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诗意高中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诗意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语文是什么”,人们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而明晰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郑逸农老师概括了“语文素养”: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两大方面,即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两大方面。郑逸农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语文人”。

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可惜的是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只关注语文素养中功用性的一面,而且仅仅指向应试。

我们认为,语文课堂应该以文本的语言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感性地思考。这里的感性,不是信马由缰,不是率性而为。而应注重文本本身,需要深入文本,细细体味,更好体味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从而解读出诗意的语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堂不再索然无味。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

一、展开感性的翅膀,体味文本的语言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很多老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

使得课堂生动形象,吸引学生,便将语文课变成了无所不包的文化课,大量引用课外的知识,有的课外知识甚至与文本内容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但这样又与语文教育的初衷相左了。

语文课堂的教育,是无法脱离其文本的语言的。就连语文教学中非功利性的这一方面,例如其价值观,民族心理,文化观等这些也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精神就是以语言为介质而存在的,不可能脱离语言独立存在。

如我们可以举办“向青春举杯”这样的专题,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让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去珍爱青春,感受青春的激情、豪迈,体悟其所蕴含的无限美好的未来。“吟诵青春”板块中的毛泽东的《沁园春》即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的文字,勾勒出一个个青春激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该诗作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心与心的交融,正是这样的感性体悟,文中那种豪情万分,志在天下的情感也便洋溢出来,整个课堂也会激情澎湃了。整个专题的情感导向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诗歌《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词语虽是古典诗歌中的语言,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体会,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对这些语言同样有生活经验,会引发他们的情感思考和共鸣。仅以“杨柳”为例,“杨柳”那修长而又柔嫩的枝条,但凡见过之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相依难舍之情。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古代长安东跨水架有一桥,叫霸桥,汉代人们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因以“折柳”为赠别的代称,自“霸桥折柳”这一典故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便联系在一起了。讲析至此,谁人不解?

因此,扣住语言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去展开感性的翅膀,去理解,去分析,去体会,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有效、富有激情的。

二、拥有感性的内心,体味文章的情感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正值情感丰富,多愁善感年华的孩子们,能够用自己感性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文章的情感,那样语文教育工程中所要求的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的教育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还依然停留在贴标签的时代,下意识地就对某一个人物做了不得翻身的结论。现在,我们一些教师理解的美丑对照原则还是角色的美丑、情境的美丑、情节的美丑和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的美丑,无意去挖掘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倘若教师自己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程度,并基于这一角度,讲解给学生,那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可能就是单一的。但是,学生如果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可能得出的答案则是多角度的。可以是单纯的美丑,也许还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三、把握感性的尺度,激发诗意的语文

当然,这里还得有个度,感性,不是信马由缰,不是率性而为。

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来把握,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感性的尺度,从而全面激发诗意的语文。但是,从自身情感理解而言,就合理的一面说,新的理解不失为一种创造,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尤为重要。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通过感性的内心,去体味文章的情感,也许就能发现其中文本除了所要传达给我们“真善美”的主题外,也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只有多角度、有着不同见解的课堂,我们才可以称之为“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