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

纳西族婚俗,由纳西女人撑起了泸沽湖上的一方天。作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摩梭人至今保留着走婚制和母系氏族遗风,被民俗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在这方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间到心爱的女子家谈情、留宿,这便是“走婚”。所生的孩子归女方,父亲没有义务抚养孩子,而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他的孩子则又由女方家的舅舅抚养。

这是一群“披星戴月人”,服饰上的星月花纹,是这个民族辛勤劳作,早出晚归的象征。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越过巴颜喀拉山脉,沿雅碧江、大渡河南迁,在丽江坝子定居下来,以种植荞麦,苞谷和牧马为生。因此,早在元朝,他们就创造了本民族神秘的象形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宗教圣典:东巴教。到了今天,祭司东巴们还在用这些文字进行读写,谓之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而纳西族的古乐更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摩梭人真是一群天性浪漫、终身恋爱的人。“走婚”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男女双方若是一旦产生爱情,就可以结交为“走婚”关系。这不受任何章程及任何人的限制干涉,只是以双方的情感来维系,一旦

双方感情不合,便可以自行解除关系、另寻更适合的情人。走婚制,促成并巩固了摩梭人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

我有机会来到了泸沽湖边,这里月儿仿佛近得伸手可及,湖边的流水潺潺。夜空下飘荡着“阿夏”们的情歌,柔隋中带着野性,是等待情郎还是在诉说思念?侧耳细听,远处隐隐传来几声口哨,是走婚的“阿注”在唤狗呢!“阿注”轻轻嘘声口哨,再把准备好的肉馒头扔出,狗就被止住了嘴。人们笑着告诉我:这里的男孩一出生,家人就会为他准备三件礼物:刀、石头和馒头。刀用来拨开情人家的门闩,石头是投石问路,馒头就是为狗准备的了。

沿着歌声寻去,一家大院里正在热热闹闹的开篝火晚会。摩梭姑娘们白裙翩翩,头戴毡帽的摩梭小伙子踢踏的舞步噼噼啪啪,像是爆开了小小烟花。不断有围观的游人被拉舞动的圈子,笑声仿佛被传染似的起起落落。突然,摩梭姑娘们发出一阵欢笑,一个面红耳赤的男孩手足无措地退出了舞圈。原来是这外来的男孩跟着姑娘们学舞步,被姑娘紧捏他的手心,传送出摩梭男女之间相互看上的信号,羞得男孩马上退了出来,却逗得姑娘们笑得前仰后合。

尼玛老得牙都掉光了,眼睛却依旧明亮,那是泸沽湖水洗出来的吧?她端庄地坐在火塘边的上座,请客人坐在左边,把客人的礼物供奉在锅庄上面。接着,苏里玛酒和烤鱼被端

上来了。她的“阿注”那措,如今已经跟她住在了一起,正靠着门槛微笑着帮忙择菜。我悄声问:大爷以前也走过婚吗?“走过!我们都走过!”于是大家都笑了。

那措19岁那年开始走婚,五年间走了四个“阿夏”。直到转山节上遇见尼玛,就再不愿意去爬别人家的花楼了。有了孩子后,那措的妈妈和姐姐就带着礼物上门来认亲。尼玛家将全村老人都请来,用酒和酥油茶款待大家,美酒浇开了人们祝福的歌儿:“你们一个是天上的月亮,另一个是星星,星星永远跟着月亮,永不分离”……

说起转山节,那措老爹就笑得更开了。每年九月的那么几天,所有的摩梭人都要带上食物上山去朝拜格女母女神,姑娘小伙们在一起烧火、喝酒、唱歌、打跳。一场赶山节过后,不知道能结出多少对“阿注”、“阿夏”。

解放初期,民族工作组来了,看到摩梭人还在走婚,就推行“一妻一夫”制,把所有正在走婚的摩梭男女都组织了起来,在公社举行了一个好几百人的集体婚礼。当时没大顾及双方是不是愿意、感情深浅,一律组建成正式的小家庭,从母系大家庭中独立出去。但是后来,大多数的小家庭又都解了体。

现在,走婚的摩梭年轻男女还有;找到意中人后,住在一起的也有。“开心就行嘛!”老爹这样说,他的老伴儿尼玛抿着无牙的嘴笑着。我曾经以为摩梭的走婚是一种终身浪

漫,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走婚对于摩梭人来说,更需要深厚的爱恋基础以及责任感,才会带来婚姻和家庭的幸福!

