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

合集下载

云南走婚风俗的简单介绍

云南走婚风俗的简单介绍

云南走婚风俗的简单介绍
云南走婚风俗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神秘的传统,它也把云南的风俗特色给世人展示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云南走婚风俗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即结婚仪式及婚后耕种活动。

在结婚仪式上,必须由一个“马头手”及一群圣旨庇佑,由双方家长介绍双方家家世代;结婚仪式中还有着“洗婚”、“交押金”、“随礼”等传统活动。

婚姻缔结以后,双方家庭还会举宴招待宾客,双方家族人员还会以各种娱乐活动欢迎新婚夫妇。

在婚后耕种活动中,必须由男方家庭的亲戚率先发起,带领新郎新娘去云南祖籍耕种,耕种绝对要做到同部、同洒、同种、同收。

婚后耕种还有一种盛况——婚酒,在这个习俗中,新婚夫妇一起争气,男方把酒向女方全部喝完,意味着他们可以互相理解、共建家庭。

总之,云南走婚风俗对传统文化的根植和发扬极具意义,若你有机会去云南,一定要参加一场云南走婚风俗,感受本土风情!。

纳西族走婚

纳西族走婚

纳西族走婚纳西族走婚的意思是: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

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

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习俗。

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

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

之后男方家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

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

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

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

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

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徙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

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演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

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

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走婚族,也被称为“走亲戚”,是指一种特殊的婚姻,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这些地区,走婚族群主要为彝族、白族、纳西族、畲族等少数民族。

走婚族的婚姻与汉族的单姓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走婚制度中,男方和女方都不同姓,并且婚后男方不进入女方家庭,而是继续留在自己的家族中生活。

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侧重于互助和繁衍后代,而不是共同居住和家庭共同生活。

走婚族的社会结构较为特殊。

他们通常居住在以家族为单位的村落中,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领地和家族成员。

男性成员在婚后仍然留在自己的家族中,负责管理家族事务和土地资源,而女性则继续留在自己的家族中,负责照顾子女和家务劳动。

夫妻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主要通过定期的走访和亲戚关系来维系。

走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

这种制度不仅反映了对家族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视,也有助于维持家族之间的平衡和关系的和谐。

在走婚族群中,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承载着文化和社会传承的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走婚面临着许多挑战。

年轻一代逐渐接受了现代婚姻观念的影响,开始更加倾向于与配偶共同居住和建立独立家庭。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性和移民也对走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走婚族群逐渐减少。

总的来说,走婚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婚姻。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特点。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走婚正在逐渐衰退,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婚姻观念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走婚

什么是走婚

什么是走婚走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主要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与一夫多妻制不同,走婚是一种一夫多妻制的衍生形式,即一个男性可以同时与多个女性建立婚姻关系。

走婚源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如中国南方的傣族、纳西族、羌族、毛南族等。

尽管走婚与一夫多妻制在本质上相似,但它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走婚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婚姻制度,男性和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走婚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平等和互助关系。

男性要同时满足所有妻子的需求并公平对待每个妻子。

女性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和支持。

传统上,走婚通常涉及到一男多女的婚姻关系。

一个男性可以选择与多个女性结婚并与之共同生活。

在走婚的制度下,男性通常需要同时承担起照顾和供养多个家庭的责任。

这意味着男性必须具备经济能力来满足多个家庭的需求。

走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特定社会和经济环境。

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源匮乏,生存环境艰苦。

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走婚制度可以增加亲缘关系的联结,弥补资源的不足,提高家庭的生产和生活能力。

走婚制度也为社区的和谐与稳定提供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走婚可以增强社区内的社会互助和合作。

在走婚的制度下,亲戚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可以相互帮助和支持。

另一方面,走婚也为社区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共享。

多个家庭之间可以共同分担任务和责任,提高社区整体的生产和生活效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走婚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走婚有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如果男性的经济能力无法为多个家庭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将会导致妻子和子女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走婚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下,与一夫一妻制相冲突。

