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我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近期,我办组建调研组,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助力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为加快建设“智慧青白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基础方面。
实施“宽带村通”“4G村通”“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全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2014年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全光网区县,主城区光纤到户覆盖率达100%,乡镇光纤到户覆盖率达85%,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100%。
2017年建成4G基站899个,主城区4G网络覆盖率99%,乡镇4G 网络覆盖率达95%,光纤主干网通达各产业园区,国际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3.4T。
区客运站、医院、学校、文化体育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重点公共场所实现WiFi覆盖。
完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光纤改造,初步搭建了区级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基础支撑能力逐渐
增强。
(二)产业发展方面。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智慧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翔环境与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汽王牌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方式,积微物联CⅢ平台应用成效显著,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巨石集团、益海嘉里成为全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班列公司完成销售、订舱、客服等部分环节的信息系统。
陆港运营正在进行陆港业务受理子系统、陆港生产业务子系统建设。
企业自行搭建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平台,万贯搭建了五金机电网,顺邦物流搭建了信息物流平台。
(三)信息惠民方面。
以信息化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
新建智能公交站台40座,投放共享单车1.5万余辆。
政府网站2017年访问量位居全市前三名,网站英文版开通上线。
建成“工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
开通962581民生服务热线,将全区各部门非紧急救助服务电话与区长公开电话进行整合,集中受理各类咨询、求助、投诉、意见、建议等。
启动智慧路灯建设。
(四)智慧治理方面。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全区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自动监控。
按照“3+X”模式,整合各职能单位现有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监控系统等)及民生服务热线,建成高清天网摄像头1300个,治安卡口316个,构建了“信息共享、统一接警、网络派单、统一指挥、跟踪反馈、管理考核”于一体的综
合性应急联动工作体系。
建成交通数字化监控指挥中心,依托“智慧城管”理念,初步建立数字化信息指挥平台,区综合行政执法智慧平台启动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对标智慧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
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
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看法也不尽相同。
如,规划建设部门习惯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舆论宣传引导不够。
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度与参与度普遍不高。
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二)信息整合有待加强。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建立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不能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导致大家对信息化建设感受体验度不强。
(三)智慧产业尚在起步。
智慧经济体系研究和探索不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
业链条尚未形成,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也缺乏有效嫁接。
电子商务规模较小、创新不足,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物流信息平台不具备整合整个区域物流资源的能力。
(四)“智慧”感受不明显。
尽管我区在交通、医疗、政府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基础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市民所享有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市民的需求并没有完全匹配,市民所需要的便捷、准确、及时、安全、环保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比较缺乏,市民生活的“智慧”感受还明显不够。
如,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交通部门的公交、动车线路公布等,虽在部门网站有所公示,但形式相对单一,群众知晓率不高,查阅也不方便。
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实现我区“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区要积极抢抓“互联网+”、大数据等机遇,围绕构建“七个一”的智慧城市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区县级智慧城市样板,助推“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建设。
重点需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国际化城市建设为目标,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一是强化智慧思维。
智慧城市建设本质上是改革创新,是对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
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树立和强化智慧思维,立足抢占发展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助推国际化城市
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智慧城市建设,并以此引领发展实践。
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和新型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和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欧洲产业城、凤凰新城和智慧产业城(中央商务区),探索建设智慧产业园区。
二是健全工作体系。
尽快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主体,牵头整合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方和运营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产业发展等工作。
加快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修编和出台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区目督办、区政府督查室、区科经信局等单位要把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作为督办工作的重点,研究建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通报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度考核。
对推动力度不大,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项目,要重点督促整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智慧城市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
将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知识纳入部门干部培训内容,鼓励各单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全民信息应用技能和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以提升行政效能为关键,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
依托成都市云计算中心,加快构建区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升级“青白江政务”手机APP功能。
按照“操
作简单、利企便民”原则,梳理简化政务服务流程,形成规范化、电子化、目录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
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和环节,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
推广“一窗进出、一网运行、一次(集中)踏勘、一体监督”模式,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核心是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这就需要各部门更紧密的配合和支持。
要加快建立全区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汇聚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区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交换共享。
各部门务必明确共享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确保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三是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水、电、气等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效率,建设城市综合管网信息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加快推进智慧执法平台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执法“五位一体”,推进行政执法向智慧化升级,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三)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实现“机器联网”“工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
聚焦先进材料产业,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和先进材料领域深度融合,聚焦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生产、智能系统和智能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积极引进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A级物流企业到智慧产业城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
以积微物联、川化量力、博川物流、银犁冷链等重点物流企业为引领,积极研究并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跨境“020”体验店、展示交易中心、特色商品别国馆等载体。
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集跨境商品展示交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贸易平台”。
三是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
依托工业园区电力资源优势,整合构建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大数据基础设施集中、应用整合、数据共享、管理统一。
加快建设自贸区和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等全流程大数据分析及云服务。
以天马轴承为基础,加快集聚智能装备上下游企业,依托西南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带动大数据应用产业发展。
(四)以惠民工程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一是突出示范引领。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需求,充分整合城市各类资源,确保有基础的先行、有实效的先建。
统筹重大
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基础网络环境,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
推行居民生活服务“一卡通”,积极探索电卡、气卡、水卡“三卡合一”。
积极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大力推进智能停车场、智慧绿道、智慧路灯、智慧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
将小区监控融入公安监控平台,提高住宅楼宇和商业楼宇的智能安防水平。
力争在智慧招商、智慧交通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
二是打造惠民平台。
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让智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充分利用现有的“i青白江”平台,加快系统升级改造,推出教育版块,公布新生入学、教师招聘、社区教育等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推出卫计版块,强化预约挂号、错峰就诊、诊间支付等服务;推出交通版块,适时发布、及时更新公交、动车路线和路网建设等信息;推出环境版块,对公园、绿道、山林等区域环境质量和负氧离子进行定点监控和采集,数据在线公布,为群众出游出行提供参考,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三是推进网络理政。
大力推广和运用网络理政“六位一体”平台功能,全面完善民生诉求办理机制,强化大数据分析,从网络理政的大数据中解读和破译民生“密码”,汇集民意民智,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各乡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解决好群众热点、难点诉求,不断提升民生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有效,社会治理更符合群众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