视角和创作手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无论在长篇小说还是在短篇小说领域都很有建树。
像《红字》、《玉石像人》、《教长的黑纱》等都受到世人的欢迎。
由于加尔文清教意识的影响,霍桑的很多作品都着重描绘内在的堕落,人性的黑暗,讨论道德与罪恶的问题。
在揭露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同情。
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善于运用心理分析与描写,还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增加作品的深层含义以及其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所选的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中的名篇《小伙子古德曼·布朗》,通过分析这篇短篇小说中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部作品的主题以及霍桑矛盾的清教观。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主要讲的是生活在塞勒姆小镇的一个青年人布朗的故事。
由于他没有经受住罪恶的诱惑,去森林中参加一场与恶魔的聚会,最终见证了人性丑恶的本质,失去了原有的信仰,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为其增添了魔幻色彩,并且大量使用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寓言感。
一、名字的象征意义在这部小说中,名字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
霍桑出生于清教徒家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清教影响,所以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看到清教思想的影响因素。
在一些清教徒家庭,他们习惯用好的道德标准的修饰词加到名字当中。
关于霍桑作品的基本主题(1)
关于霍桑作品的基本主题(1)Abstract:NathanielHawthorne’swholelifeisperplexedbyhumanbeings’sinandevil.Hisdeep-rootedconsciousnessofPuritanismi sshowninhisworks,andtheseextraordinaryworkshaveasim ilartheme,namely,theprocessfromtheoriginalsintorede mption.Inthefirstpartofthispaper,theauthordiscusses thebasicthemerepresentedinHawthorne’sshortstoriesincludingYoungGoodmanBrown,TheMinister’sBlackVeil,Egotism or theBosomSerpent,RogerMelvin’sBurialandhismasterpieceTheScarletLetter.Moreover,t heauthorsummarizesdiscrepanciesamongthesefiveworksa lthoughtheyhaveacommonsubjectofsin.Thesecondpartfoc usesonthereasonswhyNathanielHawthornechoosessuchaba sictheme.HawthorneisadescendantofthePuritansandlive sinaPuritantown,sothePuritanheritageplaysalargepart inhislifeandliteraryworks.Andthethemeisinfluencedby hisfamilylifeaswellashisownhermitlife.Furthermore,t hefrequentrecollectionofhissinfulancestorsurgesHawt hornetosetsuchagloomybasictheme.Andthelastreasonist omoralizepeopletogetawayfromsinfulbehavior.Inthelas tpartofthispaper,theauthorilluminatesthesignificanceofHawthorne’sbasictheme.Thewholepaperisaimedathelpingreaderstob etterunderstandandappreciateHawthorne’sworks.Keywords:basictheme,sin,expiation,redemption,Purita n,Calvinism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深受新英格兰清教传统影响的作家。
young good man brown的梗概
young good man brown的梗概"Young Goodman Brown"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于1835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以下是该故事的梗概:
故事发生在17世纪末的新英格兰。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善良的男人,名叫布朗(Goodman Brown)。
一天晚上,他告别妻子离开了家,说要去与其他人一起参加一个黑暗仪式。
这个仪式据说是与魔鬼和邪恶势力有关的。
布朗开始了他的旅程,途中遇到了许多人物,其中包括他的妻子。
他们都似乎与那个黑暗仪式有关。
布朗感到震惊和困惑,开始怀疑身边的人是否都是邪恶的。
最终,布朗到达了目的地,看到了许多当地的教士和当地社区的重要人物都在参与仪式。
他感到极度失望和绝望,觉得自己被背叛了。
他甚至看到了他的妻子也在仪式中。
布朗最终决定放弃信仰,并变得冷漠和孤独。
他回到了家乡,但心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怀疑和对邪恶力量的恐惧。
