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

论文题目:论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

2008年6月30日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关键词】 (3)

第一章、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热 (4)

第二节、传统节日的回归 (5)

第二章、保护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

第一节、过节的无奈 (6)

第二节、西方节日的冲击 (7)

第三节、“端午节申遗”之争 (8)

第四节、民间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的态度 (9)

第三章、传统节日文化复兴了吗 (10)

第一节、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之后 (10)

第二节、复兴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创新 (11)

小结:复兴传统节日文化任重道远 (12)

参考资料: (13)

【摘要】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人们了解、认知、体悟、传承传统文化的窗口。近年来,传统节日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节日的复兴有赖于整个社会尊重传统、重视文化氛围的形成以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复兴传统节日文化任重道远。

【关键词】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复兴创新

第一章、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热

近年来,随着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1

在2003年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提出对传统节日的全方位保护。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对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履行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国家级代表作名录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年10月,文化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6月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专题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这次展览分为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染织5个专题,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件作品。展览通过展板、实物、现场制作和表演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

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同。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拉

开帷幕。这次活动对于宣传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传统节日的回归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留存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人们了解、认知、体悟、传承传统文化的窗口。

节日文化是“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为时空布局,以特定的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文化现象”2。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没有很好保持和继承,西方的众多节日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西方节日受到了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热捧。过洋节竟然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而且,每当碰到西方节日的时候,商家更是百般热情,一起凑热闹,卖起了琳琅满目的节日礼品。情人节的玫瑰和巧克力,母亲节的康乃馨。最热闹的莫过于圣诞节,商场超市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圣诞礼物,制造出一种强烈的节日气氛。人们普遍认为过西方的节日比较轻松,也好玩。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的节日文化也受到强烈的关注。有人开始抵制西方的节日,认为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没有意义,传统节日才能体现我们的身份和特色。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抵制西方节日的帖子。但是,也有人认识到,“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再被国人冷待,要重新找回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性,与其呼吁拒绝西方节日,不如提倡了解自己传统节日的真谛。”3

另一方面,当中国的年轻人愈来愈热中于西方传统节日之际,却出现了韩国人将源自中国的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风波。消息一出,便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惊呼,我们的传统文化被韩国人抢注成世界遗产了。此举似乎刺激了中国人猛然反省,觉得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样可贵,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商业价值和其它影响。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各种有关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呼声和建议也通过媒体传播开来。注意到这一现象后,精明的商人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推出一些新花样,吸引顾客。

2004年3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二次会议提2高占祥/主编:《论节日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7页

交了《关于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传统节日保护问题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

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30项传统节日榜上有名。这又引发了一轮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争论热潮。

在经历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和舍弃之后,中国人开始重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已经复兴。“今天,在全球化浪潮下,人类的许多价值观都在趋同。我们的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节日可能是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4

第二章、保护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过节的无奈

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本身即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它有可以为中国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模式。5由节日的文化认同功能所决定,人们在选择过什么节,怎么样过节,以及和谁一起过节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做出选择。6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愿,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通过沿袭传统节日,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体认和感受那些隐藏在生活背后、潜伏在思想深处的民族文化底蕴,无疑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这些节日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地区还产生了众多的传说、节名和习俗。比如,端午节在不同地区就有端阳节、端节、女儿节、五月节、娃娃节、蒲节、重五节、天中节、天长节、女娲节、龙子节、诗人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粽节、粽包节等众多别称。节日期间,除划龙舟、吃粽子以外,还有女儿回娘家、佩香囊、悬菖蒲、挂艾草、饮雄黄酒、荡秋千、吃粽子、放五毒风筝等习俗,体现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热爱。现代考古发现,端午节可能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的祭龙神活动。

然而,传统节日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尽管传统节日在民间从未

4李国庆,《节日假面下的诸神狂欢》,《新周刊》2006年1月15日,第28页

5赵东玉,《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09页

6王宵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