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走婚制度不符合这些价值观。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对走婚进行一些限制和规范。

他们鼓励走婚群体逐渐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此外,教育也被认为是改变走婚制度的关键因素,以帮助人们提高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对走婚的看法和理解

对走婚的看法和理解

走婚,是一种源于云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爱情、婚姻和社会的关系。

在我看来,走婚不仅仅是一种婚姻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首先,走婚体现了对个体自由的尊重。

在传统的婚姻中,往往是由家庭或者社会来安排婚姻,个人的意愿常常被忽视。

然而,走婚却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自由。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和喜好选择伴侣,不受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束缚。

这种自由的选择,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其次,走婚是对真爱的一种坚守。

在走婚中,夫妻双方通常是基于真挚的感情而走到一起。

他们不受物质和世俗观念的干扰,只追求心灵的契合。

这种纯粹的爱情,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它让我们看到了真爱的力量,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走婚作为一种婚姻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缺乏法律和社会制度的保障,走婚关系往往比较脆弱。

此外,走婚也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子女抚养、财产分配等。

因此,在实行走婚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各方面的权益。

总的来说,走婚是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它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社会制度,为走婚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这样,走婚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婚姻形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摩梭人走婚

摩梭人走婚

摩梭人走婚
摩梭人走婚
甘肃省的摩梭人是华夏民族的一支,他们应用传统的走婚制度行亲属婚姻,长
期以来,一直非常受到当地人民和外界人士的尊敬和崇敬,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婚制度是摩梭人走婚的一种制度,也叫说拐婚、拐媳妇,是指由家里的长辈
去另一家已婚男人家找一位姑娘,新房家不接受使者,也不给任何请求后付款,以“一口气”作为要价,只要男方一答应,就很容易结婚。

摩梭人走婚的过程,一般都以新房家的家里的老人,看中的姑娘为主,走婚到
家里,如果家里的老人认可,便将新娘接回家里,在老人的庇佑下举行喜事,家里人会为新娘准备装饰和新衣,异族的新娘加入后,便可成为一家人,家宴也会热闹非凡。

摩梭人走婚的严厉程度,取决于新房家的经济状况和审美观念,新房家的象征
物必须合意,而且由于走婚没有任何文书约定,夫妻双方就是按照口头约定结婚的,所以走婚的过程,一定会紧张而又扣人心弦。

摩梭人走婚制度对风俗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一些没有接触文化影响的地方,传统习俗仍然很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当地一些地区走婚仍然是非常普遍的。

摩梭人走婚,虽然传统,但其中反应出人与人交往的文化和伦理道德,它有利
于维护摩梭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风俗对新生活的启发作用。

因此,摩梭人走婚成为广大摩梭人的精神力量,期待着延续这一传统,为摩梭人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云南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云南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云南走婚族是哪个民族
摩梭族
云南的走婚族是少数民族摩梭人独特的婚姻方式。

摩梭人是典型的母系社会,这里基本没有婚姻制度,除开少数人家因为要增加劳动力而娶或招。

摩梭人的走婚,在摩梭语中叫做“色色”,意思就是走来走去,表示男女没有任何的婚姻关系。

云南走婚习俗详解:
1.因为摩梭人在白天男女很少独处,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相聚在一起。

2.云南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

3.不管是哪种走婚方式都需要举行一种古老的仪式,一般是在半夜举行,但是没有宴席不会请客。

(1)两人都互相喜欢之后,两人可以决定住在一起。

(2)男方要请一个证人到女方家,之后要在母亲以及舅舅的默认下才能举行。

(3)男方需要将自己准备的礼品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然后想祖宗心里,之后再向母亲、舅舅、姐姐行礼,接受祝福。

