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关于狂犬病关于狂犬病
狂犬病简介: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
狂犬病毒要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其暗藏期短者4天,长可达10年以上,一样为1~3个月,头脸部、颈部被咬伤或伤势严峻或多部位受伤者暗藏期短。
临床显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恐惧、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在1周内,很少超过10天。
病死率几乎100%。
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居世界第一,我国仅次于印度,多散布于南方。
一、病因狂犬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内,患狂犬病的动物通过咬伤和有时经舌舐等方式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
病毒从最初入侵部位沿着神经传入脊髓和大脑,进行繁衍后再沿着神经传回下行到唾液腺并进入唾液中。
在极罕有的情形下,狂犬病可通过吸入感染的空气尘埃而发病。
有报导探险者因吸入了蝙蝠洞居的洞内空气而发生了2例狂犬病。
中毒途径及中毒机制:狂犬病要紧通过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接触皮肤黏膜(如眼结膜)而引发感染。
要紧传染源为犬,第二是猫、狼、狐狸等,如被狗、猫等家畜或被狼、狐等野生动物咬伤;宰杀犬、猫、狼、狐等带毒动物,在剥皮进程中由于皮肤细微破伤感染;带毒狗只舔舐口、眼黏膜或伤口而感染等。
带毒的犬只是人感染狂犬病的要紧传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健康而携带病毒的“健康动物”能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容易被人们轻忽。
依照部份地域调查,我国正常家犬狂犬病毒带毒率为10%~30%,因此,“健康犬”是发生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应引发高度重视。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的唾液在咬伤时进入体内,侵犯神经系统,并非显现病毒血症。
一旦病毒侵入周围神经组织,即在神经系统内向中枢神经系统运行,通过神经轴向心性运动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毒一旦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就能够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迅速扩散到大脑的各个部位,在脑组织中大量复制,从而引发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退行性变。
病理上可见神经细胞胞体肿胀、透明变性,最终表现为细胞核浓缩、溶解,细胞死亡和凋亡。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来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侵入和感染。
狂犬疫苗主要包含狂犬病毒的灭活或减毒毒株。
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病毒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首先,疫苗激活人体的抗体反应。
病毒成分会被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然后将病毒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B细胞会在刺激下分化为体液免疫相关的浆细胞,这些细胞会产生并释放特异性抗体,以便日后抵御病毒感染。
其次,疫苗也会激活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病毒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Th细胞)。
活化的Th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Tc 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协同作用来抵御病毒感染。
这种通过免疫系统增强体内对病毒的防御机制,使得人体在接种狂犬疫苗后能够对狂犬病毒产生免疫力。
这样,如果被感染狂犬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快速地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减轻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疫苗的免疫保护并非立即生效,在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充分的免疫应答。
此外,狂犬疫苗多为多剂次接种,通过多次接种和加强剂可提高免疫效果的持久性和力度。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狂犬疫苗是一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其作用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原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通过狂犬病病毒感染以及病毒的神经侵袭而导致疾病的发展。
病毒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中,通过受伤、咬伤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一旦感染,病毒会进入人体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导致严重的脑部炎症,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引入狂犬病病毒的表面蛋白(g蛋白)或其合成的类似物来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从而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疫苗有两种主要类型:人用疫苗和动物用疫苗。
人用疫苗主要包括:传统狂犬疫苗和Vaccine et Cohn狂犬疫苗。
传统狂犬疫苗是通过培养活病毒,获得病毒液后,使用低温、弱酸和/或化学药物处理病毒液,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
接种这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狂犬病的抗体,提供免疫保护。
Vaccine et Cohn狂犬疫苗则是使用无致病性的狂犬病病毒株,将其进行高度传代培养,以减少其毒力。
该疫苗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进而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动物用疫苗则主要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病毒株中的病毒被保留,病毒被活性化但毒力减弱。
接种此类疫苗后,病毒可以在机体内复制,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促使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提供免疫防护。
灭活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经过特定的处理方法进行灭活,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该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生成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接种狂犬疫苗时,疫苗中的狂犬病抗原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将启动免疫应答的连锁反应,产生特定的抗体来攻击和清除狂犬病病毒。
通过疫苗接种,机体会产生两种类型的记忆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介导,可以杀伤感染的病毒和病毒携带细胞,起到直接消灭狂犬病病毒的作用。
2024版《狂犬病》ppt课件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具体标准包括: 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 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轻型 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社会参与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如支 持动物保护组织、参与疫苗接种计划等,共同营 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2024/1/26
14
04
狂犬病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 手段
2024/1/26
15
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
2024/1/26
病原学检测
01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