泸沽湖走婚桥景点讲解

泸沽湖走婚桥景点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脚下的这座桥叫做走婚桥,此桥位于泸沽湖四川境内盐源县草海景区里面。我们脚下的走婚桥是新桥,而旁边这排规则的腐烂木桩则是经历了近百年历史的老桥,因其腐烂毁坏难以修复,所以被弃用了。这座新桥造型优美,桥长360余米,桥面宽约2米,离水面约80厘米,也是由木头建造而成,两侧有栏杆,以防行人落水。此桥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一座桥。 为什么叫走婚桥呢?这得从当地民俗说起。泸沽湖畔生活的是摩梭人,摩梭人生活在“母系家庭”,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走婚”即走访婚,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男子由走婚来维持男女关系而实现种族的延续。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劳动场所或者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若双方中意,则在白天约好,男子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过夜,花楼就是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摩梭人的走婚以感情为第一因素,但也有严格的限制,就是本村本族的男女是不能婚恋的。这跟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得结婚”是一样的。他们这样的民俗规定也就决定了男女走婚必须在不同的村落之间进行。这边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很远,而走婚又必须在晚上进行,为了节约路程,于是在最大的两个村落之间建立了这座横跨草海的木桥供走婚之用,于是此桥便叫做走婚桥。 每当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注”们。月朗星稀,清风徐徐,走婚的摩梭青年在走婚桥上迈着欢快的脚步,伴随着这桥、这草、这水,通往情人的花楼享受欢乐的时光。真是良辰美景,只恨春宵苦短!这桥也被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现在摩梭地区走婚制和结婚制是并存的,但走婚占绝大部分约占70%,同居结婚只占30%。但无论哪一种婚姻形式,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婚姻家庭纷争,它们基于男女自愿,只以感情为基础,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不象现在我国其他地区男女婚配,男方必须要有车有房搞定丈母娘。 时光到了今天,走婚桥除了走婚之用,还是草海两岸村落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游客观赏草海风光的最佳位置。现在请大家自行观赏牌照,20分钟后在我们上桥处集合,一起去草海划船。

走婚制度下家庭分析

走婚制度下的家庭分析 【摘要】文章以在泸沽湖地区的所见所闻为基本材料,以关于走婚制度的已有研究为参考,对走婚制度下存在的两种家庭形式的功能做出了简要的分析,进而提出在走婚制度下的家庭结构中两种家庭形式所处的地位。 【关键词】走婚制度,走婚家庭,所属家庭 一、相关概念释义 在走婚制度下,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家庭”:一种是男女双方成长生活的家庭,即自己的母亲的家庭;另一种形式的“家庭”则是由男女双方及其子女构成的家庭。在文章中,前一种家庭称为“所属家庭”,后一种家庭称为“走婚家庭”。本文将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更好的分析走婚制度下的家庭。 二、家庭功能分析 家庭的主要功能为社会化、情感支持与彼此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下面来仔细看一下家庭的这四种功能在走婚制度下的体现。 (一)社会化。社会学上一般认为社会化始于家庭。在家里孩子们学会认识他们是谁,他们能够和应该期望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等等。在许多方面,家庭都是承担社会化任务的理想场所。他是一个小群体,在这里群体成员享有很多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孩子们的进展情况能得到密切的关注,其行为可以得到必要的调整。进一步说,家长通过很强的动力去教育他们的后代。把

孩子看作是他们生物体和社会体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上也就投入了很多情感。与结婚制度下的家庭不同,在走婚制度下,子女社会化的任务并不是尤其父母共同承担的,而是在自己的所属家庭完成。同时承担孩子社会化责任的并不仅仅是孩子的母亲,还包括所属家庭里的其他亲属,而孩子的父亲并不承担这一责任。 (二)情感与陪伴。家庭的第二个主要功能就是为其成员提供爱与感情。在结婚制度下,尽管单身男子与单身女子保持活跃的婚外性生活日益为社会所接受了,但是由于家庭是现代社会中情感和陪伴关系中不多的几个来源之一,所以人群中仍有很高的结婚率。而且,正因为感情和陪伴关系变得如此重要,因此即使家庭的其它功能都仍能令人满意地发挥作用,但是当配偶的某一方的感情需要不能在家庭内部得到满足时,家庭就有可能破裂。从这个意义上说,提供感情和陪伴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核心功能。 而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所属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的花楼中,第二天早晨之前要离开花楼回到自己的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走婚家庭中男女双方主要靠爱情而不是亲情维持,走婚家庭给男女双方提供的更多的是爱,而较少提供其他的情感支持,男女双方获得的情感支持更多地来自于自己的所属家庭。 (三)性规则。虽然全世界的性观念多种多样,但没有一个社会将有关性的事情完全看成是个人的事。社会对性行为如此关注,

