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贵州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贵州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地理特点是山多、地质复杂。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加上天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贵州的石漠化问题严重。
石漠化是指由于土地退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石质地表的覆盖,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为了解决贵州石漠化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支持相关的治理工作。
政府鼓励农民进行石漠化治理,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补贴。
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石漠化治理工作,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贵州政府通过在受石漠化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植树造林和草场恢复,来提高土地的覆被率和保护性绿地面积。
植被恢复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文环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保护水源、减少土壤侵蚀等。
水土保持工程贵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来防止石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这些工程包括修建防护林带、建设护坡和隔离区、修建沟渠等。
这些工程可以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减轻石漠化的程度。
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石漠化治理意识和技能,贵州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农民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石漠化治理,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教育和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科研和技术创新贵州还积极推进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来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石漠化治理相关的研究,并通过实践将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效地推动了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增效和提质。
合作与交流贵州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石漠化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贵州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石漠化治理的最新进展,学习先进的治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当地的实际工作中。
结论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教育和培训、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贵州取得了石漠化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是中国重要的岩溶山区之一,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该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禁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力度,及时掌握石漠化问题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推动植被恢复和改良植被是防止石漠化发生和加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改良。
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和天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和培育毕节岩溶山区的植被。
在植被恢复的也可以通过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改良土壤质量和保水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在毕节岩溶山区实施石头堆肥、石块固定、陡坡防护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岩石崩塌的发生。
还可以修建梯田、水土保持林带等工程,提高山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岩石崩塌的风险。
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是有效利用毕节岩溶山区资源、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还可以开发和推广山地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综合治理和科技创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
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探索适应当地条件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石漠化问题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
要想有效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植被恢复和改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加强综合治理和科技创新。
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措施贵州是中国山地较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年来,由于不当的人文活动,贵州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威胁着贵州的生态环境安全。
这种情况的出现早已引起了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围绕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措施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是生物土壤受损导致的石漠化。
随着农业粮食生产的发展,贵州山区的民众广泛采用砍伐山林、放牧、放火等活动,以及开垦山坡地等扩大耕作面积,使当地植物群落枯竭,原来充沛的土壤因受损而大量流失,最终山区逐渐变成石漠。
二是植被受损造成的石漠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山区的人口增加了,家庭为满足日常需要,采伐林木,使森林覆盖率降低,叠加上自然因素如阳光、风雨、地形条件和植物种类等,都影响着植被恢复,从而易使地表大量消失,山区植被减少,从而加剧了石漠化现象。
三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石漠化。
受全球变暖和干旱影响,贵州到处存在着旱涝气候,尤其是山地区域更甚,农民采用不当的生产方式,加剧了气候变化引发的植物退化和沙化现象,进而加剧了石漠化现象。
针对贵州石漠化,政府、专家学者和当地农民应该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改善这一状况,以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首先,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减轻贵州山地人口负荷,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石漠化程度。
其次,对于贵州的森林,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管护措施,积极开展森林造林活动,尽可能恢复和改善流失的土壤和植被,增加植物的群落多样性,以促进山区环境的恢复。
此外,贵州应开展公益植树活动,鼓励居民种植多种树木,以增加植被密度,抵御石漠化。
同时,贵州应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更多地采用放牧、轮作、抗旱耕作等措施,减少开垦新山林、采伐、放火等不良活动,以维护山地植被,减缓石漠化程度。