观察与随访
对接种疫苗后的伤者进行密切观 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并定期
进行随访和复查。
2024/1/26
13
公众宣传与教育工作
1
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 及狂犬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教育培训
针对养犬人士、宠物商店工作人员等特定人群, 开展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 力。
鉴别诊断
需要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脊髓灰质 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6
17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024/1/26
治疗原则
狂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狂犬病ppt课件
02
CATALOGUE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狂躁型
患者表现出极度狂躁和攻击性, 同时可能伴有畏光、怕水、呼吸 困难等症状。
麻痹型
患者初期出现疲劳、头痛、发热 等症状,随后出现肢体麻痹、面 瘫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04
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被犬类或其他动 物咬伤或接触过可能携带病毒
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人的护理和管理
隔离和观察
狂犬病人应该被隔离,以避免病 毒传播。同时,他们应该被密切 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狂犬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因此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 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心理支持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 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提供 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属于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表面有糖蛋白和神经 氨酸酶两种主要成分,其中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与病毒的致病性和 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 犬,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 的动物,如猫、狼、狐等 。
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病 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愈率
如果狂犬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治愈率 通常是非常高的。然而,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当,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导致死亡。
预后
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
课程:分子免疫学题目: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朴佳芳学号: ********** 2016年 11月25日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摘要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为一种古老的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严重脑脊髓炎的烈性人畜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每年的狂犬病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引起,其中作为代表种的RV是引起狂犬病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于Rv的结构、基因功能等有了深入的认识,为狂犬病疫苗的研制和改造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狂犬病和Rv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糖蛋白、细胞凋亡、感染与免疫、复制和转录等致病机理及Rv及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应答方面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毒致病性感染Abstract Rabies, also known as fear of water, for the rabies virus caused by a zoonotic acute infe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ore common in dogs, wolves, cats and other carnivores. Many people infected by the disease beast bit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unique manic, fear of fear, fear of the wind fear of water, salivation and pharyngeal muscle cramps, and finally paralyzed and endanger life as an ancient vio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cause severe encephalomyelitis of violent human and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Once the disease, the mortality rate is almost 100%.China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abies countries, the number of rabies cases each year after India, ranking second in the world. Rabies is caused by a rabies virus, in which RV as a representative species is the main cause of rab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methods,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gene function of Rv, and accumulated rich data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abies vaccin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abies and Rv, and reviewed the pathogenesis of Rv and host cells, such as glycoprotein, apoptosis, infection and immunity,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nd the response to virus infection.Keywords: Rabies Rabies virus Pathogenic Infection目录摘要 (1)一、狂犬病病毒的介绍和分类 (3)二、狂犬病毒的特征和传染情况 (4)(一)传染源 (5)(二)传播途径 (5)(三)传播对象 (5)三、狂犬病病毒致病机理 (6)(一)糖蛋白 (6)(二)细胞凋亡 (7)(三)感染与免疫病毒的复制 (7)(四)复制和转录 (8)参考文献 (8)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原理
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原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传染给人并危及生命。
狂犬疫苗可激发体内免疫应答,保护人体免受狂犬病毒侵害。
其保护原理如下:
1. 狂犬疫苗包含有劣毒或灭活的狂犬病毒抗原,接种后不能引起疾病。
2. 疫苗接种后,抗原进入人体,被macrophage 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处理。
3. 抗原peptide 通过MHC分子呈递到淋巴细胞表面,激活T和B淋巴细胞。
4. 激活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开始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
