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婚俗旅游开发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婚俗旅游开发初探
——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
吴仕莲
【摘要】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

侗族婚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婚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本文以贵州肇兴侗寨婚俗开发为例,对侗族婚俗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侗族婚俗旅游肇兴侗寨
前言
随着新世纪“文化旅游热”的到来,“异国情调”、“异地风情”成为旅游地整体形象的代名词和吸引旅游者的驱动力,人们的旅游活动除了大自然的自然风光之外,异域的风光,特别是异域的民俗风情,也给旅游者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享受,如今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特别是婚俗文化,它是各民族生活中最为鲜活、最富有情调和地方特色的部分,成为最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泸沽湖的旅游价值凸显,摩梭人以特殊的“走婚”习俗为人们所知,以其所具有的原始性、独特性和神秘感成为当今现代都市人纷纷向往的旅游胜地。

大理作为云南老字号的旅游目的地,在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婚俗旅游,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两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益突显出自身的缺陷,如“走婚”制,它是摩梭人特有的、传统的生活内容,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很大程度上,旅游者只能通过访问或道听途说来了解“走婚”文化,却无法参与到其中。

本身缺乏必要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而云南大理婚俗一直是以婚俗歌舞“掐新娘”的形式展现给旅游者,“仪式”表演的性质较浓,很多演员因为表演场次过多而往往面无表情,使现场气氛极不协调。

这种婚俗表演开发模式在初期曾有效地吸引和刺激了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表演内容脱离现实而又缺少创新,婚俗表演的舞台化、模式化味道日浓,渐渐失去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海南三亚黎苗村、广西桂林、云南两双版纳等地的—些村寨中的婚俗表演也多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由此而观贵州侗族婚俗,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涵盖了侗族的服饰、饮食、居住、歌舞、生活情调、民族价值观等等,是侗族民族文化中韵味最为浓烈、最为古朴的精华部分,是一种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较前两者,它比“走婚”多了些随意性和参与性,比大理的婚俗表演又添了些生活化和人情味。

那么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模式开发婚俗旅游,将是决定侗族婚俗旅游能否在短期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为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肇兴开展婚俗旅游的必要性
(一)婚俗文化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发达,人们对外界事物了解的增多,在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增多的情况下,人们热切希望到其他地方走走,亲自观赏和体验那些不同于本地的新、奇、异的事物和情景。

婚俗作为少数民族生活中最为鲜活、最富于情调、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折射了整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内容能够吸引其他民族的旅游者,不同程度的满足了他们求新、求齐、求异的心理。

作为生活主体的旅游者,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中面对人性的异化,很多人希望通过旅游找回生活中丢失的真诚与热情。

而婚俗的大众化和较浓的人情味,最能让旅游者找到文化认同,满足这种文化于心理的需求。

婚俗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更为集中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容易激发旅游者亲身体验的动机。

(二)婚俗旅游能为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婚俗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存在独特的吸引力。

若能以适当的形式展现于世,就可能吸引大量旅游者。

旅游是一种集食、宿、游、娱、购于一体的高关联型产业,这些游客在旅游地除了支付必要的旅游费用外,其附加消费额也是相当客观的部分。

据统计,2006年肇兴侗寨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同时,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远高于其他行业,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

所以,婚俗旅游的示范性开发将给肇兴的民俗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为文化持有者肇兴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当地其他经济形式的空前发展,如电信业、农副经济、加工工业等。

在目前农村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利用婚俗这种纯天然、易开发又被人乐于接受的综合性民俗旅游资源来致富,只要注意合情合理的开发和销售,注意对本地文化的保护,注意兼顾旅游中间商、旅游地政府和文化持有者的合理分配,那么就有可能“一本”带来“万利”。

(三)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婚俗旅游资源
在婚俗旅游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现实经济效益的激励下,将极大的刺激特色民俗地区居民的创造力,不断发掘婚俗文化中的更深层的内容,进而将之开发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婚俗旅游资源的价值。

同时,婚俗文化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内容,婚俗旅游的开发,必将带动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他们的参与性有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他们从中获取利益,可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必将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积极支持者。

其次,居民作为收益者,必然对婚俗旅游的重要资源一—婚俗文化和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自觉保护,这对婚俗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进而保证了婚俗文化和婚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肇兴侗寨婚俗旅游的资源现状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东南72公里处,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之中,清澈的肇兴河穿寨而过;高坡上有绿葱葱的古树竹林,漫山遍岭的油茶林,还有顺谷盘山层层叠叠的梯田;它承载了贵州“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温湿气候的特点。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适合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度假。

