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人工种子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2017年第6期农业科技
资料显示,自1978年 “人工种子”的概念提出以来 ,国内外对此的报道已有很多,尤其是它在植物生产方面的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应。

其研究不仅涉及大田
作物、园艺植物、,还在药用植物等方面展示出其应用
前景。

本文综述了人工种子的制备流程、发展前景和问题,以期使读者对人工种子有更多的了解。

1.人工种子的概念
人工种子,又称人造种子或体细胞胚种子,是指以
细胞全能性为依托,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
者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能力的分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
物质的外被内能够发育出苗的小颗粒物。

2.人工种子的制备流程
人工种子,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类似天然
种子合子胚的体细胞胚状体,并且用适当方法将其包裹
起来进行繁殖。

其制作流程如下:
2.1目标植物和外植体的选择。

选取目标植物时,不同植物种类发生的难易程度不同,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体细胞容易发生;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体细胞胚的诱导率也不同,幼嫩、生理状态良好的材料比较容易诱导。

外植体的类型上,外植体的部位不同,诱导产生体细胞胚潜力也各异,另外,外植体的选择与体细胞胚的质量有关。

2.2胚状体诱导及同步化。

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或通过试管培养的愈伤组织、花粉或胚囊获得,一般在培养物的表面产生。

一般地,氮源、碳源、无机盐等是其培养基的必需成分。

其中,氮源采用一定浓度的还原态氮,如甘氨酸、氯化铵等;而通常采用麦芽糖作为碳源;在形成球形胚后,为了促进体细胞胚的发育,可以降低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

此外,还需要根据植物种类控制光暗条件。

胚状体的同步化,是指促进所有培养的细胞进入同一个分裂时期,才使其可能成批地产出成熟胚胎。

常用的方法有:激素调节法;低温冲击法;饥饿法;渗透调节法。

2.3人工种子的包埋。

首先,人工胚乳的制作,其实质上是选出人工种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的植物、外植体对于培养基的要求不同,MS培养基最为常用;其次,对于人工种皮的制作, 一直是研究热点,人们不断尝试以期完善现有的制作技术。

再者,主要采用液胶包埋法、干燥包埋法或水凝胶法对人工种子予以包埋,完成人工种子的制作。

2.4人工种子的贮藏技术。

鉴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限制,人工种子在完成制作后,需要贮存一段时间。

当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低温、干燥、抑制、液体石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而干燥和低温相结合的方法是当前应用最多。

2.5人工种子的发芽试验。

包埋制作完成的人工种子,需要分别在无菌和有菌条件下对其做发芽试验。

通常,
将包裹好的人工种子置于MS培养基上即为无菌条件,开放条件下,用蛭石和砂石以1:1的比例混合,即为有菌条件。

此外,防腐剂可提高它的发芽率,陈德富等用100 mg/L青霉素和0.1%CTM作为宁麻人工种子的防腐剂,在自然土壤条件中培养发现,发芽率和成苗率均获得100%的成功。

3.人工种子的意义
人工种子不仅能正常播种、萌发、长成植株,而且
它们还具有一些农业育种与生产上的优点:(1)可使不结实或种子很昂贵的植物得以进行繁殖。

(2)固定杂种优势,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3)可通过在包裹材料里添加入各种物质,人为地影响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抗性。

4.人工种子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人工种子应用广泛,它在大田作物如水稻、马铃薯
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蔡秋红等采用以 3% 海藻酸钠、1%聚乙烯醇包埋水稻体细胞胚,形成的人工种子能储存10d 左右,且不影响它们的萌发和生长;胡赞明等人研究出一种以罐式培养为核心技术,其结果表明,该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5倍, 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脱毒马铃薯较常规增产了40 %以上。

此外,人工种子在名优珍贵但难以繁殖的植物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人工种子在杜鹃兰、金线莲、石斛、半夏等重要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尽管目前人工种子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在于人工种子的质量与成本,使其难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但是相较于试管苗,它体积小、繁殖快、运输及贮存方便,故其开发利用前景仍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陈德富, 陈喜文, 程炳蒿.人工种子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6(2):249 -256
[2]蔡秋红,陈启锋,刘德金. 水稻人工种子的研制[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02):6-9
[3]胡赞民,邓向东,陈正华.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人工种子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05):361-364+399
[4]张明生,彭斯文,杨小蕊,徐利. 杜鹃兰人工种子技术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15):1894-1897
[5]张明生, 李花, 阚世超, 等.金线莲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及萌 发研究[ J] .种子, 2007, 26(11):50 -53.
[6]周宝珍.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制作[J]. 陕西农业科学,2016,(01):67-69
[7]张明生,李花.半夏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及其萌发研究[ J] .种子, 2009, 28(11):4 -6, 10
作者简介:赵淼(199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浅谈植物人工种子及其应用
赵 淼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本文根据植物人工种子这一高新生物技术的概况,主要综述了人工种子的概念、制备流程、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人工种子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工种子;制备流程;意义;应用;前景展望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7-06-0076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