(血泪换来的教训)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自助游攻略

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自助游攻略指南(血泪换来的教训啊...) 此攻略将详述:饮食、穿衣、高原反应、购物等注意事项;路线和景点详情;交通详情等。 在呈上路线之前,无论如何得将血汗换来的经验教训分享一下。 首先是注意事项1、饮食。 云南小吃无比丰富,尤其到了丽江古城小吃一条街,还有酒吧咖啡吧之类的地方,象我这种吃货根本hold不住啊,但是,请大家千万悠着点,云南是非常会水土不服的地方。我是江苏人,去过北京河南山东安徽浙江香港海南韩国,从来没有水土不服过,但是到了云南,因为上吐下泻挂了两天水(PS:在当地报了两个小团,第一个团有近一半人拉肚子,第二个团有一半的人都挂过水...)。云南水质偏硬,特别容易引起拉肚子、上吐下泻之类的症状,所以肠胃弱的还是喝农夫山泉之类的矿泉水吧,想喝热水就把矿泉水倒壶里烧开。另提醒,美食很多,但不要贪食,再混上当地的水一喝,那绝壁是要上吐下泻的。 美食推荐:包浆豆腐,过桥米线,丽江粑粑,凉拌水性杨花,茉莉花炒蛋,纳西烤鱼。靠近忠义街的小小私房菜味道很不错。另,牦牛肉什么的都是浮云,hold住。 2、穿衣。 大理海拔2030,丽江海拔2400,泸沽湖海拔2600,香格里拉海拔3200。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我八月中上旬去的云南,在大理丽江泸沽湖,天气晴朗的话,白天长袖T 恤(短袖开衫)长裤即可,但早晚必须加外套,温差很大,只要天不大亮就好冷,如果天下雨,一定记得披上外套。建议买个披肩,可以防寒防晒还可以当拍照道具。 如果你要去香格里拉,必须带上冲锋衣或者厚外套,我在香格里拉的穿衣如下:下穿棉毛裤和外裤,上穿吊带、长袖T恤、毛衣、外套、和冲锋衣,脖子上围着围巾(披肩)。就这样早上还是略有凉意。 如果你准备去苍山和玉龙雪山,一定要租件羽绒服穿。苍山下了索道后海拔3900,玉龙雪山貌似4000多,非常冷,租羽绒服30元,租吧,冻啥也别冻着胃,下山后跟我似的上吐下泻犯肠胃炎要挂两天水,而且高原上挂水需要挂三瓶,一挂就是4个小时哦! 另外,大家千万别穿什么皮鞋啊高跟鞋的,简直就是自虐,不说爬山,就是古城你也走不了啊,古城里全部是石头路,不是故宫那种平稳的石板路,是高低不平,坑洼严重的石头路,皮鞋会磕破的,高跟鞋根本连着力点都找不着,crocs和凉拖也尽量别穿,因为一下雨路上的石头就很滑,容易摔跤,更重要的是,冷啊!!! 3、高原反应。 高反的症状有头疼、想吐、眼睛睁不动犯困、流眼泪等等。一般人在大理丽江泸沽湖这样的海拔是几乎没有高反的,若有可通过吸氧得到缓解。但,香格里拉上高反的人较多,一定记得买氧气瓶(68元一瓶,别买便宜的,有假!)。进入香格里拉地界,看到藏民的村落时就可以吸一些氧,预防高反,注意是预防!晚上睡觉前再吸一些氧,就能睡安稳了,不然晚上特别容易醒。 吸氧时用罩子罩住口鼻,罩子上的排气孔朝下安放,鼻子吸氧,嘴巴呼气,一次吸氧时间应持续2到3秒,不要一秒不到就松手,那样是没用的,大概吸三到四下就可以了。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6228907.html,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作者:陈晓纬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9期 摘要: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具有强烈的母系社会运行的制度痕迹,遵循着摩梭人的民族 习俗和文化禁忌,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和谐。 关键词:摩梭人;婚俗制度;民族法学 一、摩梭人特殊的母系社会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的泸沽湖畔,自称“纳”、“纳日”、“纳恒”等。摩梭人不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是遗留在西南地区蒙古族的一个别称。但摩梭人并不承认,摩梭人的叫法是来源于他們的古朴民风。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实行“走婚”。成年的男女青年若彼此中意,男方就借着黑夜摸进女方住的小楼,并在天亮前又缩回自己家,。摩梭人是一种以母为大、以女为尊的母系大家庭结构,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为人类社会保留了最后一份母系文明传统。 二、特别婚俗制度—走婚制 摩梭人是我国纳西族的支系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和木里县交界的泸沽湖周围。摩梭人以“母系社会”、“走婚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摩梭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向选择,即半游动半定居且伴有向定居的倾向,并通过男子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游动性经济文化特征决定了摩梭人的特殊家庭形态和婚姻,即“走婚”婚姻范式的出现。尽管这一表现方式有其族群的特殊性,但其本质仍然具有人类社会的普同性特征。在日常生活劳作和社会交往中,通过女性感情的主导,互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结成“阿肖”关系,摩梭人的婚姻关系得以确立,在这个关系中,女方被称为“阿夏”,男方被称为“阿注”。 (一)“阿肖”对象的选择 在摩梭人的走婚制中,对象的选择是女性主導下的情感识别。摩梭人的走婚关系受家长的干涉逼迫不大,也不太注重门第和身份,选择上较为重视家庭血统,除此以外,女子们还比较重视对方的人品、外貌、才华等,在结交“阿肖”关系中,女子的意愿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阿肖”关系的结合与破裂主要在于女子,只要女方愿意他们就可以结合,若女方不愿意,男子不得强求女方。就对走婚对象的选择来看,感情是其前提,尤其是女性对男性的感情,只有当女方表现出对男方的感情并愿意接受男方走婚时,“阿肖”对象方能得以确定,摩梭人之间“阿

