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教案1

欣赏 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教案1
欣赏 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教案1

《飞来的花瓣》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的声音与含蓄而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感受弱起拍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强弱起伏

3、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及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够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形式,并能准确的唱出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这首歌都会唱吗?一起唱一唱。在这首歌曲中你回忆起了曾经教过你的哪一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感人的真实故事?并请你说一说。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学唱另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

思考: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回答。

3、再次听录音,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4、学唱歌曲:

(1)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朗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演唱。

(3)视唱歌谱,提醒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强调弱起节奏。

(4)请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渐强渐弱的处理并体会对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情绪、感觉去演唱。

6、学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一步艺术处理。

7、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师生评价。

5、课堂拓展:

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知心的话想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刻,除了这首歌曲,你还会演唱其他歌颂老师的歌曲吗?或者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吗?

(1)学生讨论准备。

(2)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3)教师评价。

6、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或收获。教学反思: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随着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活跃以及美育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童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如何搞好童声合唱?如何使童声合唱朝着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呢?下面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谈谈几点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1、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来训练学生的气息。一、学生感受每一个轮流把手搭在老师的腰上,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其知道气息是怎么一回事。感受老师的气息又通过两种不同的状态时的体验,一种是老师静止时的气息状态;一种是歌唱时气息的状态。其效果和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白平时气息的锻炼和歌唱时气息的运用。二、通过感受后请学生自己锻炼气息,同样是一个个的监督辅导。三、加强气息的锻炼:用花式吸气;五秒钟保持气息和五秒钟吐气。一点一点加长时间;手叉腰,嘴巴有加喊数字一、二、一、二,感受腰上振动的幅度;拿出一张纸,老师一边撕的同时要求学生一边慢慢的把气息向外“撕”出来,速度和节奏由老师控制,学生对于这个方法比较感兴趣,能很好的配合锻炼。实践证明,不可低估小学生的气息,只要坚持训练,他们的气息会进步飞快的。 2、发声练习训练 发声练习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每次合唱训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声练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的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的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 3、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间,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找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由易到难的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的目的在于:一、找音准,二找和声,共鸣的感觉,三、力求声音集中,靠拢、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儿童合唱兴趣班教学计划

合唱班教学计划 合唱是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它是集体的声乐表演,不同于个别的声乐教学,为了塑造共同的音乐形象,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不管有多少队员,都应该有统一的表现。因此,合唱教学中除了要求每个队员在保持自身歌唱长处的同时,也应成为集体中和谐的一员。 一、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在正确发声方法的训练中,教师应从儿童唱歌的技巧入手(即姿势、呼吸、发声等)指出学生正确地表达歌曲内容,在自然童声的基础上唱出甜美、圆润、动听的歌声。 1、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获得动听歌声的首要条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要精神饱满,身体端正、自然。站立时要求:胸部稍挺,腹部微收,头部端正,颈部放松,两脚平放地面,两手自然下垂;坐立时要求:胸部稍挺,腰部、背部要直,头部端正,颈部放松,两脚平放地面,两手自然地放在膝上。 2、呼吸。呼吸是发声和歌唱的动力,良好的呼吸是正确表达歌曲音乐形象,获得动听歌声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闻花香”,以感受吸气的方法;模仿吹羽毛,体会均匀的呼气。

3、发声。歌曲教学前的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良好噪音的必要途径。在训练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练声的兴趣,单纯的发音练习,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形象的模声练习。 二、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音准和节奏是合唱训练的基础,所以,在每次的排练中都应进行10--15分钟的训练,首先是进行大、小调音阶、正三和弦、属七和弦以及一些基础的和声进行。然后,教师可自编或选用一些相关的视唱教程,对学生进行八度以内的音程,以及加入附点音符、休止符、切分音的二声部、三声部视唱练习,有目的地进行合唱技巧训练,如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声部的和谐、均衡等等。 总之,合唱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过程,排练合唱作品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原则,尽可能选择学生较为熟悉和喜爱的优秀作品,通过合唱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成为新一代的音乐欣赏者、表演者。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1)