4.两种走婚方式解释
(1)阿夏异居婚
a摩梭人的走婚,一般是在聚会上以唱歌或者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b若是男子对女子喜爱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可以在半夜时分达到女子的房间。

c进入房间需要爬窗户不能走正门,进入房间之后需要将帽子或者是其他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勿扰。

d男女之间的约会一般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个时候可以走正门,但是要在天
亮之后,或者女方长辈起床后在离开,则会被视作无礼行为。

e然后每日循环这样的方式约见心上人。

(2)阿注定居婚就是指,男方和女方都从家里搬出去,或者男方去女方家居住。

走婚

走婚

走婚:云南、四川摩梭人婚姻习俗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

,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

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

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双方如果觉得性格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无论男方或女方,任何一方要结束这种关系都可以。

一般情况是假若男方不愿再维持“阿肖”关系只要给女方说一声“我以后不来了”就行了;或者长期不走访女方,婚约自行解除。

如果是女方不愿意.就可以当面告诉男方“你不要来了”,或者在男方走访,面带难色或拒绝进入花房,男方自觉没趣,就该理智地退出。

走婚风俗的方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

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

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风俗的简单介绍

走婚风俗的简单介绍

一、什么是走婚
1、其实走婚就是走访婚,这种习俗是我国云南地区摩梭族的一种婚姻习俗,因此出现这种比较独特的风俗习惯,容易被外界关注,这种走婚方式就是纯粹爱情中的关系,并没有一些经济关系掺杂到里面,只要发现感情有变或发现两人性格不合的,就可以随时结束这种关系,所以这是感情自由与婚姻关系都比较简单纯粹一种联姻方式,在摩梭族的男女关系都是平等的,不会像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在婚姻关系里男女关系看的非常复杂。

二、走婚有哪些习俗
1、当天色慢慢黑下来以后,走婚家庭中的成年男子一般就会出门,在他们中间有的是舅舅,哥哥,弟弟在出门以后就会来到各自的阿夏家,阿夏的意思就是走婚族中男方中意的女子家,这是一般阿夏都会在家中等待自己的阿注,而阿注就是走婚族中女方满意的男子,如果是当家长的就是阿夏,那么在晚间就比较忙,自己的舅舅与兄弟出门还需打点,因为要照顾老人或者是孩子,而还要接待自己心意的阿注。

2、有些家中成年女性比较多,因此前来约会的阿注也就比较多,但是他们之间都有不同的暗号,如果来的不是自己的阿注,一般就不会让他们进入自己的房中,只能对的上暗号的阿注女方之后才会将门打开,让阿注进房间。

3、在他们之间一般都不会出现第三者,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都各自住到自己的家中,也不会依靠谁,在摩梭族如果没有离婚的,孩子没人抚养和财产继承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当地的一些阿夏阿注们就会相互尊重和负起责任来。

走婚民俗故事

走婚民俗故事

走婚民俗故事1. 你知道吗,在摩梭族有一个特别神奇的走婚民俗。

就说阿妹卓玛和阿哥扎西吧,他们之间的感情啊,就像是泸沽湖上那片清澈湖水与岸边青山的依恋。

有一天晚上,扎西按照约定来到卓玛的花楼下,轻轻丢了颗石子上去,卓玛开了窗,这爱情故事不就开始啦!走婚就是这样简单而纯粹,让人感叹这独特的情感联系,多有意思啊!2. 哎呀呀,讲讲那个美丽的阿依和勇敢的巴图的故事吧。

他们可是对走婚的有情人呐!每次巴图来找阿依,就像那星星迫不及待要去见月亮。

有次巴图在路上遇到了点小麻烦,但他那股子执着劲,就像草原上奔跑的骏马,谁也挡不住他去见阿依的心。

这不就是走婚民俗的魅力嘛,能让人有这么深的执着和爱恋,真的好神奇呀!3. 听说过么,那个普米族的姑娘拉姆和小伙次仁的走婚故事超精彩的。

次仁为了能和拉姆在一起,那真是想尽了办法呀,就好像一只小蜜蜂努力寻找最甜的花蜜。

到了走婚的时候,次仁满心欢喜地去到拉姆那里,他们的相处多温馨呐。

走婚这种民俗,真的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难道不是吗?4. 来,听听阿花和阿强的故事呗。