6.4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6.4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导入:(课件展示西方龙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而且不仅体现在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上。(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 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 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因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走婚

走婚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们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 他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有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可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望门居 母系氏族制早期流行的一种婚姻居住形式。男女结为配偶后,并不住在一处,而分别居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公社里,男子通过拜访女子的方式实行偶居,女子很少去拜访男子。通常称这种婚姻为望门居住婚或分开居住婚。结为配偶的双方无共同经济生活。婚姻关系不稳定,易合易离。偶居中所生子女属于女方。这种婚姻形式在印度的哈齐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人中曾经存在。中国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通行的阿注婚即为其中一种。望门居住婚的残余还保留在某些已经实行从夫居住婚的民族中,其表现形式有的是新娘婚后需暂住娘家,由丈夫去娘家拜访妻子,直到妻子

摩梭人走婚习俗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都”。 阿夏与阿都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男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男人们只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负责。等他们老了以后,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赡养和送终。 走婚的男女情人之间,完全凭感情交往,凭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厚决定维持时间的长短。一旦感情破裂,离异自由,男子不再走访,或女子不再打开“花楼”房间门,这一婚姻关系即告结束。 一直关注本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宁蒗县妇联摩梭女干部戈瓦·阿平说,稳固的母系大家庭是永宁摩梭人保留走婚习俗的基础。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宁蒗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人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

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介绍

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介绍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奇妙的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而且还有着古老的纳西族。丽江的美景孕育了纳西族文化,而纳西族的走婚也是丽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神奇的走婚吧。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生产生活,只是男方暮来晨往,仅在女方家过夜。 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其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子与女方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联系,男子无法定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与子女经常往来。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阿夏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阿夏关系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年轻时不大稳定,中年以后日趋固定,甚至保持终身,但无论保持多久,男女双方都各居母家。 任何一方不愿再保持关系,或女方闭门不纳,或男方不再登门,阿夏关系即可解除。另一种阿夏同居婚特点是男女双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产生活,养育子女。这种婚姻同样以情为主,自愿结合,离散自由,双方一旦终止关系,各自回自己原来的家,其家庭成员都会欢迎她(他)回来,子女问题也由双方协商解决,不会引起双方的冲突。另外,摩梭人地区也有部分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 但有不少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绝大多数家庭为母系大家庭。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这种家庭的特点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无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关系,家庭权力分工形式为舅掌礼仪母掌财,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极少分家现象。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走婚制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是著名的女性文化带,有着强大的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异彩纷呈民族文化第五章

1 【单选题】(6分) 哈尼族梯田独特施肥方式为() A. 底肥 B. 种肥 C. 冲肥 D. 有机肥 正确 2 【单选题】(6分) 雁门乡小寨子的诸神之中,()的地位最高,是主神? A. 天神 B. 地神 C. 山神 D. 山神娘娘 E. 关老爷 正确 3 【单选题】(6分) 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本土宗教是()。 A. 拜物教

B. 萨满教 C. 苯教 D. 婆罗门教 正确 4 【单选题】(6分) ()是彝族社会以父子连名制的谱牒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 A. 宗族 B. 家族 C. 核心家庭 D. 家支 正确 5 【单选题】(6分) 白族的“火把节”在农历的哪一天? A. 六月二十四 B. 六月二十五 C. 六月二十六 D. 六月二十七 正确

6 【单选题】(6分) 纳西族的什么支系有“走婚”习俗? A. 麽些 B. 摩梭 C. 纳罕 D. 纳恒 正确 7 【单选题】(6分) 以下哪个民族舞蹈是土家族特有的舞蹈? A. 锅庄舞 B. 长鼓舞 C. 阿细跳月 D. 摆手舞 正确 8 【单选题】(6分) 哈尼族梯田()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A. 2009 B. 2010