总之,贵州石漠化问题日趋严峻,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应团结协作,共同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贵州山区的环境,提升当地的生态建设水平,保障贵州的生态环境安全。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预防治理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预防治理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变化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我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地区,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面积达36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相当于2个贵州省的面积。
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起,被称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三大环境灾害。
2004年11月22日,《贵州都市报》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截至目前,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的约有45万人。
” 贵州省水利厅水保处处长徐彦杰接受《新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45万”这只是一个保守估算,“简单地说,贵州省的石漠化已经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相当部分土地流失了,地表只剩下生命无法附着的石头,无法进行任何耕种,因此失去了生存条件,这就需要移民。
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理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全贵州省将有一大部分土地也会变得只剩下石头。
”听到这消息,我们毛骨悚然。
如果现在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贵州将是什么样子,不用说我们可想而知。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区位于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
岩溶山区的地质条件使得该地区容易发生石漠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
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成为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亟需解决的难题。
石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贫瘠、植被严重退化、土地资源丧失的现象。
毕节地区的石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石漠化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毕节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
加强科研力量,研究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成因和治理方法。
通过科学研究,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石漠化的影响,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土地治理,实施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垦和滥用土地,减少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发生。
石漠化综合治理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投入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等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
居民也应积极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节约用水等方式,减少土地的压力,保护水土资源。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加强科研、加强土地治理和加强社会参与,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石漠化的发生,恢复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典型的岩溶山区,其地表70%以上为岩溶地貌,素有“中国岩溶之乡”之称。
随着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毕节地区的部分地方面临着严重的石漠化问题。
石漠化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有效治理毕节地区的石漠化问题,需要全面综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相关议题。
1. 石漠化问题的影响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表面出现过度风蚀或水蚀,并且发生明显的石头裸露和土壤贫瘠,最终形成石漠化现象。
毕节地区作为岩溶山区,其石漠化问题主要源自于过度的人类开发活动,长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石漠化问题的主要影响包括:一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二是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石漠化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地表植被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针对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单一的治理措施往往难以产生显著效果。
需要多种手段和措施的综合治理。
该综合治理措施应包括:生态修复措施、科学土地利用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经济激励措施等。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彻底改善毕节地区石漠化的现状,恢复土地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措施是综合治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毕节地区岩溶山区本身地貌复杂,植被覆盖度低,土地退化现象严峻。
需要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引种,改善土地的植被覆盖情况。
对于已经石漠化的地区,也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工作,以加速土地的生态修复过程。
4. 科学土地利用措施科学的土地利用措施对于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至关重要。
毕节地区岩溶山区地貌复杂,土地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地理环境情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
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退化速度。
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贵州省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岩,表层覆盖土壤较薄,地力相对贫瘠,水土流失风险较大。
贵州市白云区位于贵阳市西北部、贵州高原的中部,全区岩层以夹层碳酸岩、石灰岩、白云岩最多,由于多雨、湿润,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利用,使贵州市白云区的石漠化程度加剧,并有继续扩张的态势。
立足于白云区石漠化的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治理措施;贵州贵阳;白云区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
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极端形式,缺水、少土和土质贫瘠是造成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石漠化是生态环境建设难啃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贵州省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岩,表层覆盖的土壤较薄,地力相对贫瘠,水土流失的风险较大。
加之贵州省气候多雨、湿润,人为活动对土地及环境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增加,使本来就贫瘠的表层土流失进程加速。
贵州省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呈现南部重于北部、西部重于东部的特点[1]。
贵阳市白云区位于贵州省的中部,作为碳酸岩较集中的地区,石漠化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