他再也无法相信自己曾经认为纯洁善良的人们。
这个故事通过布朗的旅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之间
的斗争。
它探讨了信仰、背叛和道德观念的主题,并引发读者对人类本性的思考。
《好小伙布朗》中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摘要《好小伙布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一部闻名遐迩的小说。
小说思想深刻,笔触细腻,语言犀利,手法独到,深入挖掘了人性中的善恶。
小说中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信手拈来,光彩四溢。
本文旨在分析《好小伙布朗》中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通过分析霍桑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入分析了人性中受原罪驱使的恶的成分,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问题的自我思考。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等。
第二部分介绍了霍桑的生平、写作手法及《好小伙布朗》的主要情节。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好小伙布朗》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的论述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本文意图帮助更多的读者深入了解小说中通过象征手法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意义,并领略霍桑优异语言驾驭才能带来的文字盛宴。
关键词:霍桑;《好小伙布朗》;罪恶;象征手法;Abstract: Y oung Goodman Brown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writer Hawthorne. With deep thinking, delicate words, sharp expression and unique writing tact, it explores the kind and evil of the human natur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symbolism in The Y oung Goodman Brown.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il part in the human nature driven by original sin. It demonstrates the retrospection of the author in human natur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paper. Then it introduces life experience of Hawthorne, his writing techniques and the plot of Y oung Goodman Brown. The thir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symbolism adopted in Y oung Goodman Brown. The last part draws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iscussion. This paper aims at helping more readers to get know of the deep thinking significance of the novel through using 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symbolism and appreciating the masterpiece brought about by the excellent language skills of Hawthorne.Key words:Nathaniel Hawthorne; Y oung Goodman Brown; SymbolismContent1. Introdu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霍桑“心之寓言”之剖析——评《好人布朗》
外国文学霍桑“心之寓言”之剖析——评《好人布朗》文/刘德滨 摘要:作为美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美国文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短篇小说“心之寓言”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其浓厚的宗教背景和对人性善恶的深刻反思,对美国短篇小说这一突出文学类型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好人布朗》为例,剖析霍桑“心之寓言”的创作思想及其表现方式,同时了解其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心之寓言;好人布朗霍桑的短篇小说按题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新英格兰传奇”,另一类为“心之寓言”。
“心之寓言”基本创作于霍桑其长达十二年的隐居生活,“人性之恶”与“人之孤独”是这些寓言的最基本主题,本文欲从两个方面来剖析其内涵和特点。
一、创作背景和写作内容上霍桑独树一帜的“心之寓言”创作风格与其浓重清教家庭背景和十九世纪早期社会的宗教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霍桑作品中作者刻意描绘超自然的,恐怖荒谬的现象和阴暗怪诞的心理,借以挖掘那隐秘的“恶”。