C. 2013 D. 1999 正确 9 【单选题】(6分) 藏传佛教萨迦派于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所设立的(),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 A. 德格书院 B. 德格印经院 C. 贡钦书院 D. 贡钦印经院 正确 10 【单选题】(6分) 彝族的()为明朝统一西南做出了重要贡献? A. 冼夫人 B. 奢香夫人 C. 卫夫人 D. 杜秋娘 正确 11 【多选题】(8分)

国内值得体验的六个民族风情地

国内值得体验的六个民族风情地 一、丽江泸沽湖——神秘女儿国 居住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习俗,他们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让很多游人好奇。除此之外,祖母屋,母系生活方式,传统的歌舞服饰,也吸引着不少人。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较多宣传和关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 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也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 二、西江千户苗寨——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 苗寨以青石板路串连,枫树成林,枫香扑鼻。西江位于贵州凯里市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云南之旅心路随笔

彩云之南归来有感而发 自彩云之南归来已有半月有余,近闻莎莎姐接踵而至,遂勾起旅行之回忆,再次翻阅所拍照片,所观之景,所历之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以前出去玩,总是和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者一个人独来独往,首次和素不相识的驴友同行倒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之前虽到过一些地方,但感觉这次旅行体验的感受最为强烈,总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些事情,为以后留下回忆的线索。 以前说到云南,最先与之联系起来的不是丽江,不是大理,也不是香格里拉,而是毒品,潜意识里总觉得云南就是个毒品泛滥的地方,记得在机场出口最引人耳目的,便是若干缉毒警和警犬虎视眈眈的巡视着来往的乘客,此番景象倒真没辜负我的一厢情愿的猜想。由于计划的时间紧迫,仅在昆明留宿一晚便马不停蹄的杀到了我们的第一站--大理。来之前,有朋友对我说,大理比丽江好玩,我们怀揣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大理古城,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我们的另一批驴友。游览完大理古城,总感觉难以差强人意,心里有一定的落差,除了让人深恶痛绝的浓厚商业气息之外,确实没发现特别吸引眼球的风景名胜古迹。然而第二天参观了洱海,苍山等景点,才真正领悟了大理“风、花、雪、月"的真正魅力之所在,虽没能一睹奇观全貌,仅是冰山一角,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夜宿大理亦可堪称为风花雪月之夜。 一直想去丽江,因为据说那是个艳遇的好地方。这个被冠以”艳遇之都“的古城,因其妖娆的名字,令全国各地青年男女趋之若鹜。古城里面的古式建筑鳞次栉比,虽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但隐约还是能感受到其古朴的韵味。夜生活是游客们的最为向往和憧憬的最佳体验,晚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尤其是酒吧街最是蔚为壮观。在丽江流传着一句话:把自己灌醉,给别人留机会。细细把玩,这句话倒是有几分猥琐,可是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大家都心照不宣,你懂得。自然而然的引无数女子竞折腰,倒也不足为奇。在海南生活了近四年,习惯了海南的慢节奏的生活,适应了散漫的生活气息,发现丽江亦是如此。早上,日上三竿,只有少数勤奋店家开门营业,多数人都是还沉浸在昨日通宵达旦的灯红酒绿的生活后的睡梦中。整个丽江都在听“一瞬间”这首歌,其节奏欢快,很符合丽江的气息,漫步街头,扑面而来的就是散漫的生活气息。而到过丽江的人都会爱上她的慢生活,享受似水年华,时光静淌。对于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同伴四人在客栈的院落里,举杯痛饮,把酒言欢,惬意之至,良辰美景,佳人相伴,夫复何求?酒能助兴,刺激肾上腺素的喷发,然应做柳下惠。 香格里拉或称为消失的地平线,人们被“香格里拉”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所深深折服。在去香格里拉的途中,窗外的美景让人唏嘘不已。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的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途中在藏族家里听白银推销过程中,一藏族姑娘指着鄙人说:扎西(藏族对男子的统称)你勉强符合我们藏族美男子的审美标准。众人哄笑,场面颇为尴尬,然小心花虚荣的怒放了一下。到了普达措才最感不虚此行。里面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宛如仙境。仰观宇宙之大,遂有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境。行至海拔最高处,向好友发送了一条短信说:这是你收到的短信中,来自海拔最高的一条。然而大家回复的内容众口一词:那里居然覆盖有信号。。。美中不足的是途中有个小插曲,被导游坑了一下,后来经过争取,算是基本维权了,不过颇为扫兴,弄得藏民家访兴趣全无。 在去丽江之前,我曾经对朋友说,希望在丽江寂寥无人的雨巷,逢到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同行去泸沽湖的姑娘总是面带淡淡忧伤,倒也应了此景。因为其他几个同伴从香格里拉归来有了审美疲劳,类似”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味道,认为属都湖之美,无出其右,泸沽湖便失去了游览的意义。我们便算是“分道扬镳”了,分头行动。然而,到了泸沽湖,我