1贵阳市白云区石漠化的现状贵阳市白云区位于贵阳市西北部、贵州高原的中部,处在东经106°23′~106°48′,北纬26°38′~26°49′,全区总面积259.6 km2。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1 贵州石漠化现状及成因1.1 贵州石漠化现状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全省喀斯特面积达13.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8%,其中: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61.9%。
石质荒漠化面积达2.25万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12.8%,且每年仍以超过6.7万hm2的速度在继续扩展。
据调查,现有石漠化土地中,岩石出露面积占70%以上的石山74.1万hm2,岩石出露面积在30%~70%的半石山地46.7万hm2,白云质砂石山13.8万hm2,工矿型石漠化土地12.9万hm2,石漠化农耕旱地(石旮旯土)13.7万hm2,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25度以上农耕旱地64.5万hm2。
这些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境内乌江流域和南、北盘江流域。
1.2 贵州石漠化成因贵州石漠化主要是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荒漠化。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所致。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一个喀斯特地区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3 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3.1 林种、树种选择贵州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用来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类很多。
根据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在恢复植被的同时也要考虑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大、水土流失隐患等级较高的地段规划营造生态公益林。
在立地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山坡地,选择名、特、优的竹、药、果、藤等树种营造生态经济林(生态经果林、生态用材林、生态药材林、生态薪灰林)。
在树种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石漠化土地严酷的立地条件,注重选择适生(耐干旱、耐瘠薄)、速生、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如花椒、金银花、任豆、香椿、酸枣、苦楝、榕树、车桑子、棕榈、楸树、刺槐、桦木、竹子、栎类等。
3.2 营造林方式选择3.2.1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最直接和费省效宏的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冯 海
(贵州省龙里县水场 乡林业站 贵州 龙里 551206)
摘 要 :贵州龙 里的土地石漠 化现象严重 。结合贵州省岩溶 生态环境分析表 明:贵州省土地石漠化 形成的地质背景 是地 壳的持续
隆升 运动和沿 断裂破碎 带的深切作 用,使 正、负地 形高差对 比越来越不平 衡,碳 酸盐岩广布 为石漠化 的广泛发育 奠定 了物 质基础 ;支
贵广高速铁路 穿境而过 ,交通便利 。全县辖六镇八乡 ,159个行政村,1414 个村 民组 。全县 国土总面积 1518krn2。
2_3 地 形 地 貌 条 件 影 响
龙 里县地处苗岭 山脉 中段 ,是长 江与珠江支流 的分水 岭地 区 ,地貌
贵 州龙 里的断裂构造 和地层褶皱十分发育 ,有地势落差极大的峰林
碳 酸 盐 岩 层 夹 碎 屑 岩 碳 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
碳酸盐岩含量 70-90%,碎屑岩 10-30% 碳酸盐岩含量 40 70%,碎 屑岩 30 60%
38km,贵 新高等级公路 、厦蓉高速公路 、210国道 、湘 黔铁路 、黔桂铁路 、
碎屑岩层夹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含量 10 40%,碎屑岩 60 90%
高原 的表面 比较零碎 ,地形跌宕起 伏且不平整_1]。
贵州龙里石漠化发生率是 26%,但 是各类 碳酸盐岩的发生率不相同
人类 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资源 ,它也是经济发展 的前提 与条件 。 (如表 2所示)。白云岩与灰岩 互层 、灰岩、碳酸盐岩层中夹碎 屑岩的发生
贵 州省 比较特 殊的 自然地理 (地理条件分布 如表 1所示)以及地质条件 概率较 高。因为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的含量较低 ,仅为 12%左右 ,成土率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地下水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退化严重,石漠化现象严重。
石漠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度的采伐和砍伐树木、过度放牧、森林火灾等破坏性行为引起的,进而使得地表土壤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层次结构遭到了破坏。
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项重要性任务。
本文就该区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森林保护,树木补植对于森林资源破坏及保护首先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意识,科学规划、科学管护,把伐区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乱砍滥伐;同时也要采用恰当的措施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生态行动,改善区域的植被环境,增加植物覆盖面积。
此外还要注重建立一些人工森林,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植物覆盖来恢复土壤和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防止石漠化发生和进一步扩散。
二、加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石漠化的造成就是由于过度放牧,浅层土壤水分流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当地也应该开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畜牧业,避免随意野放,合理规划牧场布局,定期轮换放牧区域,并且建立牧场和水源开发、管理等设施,促进畜牧业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实现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三、加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石漠化已经在某些地域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工作。
在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防治措施的先进性。
科学地利用各种自然和人工资源,进行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预防和治理工作攻关机制,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土壤改良、绿化固土、护坡等工作。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石漠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四、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石漠化状况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该区域的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纳入到政策考量要素之中,积极推动区域的产业发展和节水用电政策制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区域各产业的合理发展,扩宽农村居民创收和就业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省毕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山区之一,因严重的石漠化问题面临着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进行探讨。
贵州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地区,地形崎岖、高差大、降雨集中,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石漠化不仅剥夺了土地的肥沃和生产力,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环境,还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1.影响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的盖度、密度和物种丰富性,导致了土壤侵蚀,增强了坡面水土流失,使土地质量逐渐下降,生态系统功能衰退。
同时,这种破坏对水土保持工程、防洪防旱设施等造成负面影响。