他们也是走婚的一对呢!阿花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等着阿强来。

而阿强呢,每次都满怀期待地前去,像个孩子盼望着心爱的礼物。

在走婚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越发深厚。

这种独特的民俗,不就是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吗,难道你不觉得?5. 曾经有一对恋人,小芳和小强,他们遵循着走婚的传统。

小强去找小芳的时候,那小心翼翼又急切的样子,就像捧着宝贝似的。

而小芳呢,看到小强来,那开心的笑容就像绽放的花朵。

走婚让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浪漫,这就是它的迷人之处啊,不是吗?6. 你想想看,阿珍和阿勇的走婚生活多有趣呀。

阿勇总是在夜晚带着满心的爱意来到阿珍身边,就如同归巢的鸟儿。

他们相互陪伴,相互取暖。

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走婚是云南当地的一种独特的婚姻模式,下面来看看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1、云南有个纳西族的支系叫摩梭族,他们就是的人们口中的走婚族,居住在云南的西北部,泸沽湖女儿国的边上。

2、摩梭族也是一个母系社会族,也就是说这里以女子为尊,早起的摩梭族他们基本没有婚姻制度,繁衍都是靠“走婚”。

3、“走婚”的意思就是男女之间没有婚姻关系,一般夜晚男方到女方家里走访,一般第二天凌晨离开回到自己家中。

4、在走婚时女方生下的孩子,早期是舅舅抚养现在是女方家人自己抚养,男方不用负责任,因为在走婚族中,两人的伴侣关系也不是固定的。

5、现代的话,摩梭人族人的这种走婚只存在两个相爱的未婚男女上,他们很是排斥外界的人,一般只和自己的族人走婚,另外现在摩梭族人也有了一妻一夫制度,男方同样要有肩负养家的责任。

云南哪个族可以一妻多夫
1、在云南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下有个村庄,叫做“雾浓顶村”。

这里的婚姻制度就是一妻多夫制度。

2、据说在这个村庄里面有20多户人家,其中有8户是好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的,最好的有4个兄弟娶一个妻子,这种现象在云南一带还是比较常见的。

摩梭人走婚习俗

摩梭人走婚习俗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

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

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都”。

阿夏与阿都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男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男人们只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负责。

等他们老了以后,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赡养和送终。

走婚的男女情人之间,完全凭感情交往,凭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厚决定维持时间的长短。

一旦感情破裂,离异自由,男子不再走访,或女子不再打开“花楼”房间门,这一婚姻关系即告结束。

一直关注本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宁蒗县妇联摩梭女干部戈瓦·阿平说,稳固的母系大家庭是永宁摩梭人保留走婚习俗的基础。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

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宁蒗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人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

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

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

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

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比东巴教原始,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

四川摩梭族走婚的由来(现在的摩梭族是怎样“走婚”的)

四川摩梭族走婚的由来(现在的摩梭族是怎样“走婚”的)

四川摩梭族走婚的由来(现在的摩梭族是怎样“走婚”的)提到摩梭族,“走婚”就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

摩梭人主要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处的丽江市泸沽湖畔。

神秘的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去体验“走婚”的刺激。

“走婚”是摩梭民族独特的婚姻方式,也不是你喜欢哪个女孩,就能爬到哪个女孩的房间里,前提必须是征得该女孩的同意,才能爬到女孩的房间。

一般情况下,摩梭族满14岁以后的、符合走婚条件的男孩女孩,会因为唱歌、聚会等各种途径先有所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如果双方彼此都有好感,才会约定好暗号。

这样,男孩子才会在夜晚赶到女孩的“花楼”约会。

摩梭人的房子都是由木头一层层堆砌起来的,爬起来比较方便。

男人爬上去之后,要把自己的帽子挂在窗户上,提醒别人自己正在约会,不要前来打扰。

约会之后,男人要趁着天还未亮赶紧离开,离开的时候可以走大门。

如果起床时间晚,家族中的长辈已经起床,就会被视为失礼。

“走婚”后的男女白天还是生活在各自的家中,只有在晚上才会回到女方的房间。

这种婚姻不存在背叛等负担,谁不愿意再与对方“走婚”了,通知一下对方就解除“婚约”了。

“走婚”生下的小孩归女方家抚养,生父只用在满月的时候公开举办一次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就行了,这样是为了避免以后孩子们之间发生同父乱伦的事情。