同时,以肇兴侗寨为中心辐射周围六个侗寨一座圣山,有“六寨一山”之说,构成约31平方公里的侗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沉淀了侗文化的精华,集中了侗文化的方方面面。

肇兴侗寨已有近2000年历史,现有880户,3895人,分为五个团,取名“仁、义、礼、智、信”,每个团为一个族姓,建一个鼓楼。

因为这里风景优美、人丁兴旺,又形成了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多层次地呈现出原始文化色彩斑斓的神秘基因,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空间,因此,历来被称为“侗乡第一寨”(现为冯骥才先生题字)。

它是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试点保护工程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

(一)保存完好的婚俗文化
肇兴作为“侗乡第一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保留了侗族同胞创造的传统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里民俗风情古朴、典雅,婚俗更是充满情趣,悄接新娘一一蒸糯米——井边挑水——办喜酒——送亲仪式——拦路仪式——敬酒歌——送礼,整个程序和文化内涵得到完整地延续,形式和内容也得到精彩地演绎。

(二)独具魅力的服饰
侗族服饰的一大特点就是自纺自织,自漂自染,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自己刺绣,一切自力更生。

它是穿在身上的史诗,民俗文化的代表,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

肇兴侗家人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男性服饰简单明了,以唐装为主,头包长青帕;女性服饰较为繁杂,头挽发髻置于头的左前方或脑后,头插长梳或银梳:穿大襟无边衣,系里扣,里挂胸襟,下围百褶裙,脚着卷鼻勾鞋,戴耳环、手镯和项链等等。

色彩斑斓的服饰给人以简单舒适、古朴典雅的感觉。

婚礼上,新娘服饰更是讲究,耳吊银质耳环,手带银、玉质手圈,手指带金银戒指,给人以富贵大气之感,乡亲邻里也穿上尘封已久的盛装。

这一刻是展示民族服饰的盛况,不仅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给人以强大的吸引力,还表现出侗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三)自成特色的饮食
古往今来,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侗家人在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在千百年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丰富而独特的饮食,如糯米、鱼、酒、油茶等饮食方法,反映出浓郁的稻作文化遗风。

肇兴的饮食就是侗族饮食文化的代表,并在他们的婚礼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
1.油茶文化:油茶是侗族饮食中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不仅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饮食,还是借以联系感情,促进和睦的方式,显示出侗家人自古以来与人为善的习俗。

2.糯禾文化:人们十分喜爱糯米食品,糯禾种类较多,有红须糯、黑须糯、白须糯、香禾糯等。

3.侗不离酸:由“酸”引申出来的饮食文化十分多,有酸辣椒、腌鱼、腌肉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族系。

4.血红:口感清凉可口、五味俱全、味道鲜美。

是各种盛大节日的必备菜肴。

5.无酒不成席:侗家人人好酒,家家自酿米酒,有“无酒不成席”之说。

这些饮食除了油茶是在迎接新娘时食用外,都是侗家婚席酒宴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来一团粘香的糯米饭,拌上一块酸辣开胃的腌鱼、腌肉,吃上一口清凉鲜美的血红,再喝上—杯醇正有劲的米酒佳酿,就是侗族婚宴的特色,侗族文化的体现。

(四)富于情趣的民间歌舞
侗族是一个歌的民族,是一个注重精神享受的民族。

侗语中“饭养身,歌养心”的格言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人们以歌抒情,以歌叙事,以歌传史,以歌醒世。

而被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的侗族大歌尤为著称和被人们所传唱。

青年男女“行歌坐夜”和婚宴上,时时以对答互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拦路歌和敬酒歌这种特殊的接待礼仪又给婚俗增添了几分互动性和情趣性。

侗家人还用多姿的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生产方式等等,婚礼晚宴后,大家兴致高昂,男女集聚踩歌坪上一起“多也”(“踩歌堂”:又唱又跳的意思),载歌载舞,乐趣无穷,使婚礼更加热闹有趣。

(五)别具风格的侗族建筑
鼓楼、花桥、戏台,合称侗家的“建筑三宝”。

他们是侗族建筑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所有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在肇兴这个民族文化大寨中,就分布着五座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分别代表五个家族之系。

五座鼓楼始建于清末,因数量属侗寨之最,故称鼓楼群。

它们分别置于5团之中,仁团为7层,高21.7米:义团为1l层,高15,8米:礼团为13层,高23,1米:智团为9层,高14.8米;信团为13层,高28.9米。

鼓楼是侗寨人公共活动与议事聚会的场所,所以在侗族婚俗中它扮演着供青年男女“行歌坐夜”和安排婚礼事宜的地方。

而花桥又称为风雨桥、福桥、宝桥,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交通”、挡风遮雨和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精神取向,有接连龙脉,兴旺发达的文化意义。