2.妨碍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的发展,制约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和经济改革,打击了当地居民的生计。
同时,这也极大地削弱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为了解决石漠化问题,贵州毕节地区采取了以控制水土流失、修复植被、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
1.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第一步是要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土地质量下降速度,维持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功能。
贵州毕节地区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如坡场地埋、树皮覆盖、板条结构、沟壑管理等。
治理后的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了90%以上。
2.修复植被在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同时,贵州毕节地区还实施了植被恢复工程,利用当地的草本植物和乔木进行植被种植和恢复,增加了土地的覆盖率和生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对不同地块种植不同植被种类,使植被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提升土地利用价值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贵州毕节地区还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促进当地传统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扩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由于石漠化 的特点 ,缺水少 土导致农业无法正常进行 ,旱 石漠化地 区经济社会 发展 的滞 后效 应 ,表中的数 据可说 明石漠 涝灾害频发更 是加剧 了土地 的利用率 。表 4 是 贵州典型喀斯特 化对经济发展 的阻碍作用有多大 。
表4 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效应
AG R I CU L T U R EA N DL T E C HNO L 0 GY 23 3
农业与技术
第3 3 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的缺陷 ,许多地方 由于饲养 的动物数量较 大 ,不能合理规范管 理牛羊 的饲养 问题 ,无节制的放牧使得草地没有适 当的 “ 休 息 时间”得 以休养 ,草地消耗过快导致该地出现砂 土裸露 、 水 土 流失 、石漠化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 很严 重 , 该地 区不 能种植 农作 物 ,也不能进行放牧 ,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废弃。因此 ,以 农 户为主体 ,以国家技术人员为骨干 ,根据不 同草地类型 ,组 装配套草地畜牧业 和农林牧业综合技术 ,开展多种经营采用广 大农 户易 于接受 的示范方式 ,促 进农林牧业全 面发展 。
表 1 贵州各类喀斯特石漠化 土地面 积一览表 互 石漠化 矿刑 渣歪互湛 ±垫 加剧了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石漠化容易在坡度较陡的旱 作 区出现 、扩张 ,因此石漠化 面积 的扩 大最 直接 的后果便 是耕 地面积 的缩小 ,激化人地矛盾 。 1 . 2阻碍 人 畜 饮水
类 型… 半 鋈 露
是一项亟待 解决的 问题 。笔 者根 据 自身多年 的 实践 经验 ,首先分析 了贵 州喀 斯特 山区石漠化 分布的现状及危 害,然后 提 出了土地石
漠化的成 因,最后研 究其治理对策 ,望能起到抛砖 引玉的效果 。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相关题目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相关题目贵州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之一,但近年来,这一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形成类似沙漠的荒漠化过程。
那么,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原因有哪些?相关问题又有哪些需要深入探讨呢?一、原因分析1.过度开垦和放牧贵州喀斯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土壤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长期以来,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开裂,形成石漠化。
2.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区地貌复杂,地形多变,地表水分不易滋润土壤,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大量泥沙被冲刷到河流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石漠化现象加重。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异常,干旱、高温等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导致植被生长受阻,土壤流失增加,石漠化现象加剧。
4.人类活动人类的短视行为也是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加剧的重要原因。
乱砍滥伐、采石、建房等活动不仅破坏了植被,还使土壤流失加剧,形成石漠化。
二、相关问题1.如何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建设行为;企业应遵守环保要求,开展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2.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石漠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比如,通过植树造林、草场管理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流失;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防护林带、构建沟壑体系等,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3.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
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开展生态旅游、农业种植等产业,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企业应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公众应积极参与环保意识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总之,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毕节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地,该地区的石漠化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针对当地特殊的地貌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治理措施,实现石漠化的逆转和岩溶山区的恢复。
一、毕节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毕节岩溶山区是一个特殊的地貌环境,地表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
另外,这里的降雨量不均匀,有的地区雨量较多,有的地区则干旱少雨。
由于历史上过度的人为开发和过度的放牧,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逐渐演变成了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其中沙漠化面积达到近2万公顷,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二、毕节石漠化治理对策探讨治理石漠化,防止土壤流失和水源枯竭,恢复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是毕节乃至贵州改善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措施。
具体对策如下:1. 植树造林和草地建设。
采取集约稳定产业构建高效生态经济体系。
沿公路铁道、沟壑等集中进行绿化,培育出长效的植被覆盖面。
2. 采取塑造微地形的措施。
例如设置盆地或坑沟,或是进行梯田等地形处理,从而形成防风固土的作用,减少水土的流失。
3.种植本地化树种。
比如红河枫、细叶杨、河南榆等,这些植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树木林、草地、灌丛等。
4.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应采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开挖沟渠、建设拦沟墙、修建沟槽等。
5. 建立石漠化防治体系。
制定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治理的社会广泛参与度,推动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