同时,在其作品中往往脱离社会条件的去剖析人物的心理,一层层剥出“人人心中皆有的恶”来。
难怪赫尔曼•麦尔维尔认为,霍桑的最大功绩就在于描写“黑暗的伟大力量”。
事实上,霍桑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能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暴露黑暗、讽刺邪恶、揭示真理。
以《好人布朗》为例,便可看出作者是如何一层层地剥出“人人心中皆有的恶”和向我们展现一个正直、善良的虔诚教徒是如何转化成一具行尸走肉的。
小说讲述了年轻善良的虔诚基督徒古德曼•布朗和他的漂亮妻子费丝。
古德曼不得不到森林的深处去赴魔鬼的聚会,而他的妻子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在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父亲的朋友,一位风度不凡的长者。
古德曼谈起自己是他家族中第一个做这种事的人而可能毁了家族虔诚基督徒的清誉。
对此,长者却不以为然地指出他曾经帮助古德曼的爷爷迫害过异教徒,之后帮助他的父亲焚烧过印第安人的村子以及与其父亲经常去赴魔鬼的聚会。
好小伙布朗象征意义
《好小伙布朗》的象征意义摘要:《好小伙布朗》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其作品的名称、主人公的名称以及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粉色”、“黑色”、“红色”等几种色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寓意,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思想,即对人类灵魂中隐匿的‘恶’的挖掘和对构成真与美的基础的‘善’的向往。
本文针对《好小伙布朗》相关特定的事物,分析其象征意义。
关键字:《好小伙布朗》霍桑象征心理描写色彩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和心理学家。
他认为与文明而古老的欧洲相比,美国“没有阴影,没有古风,没有秘传,没有绚丽而又昏默的冤孽,只有光天之下的枯燥乏味的繁荣”,给作家提供的素材极少。
因此,霍桑转向注意力,力图借助想象去挖掘历史上对创作有益的素材,以便“把过去了的时代与我们面前一瞬即逝的现在联系起来”。
这也暗示了他以古喻今的创作意图。
因此,“贯穿于他全部作品中的创作思想在于对人类灵魂中隐匿的‘恶’的挖掘和对代表真和美的‘善’的向往。
”1短篇故事《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一篇具有典型霍桑写作风格的佳作。
文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旨在揭示深刻的道德主题。
故事的情节结构大致如下:单纯善良的青年布朗,怀着志愿的心情去森林赴一个巫师的约会。
傍晚,他告别新婚三月的娇妻费丝,踏上通往黑森林之途。
他深信自己能够在这次放纵之后抵制所有将来的诱惑。
但是,随着他越深地走进丛林,他的信仰变得越来越弱:一路上,他陆续发现那些平素道貌岸然、心怀虔诚的居民也在匆匆赶往魔鬼的聚会。
当他拿着从空中飘落的“粉丝带”,妻子费丝的物品时,他的信仰已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因为妻子费斯是他一直怀揣的信仰。
在最终的集会地点,眼前的景象更是令他瞠目结舌:善和恶混聚一堂,甚至他那纯洁清白的妻子也置身其中。
他彻底丧失了对上帝和人类的信仰。
回来之后,他郁郁寡欢、愤世嫉俗,直到死去。
前面提到,霍桑常使用象征手法来阐释主题,其中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渗入了人、物、场景等方面。
人性之光_霍桑在_好小伙布朗_中对人性的阐释
在 《美国文学的周期》 初版前言曾说过: “一位主要作家之所以 成为主要作家, 即使是原因在于他高于他所处的时代或以其 他方式异化于社会之外, 他仍然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特 定产物, 或者还可以说是这一时代和社会的最深刻的反映” 。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 霍桑把传奇故事的背景放在殖民 地时期, 实际上是把犯了戒律的清教徒的故事当作楔子, 提出 来的是自己时代的问题。 二、 霍桑的思想——怀疑论者, 现实主义者 霍桑 1804 年 7 月 4 日出生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 塞州萨勒姆镇破落的贵族家庭, 他的祖上曾是法官和宗教掌 权者, 迫害过贵格会教徒和所谓的 “巫师” 。霍桑不是一位无 神论者, 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 清教教义中的 “人性本恶” 和 “原罪说” 对他影响极深。 但是霍桑对于清教徒的缺点和谬误 并没有视而不见, 霍桑曾多次抨击过趋于僵化的清教主义的 固执、 保守和残酷。他在红字的引言海关中写道: “人性如果 根植在这样贫瘠的土壤里, 即使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 也不会 比土豆更加繁盛。 ” “清教只有在宽容、 仁慈和遵循常理方面做 出巨大的变革后, 才能为霍桑所赞成” 对于清教徒殖民者来 。 说, 罪恶是可怕的现实, 对于霍桑来讲, 罪恶则仅是心理上的 困扰而已, 这样, 他们也就成了接受霍桑怀疑论推测的极好工 具。 霍桑冷静、 超脱、 理智, 他同时留心时代的动荡, 注意对立 的哲学观和利益冲突, 然后对它们进行理性研究和批判分析。 社会 19 世纪的美国社会正值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初期, 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和调整, 伴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 发展出现了人欲横流、 道德沦丧以及各种社会矛盾。霍桑不 愿弄虚作假或者粉饰赤裸裸的现实, 对鼓吹轻飘飘的乐观主 和新社会机制的时代, 抱着批判的态度。他逐一权衡了新英 格兰主义、 保守主义、 超验主义和激进主义这几个观念, 最终 选择了怀疑论。霍桑在布鲁克农场生活了数月后, 发现自己 已经漂浮于现实之外很远。 他认为: 若只生活在改良者和进 “ 上重新审视自己, 那么任何智者都不再睿智。 霍桑的妻子索 ” 菲亚在 1843 年 11 月曾称赞过霍桑:能发现一个不树任何理 “
