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常见的动物病毒
第二节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引起人和各种温血动物的狂犬病,感染的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几乎都难免死亡。
一、生物学特性
狂犬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一端圆而细,另一端粗而平截,外形像子弹,故称弹状病毒。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囊膜,在细胞浆内复制。56℃经30min即可灭活病毒。0.1%升汞、1%来苏儿等均可迅速使其灭活。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动物感染的强毒株称野毒或街毒。街毒对兔的毒力较弱,如用脑内接种,连续传代后,对兔的毒力增强,而对人及其他动物的毒力降低,称为固定毒。街毒可在小鼠、豚鼠、家兔脑内繁殖,但有时需盲目传代2~3代。感染街毒的动物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可形成胞浆包涵体(即内基氏小体)。内基氏小体的直径平均为3~10μm,位于神经细胞的原生质中,呈圆形、椭圆形或棱性。
二、致病性
各种哺乳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有易感性,常因被疯犬、健康带毒犬或其他狂犬病患畜咬伤而发病。病毒通过伤口侵入机体,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复制,而后通过感觉或运动神经末梢及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的边缘系统大量复制,导致脑损伤,行为失控出现兴奋继而麻痹的神经症状。病毒存在于神经系统和唾液腺中,经咬伤而传染。本病的病死率几乎100%。
实验动物中,家兔、小鼠、大鼠均可用人工接种而感染。人也有易感性。鸽及鹅对狂犬病有天然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诊断
在大多数国家仅限于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及具有确认资格的人员才能作出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包涵体检查取脑组织(海马角、小脑和延脑等)作触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约有90%的病犬可检出胞浆包涵体,牛、羊的出现率较低。
(二)动物接种将脑组织磨碎,用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低速离心15~30min。取上清液(如已污染,可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000IU、链霉素1000μg 处理1h),给9~10只小鼠脑内注射,剂量为0.01ml。一般在注射后第9~11d 死亡。为了及早诊断,可于接种后第5d起,每天或隔天杀死一只小鼠,检查其脑内的包涵体。
(三)荧光抗体检查采取病死动物的脑组织做成触片或切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四)病毒分离取脑或唾液腺等材料用缓冲盐水或含10%灭活豚鼠血清的生理盐水研磨成10%乳剂,脑内接种5~7日龄乳鼠,每只乳鼠注射0.03ml,每份病料接种4~6只乳鼠。唾液或脊髓液则在离心沉淀和用抗生素处理后,直接接种。乳鼠在接种后继续由母鼠同窝哺养,3~4h后如发现哺乳力减弱、痉挛、
麻痹死亡,即可取脑检查包涵体,并制成抗原,作病毒鉴定。如经7d仍不发病,可致死其中两只,剖取鼠脑做成悬液,如上传代。如第二代仍不发病,可再传代,连续盲传三代,第一、二、三代总计观察4周仍不发病者,诊断为阴性。
四、防制
由于狂犬病的病死率高,人和动物又日渐亲近,所以对狂犬病的控制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目前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大致为几个方面:扑杀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定期免疫接种、检疫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狂犬病的疫苗接种分为两种:对犬等动物,主要是作预防性接种;对人,则是在被病犬或其他可疑动物咬伤后作紧急接种。对经常接触犬、猫等动物的兽医或其他人员,也应考虑进行预防性接种。注意监测带毒的野生动物。发达国家狐狸和狼的狂犬病投放含弱毒疫苗的食饵,对臭鼬等野生动物使用基因工程重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