三、结论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加强政策制定、资金配套、技术支持、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行投资建设,并在管理和维护上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案例--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案例--⽯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案例6: ⽯漠化的成因及其治理——以贵州省为例⽯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要的⽣态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三⼤⽣态问题之⼀。
严重的⼟地⽯漠化,主要是由于⼈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流失、植被破坏,致使⼈地⽭盾⽇益突出,进⽽影响到⼈类的⽣存发展安全。
本案例拟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对⽯漠化成因与治理的学习,进⼀步理解⽯漠化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等问题。
【探索】⼟壤是⼈类⽣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前粮⾷等农产品还相对充裕,但⼈地⽭盾⼗分突出,⼟地退化、⽣态环境恶化、⾃然灾害频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
耕地⾯积以每年 5.3×105hm2速度递减,⽽⼈⼝却以每年1600万⼈的速度递增,⼈均占有耕地⾯积不断下降。
⼟壤作为满⾜⼈类享有充⾜的⾷物和清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解决⼈⼝与粮⾷、资源与环境⽭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据21世纪初调查显⽰,我国⼟地退化⾯积已达1.5~1.8×105km2,因⼲旱、冻⼟、洪涝、风沙、⽔⼟流失等⾃然灾害导致我国的中、低产⽥占总耕地⾯积的65%。
⽯漠化作为⼟地退化的⼀种典型,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影响巨⼤。
轻度地⽯漠化可使⽔⼟流失、植被减少、⼟壤肥⼒下降,重度的⽯漠化将使地表的基岩裸露、致使被破坏的⼟地难以恢复。
可见治理⽯漠化对保护⼟地安全⾄关重要!思考:1、你是怎样理解⽯漠化概念的?2、你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漠化现象吗?什么是⽯漠化?⽯漠化就是⽯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然背景下(特别是在喀斯特脆弱⽣态环境),受⼈为活动⼲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壤严重流失,基岩⼤⾯积裸露或砾⽯堆积的⼟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我国的⽯漠化分布相对⽐较集中,以西南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西、湖南等省份。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却隐藏着一种神秘而又破坏性的地貌现象——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区,因为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地表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土壤严重流失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毕节地区石漠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石漠化形成原因、石漠化治理措施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贵州毕节石漠化进行综合探讨。
一、石漠化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贵州毕节地处喀斯特地区,地形多为山峦、峡谷,流水落差大,山石尤多。
这些因素使得植被覆盖稀疏,土地易裸露,暴露的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了石漠化地貌。
2.人为因素在上世纪的农田扩大、牧畜过度放牧等大规模人类活动下,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形成。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生产活动也是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石漠化治理措施1.生态植被恢复通过大力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加强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止进一步的石漠化。
2.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山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梯田、植被覆盖、防护林等,减少水流速度,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地流失。
3.农村生态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倡生态农业,限制农业面积扩大,减少耕地面积,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4.政策法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
三、未来展望贵州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应加大投入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特别要注重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民自发治理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合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经济产业,推动贵州毕节石漠化治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好家园的生态环境。
贵州毕节地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区,受石漠化问题的影响十分严重。
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石漠化 防治模式与对策
贵州省石漠化防治布局强度、极强度石漠化:贵州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达4572.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60%。
主要分布在黔西、黔西南、黔南等地的峰丛洼地和峰丛峡谷地区。
石山多坝子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环境退化极为突出。
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形成了“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与恶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
缺水少土缺能源,“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导致脆弱生态系统因不堪重压而呈现濒于崩溃或已经崩溃的局面,成为脆弱生态环境下区域极贫的典型代表。
要解决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首先是减轻人口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压力,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使得生态有喘息和恢复的生机。
因此,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通过自然恢复与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治理模式,环境移民、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是首抓的重点工作。
但如果直接植树种草,成活率势必很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工程技术,如铺设人工土,喷注草种泥浆等,推动植被顺向演替,加快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中度石漠化:贵州中度石漠化区面积达10868.9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17%。
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部分黔西北以及少数黔东北的峰丛山地、峰林谷地和高原分水岭地区。
这些地区一方面喀斯特发育典型,形成峡谷、山沟、陡坡,造成自然冲刷强度大,成为天然的脆弱环境;另一方面目前仍在开发利用中,人们通过向林灌山地放火的方式开垦土地,荒地上失去地表植物的根固,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产量不高,环境承载力低下。