浅析霍桑作品的黑暗视角
浅析霍桑作品的黑暗视角作者:马淑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4期摘; 要:纳塞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有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被认为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与美国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不同,受其祖辈的影响,霍桑一生都在追问人性的善与恶,一生却被罪恶所环绕,他擅于挖掘人性的黑暗面,主要表现为其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原罪及恶。
虽然目前对霍桑的研究较多,但通过整理,笔者发现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上,而剖析其作品中霍桑的黑暗视角的文章很有限。
本文试图探索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视角,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对霍桑的简介;第二部分为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视角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
关键词:霍桑;黑暗視角;罪;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一纳塞尼尔·霍桑(1804.7.4—1864.5.19),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
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
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
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
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
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教长的黑纱》一篇最为人称道。
1848年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
《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
1864年5月19日霍桑与皮尔斯结伴旅游途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去世。
二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在《红字》中,海斯特(Hester Prynne)和丁迈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牧师犯了通奸罪,美丽的海斯特和德高望重的牧师都是有罪的,为了报复,齐林沃斯(Roger Chillingworth)折磨着内心有着深深罪恶意识的牧师,直至他最后心力交瘁至死,他才是那个犯了“不可饶恕的罪”的人,珠儿在《红字》中更是“罪恶”的象征。
《好小伙布朗》的哥特式评析
《好小伙布朗》的哥特式评析作者:杨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1期本文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科研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ZYQ201412。
摘 ;要:《好小伙布朗》是霍桑颇为有名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哥特元素,使得作品有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本文拟从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母题入手,探讨霍桑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哥特式创作手法来书写人人心中的罪恶的。
关键词:哥特小说;罪;恶;超自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1哥特(Gothic)一词最早有三种含义:①野蛮;②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③超自然性,以及恐怖、未知、神秘。
18世纪的哥特式作家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就集中体现了哥特这三种基本含义。
哥特小说作为一种新式的文学体裁,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人沃尔波尔在1764年发表了小说《奥兰多城堡》开创了哥特小说的先河。
在19世纪的美国,哥特文学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此时的哥特小说常常以古堡或废墟为故事背景;故事情节恐怖、怪诞;故事主题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等;小说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