5. 激活的T淋巴细胞可辅助B细胞产抗体,也可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6. 当人体遭遇狂犬病毒侵入时,免疫系统快速启动,产生大量抗体neutralize 病毒。
7. 效应T细胞可直接识别并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清除病毒。
8. 疫苗产生免疫记忆,人体获得长期免疫保护作用。
9. 疫苗保护水平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疫苗类型、接种剂量和个体差异。
10. 确保接种剂量完成,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毒感染。
综上,狂犬疫苗可有效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力针对狂犬病毒的应答,获取免疫保护能力。
但仍需注意疫苗接种规范。
2024年度健康医院不可小瞧的狂犬病
主要通过病犬、猫等咬伤或抓伤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 动物唾液污染的伤口或黏膜感染 。
4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2024/3/23
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末梢, 沿着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复制,导致急性 脑炎和脊髓炎。
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史方面,需了解患者是 否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的病史。临床表现方面,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恐水、恐风 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可通过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
原或抗体来确诊。
12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目前狂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此,预防是关键 。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镇静、止痛、控制 痉挛等。同时,患者应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
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4/3/23
完善检测设备
医院应引进先进的狂犬病检测设备 ,提高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
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医院应提供狂犬病疫苗接种服务, 为易感人群和动物提供有效的预防 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16
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
开展健康讲座
利用媒体宣传
医院可定期举办狂犬病相关健康讲座 ,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知识,提高防范 意识。
企业责任
疫苗生产企业应确保疫 苗质量和安全,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
行业自律
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行 业规范,加强自律管理 ,推动狂犬病防控工作 的有序进行。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狂犬病防控工作,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 氛围。
狂犬病 原理
狂犬病原理
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周围的神经组织,然后迅速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
以下是狂犬病的传播和病理原理:
1. 传播途径: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感染患有病毒的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狗、猫、狐狸和蝙蝠等犬类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很少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 病毒感染: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会侵入神经细胞并开始复制自身。
这个过程发生在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末梢附近,然后沿着神经纤维迁移到脊髓和脑部。
3. 神经组织传播:狂犬病病毒通过迁移入脑和脊髓后,会在脑组织中复制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神经组织。
这个过程导致了病毒的扩散和病变的形成。
4. 病毒蔓延: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组织中的蔓延会进一步侵及其他脏器,特别是唾液腺。
这使得病毒在患者口腔分泌物中可由咬伤传播给其他人。
5. 病理变化:狂犬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死亡,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这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恐水症(对水的恐惧)、痉挛性肌肉痉挛、呼吸衰竭和神经系统衰竭等。
尽管目前狂犬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疫苗接种和紧急处理仍
然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关键手段。
公众应该避免与未知或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进行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
狂犬疫苗原理
狂犬疫苗原理
狂犬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通常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的方式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如犬、猫、狐狸等)的唾液中。
狂犬疫苗的原理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力。
疫苗中包含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生成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识别并中和狂犬病病毒,从而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并复制。
狂犬疫苗主要有两种类型: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活疫苗是由弱毒或无病原性的狂犬病病毒制备而成,通过接种活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是由经过灭活处理的狂犬病病毒制备而成,虽然疫苗中的病毒已失去感染能力,但仍具有免疫原性,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根据狂犬病的防治需要,狂犬疫苗通常采用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在接种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启动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包括抗原被识别、抗体生成、细胞免疫等防御机制,最终形成持久的免疫保护。
狂犬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的接种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表进行,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加强针或者定期的疫苗接种来保持免疫力。
总的来说,狂犬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疫苗的接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护个体和公众的健康。
狂犬病及破伤风规范预防
高风险
低风险
无风险
储毒宿主动物:犬、 猫等食肉目动物和翼 手目动物(蝙蝠)。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 要传染源,约占 95%; 其次为猫,占 5%左 右。
传播宿主:猪、马、牛、羊、 骆驼等家养动物,可感染发 病,传播狂犬病风险较低。 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 染狂犬病 ,目前无导致人间 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终端宿主:易感人群,人传 人仅发现于移植狂犬病病例 器官的病例。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曾 有严重过敏史者。 2、妊娠、患急性发热性 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 病的活动期、使用类固醇 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 迟暴露前免疫。 3、免疫缺陷者不建议进 行暴露前免疫。
