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扁形动物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对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体制为两侧对称;
☐出现了中胚层;
☐表皮和肌肉;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原肾管形排泄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一、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一) 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二)两侧对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
•由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
•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为陆上爬行生活,因此是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中胚层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
•肌肉层促进了运动机能的发展。
•1. 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 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
必要的基础。
•器官的形成使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3. 新陈代谢的加强促进了相关器官与系统的发展。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由于运动机能的提高,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开始集中为梯型神经系统。
•4. 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抗旱耐饥,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实质组织: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组织,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抗干旱、耐饥饿、保护内部器官以及再分化的功能。
三、具有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
•中胚层的形成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纵肌、斜肌。
•扁形动物表皮层和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皮肌囊,为实质组织所充填。
•肌肉系统除有保护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够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食物,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具有口、咽和肠,无肛门。
•寄生种类的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消失。
五、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
•原肾管(protonephridium):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盲管,
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泄管。
•原肾管系统: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可排出多余水份、调节渗透压和排出含氮废物。
六、具有梯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由¡°脑¡±和脑向后发出的两条纵行神经索及两条纵行神经索之间相互连接的横神经组成。
•感觉器官:具眼点、耳突及平衡囊。
七、生殖系统
•大多数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具有交配行为,体内受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牟勒氏幼体(Mullerr`s larva) 阶段。
第二节、扁形动物的分类
•扁形动物约20 000种,一般分为3个纲:
•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
一、涡虫纲
•涡虫纲是扁形动物中主要营自由生活的一类,其身体结构与自由生活方式相适应。
笄蜗虫Bipalium kewense
Two kinds of Planocera (平角涡虫)
(一)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 体表被纤毛;
•2. 具典型的皮肤肌肉囊;
•3. 表皮具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
•4. 肠发达,自由生活。
•5.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
•6. 原始的排泄系统为具焰细胞的原肾管系,具有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
(二)代表动物¡ª¡ª三角涡虫
•涡虫生活在溪流浅水处,多隐于石块下面,昼伏夜出。
•以小型水生动物如蠕虫、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
外部形态
•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呈柳叶形,体背腹扁平,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密生纤毛,可爬行;全体淡褐色,长10余毫米。头呈三角形,背侧有1对黑色眼点,两侧各有一耳突,为嗅觉器官。体末端钝尖。体中部稍后处的腹中央有口,连于咽囊,囊内有一肌肉性管状的咽,可伸出体外;无肛门。
涡虫的再生
•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将其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几乎都能再生成一条完整的涡虫;涡虫还能进行切割或移植;
•涡虫的再生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递减;
•涡虫饥饿时可将除神经系统外的内部器官消耗吸收,获得食物后各器官又可恢复,变成正常的涡虫。
•Polarity and regeneration in Dugesia. (a) Each of the five pieces regenerates, but the rapidity with which the head develops depends upon the level of the pieces. (b) A two-headed form produced by repeated splitting of the anterior end.
(三)涡虫纲的分类
•涡虫纲是扁形动物门中最原始的一纲,约4000余种。多数种分布于海洋,爬行或浮游生活;有些种分布于淡水、热带及亚热带潮湿的陆地;有些种类在海洋动物体外共栖,还有的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
•多数种类肉食性。以浮游生物、小甲壳类为食。
•海生原始的种类无消化腔,其他种类均具消化腔。比较小的种类,肠仅是一个简单的盲管。•涡虫个体小者不足1毫米,大者可达50厘米。
•有关涡虫纲的分类意见不统一,有的根据消化管的有无及其复杂程度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多肠目等8个目;有的则根据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特点进行分类。
•有关中国涡虫纲分类请参阅:
陈广文,陈晓虹,刘德增。中国涡虫纲分类学研究进展。水生生物学报,2001,25(4):406-412。
二、吸虫纲
•吸虫纲是一些寄生生活的种类,其身体结构特征适应于寄生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