历史上,坡耕地数量的增加对解决山区群众的温饱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生态角度看,过度垦殖却是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陡坡开垦和顺坡开垦,通常一旦下雨就会因为无农作物遮挡、截留降水,而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形成石漠化,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治灾在于治水、治水在于治源、治源在于治山、治山在于育林,治山治水并重、治山为本。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众多的岩溶地貌,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岩溶山区之一。
随着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毕节岩溶山区却面临着石漠化的严重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
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滥伐滥伐导致了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加速了石漠化的形成。
气候变化、干旱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石漠化的加剧。
缺乏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缺乏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石漠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石漠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
二、石漠化对当地的影响石漠化不仅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石漠化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减少了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石漠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的肥力,使得农田和草场的产量减少,进而影响了牧民的生活。
石漠化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石漠化对毕节岩溶山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讨为了有效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毕节岩溶山区的保护力度,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投入,利用农田水利工程、造林、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快进行土壤水源的保护和土地的修复。
还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的补贴、生态补偿金等方式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中来,提高治理的效果。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生态补贴和补偿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并对当地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模式。
贵州省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综述
贵州省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综述作者:刘伟但新球刘世好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5期摘要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综述前人研究,总结出贵州省石漠化成因、治理措施、治理模式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贵州;石漠化;成因;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736-04Abstract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region of Karst landform in the world,also is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the largest,most complete,worst and most harmful in China.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evious research,summed up the causes,treatment measures,the governance mode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Guizhou; Rocky desertification; Causes; Treatment measures石漠化是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南部的一种典型的土地退化问题,缩减着人们的生存空间,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同时也成为制约和束缚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它也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贵州地处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处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高原山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岩溶山区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石漠化综合治理已成为毕节地区治理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石漠化的危害和原因石漠化是指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地表原有的植被被破坏,土地逐渐裸露,最终演化为裸岩大面积暴露的环境问题。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缺乏植被的保护,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都会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极大地损害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资源的失衡:在石漠化地区,土地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脆弱。
由于土壤水分无法大量蓄存,而水资源的减少也使得干旱区域变得更加干燥。
由此,水土资源的失衡会加剧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3. 植被生长基础脆弱:石漠化地区由于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植物根系的生命力也大大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植被很难生长,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石漠化地区对于植被的恢复尤为关键。
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模式及方法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选取治理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模式和方法:1. 生态工程治理模式:从渗透入手,大量引进防护林木,建立绿色防护屏障,加强深耕细作,修复草地等,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提高土地水分保持能力,保持地区可持续发展。
2. 经济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调动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达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3. 生态修复治理模式:采取植树造林、种草补绿等修复措施,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加强生态效益的管理,全面复原和保护地表和地下物种群体,实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
4. 政策模式:注重落实政策法规,加强领导责任,提高单位职责意识,实行招商引资政策,加强科技支持和人才引进等措施,以增强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摘要: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尤其是贵州地区。