欣赏《飞来的花瓣》教案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学生对恩师充满感激的真挚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诵、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不同的表现和演唱形式以及混声合唱和谐的和声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合唱概念”,进而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作品和谐的和声效果。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花瓣信笺) 【教材分析】 《飞来的花瓣》旋律优美,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其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意境更富于诗意。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第二乐段采用了混声合唱的形式,逐渐进入高潮,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最后把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令人感动,令人遐想。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飞来的花瓣”导入开始,以“我们的花瓣”结束升华,整堂课始终围绕“花瓣”展开,以情感体验和表现为主线,借用视、听、唱、写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品味歌曲所表现的对恩师的感激之情。通过品味学唱,感受师生之情的细腻与深厚;通过对比欣赏,了解(混声)合唱歌曲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欢迎你们叶老师的音乐课堂。走在校园里四处传来清脆悦耳问候,老师您好。多好听啊!老师深深的到了你们对老师的爱和敬意。听风中飞来朵朵花瓣...... 二、情感体验 (一)完整欣赏(出示歌名,原唱) 1.模仿老师的动作。打拍子,聆听全曲。 歌曲的速度你觉得是怎样?中速 歌曲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温馨的,深情的表达,温柔的,感动的......) 2:朗诵歌词,体会力度变化。 3.师读,请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了。有强有弱 声音的强弱向我们传递着情感的起伏,让我们怀着对老师的深情朗诵歌词。 师生合作朗诵歌词。 (二):欣赏作品A段 1:请问这一部分采用是什么演唱形式?独唱 2:独唱就一条清晰旋律线条在向我们传递着对老师怎样的情感?怀念 3:这段思念音乐你感觉他是平稳的还是波动起伏的?平稳的 音乐在用平稳的旋律向我们倾诉着对老师的思念之情,而信件把我的思念传达老师。 4:让我们一起用WU模唱歌曲,感受对老师缓缓倾诉。请同学们而身体坐正,双肩发放松。 长音体会气息的通畅(体会气息的支持)——模唱——加进歌词指导演唱。 感受音区中音 5:出示旋律线:请看大屏幕,注意在倾诉中哪里出现短暂的休止,你发现了吗?一片一片 6: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声音虽然有停顿,但是情感更加真切,更浓厚了。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908482.html,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作者:金晓荣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童声合唱教学是音乐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由此可见,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童声合唱;意义;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19-02 在音乐艺术领域内,合唱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同时也是一门声乐艺术,它是多声部共同合作的演唱艺术。演唱时需要各声部间协调配合,才能表现出极富生动变化的演唱效果。 1.童声合唱在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出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它的意义在于: 1.1合唱具有普及性、便利性的特点,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学生知识面;能提高学生演唱的表现技能及其音乐艺术修养。 1.2长期的合唱训练会达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对人的生活以及日常行为模式化产生影响。能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人学会安静、倾听、合作、服从、尊重、分享;还使人的自律能力、理解能及、沟通能力、承受能力有所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3在素质教育中,童声合唱以音乐作品体验为审美情趣,以基本技能体现素质,在合唱过程中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在集体荣誉中实现双赢。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 2.开展童声合唱训练的必要前提 2.1教师合唱技巧的提高。教师平时要加强专业学习,多看业务书,多看录像,多看演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合唱活动等,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从中领悟和声效果;学会对合唱