这种婚姻形式让很多外地人向往,尤其是现代的男人,没有一点负担和压力,多好!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和当工人、教师等职业的摩梭族男女也都实行一夫一妻制。

那些农村里仍然保留的“走婚”,也不是我们外地人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他们基本上也算是一夫一妻了。

比如,晚上男人骑着摩托车到女人家里来,早上骑着摩托车回到自己家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而已,这便是现代的“走婚”。

走婚是什么意思

走婚是什么意思

走婚是什么意思走婚是居住在不同寨子的男女青年,他们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却因为互相爱慕而在夜晚走进密林深处以结合为目的而走婚。

“走婚”中的双方只需要找个地点“对歌”就可以了,如果双方都觉得对方还不错,那么他们便走入森林继续开始他们的浪漫之旅;倘若不满意,则重新选择其它地点,再次结识另外的异性朋友或是回家与父母商量,让父母作主从此将双方终止恋情关系。

走婚的生活简单又美好。

但这样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大多数走婚者在三五年内就已经分道扬镳了,但留下一些没有解决走婚问题而步入婚姻殿堂的,也算是比较幸运吧!“走婚”也就是指通过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相互交流情感、约会见面的方式来寻找自己心仪对象并与之结合生活在一起,然而这样既快乐又令人向往的事情却因为一方反悔而无法维持。

笔者所听闻的最长时间走婚案例就是十八年,期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他们至今仍坚守着走婚关系。

第二种“走婚”就是把这样的走婚当做习惯,根本谈不上爱情,这样的婚姻肯定存在某些问题,走婚者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你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吗?据说“走婚”的女人要等到出嫁后才能够解脱这样的生活,被“嫁掉”,也就是走进别人的家庭,由别人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相夫教子,完全失去了自我。

虽然走婚这种婚姻形态对于部分少数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但这毕竟是违背婚姻伦理规范的一种行为。

当初走婚的人并非真正彼此相爱,而仅仅是利益的驱使。

后来这种文化渐渐被社会抛弃,随着人类的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倡对传统习俗进行必要的改造与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当然,我们无论怎么样去努力尝试和探索都永远不会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走婚女孩只在出嫁前几天才在村里亮相呢?答案很显然,她并不是被逼的,她根本没想着一辈子不出嫁。

对于这样的婚姻形式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宽容,尽管我们心底里认为走婚有悖于常理。

对于当代的青年来讲,走婚这样的风俗还值得去追究,但我们不应该刻意批判或者赞赏,因为只要每个人都能体谅对方、尊重对方、相信对方,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减少误会的产生。

走婚制

走婚制

走婚制简介走婚制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

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

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是著名的女性文化带,有着强大的女性文化传统。

尽管川藏线的开通,淹没了大部分走婚文化,然而横断山脉里仍存留着孤岛:走婚制至今还部分保留在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

摩梭人美丽的泸沽湖畔,生活着纳西族的分支摩梭人,他们是当今世上硕果仅存的母系氏族社会,一切全由女性支配。

因此,较之其他地方女性,摩梭姑娘多情且主动。

同时,由于青山秀水的滋润,摩梭姑娘大都容貌俊美且别有自然风韵。

来到这里,恍如进入花的海洋。

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有自由色彩的婚姻形态。

摩梭女孩成年(12岁)时会举行隆重的穿裙礼,从此之后,可由她挑选如意郎君,其他人(包括父母)均不能干涉。

一旦选中,女孩会暗示情郎夜来闺房探访。

摩梭人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双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维系关系。

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会,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抚养。