美国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为哥特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霍桑便从小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其祖父是塞勒姆行巫案的三位法官之一,霍桑一直为祖辈犯下的罪行而深感不安。
因此,受清教主义的影响,霍桑的作品大多带有明显的哥特特征。
本文拟以其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为例,从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母题、哥特式人物入手,探讨霍桑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哥特式创作手法来书写人人心中的罪恶的。
1. 哥特式场景《好小伙布朗》在一开篇,就将故事的场景设置在森林,时间是深夜。
夜晚的森林不难让人感觉阴森恐怖,这样的时间、地点总会发生一些和罪恶相关的事情。
一切的邪恶都来自于此。
作者这样描述到:他走的是一条骇人的路,被森林里那些最阴沉的树遮得很暗,这条窄径夹在了两旁的树木中一路爬过去,人一走过马上就淹没不见了。
透过布朗解析霍桑矛盾心理
透过布朗解析霍桑的矛盾心理摘要霍桑的作品多数探讨清教背景下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好小伙布朗》就属此类短篇故事:短小精悍,弥漫着诡秘氛围和幻觉;并以其内涵丰富而为很多国内外评论家所着迷。
令人惊叹的是,对于这一短篇故事,历来的评论都是众说纷纭,解读大相径庭。
本文将主要着眼于分析故事的写作背景、象征手法及内容细节,并由此推论出其可靠的最终解读。
另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霍桑与故事主人翁布朗的密切相关性,尤其是二者矛盾心理的一致,从而使作者的矛盾心理和复杂的内心挣扎跃然纸上。
关键词:清教幻觉象征矛盾心理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
他的小说和故事多是讨论人性和人类道德问题,但其入手角度和选材以其独有特色而见长。
其短篇故事《好小伙子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1835)属于霍桑创作的“心之寓言”短篇力作之一。
这一短篇故事被评论家d.m.mckeithan认为是霍桑作品中最好的。
但事实是:霍桑在创作这一短篇故事时,年仅21岁,还处于文学创作的初始阶段。
年轻的霍桑所创作的《好小伙布朗》以丰富的内涵而著称。
对于小说主旨的准确解读和主人翁布朗的心理的正确分析是读者对霍桑当时矛盾心理的认知的关键所在。
因为,文学作品大都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反映。
本故事中布朗的祖先让他背负家族带来的强烈罪恶感和耻辱感;其成长的环境使他倍受清教氛围的影响,继而让布朗对世界、对人失去信任。
布朗的森林之旅途径幽暗的树林,遭遇无尽的阴霾和黑暗,亦真亦幻的经历正体现了霍桑本人的诸多困惑和矛盾。
霍桑对于自己祖先的感情,对宗教的态度也同样充满了矛盾。
布朗抑郁而终,故而可见霍桑内心也是极其忧郁、痛苦的。
透过布朗的森林之旅,读者可以分析霍桑对于清教的态度和对人性的认识,进而推论出作者对于“原罪”的看法:作者对于人生究竟是彻底地绝望了,抑或是仍然抱有希望。
读《好小伙布朗》有感
读《好小伙布朗》有感《好小伙布朗》的故事发生在新英格兰的塞勒姆村,主人公布朗是一位单纯善良的清教徒。
由于受到某种诱惑,青年布朗到魔鬼那里去赴约,但是当他走入黑暗的森林中,却发现许多他平时最敬仰的人——威严的总督、德高望重的牧师、虔诚的老妇、名门淑女,甚至自己的妻子费丝都一样与魔鬼有约。
这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在布朗心中唤起了人人都有隐秘之罪的意识!此后,布朗感到极度的沮丧和痛苦,丧失了所有的信仰,与周围的人疏远开来,变得沉默少语,最终抑郁而死。
小说中作者运用有限全知叙事模式、象征、反讽等陌生化手法,展示了人性罪恶的普遍性,体现了清教主义关于罪恶无所不在、罪恶人人皆有的思想,整部作品给人阴暗、神秘的感觉。
布朗丧失信仰的过程也是他逐步发现人性之罪恶的过程。
布朗开始就对这次林中之行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的祖辈们未曾来森林与魔鬼践约,他不想背叛有着高尚信仰的清教徒家族,而成为布朗家族中第一个与魔鬼约会的人。
但他的同行者竭力劝说并告诉布朗,他帮助过祖父鞭打过教友派的女信徒,参加过发生在1692年的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塞勒姆驱巫案,放火烧过印第安人的村落,“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爷爷和你父亲都是,我们曾多次快乐地走在这条道上并在午夜后幸福返回。
”听了同行者的坦白,布朗意识到原来自己非常敬重且引以为自豪的祖辈们也曾到野外森林魔鬼那里约会,他们也是有罪之人,这大大削弱了布朗的自信心。
接着布朗又看到他心目中虔诚的教徒——教过他基督教教义的古迪·克罗伊丝老师和教堂执事古金,他们居然都在赶往树林深处的邪恶聚会。
进而使布朗发现他的教义老师竟也是个巫师,她原来代表的是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此时她却前往参加魔鬼的聚会,无疑深化了人性本恶的主题。
布朗突然认识到人性的邪恶,对自己的清教信仰产生了动摇,于是离自己的信仰越来越远。
他仰望苍天,并怀疑是不是真有天堂,然而“天空蓝蓝,繁星闪烁。
”蓝蓝苍穹隐喻为天堂,妻子费丝是他最后的精神支柱,他开口大叫“上有天堂,下有费丝,我要对抗魔鬼,坚定不移。
好人布朗
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的象征摘要:《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霍桑短篇小说中出色的一篇。
该篇小说通过描写布朗受到内心罪恶的驱使去森林间参加魔鬼聚会这件事,揭示了人的本性是恶这样一个主题,批判了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了最终的堕落,但同时也表现了霍桑对清教主义的矛盾看法。