(完整word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 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 īā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 3 4 2 3 1 2 7 | 1 - - - ‖ M i ma mi ma mi 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湖滨路小学朱娜娜 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 1、歌唱时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正确而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标准: 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呼吸 正确的起声 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 圆润的音色 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 清晰的语言 准确的感情表达 2、认识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技术角度看,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 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 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力度的强弱、音响幅度的大小、音色的明暗变化,甚至吐字的正确与否往往都直接受刹那间起声动作的制约。所以我常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因此这是正确歌唱的首要环节。 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 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的 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字的母音状态也带来声音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母音在发音部位及共鸣位置上又要以起声做基础。因此,就需要使声和字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歌唱要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当然离不开清晰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歌唱本省就是语言的夸张与美化,而这又需要一美好的声音来传递。我国传统上所称的“字正腔圆”指的就是需要声与字的良好而协调的配合,它是歌唱艺术上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手段。因此,字正的人不一定腔圆,腔圆的人不一定字正,“重字轻声”或“重声轻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 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就是气、声、字与行腔的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绝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形成某个阶段只解决某个问题,而最多是某个阶段有意识地看中解决某个问题,使歌唱者在不知不觉中曲感受,曲解决,有时甚至是在对作品的艺术感受过程中来解决某些技能问题。 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对合唱团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合唱团的每个人的感觉和客观效果逐渐地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当演出时团员们就可以随着指挥的手势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表现作品的目的。 合唱训练的统一要求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更谈不上艺术的表现了。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就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 一、姿势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或者双手互握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

合唱训练教案

合唱课教学计划与总结 指导思想: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综合文化知识、情感智商、艺术审美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跨世纪新人。 学生情况分析:合唱组的学生是从全校中挑选出来声音和歌唱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发声方法和歌唱水平中相对来说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要求:(一)、发声练习: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口型的圆润,声音饱和度的训练。 (二)、歌唱:每学一支歌曲,每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三)、欣赏:对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团体的表演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对合唱的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提升自我。 教学重难点:多个声部的配合训练时合唱的重难点,在训练的时候是最应该加强的练习。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音准联系,在高音的训练方面要多运用一定的手段。教学措施及方法: 1、抓好吸气和用气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有开头难的感觉,学生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呼吸用气不好,吸气不正确,发声就用不上气,所以知道学生练习吸气,让学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齐吸较好。吸气时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腹不要过于紧张,在发声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上来的这种对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知道学生反复感觉,吸气和用气,长期进行坚持训练。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 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习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4、咬文吐字

谈童声合唱教学的方法

谈童声合唱教学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小学的重视,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是学校普及素质教育最广阔的平台。但小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声乐基础和合唱技巧。 因此,如何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基础、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使队员尽快掌握较高的合唱技巧等问题,便成了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迫切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音乐艺术领域内,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出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

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一、如何加强队员的音乐基础 小学生要唱好合唱,必须要有较好的音乐基础。打好音乐基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音高的听辨能力和模唱能力,其次是较好的节奏感和较强的识谱能力。在加强队员的音乐基础时,以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听辨音高和模唱能力的训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下面的方法高效、有趣。 1、跟琴模唱:教师在小字组的g音至小字二组的g音范围内,任意 弹奏不同调的大三度和小三度,请学生随琴声学La歌唱 2、模仿教师用各种音色、各种音高发出的各种声音“嘿!嘿!嘿” 哎------声等。 (2)节奏感的训练 1、教师模仿动物叫声后请学生模仿叫声节奏并说出动物名称: 狗:××青蛙:××知了:×?×牛:×-边读叫声节奏边划拍。 2、将上面四种节奏拼贴成节奏谱练读: ××××∣××××∣×?×××∣×-0 || 汪汪呱呱汪汪呱呱知了汪汪哞边读边划拍。 (3)简谱识谱教学 1、听赏歌曲《Do Re Mi》 2、采用柯尔文手势练唱音阶上行和下行

飞来的花瓣-教案

《飞来的花瓣》教案 陈建来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并学唱《飞来的花瓣》 2、创编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三、教材分析: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思念、有异的成就如春分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温馨、美好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揭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聆听歌曲 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选择“飘落、坠落、上扬” 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二)学唱歌曲 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A段 2、纠正学生学唱中出现的问题,边唱边感受音乐情绪

