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航道及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评价
一、2012年“智能综合船桥系统”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评审委员会认为:“该系统填补了我国一体化智能船桥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升了自主产品在国际船桥市场的竞争力。其规模化生产可带动造船、导航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我国水上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的数字航道示范工程成功建设后,在一万多公里的航道上推广应用,仅长江干线实施的交通运输部数字航道推广应用项目达3.6亿元,数字航道智能服务平台用户约10万个,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已实现产业化,占有中国80%的市场份额;搭建的“互联网+”航运大数据应用平台已覆盖长江、中国沿海和海上丝绸之路,用户已达200万个;一体化船舶智能导航终端和SDVR船载视频监控设备已在4万多条船舶上安装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三、2014年,中国航海学会召开了“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创新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形成鉴定意见如下:“集成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船岸一体化系统技术,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变换等多维显示技术,在国内首次建成一个融合内河航运相关要素综合的内河航运互联互通智能系统,为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平台;自主研发了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和水位遥测终端,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和水位遥测终端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并在长江、珠江等内河数字航道建设中广泛应用,占有60%以上的中国市场份额。”鉴定委员会认为:“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二、中国航海学会于2011年4月3日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由长江航道局、长江南京航道局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完成的“长江航道数字化和智能航运应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由梁应辰、王家耀、范本尧、马远良、龚惠兴五位院士及交通部总工徐光、交通部科教司副司长张延华、交通部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中国测绘研究院院长张继贤等行业内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该项目创新性很强,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式”。
四、2019年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05)对“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进行查新,结果如下:经对所查密切相关文献的分析与对比,已见关于大数据处理与存储、基于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构建技术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除该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的文献外,未见基于船舶大数据的船舶实时动态跟踪,船货一体化监控和大数据应用平台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
项目名称
数字航道及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大连市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无异议。
该项目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围绕数字航道及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加快推进中国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示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99项,其研究成果已在中国沿海及长江内河、中国近海及海上丝绸之路推广应用;一体化船舶智能应用终端产品在中远海运集团、长航凤凰集团等多家船公司安装使用;“数字航道”已在长江干线及中国内河全面推广应用。该项目创新性强,系统集成难度大,经行业专家鉴定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多维数字航道及一体化智能服务技术。创建了数字航道原型,首创了中国第一条数字航道,突破了航道综合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感知航道系统中的信息自动获取与识别的技术瓶颈,制定并出版了交通行业标准《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航道图编辑与检验平台以及多维数字航道应用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发明了主动式、定制定向的智能服务方法,构建了基于数字航道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
数字航道智能服务平台用户超过10万个;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已实现产业化,占有中国80%的市场份额;创建的世界上最大船舶大数据应用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500个AIS基站,覆盖600多个港口,用户数量超过200万;一体化船舶智能导航系列产品已在4万多条船舶上安装使用,其ECDIS产品已在40万吨VLOC等超大型远洋船舶上应用,打破了国外电子产品在远洋船舶上的垄断地位,提升了国产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近三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逾52亿元,应用本项技术在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产生的效益逾400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航运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突破了多通路海量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大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和融合技术,通过集成AIS卫星,首创了覆盖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沿海和长江的,世界上最大的 AIS船舶大数据应用平台--船讯网,创建了面向中国内河的船货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应用平台--水陆联运网,解决了船货一体化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难题。
3、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系统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智能船桥系统,攻克了应用数字航道和航运大数据支撑并协同船舶智能航行的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系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船舶航运的安全、高效和绿色,为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船舶研究提供支撑。
本项目共获得知识产权授权99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制定了交通行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数字航道示范工程建成后已在全国一万多公里的航道上推广应用,仅长江干线实施的交通运输部数字航道推广应用项目达3.6亿元,多位院士及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很强,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此,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智能航运的主要研究热点是智慧型水路和以此为基础的船岸协同一体化智能船舶,而数字航道和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是制约上述热点的主要技术瓶颈。本项目以交通运输部重点示范工程-- “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围绕数字航道和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两条主线,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创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了从多维数字航道到一体化智能服务、从海量数据采集到航运一体化大数据应用、从船岸协同到一体化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等一系列智能航运应用系统,其成果已在中国水域及海上丝绸之路广泛应用,成为中国航道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并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组建了“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一、2012年“智能综合船桥系统”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评审委员会认为:“该系统填补了我国一体化智能船桥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升了自主产品在国际船桥市场的竞争力。