走婚

对“走婚”文化深层次的剖析及展望 文章摘要 走婚文化诠释的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爱情观,它无关权势、利益。在走婚过程中,女性受到绝对的尊重。在这篇文章中,我简要地描述了走婚的来源及形式,主要讲解自己对走婚文化的观点,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不同的层面来讲述走婚文化存在的意义。文章的资料来源于网上,我经过提炼要筛选一些比较合乎情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走婚文化。但本文也存在很多缺陷,我并没有亲身了解这种走婚文化,所以,有些观点可能有些片面。在文章的最后,我总结了自己对走婚文化的发展,并希望走婚文化可以简简单单地长存。 正文 初闻走婚,是在高三的时候。那时的语文老师在一次课上跟我们谈起关于云南摩梭人的走婚,当时老师只是粗略地介绍了一下,我当时对于走婚现象的存在感到费解,现在都新世纪了,不都是一夫一妻制吗?为什么社会会允许这种现象的存在?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但我没有去详细地了解过,直到现在,我了解了一些关于“走婚”的一些知识,才知道走婚现象为什么会存在。 一、何谓走婚? 就我在网上了解的一些资料而言,走婚现象存在于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的摩梭人,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的扎坝大峡谷的扎坝人。纳西族为世界第一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民族,而扎坝则是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地区”。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走婚”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通过“走”而形成的一种婚姻形式。其实走婚并不单单是走,这过程中可藏着很多技巧和规矩。 二、关于走婚的来源 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格姆女神是一位异常美丽而浪漫的女神,她不仅有闭月羞花之貌,而且聪明能干,众男神统统拜倒在她的裙下。遗憾的是他们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一天,一位与女神心心相印的男神来访,久别后的重逢,使他们有说不完的绵绵情话,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按上天的规定男神必须在黎明前返回天上。男神匆匆上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女神痴情地望着他,泪流满面。男神眼看到了关天门的时候,只好快马加鞭,但心中仍割舍不下对女神的眷恋,在一道山脊前突然勒马回头,马失前蹄,在山脊上踏下一个深深的蹄印。女神的泪水注满了马蹄印,形成了今天的泸沽湖。男神见状向湖中挥手撒下一把珍珠,瞬间晶莹剔透的珍珠变成了一个个小岛。从此,男神、女神开始了永远的夜访晨离,形成了摩梭男女的自由走婚,而走婚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摩梭人和扎坝人均生活在母系社会中,他们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双方终生各居母家的婚姻形态,俗称走婚。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强迫,也不太注重对方的门第、身份和地位。选择上较为注重家族(母系血缘的男女之间禁止结交),看重对方的人品、才干、外貌等,女方的意愿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爱憎采取舍。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即使是婚姻也是充满利益性质的,一般女方看中的是男方的身份、地位、权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充裕了,但是很多人得精神生活却是

“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 纳西族婚俗,由纳西女人撑起了泸沽湖上的一方天。作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摩梭人至今保留着走婚制和母系氏族遗风,被民俗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在这方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间到心爱的女子家谈情、留宿,这便是“走婚”。所生的孩子归女方,父亲没有义务抚养孩子,而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他的孩子则又由女方家的舅舅抚养。 这是一群“披星戴月人”,服饰上的星月花纹,是这个民族辛勤劳作,早出晚归的象征。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越过巴颜喀拉山脉,沿雅碧江、大渡河南迁,在丽江坝子定居下来,以种植荞麦,苞谷和牧马为生。因此,早在元朝,他们就创造了本民族神秘的象形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宗教圣典:东巴教。到了今天,祭司东巴们还在用这些文字进行读写,谓之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而纳西族的古乐更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摩梭人真是一群天性浪漫、终身恋爱的人。“走婚”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男女双方若是一旦产生爱情,就可以结交为“走婚”关系。这不受任何章程及任何人的限制干涉,只是以双方的情感来维系,一旦