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如何实行童声合唱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准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水平,听音水平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水平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 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识谱,听音水平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音部。 (二)队形排列和声部安排准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 二、合唱队的基础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实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也必须讲究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准确的发声方法,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呢?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准确的姿势是基础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身体各部分必须互相配和,协调工作,才有利于准确发声。所以准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准确的发声姿势是:不管坐着与站着发声,身体端正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头不要前俯或后仰,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针对这个情况,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随时纠正不准确的发声姿势,并通过自己示范、通过准确与错误姿势的对照,实行发声姿势讲解。所以我在校合唱队训练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讲解了准确的发声姿势。然后我就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不管我是在弹钢琴,还是在指挥,只要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发声姿势不准确了,我就马上提醒他(她),先学他(他)的错误的发声姿势,再将准确的发声姿势示范给他(她)看,学生马上就能领会我的意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姿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基本上都能使用准确的姿势实行发声了。 (二)准确的口型是关键准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准确的口型,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所以实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准确的口型。怎样形成准确的口型呢?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二、口腔后部吼咙打开,象“打哈欠”一样。 (三)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大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吼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的实行练习所以我在实行每一次的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再实行“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一下一下的往下拉,体会“竖开口” 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并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给我看。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放松的实行歌唱。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一开口就能做到口型上下打开,形成一种准确的口型。

飞来的花瓣 教案教学内容

《飞来的花瓣》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并学唱《飞来的花瓣》 2、创编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三、教材分析: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思念、有异的成就如春分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温馨、美好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听赏乐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揭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聆听歌曲 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选择“飘落、坠落、上扬” 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二)学唱歌曲 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A段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法设计】 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教学流程】 1.导课: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

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欣赏课《飞来的花瓣》教案

课时计划 年月日14 周2节 学科音乐年级三年制作人王小东 课题《老师您好》审核人蒋麟 教学内容《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进一步提高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教法讲授法、欣赏法、练习法、情境法、讨论法等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等

教学设计与师生活动(集体内容) 个性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我爱米兰》。教师带动学生情绪, 师生边拍手边走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教师节是什么时候的? (生答:9月10日) 师:教师节是个快乐的节日。老师和同学 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因为这是个神奇的 节日,它代表着快乐、分享和奉献。那教师节 教 材 分 析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 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

这天,同学们看到老师,大家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答) 师:下面请听大家一首歌曲(出示歌词,播放歌曲),猜猜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生答) 师:这首歌曲歌名叫《飞来的花瓣》(出示课题)。请同学们说说,歌曲中“飞来的花瓣”指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飞来的花瓣”是教师节学生送给老师,表达感谢和祝福的信件和贺卡。学生们感谢老师将自己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表达了对老师的最诚挚的祝愿。现在同学们怀着对老师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歌曲歌词。 三、欣赏教学 1、下面我们欣赏《飞来的花瓣》片段。思考: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这段歌曲可

《放风筝》(童声合唱)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能听辩出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材分析: 《放风筝》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属小调歌曲,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为七声宫调式,全曲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委婉细腻,装饰音、拖腔、衬腔较多,在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带着背景音乐所渲染的情绪愉快进入教室。 二、激趣导入。 阶段性目标: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导入作品,初次完整视听歌曲、感受歌词,使学生充满兴趣,带着几多新奇、几许期待来欣赏音乐。 1、瞧瞧你们一张张的笑脸,快来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教室的? 2、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刚才带给我们愉快情绪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呢?(很神秘地)老师先不告诉大家,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听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 学生欣赏,起歌名。 3、同学们起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老师看得出来,你们一定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用赞赏的目光)这首歌的歌名就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是什么呢?(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4、《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皮一带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

