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述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论述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石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1强烈的岩溶化过程强烈的岩溶化过程从两个方面促进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较快的溶蚀速度,不仅溶蚀母岩全部的可溶组分,也带走大部分不溶物质,降低碳酸盐造土能力;另一方面,强烈的岩溶化过程,有利于地下岩溶裂隙和管道发育,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不利于表层水土的保持,加速了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
2地质条件石漠化多分布于纯灰岩地区,这是因为纯灰岩中可溶性物质易于淋溶流失,只是一些不易溶解的物质成分残留下来形成残积土,然后风化演化为土壤。另外,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形成1m厚的土壤将需要50万年左右的溶蚀时间,而石漠化地区因缺少土壤和植被,其岩溶作用要相对减弱,因此要形成1m厚的土壤所需的时间将会更长。
3地形、地貌因素西南地区地貌以峰林为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石裸露,持水性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4植被生长环境西南地区缺土、缺水和偏碱性的小环境对物种的选择性使那里的森林常具有旱生、石生和喜钙的特点,使物种多样性受到限制。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
1过度樵采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由于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
3过度开垦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地,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
4乱砍滥伐建国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由于地表失去保护,加速了石漠化发展。
5乱放牧岩溶地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
三石漠化的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调研。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开展西南喀斯特地区大规模治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研究整理出一条适合喀斯特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生存条件改善的成熟的技术路线。同时,在有关新闻媒体上进行重点报道,引起全社会关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问题。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石漠化防治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 并严格检查验收,严明奖惩制度,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治理目标的如期实现。
3科学论证,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综合规划。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实地调查与收集资料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石漠化遥感解译技术、高压帷幕灌浆技术、岩溶水自动监测技术和物探技术等专门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形成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和有关政策研究报告。
4制定规划,开展专项治理。各地要按照“先治害,后兴利”的原则,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及时进行专项治理工程。要坚持把石漠化治理与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以治理促进开发,以开发带动治理,实现治理与开发协调发展。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已石漠化的土地,要采取全面治理的措施;对轻度石漠化和尚未石漠化但潜在危险很大的土地,要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对已经治理好的要采取保护措施。
5强化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必须坚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要组织科研人员对石漠化造林技术、优良乔灌草种引进等方面的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争取有所突破。要筛选一批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科技成果和治理模式,重点予以推广。要抓好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普及各项石漠化治理技术,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6把石漠化治理和群众利益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石漠化治理必须兼顾农民的利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薪材短缺的地区,要大力发展薪炭林,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对森林的樵采压力;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要营造经济林、竹林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既满足社会对林业的生态、社会需求,又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7加强法制,严格保护。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8加强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教育手段,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宣传石漠化危害、治理措施。
9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作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