本文旨在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矛盾的清教观。
关键字:《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象征;霍桑;清教主义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审视视角和创作手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无论在长篇小说还是在短篇小说领域都很有建树。
像《红字》、《玉石像人》、《教长的黑纱》等都受到世人的欢迎。
由于加尔文清教意识的影响,霍桑的很多作品都着重描绘内在的堕落,人性的黑暗,讨论道德与罪恶的问题。
在揭露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同情。
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善于运用心理分析与描写,还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增加作品的深层含义以及其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所选的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中的名篇《小伙子古德曼·布朗》,通过分析这篇短篇小说中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部作品的主题以及霍桑矛盾的清教观。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主要讲的是生活在塞勒姆小镇的一个青年人布朗的故事。
由于他没有经受住罪恶的诱惑,去森林中参加一场与恶魔的聚会,最终见证了人性丑恶的本质,失去了原有的信仰,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为其增添了魔幻色彩,并且大量使用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寓言感。
一、名字的象征意义在这部小说中,名字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
霍桑出生于清教徒家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清教影响,所以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看到清教思想的影响因素。
在一些清教徒家庭,他们习惯用好的道德标准的修饰词加到名字当中。
浅析《好男儿布朗》中人性之恶的主题
浅析《好男儿布朗》中人性之恶的主题作者:刘芳来源:《卷宗》2014年第09期摘要:《好男儿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是一部主题与象征手法相结合的佳作。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布朗的一次丛林之旅,表达了人性之恶的主题,并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从人物象征、场景象征和物体象征三方面加深对主题的揭示。
关键词:《好男儿布朗》;人物;场景;物件;主题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都影响颇深,体现着一个永恒的原罪主题—─罪恶是人类的本性。
在他的短篇小说《好男儿布朗》中,他用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来描绘并探究这一主题。
本论文致力于从人物象征,场景象征和物体象征三个方面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补充并深化对该文本的分析。
1 人物象征与主题的表达1.1 主人公——年轻的好小伙布朗年轻的好小伙布朗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角色。
“布朗”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象征着所有的普通人;“年轻”表明主人公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纯真年龄。
从这个名字,可看出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纯真善良的年轻人。
起先,他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毫无罪恶的地方,能够在参加完魔鬼的聚会后抵制住任何魔鬼的诱惑,但当他看到古金执事和牧师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当他来到聚会地点,看到镇上的所有居民包括他心爱的费思都在魔鬼聚会上,而且是魔鬼的仆人的时候,他的人生信仰崩溃了。
作者以此引出故事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罪恶才是你们仅有的快乐。
”1.2 布朗的妻子——费思布朗妻子费思“faith”的英文解释是忠诚。
作者给布朗的妻子取这样一个名字是颇富深意的。
其一,这个名字反映了布朗妻子给他人的印象和她的品德;其二,这个名字也反映了她的宗教信仰。
在故事的开始,布朗不得不离开妻子费思去森林参加聚会,这象征着他要暂时放弃自己的信仰,去赴约(他和魔鬼的约定)。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布朗惊奇地发现费思也在魔鬼聚会的现场。
他绝望地呼喊,但是他的妻子没有注意到他。
霍桑“心之寓言”之剖析
霍桑“心之寓言”之剖析作者:刘德滨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2期摘要:作为美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美国文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短篇小说“心之寓言”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其浓厚的宗教背景和對人性善恶的深刻反思,对美国短篇小说这一突出文学类型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好人布朗》为例,剖析霍桑“心之寓言”的创作思想及其表现方式,同时了解其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心之寓言;好人布朗霍桑的短篇小说按题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新英格兰传奇”,另一类为“心之寓言”。