学校合唱队训练计划

学校合唱队训练计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洪港中学音乐兴趣小组练计划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其音乐修养及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特在新学期重组校合唱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会唱部分中外合唱歌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 一、合唱对象:学校七八年级队员。 二、训练目的: 1、通过严格的气息训练和不同的发声方法规范学生的声音,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 2、通过练唱中外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通过合唱姿态、舞蹈造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4、展示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学生现状分析: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进行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张不开、下巴紧。 四、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闻花香练习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总之,我将努力完善我的教学,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充满校园。 洪港中学音乐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文档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合唱队员选的都是3-6年级的学生,在合唱的前三节课,已经教了他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学生是没有问题的。《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学法设计】 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教学流程】 1.导课:讲故事

人教版音乐七上《飞来的花瓣》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学生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师评价。 二、前奏的聆听感受。 1、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歌曲,不过,我先卖个关子,请你们从前奏中猜测感受一下,这样东西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2、初次体验。选择“飘落、坠落、上扬” 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三、第一部分的聆听感受。 1、初次体验。教师跟着伴奏用lu哼唱,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轻轻的加入。 2、深入体验。 ①在歌曲中还有刚才那种花瓣飘落的感觉吗? ②设想,花瓣飘落时,来了一阵清风,它又会怎么飘? ③学生用动作表达其他的飘落形态。 ④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安静聆听,寻找其他形态的飘落。 3、细致体验。 第二乐句:0 2 3 0 1 6 ①学生模仿。边唱边用手势体会旋律的起落。

②对比体验, 2 3 1 6,哪一种花瓣更有灵动的感觉? ③看曲谱,是什么带给了我们这种灵动的感觉? ④引出每个乐句首都有一个休止符。 ⑤聆听第一部分,体会并用手势表现休止符的灵动。 最后乐句。 ①边唱边用手势品味并表现力度的变化。 ②理解是旋律、力度的变化带来花瓣飘落的形态。 4、完整聆听前奏加第一部分,表现飘落的花瓣。 四、全曲完整聆听。 过渡语:如此优美深情的歌曲到底在歌唱什么呢?仅仅是传递花瓣飘落的美感吗?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男女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初听,思考:1、歌唱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四部合唱从音响效果上带来了丰富感和震撼感) 五、聆听感悟第二乐段。 1、B段情感的推动体验。 ①设问:第二部分激动的情绪是怎么推上去的? 找到音的最高点,高音2 ②品味前2句的旋律推进美感。 ● 教师哼唱曲谱,请学生关注每一句的句首音和句尾音。 ● 第一句:5到3,第二句 5到5,第三句3 到高音2。 ● 品味第三句首回落的情绪美感。对比,有回落和无回落的不同推进感。 ③聆听前2句,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现旋律的起伏变化。 2、体验情感的爆发点:“三个回答” ①教师自然地用歌声接上前面的聆听。并分析强拍起音带来的情感爆发。 ②学生自由表现“三个回答”。 师:同学们,请你想想平时老师对你的关爱,对你的叮咛,一定有很多令你感动的小情节吧!(闭起眼睛默默想10秒)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感激,所有的深情在这里化成一次又一次“回答老师”。你会用怎么样的力度处理来表现这三个重复的回答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音乐(心得)之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

音乐论文之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 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海南省澄迈县老城中学谢世权合唱作品通过人声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塑造音乐的形象。演唱者要想完成好这项任务,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产生这些声响的规律和要求,更需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着最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演唱者用耳朵来倾听。另外,在合唱作品中还有着横向的旋律和纵向的和声,需要演唱者随时能倾听邻近的声音以及整个合唱音响,并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高来达到作品所需求的和谐。在排练中指挥者要培养和训练合唱队员的外在听力,让演唱者彼此倾听,用耳朵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合唱音响。音乐的内心听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个人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是通过日常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而获得一定的内在感觉;内心听力是一种技能,对于这种技能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习者逐步积累声音素材,逐渐达到准确的音乐想象的过程,是要通过各方面素养的提高才能实现的。内在感觉若很敏锐,所产生的音响才有美满的可能;内在感觉若迟钝,则很难取得满意的音响效果。指挥者在排练中要注重训练演唱者的内在听觉,建立作品所表现的准确音响,使之反应敏捷,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创造有利条件。在合唱排练中训练合唱队员的听力,首先是要不断地让队员从演唱中获得新的实际音响,然后通过听觉检查获得比原有内在感觉更高的内在听力,有意识地丰富和加强演唱者的内在感