近年来,贵州土地开发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基岩裸露面积增大,这些问题直接加速石漠化的形成,严重威胁到了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寻求贵州土地石漠化治理对策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分布的现状及危害,然后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最后研究其治理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危害;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石漠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尤其是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更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地域环境问题。
加大石漠化治理对实现本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为例,深入剖析了土地石漠化治理的对策,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1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及危害
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一般在云南、贵州地区,发育最为典型、地域最为广泛的便是贵州省。
其喀斯特面积几乎涵盖每个县,全省86个县有76个的喀斯特面积比例在30%以上,而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2.84%,各类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面积详见表1。
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在贵州省各个市县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其中
较为突出的便是表2列举出来的几个地区。
该地区石漠化的推进使得生态系统变得更为脆弱,非常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1.1缩小耕地面积
加剧了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
石漠化容易在坡度较陡的旱作区出现、扩张,因此石漠化面积的扩大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耕地面积的缩小,激化人地矛盾。
1.2阻碍人畜饮水
石漠化地区的地表土层水分逐渐减少,植被生长困难,导致土壤的储水功能大大降低,因此人畜饮用水极度缺乏。
1.3旱涝灾害不断发生
土地利用率低下。
由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缺乏,不能缓冲地表径流,在地势较低处容易积聚雨水,而在地势较高、裂隙较大、地下河网发育的地方容易出现干旱。
表3是喀斯特发育典型的黔南和以变质岩为主的黔东南两个地区旱涝发生的频次对比表,由表可知,石漠化与旱涝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由于石漠化的特点,缺水少土导致农业无法正常进行,旱涝灾害频发更是加剧了土地的利用率。
表4是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效应,表中的数据可说明石漠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有多大。
2 土地石漠化成因的分析
2.1 地壳运动
贵州省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控制,其高原形成的原因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快速抬升。
由于本地区在沿断裂构造带、构造软弱带或构造活动带长期受到构造活动的侵蚀及切割,成壤速度远远要小于水土流失速度,这是造成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基本构造背景。
2.2 地层和岩性条件
贵州省具备石漠化成分的条件,即含有碳酸盐岩,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积聚不同组合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层(碳酸盐岩含量大于90%,碎屑岩含量小于10%)、夹碎屑岩的碳酸盐岩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夹碳酸盐岩的碎屑岩层便是全省出露的碳酸盐岩组合类型。
2.3 气候条件
贵州省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年气温变化小,常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这种气候容易影响岩溶地貌形态、景观的形成及地下岩溶的发育。
贵州地区所含的碳酸盐岩受溶蚀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地表水流失。
地表土层含水量本就不高,土质疏松无法储水,因此遇到暴雨,土壤就会大量流失,容易形成石漠化。
3 技术与示范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的自然规律总是从小区域开始的,因此以小流域为单位,全面普及各个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是非常有效的,这不仅能够提高防护体系的合理配量、开发有利的水土资源,还能改变传统山地无生态景观的问题,将山区的有利地势充分
发挥出来,从而合理规划农、林生产体系,提高山地的经济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可简单总结为“一个规划,两个体字建设”,“一个规划”是指立足整体,统筹规划各个小流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两个体字建设”是指防护体系和农、林生产体系的建设,提高山地的利用率。
3.2 草地畜牧业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种类及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牛、羊养殖业方面。
目前我国的牛、羊养殖业较为发达,但却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地方由于饲养的动物数量较大,不能合理规范管理牛羊的饲养问题,无节制的放牧使得草地没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得以休养,草地消耗过快导致该地出现砂土裸露、水土流失、石漠化。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很严重,该地区不能种植农作物,也不能进行放牧,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废弃。
因此,以农户为主体,以国家技术人员为骨干,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组装配套草地畜牧业和农林牧业综合技术,开展多种经营采用广大农户易于接受的示范方式,促进农林牧业全面发展。
3.3 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喀斯特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山地的出现一般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
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后因土地利用率较低而造成的。
因此,针对这种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必须恢复树木水土保持的功效,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保证土壤的锁水功能。
树木的选择可选用以经济林为主、其
他树种为铺的方案,生态坡面的重建必须注意长远的经济效益,不仅能恢复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尽快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困扰。
综上所述,只有了解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石漠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熊康宁,梅再美,彭贤伟,蓝安军.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为例[j].贵州林业科技,2006(1).
[2] 滕建珍,苏维词,廖风林.贵州北盘江镇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治理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3).
[3]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容丽.关于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的一些讨论——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4(1). [4] 滕建珍,苏维词,廖风林.贵州北盘江镇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治理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3).
[5] 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
[6] 唐健生,夏日元.南方岩溶石山区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讨[j].中国岩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