其规模化生产可带动造船、导航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我国水上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的数字航道示范工程成功建设后,在一万多公里的航道上推广应用,仅长江干线实施的交通运输部数字航道推广应用项目达3.6亿元,数字航道智能服务平台用户约10万个,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已实现产业化,占有中国80%的市场份额;搭建的“互联网+”航运大数据应用平台已覆盖长江、中国沿海和海上丝绸之路,用户已达200万个;一体化船舶智能导航终端和SDVR船载视频监控设备已在4万多条船舶上安装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三、2014年,中国航海学会召开了“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创新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形成鉴定意见如下:“集成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船岸一体化系统技术,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变换等多维显示技术,在国内首次建成一个融合内河航运相关要素综合的内河航运互联互通智能系统,为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平台;自主研发了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和水位遥测终端,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和水位遥测终端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并在长江、珠江等内河数字航道建设中广泛应用,占有60%以上的中国市场份额。”鉴定委员会认为:“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二、中国航海学会于2011年4月3日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由长江航道局、长江南京航道局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完成的“长江航道数字化和智能航运应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由梁应辰、王家耀、范本尧、马远良、龚惠兴五位院士及交通部总工徐光、交通部科教司副司长张延华、交通部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中国测绘研究院院长张继贤等行业内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该项目创新性很强,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内河智能航运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式”。
四、2019年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05)对“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进行查新,结果如下:经对所查密切相关文献的分析与对比,已见关于大数据处理与存储、基于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构建技术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除该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的文献外,未见基于船舶大数据的船舶实时动态跟踪,船货一体化监控和大数据应用平台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
项目名称
数字航道及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大连市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无异议。
该项目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围绕数字航道及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加快推进中国智能航运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示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99项,其研究成果已在中国沿海及长江内河、中国近海及海上丝绸之路推广应用;一体化船舶智能应用终端产品在中远海运集团、长航凤凰集团等多家船公司安装使用;“数字航道”已在长江干线及中国内河全面推广应用。该项目创新性强,系统集成难度大,经行业专家鉴定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多维数字航道及一体化智能服务技术。创建了数字航道原型,首创了中国第一条数字航道,突破了航道综合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感知航道系统中的信息自动获取与识别的技术瓶颈,制定并出版了交通行业标准《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航道图编辑与检验平台以及多维数字航道应用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发明了主动式、定制定向的智能服务方法,构建了基于数字航道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
数字航道智能服务平台用户超过10万个;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已实现产业化,占有中国80%的市场份额;创建的世界上最大船舶大数据应用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500个AIS基站,覆盖600多个港口,用户数量超过200万;一体化船舶智能导航系列产品已在4万多条船舶上安装使用,其ECDIS产品已在40万吨VLOC等超大型远洋船舶上应用,打破了国外电子产品在远洋船舶上的垄断地位,提升了国产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近三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逾52亿元,应用本项技术在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产生的效益逾400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航运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突破了多通路海量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大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和融合技术,通过集成AIS卫星,首创了覆盖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沿海和长江的,世界上最大的 AIS船舶大数据应用平台--船讯网,创建了面向中国内河的船货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应用平台--水陆联运网,解决了船货一体化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难题。
3、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系统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智能船桥系统,攻克了应用数字航道和航运大数据支撑并协同船舶智能航行的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系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船舶航运的安全、高效和绿色,为船岸协同的一体化智能船舶研究提供支撑。
本项目共获得知识产权授权99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制定了交通行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数字航道示范工程建成后已在全国一万多公里的航道上推广应用,仅长江干线实施的交通运输部数字航道推广应用项目达3.6亿元,多位院士及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很强,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此,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智能航运的主要研究热点是智慧型水路和以此为基础的船岸协同一体化智能船舶,而数字航道和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是制约上述热点的主要技术瓶颈。本项目以交通运输部重点示范工程-- “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围绕数字航道和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两条主线,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创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了从多维数字航道到一体化智能服务、从海量数据采集到航运一体化大数据应用、从船岸协同到一体化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等一系列智能航运应用系统,其成果已在中国水域及海上丝绸之路广泛应用,成为中国航道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并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组建了“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创新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