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举措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举措的探索

一、社区居民心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心理状况

调查表明,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黄珏油田生活小区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或轻或重心理疾病成为普遍现象,如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与治疗,便将加重病情的发展,从而加速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

2. 存在的问题

在黄珏油田生活小区居民中,存在不少自我身心不协调和自我身心冲突的现象,甚至内心扭曲、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1)心理失衡导致邻里纠纷和社区人际关系紧张;(2)下岗待业等社会原因,导致各种挫折、焦虑感情绪产生,而各种焦虑和挫败感等消极心理因素;(3)家庭矛盾得不到相应的调适,导致婆媳关系紧张,最终心理压力过重而离婚。

(4)子女教育问题和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焦虑,使心理疾病更早的侵袭到少年儿童。

(5)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使部分老年人因此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病和其他老年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可见心理疾病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隐患。

以上这些问题在社区生活中反映为人际关系物欲化、虚假化,

社区邻里关系冷漠化、无责任化,导致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化、宽泛化,心理疾病年龄趋势更低龄化。

二、“社区心理干预”工作模式设想

1. 心理健康理念建设

(1)要构建人的关系和谐、人的身心和谐,和谐社会始于和谐人格的培养,所以,开展企业社区居民心灵建设教育,是时代的迫切所需。

(2)社区居民的心理疾病不仅会影响居民自身的身体健康,也会大大阻碍社区的和谐发展,为此社区居民迫切需要在社区找到一个规避打击、缓解压力的地方,急需为心理补充维他命。

(3)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识到,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居民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必须借助“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调节心情、防治心理疾病,让居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及时了解、掌握心理疾病调治的方法,使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成为通向广大居民心灵最近、最直接的桥梁。

2. 具体做法

(1)开设“社区心理干预”课程。通过“解烦辅导站”、“音乐理疗”、“心理咨询热线”等心理健康活动方式,请专业心理治疗师定时定点定人为社区居民个体的心理症结进行疏导。在不断为居民心理减压释负的活动中,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定、评估和汇总后,对居民区

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年龄层所反映的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归类,探寻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制定一系列治疗方案和心理预防措施,并编写系统的《心理卫生手册》发给住户。

(2)完善教育形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不断完善良好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授课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适合居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手段,采用通俗的居民区语言,以多样化课程形式,将心理学原理与居民的具体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课程教学形式的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实用、针对性强,课程才能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3)设定有效评估机制。专门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自我评估体系登记表》,在教学“社区心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所学的不同防治方法,在各单元设定课程阶段性自我效果评估标准,并对课程前后进行教学效果测评,来不断总结心理按摩经验、完善心理治疗方法。

3. 预期成效

(1)以一带十作用。通过培训楼组骨干、楼层骨干,使“一人学习,影响一家人,带动一群人”,让心理健康理念进社区楼组和家庭。培育家庭楼组心理文化,促进楼组居民公共参与和学习互动,改善邻里、家庭关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楼组,使居民楼里欢笑多了,埋怨少了,友爱多了,纠纷少了;奉献多了,计较少了。等等。

(2)构建专业体系。在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

基础上,成立“社区心理健康学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专职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开方、把脉,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对居民心理需求做更全面的了解,为心理干预课程建设、课程推广提供强大支持系统。

(3)个人心理素质显着提高。从理论上说,“社区心理干预”对解开人的“心结”应该非常的有效,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对突发事件、应急状况人群,心理干预同样有峰回路转之效。

人们对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的心理调节能力、应变处事能力以及认知重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必将提高了抗挫能力。

三、关于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举措的探索

如何找到社区心理健康的引擎助推力,笔者认为应该以科普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治疗、预防、发展等手段,推进居民群众心理健康教育能持续、核心则是从以往被动的医治心理疾病,向主动的预防心理问题延伸;从以往以疏导为主的工作方式,向以提升自然人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为主转变。

1. 设立专门的半官方组织

把“社区心理咨询工作室”培育成党和政府的一个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使它和外部的心理机构显着的不同,它不仅提供被动的心理咨询服务,还主动根据基层党组织要求,在社区范围内

深入居民小区和单位上门开展排摸调研,提供具有主动性的个案服务、集体心理讲座和服务。比如,职工工作压力本来就比较大,而年终考核总是有先进和相对落后,往往这时的矛盾就容易暴露,这时就要由“工作室”人员前去疏导服务。

2. 整合本土资源,提高覆盖面

由服务队处出面,整合“社区心理工作室”专职及专业志愿者等资源,为服务队培育一批半职业化的社区“心理指导员”队伍,在每个居民楼及重点单位设置1 名志愿者和1 名社区心理指导员,让他们广泛与辖区单位、居民楼进行结对共建,定期联系了解单位和小区近期状况,提供适时的心理个案服务和集体服务。这样,构织一个全覆盖网络,建立长效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机制和处理机制。

3. 划分职能,明确责任

“社区心理工作室”是一个专业机构,但人手肯定较少,服务量有限,只能“坐诊”。所以把全社区的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以及社区心理典型的“疑难杂症”这一块工作任务划给“工作室”。比如针对犯罪人群或有此倾向人群的矫正,对在政府实事工程中无理取闹的人群、无理纠缠不断上访的人群,以及有较严重心理疾病的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等。

广大社区“心理指导员”的主要职能负责下基层进行一般的心理疏导,即“巡诊”,发现较为严重的心理现象或问题,就上报“社区心理工作室”处理。这样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