主题
3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暴露后预防
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 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 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 的首次Ⅱ级暴露者;
✓首次暴露未使用被动免 疫制剂,7 d内发生再次 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处于HIV临床期或接受 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再次 暴露的Ⅱ级及Ⅲ级暴露者。
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最大剂量 应按照病例体重计算(2019 版专家共识)
HRIG 按照 20 IU/kg(体重),
适用范围
用于人体皮肤因意外或动 物抓咬而形成的外伤伤口 创面的冲洗。本品通过挤 压冲洗液袋,将液体通过 中洗吸引管引出到病患部 位:同时可通过压力调节器 调整压力大小,控制流速。
作用原理
本品主要通过压力调节进 行冲洗流速的控制,可分 别进行柱状水流、扁平状 水流和雾状水流三种压力 冲洗流速的控制,完成对 伤口创面的冲洗,有效祛 除伤口里可能存在的各种 异物、病原微生物;能实现
2024年度《狂犬病病毒》PPT课件
2024/2/2
20
免疫应答机制剖析
免疫应答过程
疫苗接种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 主要产生中和抗体,阻止病毒在细胞间的传 播;细胞免疫则通过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 毒。
免疫记忆形成
疫苗接种后,机体会形成长期免疫记忆,当 再次接触病毒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有效防止病毒感染。
2024/2/2
25
未来挑战及应对策略
未来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狂犬病防 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均、疫 情监测难度加大、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加等。
应对策略
为应对未来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 政策引导和投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质量;二是 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三 是加强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共同应对狂犬病的跨区 域传播风险;四是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狂犬病 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狂犬病病 毒的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2024/2/2
16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免疫层析试纸条
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试纸条上,通过毛细作用使样本中的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 见的线条,从而判断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将特异性抗体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可见的红色或紫色斑点, 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2024/2/2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7
课件内容回顾
狂犬病病毒的基本特性
病毒形态、基因组结构、复制策略等。
狂犬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动物咬伤、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等。
狂犬病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狂犬病的原理案例分析
狂犬病的原理案例分析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致命疾病,它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口液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一个关于狂犬病的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名农民被一只狂犬咬伤后患上了狂犬病。
病毒传播机制: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可通过咬伤、抓伤、舔伤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在这个案例中,农民被一只狂犬咬伤,导致病毒进入了他的体内。
病毒侵害机制:
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会通过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
狂犬病病毒主要在受伤部位的神经末梢复制,并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脊髓和大脑。
这个传播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感染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
疾病症状:
一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就会开始出现狂犬病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病毒侵害的神经部位的疼痛、瘙痒或刺痛感,不适感、轻度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会出现焦虑、恐惧、躁动不安、抽搐、痉挛、病态咬癖等症状。
治疗与预防:
目前对狂犬病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因此预防是关键。
预防包括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和伤口处理。
一旦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疫苗注射可以在病发前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对于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出现症状的人,很少有治疗方法能够挽救生命。
结论:
狂犬病的原理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在这个案例中,农民被一只患狂犬病的狗咬伤后感染了病毒。
一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引发一系列可怕的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途径是接种疫苗和妥善处理动物伤口。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作者:金秋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11期□文/ 金秋作为死亡的幽灵,相信许多人都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十分可怕并令人恐惧的疾病,一旦感染发病,没有可靠的救治药物和方法,病死率100%,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死亡病例每年都保持在2000 多例,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专家称,如果处理及时,狂犬病是可以预防的。
狂犬病档案狂犬病又称疯狗症、恐水症,被医学界称为只可预防、不可治疗的疾病。
原因是狂犬病一旦发生,死亡率为100%,病人无一幸免。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狂犬病不以为然,结果白白丢了性命。
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有80%以上的狂犬病病死者,是被犬咬伤以后,没有按照预防狂犬病的办法主动保护自己造成的。
这些人有的可能是对狂犬病的危害一无所知,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另一些人对狂犬病一知半解,抱着不在乎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健康犬”咬伤不会有大碍,不会得狂犬病,不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积极认真地救治,或是救治办法不到位,结果还是害了自己。
狗、猫以及野狼、狐狸等温血动物身上都会存在狂犬病毒。