所以侗家人迎送新娘时都必从花桥通过,以乞求生命繁衍,人丁兴旺。

干拦式木楼、五个戏台、五座鼓楼加上横跨于河之上的五座花桥,把整个侗寨点缀得庄严和谐,浑然一体。

人们在参与侗家婚俗的过程中,还可以欣赏、感受到侗家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肇兴侗寨节日门类齐全,几乎都是原汁原味、醇情浓烈的,而且特点鲜明,参与广泛,极富民族凝聚力和感染力。

春节是侗族节日最集中时候。

如过春节、祭萨、月贺、千三欢聚节、抬官人、芦笙节等都在此时举行,还有四月八、六月六天赐节、吃新节,泥人节等等。

其内容之丰富、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闹,几乎是举世无双。

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的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当地的知名度、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三、肇兴婚俗旅游的主要程序和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肇兴侗寨婚俗的主要程序
婚俗是侗族文化中最为淳朴、最富于情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至今仍保留着它的完整形式并有特定的程序和礼仪。

其中婚礼是整个婚俗的重点和高潮,也将是开发婚俗旅游的主体部分,观赏价值和参与性都很高。

其主要程序为:
大年三十,悄接新娘。

新郎家请媒婆到新娘家接亲,接亲一般选在下半夜,一是忌讳在接亲回家路上遇路人“冲了喜”;二是暗含了一对新人一生相随,走向光明的美好心愿。

伞是侗家姑娘出嫁时的吉祥物,
新娘出门时,新娘亲兄弟要送给她一把伞,并背新娘出自家的大门,以此表达兄妹离别之情,祝福新娘新郎婚姻美满幸福。

新娘到夫家后,先跨过事先设置在房门口的扁担(扁担象征着一座新建的桥梁),过了这座“扁担桥”就意味着是这家的人了。

新郎新娘进了屋,就把一颗大竹钉牢牢钉在堂屋的正柱上,表示永恒的爱情,要白头到老。

大年初一:一大早新娘穿上漂亮的嫁妆到井里挑水。

这是侗族婚俗中必须做的一件事,看新娘是否勤劳贤惠,就从这第一天的早上看,寨里的男女老少知道了也起得早,都来到井边看新娘。

晚上,新郎家的妹子们聚集在他家或鼓楼内分蒸糯米饭以备婚礼之用,本寨或外寨的后生们于深夜前来“讨”饭吃,其实质是与姑娘们“行歌坐夜”,以图个热闹。

大年初二:中午,在新郎家办喜酒(侗语“占高买”。

这一天,请上四方亲友吃一餐“长桌酒”,以糯米、腌鱼、腌肉、血红、青菜等侗家特色菜肴招待大家。

这些菜是很有讲究的。

糯米,因为它极有粘性,糯米与糍粑粘在一起很难分开,所谓“糯饭能捏成团”,因此在侗乡,糯米饭被喻为爱情的象征,定亲、结婚礼必须要有糯米,取其粘连不分之性能,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一生相随,永不分离。

鱼、肉、血红则表示男方家庭年年有余,月月有肉食,吃穿不愁。

午后,“送买美”就是送新娘到娘家办喜酒,这是寨子里最热闹的时刻,也是婚礼的高潮。

新郎派几十个,多的上百个送亲客,抬红猪、红酒、挑厣(y n)鱼、厣肉、糯米、大年粑、米酒,放起鞭炮一路浩浩荡荡随新娘向其家中走去。

送亲队快到新娘家时,其闺中密友手拉着手组成一道道人墙,唱着《拦路歌》不准送亲队伍通过,拦路歌的内容主要是:一方面是寨里今天忌寨,不让外人进寨;另一方面“嫌弃”排场太小。

送亲客把歌对上后,姑娘们便撤走:如送亲客对不上,硬往里“冲”,就会出现姑娘们与他们互相撕打、推拉、呐喊笑闹的象征性“斗争”场面,再鸣起鞭炮助兴。

最后,不管输赢,送亲客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交给拦路的姑娘门,以示请求放路进门。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极具趣味性。

当晚,新娘家就用送来的红猪肉、腌鱼等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招待送亲客和亲朋好友。