双方感情不合,便可以自行解除关系、另寻更适合的情人。走婚制,促成并巩固了摩梭人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 我有机会来到了泸沽湖边,这里月儿仿佛近得伸手可及,湖边的流水潺潺。夜空下飘荡着“阿夏”们的情歌,柔隋中带着野性,是等待情郎还是在诉说思念?侧耳细听,远处隐隐传来几声口哨,是走婚的“阿注”在唤狗呢!“阿注”轻轻嘘声口哨,再把准备好的肉馒头扔出,狗就被止住了嘴。人们笑着告诉我:这里的男孩一出生,家人就会为他准备三件礼物:刀、石头和馒头。刀用来拨开情人家的门闩,石头是投石问路,馒头就是为狗准备的了。 沿着歌声寻去,一家大院里正在热热闹闹的开篝火晚会。摩梭姑娘们白裙翩翩,头戴毡帽的摩梭小伙子踢踏的舞步噼噼啪啪,像是爆开了小小烟花。不断有围观的游人被拉舞动的圈子,笑声仿佛被传染似的起起落落。突然,摩梭姑娘们发出一阵欢笑,一个面红耳赤的男孩手足无措地退出了舞圈。原来是这外来的男孩跟着姑娘们学舞步,被姑娘紧捏他的手心,传送出摩梭男女之间相互看上的信号,羞得男孩马上退了出来,却逗得姑娘们笑得前仰后合。 尼玛老得牙都掉光了,眼睛却依旧明亮,那是泸沽湖水洗出来的吧?她端庄地坐在火塘边的上座,请客人坐在左边,把客人的礼物供奉在锅庄上面。接着,苏里玛酒和烤鱼被端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完备。它的内容及其庞杂,但体现出几大基本特征。接下来我将就这些特征来谈谈我对日本家制度的看法。 首先,在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中,家的观念至高无上。我认为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传统的日本家庭较少出现重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日本家庭中男女主人各自有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男主人一般是外出工作来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女主人则在家打理内务,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工作上很少产生交集,因此很少因为工作上的事而发生矛盾,即使出现矛盾,由于当事双方都很看重家,最后矛盾一般都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从而保证了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二战中,日本打了败仗后士兵很少当俘虏,他们一般都选择自杀来表达对天皇的忠诚,这一方面表现了武士道对他们的影响,从侧面也反映了日本人对家的重视,他们以这种方式来保全家族的声誉,不让家族蒙羞。其次,在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中,家长拥有强大的家长权。这就难免会出现“独裁”现象。一方面,家庭决策者由于个人决策的失误而导致家庭遭受损失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独裁”的出现,其他家庭成员无法自由的发表观点,压抑了家庭的活力,而且,这也无可避免的导致“为上是从”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家庭无法朝良性发展。然后,在家庭关系中,日本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它反映了在日本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地下。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中,妻子没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在共同劳动方面,妻子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事务却无法享有应得的“报酬”,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在日本社会,同族关系要优于姻亲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对等,在日本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家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在日本社会,长子继承制度是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核心。我认为长子继承制有它的双重性。长子通过继承家产家业来继续维持家族的繁荣,尤其是当长子能力出众而其他诸子能力平庸时,它可以极大的保证家产家业不被分割从而削弱家族的势力。此外,由于其他诸子实行“走婚制”,这样可以拉近兄弟妯娌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家族气氛。从反面来讲,如果长子没有能力时,他继承家业只会让家族衰败,而且由于长子继承了绝大部分家产,这势必会引起其他诸子的不满,在这一层面上来说,长子继承制只会成为兄弟反目的导火索。长子继承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通过对日本传统家制度的思考,我发现日本传统的家制度内涵及其丰富,掌握日本传统的家制度,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日本社会发展的动向。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人认为,婚姻是“人伦之基”,是万事之始。 ?人类的婚姻活动有一个从愚昧到文明的历史进化过程。 ?先后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主要婚姻形式。 ?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 第一节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吕氏春秋·恃君》说:“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一、血族婚(也称族内婚) ?血族婚是原始人类的第一个婚姻形式。 ?即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姊妹)的婚配关系。 ?干宝《搜神记》说:“槃瓠产六男六女,槃瓠死后,自相配合,同为夫妻”。 二、亚血族婚和对偶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四》:?°娶妻避其同姓?±。 1.什么是族外婚和对偶婚 ?亚血族婚,也称族外婚。 ?所谓族外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通婚。 对偶婚 ?所谓对偶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之间一对一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实行同居,它是族外婚配偶范围的缩小和配偶对象的相对固定。 2.族外婚和对偶婚的特点 ?在亚血族群婚阶段,男女婚配仅仅是纯粹的性关系,彼此既不结成固定夫妻和家庭,也没有经济往来纠葛。 ?婚姻形式是男子夜宿女家,昼归本氏族。 古代称谓中的反映 ?《尔雅·释亲》说:“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云南永宁地区的摩梭人,目前仍实行走婚制。 三、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确立 ?1.一夫一妻制产生的原因 ?在男子社会地位曰益提高的情形下,原先子女归母亲氏族而继承母氏族财产的制度,自然而