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并不只是被感染的狗、猫咬到后才会传染狂犬病,被其挠破伤口或是上的伤口被感染的狗、猫舔过,都有可能被传染狂犬病。
被狗咬了怎么办如果不幸被狗咬伤应马上根据狂犬病暴露情况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狂犬病暴露分三级,一级是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皮肤被舔;二级是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三级是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的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
如果一条狗咬了多人,即使没有破皮,也要算三级暴露。
一级暴露不需要治疗,如果是二级暴露,就应该打狂犬疫苗。
如果是三级暴露,就必须进行清创(冲洗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在伤口局部注射免疫球蛋白,这样可起到综合预防作用。
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狂犬病过去,人们在狂犬病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无能为力,以至于“谈犬色变”。
狗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原理
狗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原理
狗狗注射狂犬疫苗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多见于犬、猫等动物。
2. 狂犬病毒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可通过被咬伤的皮肤或黏膜入侵机体,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
3. 狂犬疫苗包含有削弱的狂犬病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提前建立免疫屏障。
4. 常用的狂犬疫苗主要有灭活狂犬疫苗和重组狂犬疫苗两类。
5. 灭活疫苗是利用β-丙酮等方法处理狂犬病病毒,使病毒失去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
6. 重组狂犬疫苗包含狂犬病毒表面蛋白等抗原成分,不含致病性病毒,刺激免疫反应。
7. 狂犬疫苗注射后,狗狗体内会产生针对狂犬病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
8. 当狗狗真正感染狂犬病毒时,这些抗体可以紧紧包裹病毒,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细胞,从而防止疾病发生。
9. 狂犬疫苗需多次注射刺激免疫形成记忆功能,每年重新接种可激发anamnestic反应形成镰刀抗体。
10. 狂犬疫苗在狗狗出生后2-3月开始注射,每年重新接种一次,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保护狗狗健康。
11. 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等反应, belonged于正常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狂犬疫苗通过注射减毒或重组的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形成针对狂犬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疫苗的原理
狂犬疫苗的原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感染。
狂犬
病毒主要通过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一旦感染狂犬病毒,病毒会通过神经系统迅速蔓延,最终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从而在感染狂犬病毒后能够迅速抵抗病毒的侵袭。
狂犬疫苗一般分为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两种,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
首先是狂犬病疫苗的原理。
狂犬病疫苗是一种含有灭活狂犬病毒的疫苗,通过
注射疫苗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一旦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识别病毒,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当真正接触到狂犬病毒时,人体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抗体来抵抗病毒的侵袭,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狂犬病毒的伤害。
其次是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原理。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抗狂犬病毒抗
体的血浆制品,它是从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的人体中提取的。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原理是通过直接输入抗体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在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及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中和病毒,阻止病毒进一步侵袭,保护人体不受狂犬病毒的伤害。
总的来说,狂犬疫苗的原理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狂犬病毒
的抗体,从而在感染狂犬病毒后能够迅速抵抗病毒的侵袭。
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都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它们的原理都是为了保护人体免受狂犬病毒的侵害。
因此,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狂犬病病因及预防
狂犬病1 概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亦可由染毒垂液污染各种伤口粘膜甚至结膜而引起感染。
此外偶可通过剥病兽皮、进食染毒肉类、吸入蝙蝠群聚洞穴中的含毒气溶胶而发病。
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预防接种者,其发病率平均为15-20%(可高达70%);为病狼咬伤后的发病率较高,平均为50%。
发病与否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局部处理情况、衣着厚薄以及疫苗注射情况等因素有关,国内报告全程疫苗注射后的发病率为0.15%,未注完全程者为13.93%。
本病在87个国家有流行,主要流行于东南亚、亚洲及拉丁美洲地区。
发达国家由于对人和狗进行预防接种而使本病得到控制。
国内很多大城市本病已基本绝迹,但中小城市、农村及边远山区仍有病例发生。
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犬,其次为猫和狼。
而发达国家由于狗的狂犬病已被控制,本病主要由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浣熊等传播。
近年来注意到流行区一些外观“正常”的犬、猫也可引起狂犬病。
狂犬病临床表现的特征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本病重点在于预防,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
2 病因:狂犬病病毒属于杆状病毒(RabiesVirus),直径约75-80nm,长180nm,形态似子弹状,中心有40nm直径的核仁,其内含单链的核糖核酸带,有含蛋白质、脂质及糖类组成的包膜。
此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包膜上的糖蛋白抗原,一种是内层的核蛋白抗原。
狂犬病病毒容易在56℃ 30-60分钟、紫外线照射、40%~70%乙醇、0.13%~1%氯化苯甲烃胺、福尔马林、升汞、季胺盐类及强酸强碱条件下灭活。
对乙醚和氯仿有中等的耐受性。
对甘油和石炭酸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寒冷。
保存此病毒的最好方法是冰冻干燥(4℃下可保存数年)、或贮藏在50%的甘油盐水里,可用组织细胞或鸡、鸭胚进行培养。
狂犬疫苗原理
狂犬疫苗原理
狂犬疫苗是一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其原理是通过引入狂犬病病毒的抗原物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来进行保护。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如被狂犬病狗咬伤或抓伤后,病毒会进入人体并感染神经组织,最终导致病症的发展。
狂犬疫苗的制备过程通过灭活病毒的方法得到。
制造狂犬疫苗时,先从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获取病毒株,然后在实验室中将病毒株经过多次传代和培养,最终得到有效的、免疫原性较强的病毒株。
接下来,通过化学处理或热处理将狂犬病病毒杀死,得到灭活病毒。