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访或由女方在闺房门口放双男鞋即可离散,无怨恨,无忌妒,随缘而行,外人更不可有异议。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婚姻大都仍保持着一夫一妻制,更无女尊男卑的观念。

叶车人在哀牢山区部分哈尼族叶车人中,至今仍残存着不同形式的类似走婚的“不落夫家”婚俗。

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后,当天或过二、三天后即返回娘家,不在夫家居住。

每逢农忙、节日或夫家办婚丧等事,由夫家派人携带礼物接妻子到夫家居住数日或半月,再由夫家送回娘家。

妻子留住夫家时,夫家以客人相待,只让参加一般劳动或象征性劳动。

扎坝人扎坝人居住地主要分布于雅江县瓦多、木绒、普巴绒,道孚县亚卓、扎拖、红顶等地,交通闭塞,与外界隔绝。

奔流不息的雅砻江水赋予了扎坝人特有的灵性。

扎坝人豪迈、直爽,天性纯朴、善良,对待生活豁达、乐观,待人真诚,扎坝语中有这样的格言“扎多木给,扎穆莫者”,意为扎坝的石头大都烧不裂,扎坝人从不说假话。

什么是走婚族?走婚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走婚族?走婚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走婚族?走婚族是什么意思走婚族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走婚族?平常分居周末见面实属"走婚族'的无奈!走婚族名词释义虽然结婚,却没有共同住宅,平日各回各家,节假日才聚到一起网友们把这样的结婚者称为走婚族。

"(走婚)',这个源自云南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被现代人给予新的内涵。

由于经济、工作等方面的缘由,以及年轻人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武汉也慢慢消失了走婚族。

而网络调查显示,武汉六成网友能够接受走婚。

平常分居两处,周末才能见面昨日,说起走婚,在汉阳郭茨口一培训机构上班的胡先生颇为无奈。

今年28岁的他结婚已3年。

"我们只在周末见面,平常各过各的。

'胡先生说,他和妻子前年底从深圳回汉,在深圳几年存下了10万元,却发觉还是付不起首付。

于是,胡先生暂住在单位四周,而妻子程女士则住在武昌街道口亲戚家。

"要见个面,坐公交还要转车,来回3小时。

'所以,只有到了周末,胡先生才会赶到武昌和妻子见面。

胡先生说,由于"走婚',他们临时无力要小孩,承受了很大压力。

相较于胡先生的被动"走婚',在汉口天门墩一事业单位上班的吕小姐,则是主动为之。

吕小姐告知记者,她和丈夫结婚后,住在一起时常吵架,"我就是想换种生活方式,有伴侣推举了走婚。

'吕小姐介绍,她现在住单位宿舍,只有周末两天才和丈夫相聚,这样的生活已持续半年了。

"丈夫现在变得更爱护了,每天把婆婆做的菜专程送给我,周末还会订花送到宿舍来接我。

'吕小姐透露,她打算就住在宿舍,享受这样的走婚生活。

走婚背景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间生活,你若细心观看,不难发觉其中的一些法规。

对于那些外面敲门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们是决不会去开门的,也不问是谁,主妇也不予理睬。

除非你在门外叫卖几声,说明你是外来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会给你开门。

走婚的民族习俗是怎么回事

走婚的民族习俗是怎么回事

走婚的民族习俗是怎么回事有一块神秘得谜一般的土地,有一个深邃如梦幻的湖泊,那就是滇西北高原的沪沽湖,这里时代居住着摩梭人。

泸沽湖、鲜水河位于雅砻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丽江市东北部的川滇交界处。

在那里,无论是一棵树一座山或一片水,无不浸染着女性的色彩,烙印着母亲的情感。

于是,又被人们称誉为“当今世界惟一的母系王国”,“大山深处的伊甸园”,“上帝创造的最后一方女人的乐土”,那里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嘴里的神话、一个世人津津乐道的乌托邦。