摩梭人

摩梭人的民俗文化 【摘要】: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婚俗及节庆与宗教活动中,较为集中突出地体现出了建立在“阿夏”婚与母系制之上的、以女性崇拜为核心的摩梭文化特征。作为摩梭文化体系中的歌舞,也具有了多民族的歌舞特征。摩梭歌舞同其他少数民族歌舞一样,体现出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特点,而以女神崇拜为核心的具有母性色彩的摩梭歌舞,反映了这个“东方女儿国”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摩梭人;民俗文化;摩梭歌舞;母系制 摩梭人居住在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畔。泸沽湖因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特殊的母系家庭制和走婚习俗而闻名于世,这个被人称为“母系氏族最后一块领地”的“东方女儿国”,笼罩着奇特而原始的“母性”光环。 世居于云南省宁蒗县的摩梭人,是当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从南北朝时定居于此,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主要聚居于泸沽湖周围的永宁、红桥、翠依等地, 1990年人口普查时,县境内的摩梭人共有15 096人,而相邻的四川省盐源县也有数千名同语同种的自称`“纳日”的摩梭人。解放后摩梭人被定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而他们至今自认与纳西族有本质区别,应是单一民族,即使不然,也宁愿定为藏族支系。他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融汇藏文化、蒙文化、彝文化、纳西文化、普米文化及汉文化精髓而形成的独特的摩梭文化体系支配着其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随着近年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族经济的振兴,古老平静的摩梭社会也发生了震荡,摩梭人传统的民俗文化心理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摩梭人的传统文化 摩梭人有自己的语言,使用藏文,有时也用汉文、彝文,大部分人能讲汉语,能歌善舞。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他们均有自己的独特风貌。摩梭人世代居住于建筑风格独特的“木垒子”房中,有自己的服饰和饮食习惯。尤以女性当家,数代同

基础法学

基础法学 主要线索:1.法的定义(是什么) 2.法的特征(有什么特征) 3.法的要素(由什么组成) 4.法律渊源(主要表现形式) 5.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哪两大体系) 6.法律体系 7.法律责任 8.法律职业 9.法的实施 10.法律程序 11.案例分析 12.开庭的程序 内容: 一、引入内容: 1.案例: (1)1997年6月2日,杜某将自己家的耕牛借给邻居刘某使用。6月8日,刘某向杜某提出将耕牛卖给自己,杜某表示同意。双方商定了价格,并约定3天后交付货款。但6月10日,该头耕牛失足坠下山摔死,对于该耕牛死亡的财产损失,应当由谁来负责?(B) A.杜某 B.刘某 C.刘某和杜某各承担一半 D.杜某承担1/3刘某承担2/3 解释:这个题是考的是民法中的简易交付,简易交付是指动产物权在设立和转让前,如果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了该动产,就无须再行实际交付,从法律行为发生效力时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例如:出让人在转让动产物权之前,受让人已通过委托、租赁、使用、借贷等方式而实际占有了该动产,则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生效之时起,视为交付。(交付分为现实的交付和观念的交付,观念交付就是特殊的交易方式包括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 本题中,6月8日,刘某向杜某提出将耕牛卖给自己,杜某表示同意。风险已经转移。 (2)甲欲购买同村乙的一头耕牛,甲在挑选好耕牛后,支付给乙价款,双方约定,甲于次日提牛,当晚山洪爆发,将该牛冲走,那么对于该牛的损失应该由(B) A.甲承担 B.乙承担 C.甲乙负连带责任 D.不可抗力,甲乙均不负责任 解释:风险自交付时转移,由于题中牛并未交付所以风险仍然由乙承担。(3)甲有4头牛要卖掉,便对乙说:“你先牵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你就买下,价款5000元。”乙牵回了4头牛,未付款。牛在试用期间生下了一头小牛,该牛归谁所有?(A)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或乙 解释:本题考查标的物孳息的归属。本案中标的物尚未交付,所有权仍归甲,所以依法马应该归甲所有。 由此可见,法律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它除了能规定人的日常规范,规定人的权利义务,还能调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法律常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2.介绍法学科目 公法、司法。哪些属于民事部分、哪些属于刑事部分、哪些是行政。 二、主要内容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要素 概念:法是由哪些基本的因素或元素组成。 法律规则的要素: 假定、处理、法律后果 处理:法律关于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表达方式:可以、有权、有……的自由、不受……侵犯、或应当、必须、不得、禁止等)法律后果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 例如: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4.法的渊源 是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和作用的意义和法的外在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