“心之寓言”基本创作于霍桑其长达十二年的隐居生活,“人性之恶”与“人之孤独”是这些寓言的最基本主题,本文欲从两个方面来剖析其内涵和特点。
一、创作背景和写作内容上霍桑独树一帜的“心之寓言”创作风格与其浓重清教家庭背景和十九世纪早期社会的宗教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霍桑作品中作者刻意描绘超自然的,恐怖荒谬的现象和阴暗怪诞的心理,借以挖掘那隐秘的“恶”。
同时,在其作品中往往脱离社会条件的去剖析人物的心理,一层层剥出“人人心中皆有的恶”来。
难怪赫尔曼·麦尔维尔认为,霍桑的最大功绩就在于描写“黑暗的伟大力量”。
事实上,霍桑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能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暴露黑暗、讽刺邪恶、揭示真理。
以《好人布朗》为例,便可看出作者是如何一层层地剥出“人人心中皆有的恶”和向我们展现一个正直、善良的虔诚教徒是如何转化成一具行尸走肉的。
小说讲述了年轻善良的虔诚基督徒古德曼·布朗和他的漂亮妻子费丝。
古德曼不得不到森林的深处去赴魔鬼的聚会,而他的妻子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在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父亲的朋友,一位风度不凡的长者。
古德曼谈起自己是他家族中第一个做这种事的人而可能毁了家族虔诚基督徒的清誉。
对此,长者却不以为然地指出他曾经帮助古德曼的爷爷迫害过异教徒,之后帮助他的父亲焚烧过印第安人的村子以及与其父亲经常去赴魔鬼的聚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伙子古德曼①·布朗--------------------------------------------------------------------------------日落时分,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走出家门,来到萨勒姆村街道上,可跨出门槛又回头,与年轻的妻子吻别。
而妻子费丝——这名字对她恰如其分②——把漂亮的脑袋伸出门外,任风儿拂弄她帽子上粉红的缎带,呼唤着古德曼·布朗。
--------①古德曼(Goodman)在英文中含“好人”之意。
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马萨诸塞州萨勒姆一带巫术流行时期。
故事中,小伙子布朗及其妻所皈依的便是巫术。
此地后来发生了“萨勒姆事件”,大规模围剿迷信巫术的老百姓。
请参看本书“爱丽丝·多恩的恳求”及其注释。
②费丝(Faith)在英文中含“忠实”之意。
“宝贝心肝,”她樱唇贴近他耳朵,伤心地娇声曼语,“求你明天日出再出门旅行,今晚就睡在自家床上嘛。
孤单单的女人会做些可怕的梦,生些吓人的念头,有时候连自己都害怕。
今晚就留下来和我相守吧,亲爱的,一年到头只求你这一夜。
”“我的宝贝,亲爱的费丝,”小伙子布朗回答,“一年到头就这一夜,我必须离开你。
我这趟出门,就是你说的旅行,必须现在就走,明天日出时回来。
怎么,我漂亮可爱的妻子,结婚才三个月,你就怀疑我啦?”“那就愿上帝保佑你!”粉红缎带飘飘的费丝道,“愿你回来时看到一切平安。
”“阿门!”古德曼·布朗叫道,”做祷告吧,亲爱的费丝,一天黑就上床,不会有什么东西伤害你的。
”于是二人分手。
小伙子匆匆上路,到礼拜堂旁边,正要拐弯,回头一望,但见费丝仍在伫望,神情忧伤,虽然那粉红缎带仍在飘扬。
“可怜的小费丝!”他骂着自己,“俺真够可耻的,竟为了这么趟差使丢下她!她还提到了梦,讲话的样子那么愁,就像已有什么梦警告过她,今晚俺要去干啥事。
不,不,她要知道了真会活不下去。
唉,她真是个有福的人间天使,过了今晚这一夜,俺再也不离开她的裙边喽,要一直跟着她上天堂。
”对未来的美好信念已定,古德曼·布朗觉得加快实现眼前的邪恶目的,天经地义。
他踏上了一条凄清的小路。
阴森森的树木遮天蔽日,挤挤挨挨,勉强让狭窄的小径蜿蜒穿过。
人刚过,枝叶又将小路封了起来,荒凉满目。
而且这荒凉凄清还有一个特点,旅人弄不清无数的树干与头顶粗大的树枝后面会藏着什么,所以,脚步虽孤孤零零,也许经过的却是看不见的一大群人。
“棵棵树后没准儿都藏着个恶鬼似的印第安人呢,”古德曼·布朗自言自语,怯怯地回头看看。
“要是魔鬼本人就在俺身旁,那可咋办!”顺路拐弯时,他回头张望。
再回头,发现一棵老树下坐着个人,衣着朴素体面。
古德曼·布朗一走近,这人就站起来,与小伙子并肩朝前走。
“你迟到啦,古德曼·布朗,”这人道,“我经过波士顿的时候,老南方教堂的钟正好敲响,现在都过了整整十五分钟啦!”“费丝耽搁了俺一会儿。
”小伙子回答,声音有些发颤,因为同伴突然冒了出来,虽不算完全出乎预料。
林中此刻夜色沉沉,而他俩走的地方夜色最深,只能依稀辨出第二位旅人约摸五十岁光景,显然与布朗身份相同,模样也相似,不过神态也许比相貌更像。
然而,两人还是可能被当做父子。
尽管年长的与年轻的服装同样简单,举止同样朴实,但神情之间有种见多识广的气派。
倘若事务需要,得与总督同桌进餐,或置身威廉国王堂堂大殿,这位老者大概也不会局促不安。
但他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件东西,即一根酷似黑蛇的手杖,精雕细刻,活脱一条扭来扭去的大蛇。
这当然是暗淡光线造成的视觉假象。
“快走吧,古德曼·布朗”,旅伴催着,“才上路就这么慢腾腾的。
要是这么快就乏了,把我手杖拿去吧!”“伙计,”另一位慢腾腾的步子却完全停下来。
“俺已守约上这儿来见了你,现在俺想回去啦。
对你熟知的那件事俺还拿不定主意哩。
”“是么?”握蛇杖的人一旁笑了。
”那咱们就边走边谈。
我要是说服不了你,你就回去好了,反正在这林子里才走了不远。
”“够远啦!够远啦!”小伙子叫道。
不知不觉又接着往前走。
“俺爹可没为这号差使上林子里来过,他爹也没有过。
俺家世世代代忠厚老实,全是好样的基督徒,打殉教先圣遇难起就是。
