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外来词对汉语词义扩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英语外来词对汉语词义扩大的影响
杨芊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 要】近二十年来,大量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体系,并导致了很多汉语词汇意义的扩大。
本文从不同翻译方法入手,分析了最常见的
音译和直译法造成的汉语词义的扩大的情况。
【关键词】外来词,词义扩大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曾说过:“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的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
”如今,英语成为国际交流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大量的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体系,不仅产生了很多新词,而且影响了汉语的构词法和语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汉语中出现的高频英语外来词对汉语词义扩大带来的影响。
一、谐音词造成的汉语词义扩大
利用谐音取义是汉语中常用的方法。
我国传统图案中的“蝙蝠”和“柿子”合用有“遍地是福”之意,“马”和“猴子”则有“马上封侯”的含义等等,都是利用谐音取义的方式。
受这种传统的影响,在将外来词引入汉语时,与其语音、音调相似而概念或联想意义相关的汉字组合就成了首选,而这些词的引入也使得相应的汉语词有了新意,比如“秀”字。
“秀”原指庄稼抽穗开花,后来引伸出“清秀”、“灵巧”等义,自从“talk sho w ”的对译词“脱口秀”进入汉语后,sho w 的谐音“秀”便有了“表演、演出、展览”等义。
于是“时装秀”、“政治秀”、“把你的新衣服穿出来秀一秀。
”便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接受。
三、直译与汉语词义扩大
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其语言使用往往采取“省力原则”,即说话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为自身着想,追求语言运用的省力,从而导致语言的简化和统一,在极端情况下一个词对应于无限多的意义。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翻译时最常见的就是采取直译法,往往以译者最熟悉的或与字典所列第一义项1相符的词为对译词,而忽略两种语言中对译词义项间的差异。
11英语词义的扩大造成的汉语词义的扩大
任何语言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受时代因素的影响,词汇的意义变化时最明显的。
而英语单词词义的扩大,有时会影响到其对应的汉语译词的词义。
如我们熟悉的“门”字,原指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
美国政治史上著名的“watergate ”事件的汉语翻译为“水门”事件。
而后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又出现了“zi pgate scandal ”,即“拉链门丑闻”,自此,gate 便有了“政治丑闻”的义项。
而相对的“门”也增加了此义项,并进一步扩展为“丑闻”,如“艳照门”。
21词义干涉造成的汉语词义扩大。
任何语言词汇的组合都受到一定的选择限制,即词汇组合必须与词汇义素的内在要求一致。
义素又称为语义成分,“是义位的组成成分,是由分解义位而得到的比义位低一层的语义单位”,是反映客观对象属性和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语义单位。
当词汇组合不合常规时,词汇义位间就会发生矛盾。
当英语译名进入汉语时,人们通常选用汉语复合词来表述,这样,本身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汉字就被强制性的组合在一起。
31隐含义凸显造成的汉语词义扩大。
一般而言,词汇的义素可分为“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前者与事务的本质相联系反映事物最基本的性质,通常明确而稳定;后者反映事物的次要或其他非主要特征,通常是潜性的且不太稳定,可由所在语境而激活。
比如“火”,本义指“物质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其显性义素为[+燃烧]、[+光焰],而在“十万火急”中,其隐含义[+紧急]转变为显性义,在“火爆场面”中显性义则为[+剧烈]等。
在运用直译法从英语中引入外来词时,常会组成全新的汉语词汇组合,这些组合符合事物的客观逻辑但在以前的汉语言中从未出现过。
这些组合中,受与其搭配的词汇义位的影响,某一词汇的隐性义会凸显为显性义,并逐渐固化下来。
比如“垃圾食品(junk f ood )”一词。
“垃圾”原本的显性义素为[+脏土]、[+破烂东西],而在“垃圾食品”中,受“食品”义位的影响,其隐性义素[+无用的]凸显为显性义素。
类似的例子还有“垃圾时间(rubbish ti m e )”、“垃圾邮件(junk mail )”、“泡沫经济、(bub 2ble econo my )”等。
41英汉词义不完全对等造成的汉语词义扩大。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对译词的意义其实并不是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这些词只是在中心义项或人们熟知的义项上相等,而边缘义项或隐含义项不一定相对应。
这其中有的是在引入外来词时,由于文化等因素往往很难找到完全等义的对应词,译者只好选取中心义项相似的词;有的是由于社会科学等发展,使得英语词汇产生了变化,使得英汉不再对应,但人们人采用英语词汇原有的意义的汗与对应词表示该词的新意,从而导致汉语对应词承载了英语词汇的新旧两重意义。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看“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 2ficer )”一词,其中officer 译为“官员”,但两者意义并不完全对等。
英文中officer 指军队、团体、机构和政府部门担任一定责任的人;汉语中“官”则指“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
可见,officer 的意义范围要大于汉语的“官”。
当把chief exec 2utive office 译为“首席执行官”后,汉语的“官”所指的范围就由“政府或军队公职人员”扩大到“公司或其他团体负责人”了。
类似的词语还有“人力资源(hu man res ources )”、“动作片(acti on fil m )”、“绿色产品(green pr oduct )”等。
第二种情况可由“菜单(menu )”一词来看。
Menu 本指餐馆里列有可提供的菜品名称、价格等的单子。
后来随着windo ws 操作系统的普及,该词又产生了新义,即电脑屏显示的可供使用者使用的所有选项的列表。
在翻译该词的新义项时,人们直接使用menu 原来意义的汉语对应词“菜单”,于是“菜单”的意义就扩大了。
相似词语还有“旗舰(flagshi p )”、“冲浪(surf )”、“防火墙(fire wall )”等。
综上所述,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不仅带来了很多新词,而且使汉语中原有的词汇意义发生了变化。
许多汉语词汇意义的变化与人类的转喻、隐喻和推理思维关系密切,但不可否认,外来词不仅直接导致了汉语词义的扩大,而且还引发了这些促使词义演变的思维机制。
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使学生适度了解这些词义的转变历史,这样既可以使得词汇学习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可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著1陆卓元译1语言论[M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2]高名凯,刘正埮1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 ]1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1
[3]王力1汉语史稿[M ]1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
[4]潘允中1鸦片战争以前的汉语借词[J ]1中山大学学报,1957(5)1
[5]葛本义1汉语词汇研究[M ]1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1
[6]陈原1语言与社会生活[M ]1北京:三联书店,19911
[7]Zi pf,G 1K 1Hu man Behaci or and the Princi ple of Least Eff ort [M ]1Ca mbridge:Addis on Wesley,19491
[8]葛本仪1实用中国语言学辞典[Z]1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841
9
31科教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