狂犬疫苗通常是使用灭活病毒制备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因为直接使用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可能会引发疾病。
灭活病毒不能在人体中复制,但仍然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并诱导免疫反应。
当接种狂犬疫苗时,灭活病毒的抗原成分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病毒抗原物质,并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毒。
一旦人体接触到活病毒,免疫系统已经生成了足够的抗体,可以快速地识别并抵御病毒的攻击,防止狂犬病病毒的进一步感染。
接种狂犬疫苗是一种主动免疫手段,可以帮助培养人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是对人的神经起作用还是?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
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
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
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
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
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传染源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
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
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三)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
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③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
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
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膜多正常。
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
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
延髓、海马、脑桥、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 body)。
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顷野组织的神经细胞中,偶亦见于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
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细胞、胃粘膜壁细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肾上管上皮、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可呈急性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10日,长的1年,多数1~3个月。
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扩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
此外,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一)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
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
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
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
本期持续1~4日。
(二)兴奋期或痉挛期患者多神志清楚而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现。
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故患者渴极畏饮,饮而不能下咽,常伴有声嘶和脱水。
怕风亦本病常见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可引起咽肌痉挛。
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可达40℃以上,心率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
随着兴奋状态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
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本期持续1~3日。
(三)麻痹期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
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
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本期约为6--18小时。
[诊断]
(一)临床诊断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但在疾病早期,儿童及咬伤不明确者易误诊。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12~30×109/L不等,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
2.免疫学试验
(1)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元纤维的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之用。
如病人能存活1
周以上则中和试验可见效价上升,曾经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体须超过1:5000方可诊断为本病。
(3)病毒分离:病人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可接种动物,分离病毒,经中和试验鉴定可以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4)内基小体检查:从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格---巴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假性恐水症、接种后脑脊
髓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二)加强监护患者常于出现症状后3~10日内死亡。
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
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
(三)对症处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病人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剂。
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输氧。
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四)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高价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
(五)干扰素可试用。
[预防]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1.大力宣传养狗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
2.野犬应尽量捕杀。
3.家犬应严格禁锢。
并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
4.狂犬或患狂犬病的野兽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严禁剥皮吃肉。
(二)伤口处理主要为清创,立即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也可用1%新洁尔灭液冲洗,以清除和杀死病毒。
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皮试后可在创伤处作浸润注射。
伤口不缝合。
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三)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作预防接种。
原则上于1、7、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0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
对被狼、狐、狗、猫等动物咬伤者,应作预防接种。
其方法依伤情、疫苗种类、参照使用说明接种,与此同时加用免疫血清,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