难道俺得成为布朗家头一个走上这条道的人,而且是同……”“同这样的人作伴,你想说。
”年长的补上小伙子的中断。
“说得好,古德曼·布朗!对你一家子,我跟任何清教徒家庭同样熟悉,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熟嘞。
你那当警察的爷爷,有一回狠狠地鞭打一名贵格会①女教徒,从萨勒姆街这头一直抽到那头,我帮过他一把;跟菲利普王②开仗的时候,你爹放火焚烧印第安人的村子,是我递给他的松脂火把,还是在我家炉子上点燃的呐。
他俩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曾一道快快活活顺这条路走过好多次。
过了半夜又快快活活地回来。
看在他俩份上,我也乐意跟你交个朋友。
”--------①贵格会为基督教一个教派,又名“教友派”。
该英文词词根quake(音“贵格”)意为“颤抖”。
据说该教派创始人乔治·福克斯(GeorgeFox)嘱其信徒:“在圣谕面前颤抖吧(Trembleatthewordofthelord”)!”故被人称为贵格派。
②菲利普王(米塔考梅·菲利普MetacometPhilip1639?——1676):印第安酋长,美国历史人物,曾率印第安人与白人殖民者战斗,史称“菲利普王之战(KingPhilip’sWar)”。
“事情要真像你说的,”古德曼·布朗道,“俺纳闷咋没听他们自己说起过。
可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号事情哪怕有丁点儿谣言,就能把他们撵出新英格兰。
俺们老是祷告上帝,而且行善积德,容不得这号坏事。
”“坏事不坏事不管它,”持弯弯手杖的旅伴说,“新英格兰这一带我认识的人多啦,好多教堂执事跟我共饮过圣餐酒,好多市镇委员选过我当主席。
议会里多数人都坚决支持我的利益,总督和我也——但这些都是国家机密。
”“当真么?”布朗大惊失色,瞪着若无其事的同伴。
“不管咋说,俺跟总督啦,议会啦不相干,他们有他们行事的规矩。
俺这么个不起眼的庄稼汉用不着学样子。
可是,跟你走下去的话,可叫俺咋有脸见咱萨勒姆村的大善人,那位老牧师呢?哦,不管安息日还是布道日,听到他声音俺就会发抖。
”年长者一直挺认真地听,这时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直抖,连蛇一般的手杖也好像在响应着,扭来扭去。
“哈!哈!哈!”他笑了又笑,随后平静下来。
“好,往下说,古德曼·布朗,往下说。
不过,请别把我给笑死啦。
”“那好,就一句话了结吧,”古德曼·布朗颇为懊恼。
“俺老婆费丝要知道了这事,她温存的小心儿非伤透了不行。
俺情愿自个儿难过。
”“呣,要是那样的话,”老头回答,“古德曼·布朗,你就回去吧,就算为了二十个咱们前头那号一瘸一拐的老太婆,我也不愿让费丝受到伤害。
”他边说边用拐棍指指正在赶路的一个女人。
布朗认出这是位非常虔诚堪称模范的太太。
小时候,就是她教他教义问答的,而且至今与教师和古金执事一道是自己道德与精神方面的顾问。
“怪啦,真怪啦,天都黑了,这位古迪·克洛伊丝还在野地里乱跑。
”他道,“不过,伙计,请准许俺抄近道穿过林子,好把这位基督徒扔到后头去。
她既不认识你,说不定会向俺打听这是跟谁在一起,到哪儿去。
”“就这么办,”旅伴道,“你去钻林子,我还顺这条路走好了。
”于是小伙子拐过一边,不过还留神盯着伙伴。
只见他悄悄前行,离那老妇只剩一手杖之遥。
而她却躜步疾行,这么大年纪速度惊人,一面走还一面嘟嘟囔囔——不消说,是祷告呢。
老头伸出拐杖,用蛇尾似的一端碰碰老妇皱纹滚滚的脖颈。
“魔鬼!”虔诚的老太婆惊叫一声。
“这么说,古迪·克洛伊丝还认识老朋友?”老头拄着手杖面对她道。
“啊,当真是阁下您啊?”善良的老太太叫道。
“嘿,真是您,活像俺的老伙计古德曼·布朗,就是如今那个傻小子布朗的爷爷。
不过——阁下您信不信?——俺的那把长条帚①莫名其妙就不见了。
照俺猜,准是那个天杀的巫婆古迪·戈雷偷走啦,而且还是趁俺往身上抹野芹菜、委陵菜、乌头汁的时候”——--------①西方民间传说中,女巫总是乘一柄长条帚在空中飞行。
故事中的老太婆也系女巫。
“还搀上细磨面粉和新生儿的油吧?”模样像老古德曼·布朗的人道。
“哎,阁下您知道这秘方。
”老太太咯咯笑,“就像俺说的,万事齐备,只差赴会,可骑的马没了,只好下决心走着去。
人家告诉俺,今晚有个不错的小伙子要来入会。
好啦,阁下您把胳膊伸给俺行不?帮俺一把,咱们好眨眼功夫就赶到哇。
”“那可不行,”她朋友回答,“古迪·克洛伊丝,我不能把胳膊给你。
不过你需要的话,这根手杖可以借给你。
”说着,他把手杖往她脚下一扔。
到了她那儿,那东西大概就突然变为活物,因为主人曾把它借给埃及的魔法师。
不过,这件事古德曼·布朗可没能看清。
他吃惊地瞪着眼睛往上一看,再往下看时,古迪·克洛伊丝和蛇形手杖就都无影无踪,只剩下先前那位旅伴,泰然地等着他。
“那老太婆还教过俺基督教教义咧。
”小伙子道。
简简单单一句话,意味无穷。
二人继续朝前走。
年长的直催年轻的加快步伐,坚持走那条道路,道理讲得有理有节,仿佛条条发自听者的内心,倒并非由他一一摆出来。
走着走着,他折下一根枫树枝,动手剥去上头夜露盈盈的小枝小杈。
怪的是,他手指刚碰上去,那些枝枝杈杈就立刻干萎,干得就像曝晒了一星期。
二人就这样快步前进,一直来到路上有个黑黝黝大坑的地方。
古德曼·布朗忽然一屁股坐到一截树桩上,不肯再往前走。
“伙计,”他执拗地说,“俺决心已定,为这种差使俺可一步也不肯走了。
就算俺以为那老恶婆是去天堂,可其实她是去见魔鬼,也没理由叫我丢下心爱的费丝去学她的样啊!”“这件事,你的想法慢慢会变的,”他伙计从容不迫,“坐在这歇会儿,等到想走了,我的拐杖会帮你一把!”不再多言,他把枫树枝扔给布朗,自己转眼不见,仿佛融入茫茫黑夜。
年轻人在路边歇了一会儿,对自己大加赞赏。
寻思明天早上碰到牧师散步,该何等问心无愧,也用不着躲避善良的老执事古金先生的目光啦。
这原本打算鬼混的一夜,如今要安睡在费丝的怀抱里,多纯洁,多甜蜜!这些值得夸奖的念头正转得美滋滋,忽听路上传来马蹄得得。
布朗觉得还是躲进林子里的好,想到那个把自己带到此地的罪恶目的就有愧,虽说刚才还为自己悬崖勒马而感到高兴。
马蹄声,骑手说话声越来越近,谈话的像是两位庄重严肃的老者。
混杂的声音顺路而过,离小伙子的藏身处仅数码之遥。
当然,那地方夜幕重重,骑马赶路人和他们的坐骑都看不清楚。
他们的身体擦过路旁的小树枝,但并不见他们哪怕片刻挡住明亮夜空投下的那道微光,他们一定从那儿经过来着。
古德曼·布朗时而蹲下,时而踮起脚尖,拨开树枝,麻起胆子,把脑袋尽可能伸出去,可还是啥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