沪沽湖,人们称为“女儿国”,最神秘之处就缘于这“走婚”二字。

情爱生活,在那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又有人说那里是“爱的乐园”。

千百年的岁月在那里缓缓流去,在庞大的母系部落中,摩梭儿女仍然乐此不疲地走在那条古老的走婚路上。

走婚这种习俗,在沪沽湖北边的四川摩梭人中被称为“翻木楞子”,是指男子在夜间翻越木楞房的壁缝,进入钟爱女子的花楼。

在云南摩梭人中,称“走婚”为“森森”,可以理解为“走走”,即走来走去,晚上去是“走”,早上返回也是“走”。

在那块土地上,哪个男子不风流,哪个女人又不懂情呢?风流的男人,人们都觉得是应该的,往往那些猬琐的、内向的、不在情场上驰骋的,反而被人笑话,说他们是萎狗,是不能出头露面的骗马。

每到黄昏,脉脉夕阳的余晖铺在女神山上,当蜜一样的晚霞在天边闪耀时,归鸟的翅膀驮着湖光山色飞倦了,层层山峦铺满了阴影,夜晚即将笼住蓝色的梦。

届时,在山边,或在湖畔弯弯路上,你常常会看见那些骑马赶路的英俊男儿。

他们戴着礼帽,脚著皮靴,腰间别着精美的腰刀,跨着心爱的骏马,怀里揣着送给姑娘的礼物,也揣着足够的自信和一腔情思,朝情人家悠悠走去。

千万别以为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女方家的木楞房内,拴马、喂马、然后来到火塘边,那是会被人笑话的,因为时机还不够成熟。

他只能在村边的草地上放马、遛马,等待黑夜的来临,夜晚才是属于他任意风流的时光。

当夜色浓浓地笼罩大地,群山间的夜鸟东一声西一声啼呜,月儿弯弯挂在树梢,随露水渐渐重起来,虫呜声声草丛里,寒星在空中稠密起来,村里的狗在狂吠,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属于情人们的白天才刚刚来临,骑马的汉子才能走近姑娘的花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婚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

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

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

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

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

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

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们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

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

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

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

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

他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

当证人向“阿夏”有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可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

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望门居
母系氏族制早期流行的一种婚姻居住形式。

男女结为配偶后,并不住在一处,而分别居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公社里,男子通过拜访女子的方式实行偶居,女子很少去拜访男子。

通常称这种婚姻为望门居住婚或分开居住婚。

结为配偶的双方无共同经济生活。

婚姻关系不稳定,易合易离。

偶居中所生子女属于女方。

这种婚姻形式在印度的哈齐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人中曾经存在。

中国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通行的阿注婚即为其中一种。

望门居住婚的残余还保留在某些已经实行从夫居住婚的民族中,其表现形式有的是新娘婚后需暂住娘家,由丈夫去娘家拜访妻子,直到妻子
留住娘家期满始移居夫家;有的是夫妻先过一段望门居婚姻生活,待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举行婚礼,然后妻子到夫家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布朗族保留着前一种习俗,基诺族保留着后一种习俗。

不落夫家
“不落夫家”又称“坐家”。

是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在流传的习俗。

这种习俗在婚俗中是比较特殊的。

“不落夫家”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

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一些民族中普遍流行。

这一婚俗的表现形式是:婚后新娘不在夫家居住,而是回到娘家长住。

只是在农忙或节日期间返回夫家,帮助干一些农活,过后又回到娘家。

这种“不落夫家”的生活。

一直要坚持到怀孕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回到夫家。

“不落夫家”的习俗,在汉族中也曾流行。

50年代前后,中国福建省和广东省的许多汉族地区,就流行这一习俗。

如福建惠安地区的妇女,出嫁后的第三天即返回娘家长住。

只在逢年过节时到夫家暂时居住。

以后如果怀孕才可长住夫家。

“不落夫家”盛行的汉族地区,大都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很深。

所以民间尚未出嫁的姐妹常建立自己的女儿组织,如“十姐妹”、“金兰会”、“自梳妹”等组织,如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哈尼族、阿昌族、普米族、布郎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