期间,姑娘们又会派上一两个精通敬酒歌的歌手唱歌敬酒,其他的则拿着用稻草编织的绳子等候,看哪个后生对不上酒歌,便拿起绳子往他脖子上来回撮。

整个过程歌声阵阵、笑声连连,使整个婚礼变得更加热闹和喜庆。

初三之后,新郎陪同新娘将糯米、鱼、肉等送往新娘远方的亲戚。

现阶段,肇兴人家的婚礼时间并不严格规定于春节期间举行。

平时要是青年男女情投意合,父母同意的话,可以任意选一吉日举行。

只是按传统的习惯,大多数婚礼都是集中在这些天举行,以显示热闹。

(二)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静态和动态资源相结合,丰富婚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
肇兴民俗旅游内容丰富,但都属于以静态游览为主的的项目,单一歌舞表演、疲惫的游览和单纯的观光已不能吸引众多新游客。

因此,全面发展婚俗旅游,应根据人们需求提高旅游产品的动态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

在开发过程中,应以动态的婚俗程序、民间歌舞和节庆等参与性强的旅游资源,兼和静态的服饰、饮食、建筑、自然风光等观光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丰富婚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将婚俗文化中的灵魂和精髓充分反映出来。

这可借鉴了云南大理周城白族的婚俗旅游的“观光性参与”的开发模式。

而且这种形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曼景兰民族村也有开发先例,事实证明它是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而且是成功的。

2.强调居民、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理理事会联合制订并颁布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倡导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将当地居民作为关怀对象,并把他们的参与作为旅游发展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同时,当地居民是婚俗文化的拥有者和实践者,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是离不开他们的,没有他们的参与,旅游开发将无法进行。

那么要将婚俗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尤其需要注重这种参与性开发。

通过他们的参与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好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一切,增加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自觉保护这些文化,从而使这些文化得以传承。

同时,还应该强调游客的参观式参与,以观光优美秀丽作为背景,让旅游者成为主体深入到侗族人家中,转换游客的角色意识,使游客能以侗族人家亲人的身份参与到侗族婚礼当中去,迎新娘,喝喜酒,送亲队,拦路队,自然和谐而不露痕迹地领略侗族婚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只有通过旅游地居民和游客的共同参与和互动,调动他们对婚俗的兴趣,从中满足各自的不同需求。

3.开发中的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
肇兴景区是以肇兴侗寨为中心,与相邻的六个寨子己伦、纪堂、夏格上寨、夏格下寨、堂安集于一座圣山,有“六寨一山”之说。

这些寨子距离肇兴最远的10公里,最近的0.9公里,各自蕴藏着富于文化意味与人性情素的实物:鼓楼、戏台、吊脚楼、古板路、水碾、纺车等等,这里古老淳朴的生活给都市人一种温情、一种宁静、一种淡泊,感觉到疲惫浮躁的心灵找到了栖息的诗意之地,是人类反璞归真的范例,并构成了侗文化旅游区,沉淀了侗文化的精华,集中了侗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开发婚俗旅游的过程中,应注重以肇兴为中心,将周围的五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重点、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开发网络,从而使婚俗旅游充分发挥它的魅力和潜能。

4.培育人才,提高婚俗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品位
民俗旅游已经成为21世纪炙手可热的旅游方式,它的发展前景是空前广阔的,要合理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需要加快民族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而要将肇兴打造成为侗族地区婚俗旅游大寨,并在旅游业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强调良性的发展,那么这方面的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的计划,加深相关学科的不断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婚俗旅游的质量和品位的目的。

5.大力宣传,树立婚俗文化旅游的形象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要获得旅游市场的长期坚持,就应该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旅游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程,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获得持续发展活力根本,也是直接影响到其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

实施形象工程,需要全社会全地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尤其需要政府制定规范并组织实施。

针对肇兴而言,则需要成立专门的策划部门、聘请专家对肇兴的婚俗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和规划。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多媒体对婚俗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对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着力打造自己婚俗文化旅游这一个性化品牌和形象。

6.注重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游客除了对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

所以民族旅游商品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种有侗族特色的银器、衣饰、食品、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的主体。

肇兴的旅游商品本身不少,但品种较杂,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真正反映出浓厚的侗族色彩和乡土色彩。

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特色原则和有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

纵观贵州的情况,安顺在这方面的开发获得一定成效,值得肇兴学习和借鉴。

首先,应该培养专门的人员对民族商品进行科学有效开发,设立各种有特色的商品成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的展示。

其次,可以让游客以DIY的形式自己亲手制作民俗商品,如:织布、刺绣、编彩带、订鞋垫和制作各种简单有趣的手工艺品等。

这样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

7.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几千年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这个民族精神财富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

因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整合创新是民族文化长存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兼采众长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会通的过程。

因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必须坚持在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赋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

二是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保扩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达到和促进保护。

三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旅游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

对此,民族文化的开发必须与经济开发紧密结合,实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达到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四、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