觉,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下面先谈谈外在听力的训练。一、音程训练1.旋律音程的构唱与听辨训练:从大小二度开始训练,其次是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增四度、减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和纯八度。构唱五度以上的音程时用搭桥音来练习。在我们每学习一个调来听唱旋律音程时,尽量与所学的调联系起来,听辨构唱调内音程,并说出是本调的哪一级到哪一级。用调式中音级构唱音程,可以使演唱者熟悉本调中各音级的音调关系,还可以进行带节奏的调式旋律音程练习。2.和声音程的分组模唱与构唱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通过模唱与构唱来积累和声音程的感觉。例:先模唱后构唱,要学会辨别和声音程的性质。从完全协和音程的训练开始,逐渐加入到不完全协和音程,最后到不协和音程。二.、和弦训练合唱的声音音响是通过各声部相互组合而产生的整体音响,各声部彼此结合时,相互的关系不是孤立的:有时要求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平衡,有时需要某一个声部的音色和音程特别突出,有时需要某一个声部特别明亮而其他声部特别柔和,而有时却需要所有的声部都明亮或是柔和,有时和弦中的音需要明显的倾向性,而有时和弦中所有的音都需要平稳地进行。指挥者在训练中要求演唱者相互聆听,了解其他队员的声音,再相互进行声音上的靠拢,最后达到一种声音的和谐。下面谈谈主和弦的训练。我们在视唱新谱时首先要唱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最稳定,另外在听觉上是完满的,在训练时要求学生用自己内在的想象与记忆力把主和弦保持在头脑中。例1:D大调主和弦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 湖滨路小学朱娜娜 唱歌必须自然地进行。美好的声音的产生就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美和经过严格的训练。------(英国)声乐教育家金.帕默尔 童声是美丽的,纯洁的,是世界上其它声音所无法比拟的或取代的。因此,在童声训练中,首先应着重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美,让声音有“漂流感”,脆嫩、稚气、明亮、甜美是童声的特色。歌唱的口形应该在咬词所需要的基础上加以轻微的“竖立感”,不可“咧”着唱或“横”着唱。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声音位置过于靠后,将会失去童声脆嫩、甜美等可贵的特色,使声音成人化。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位置过分靠前,又容易产生不悦耳的“白声”,在集体音响中难以靠拢。那么,如何在童声训练中,既保持童声的明亮甜美的特色又使声音统一和谐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一、注意三个不同声区的特点 歌唱要求: 在高声区,即#C以上,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唱。虽然#C2的高度一般少儿都能用真声唱,但从此音(或略低)起,可以揉进少量的假声,并随着声音的升高适当增加声音中假声成分,这样在过渡到较高声区的演唱时,声音就会自然、连贯、统一。 在中声区则要用比较“竖”的声音歌唱,或者叫用“微微含着”的声音歌唱。这种声音经过了硬、软口盖的反射,并且有下方气息的控制。 在低声区be以下,要求声音不压、不撑。压,就是指压低声音的位置;撑,指歌唱时撑大喉咙。尽量用自然、舒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用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歌唱,这是低音高唱的原理。 二、什么是高位置,如何获得高位置? 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是歌声安放在嗅觉区打开的地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在生活中,由这个山头唱往另一山头的“打山歌”,以及向着远方呼喊都是具有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的声音必须经过训练或预习才能得到。首先,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气息与声音的位置),努力感觉它。通常闭口哼唱向上冲击嗅觉区,就是对高位置声音的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