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十课:《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情谊的眷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朗读、品读等形式,把读者带入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品味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同时使读者感受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对美好的江南农村的热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平桥村这个临海的小村里,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人情之质朴、淳厚如那里的山水一样令人沉醉、感动。

2.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文章材料的详略,是由中心意思的需要决定的。理解本文的详略安排,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真正理解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苦苦追怀,对精神故乡永久眷恋的感情,明确“社戏”只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字导入

同学们知道“社”字的起源吗?它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插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社,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二、多角度感知

1.比一比速度。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内容。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读得快,概括得简练而且准确?

2.试一试身手。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词句,理清文章的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试一试,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故事。学生可能从以下的角度概括:

(1)从“事件”的角度。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 , 略写1、2、6、7。

(2)从“时间”的角度。戏前波折——看戏——戏后偷豆吃豆。

(3)从“原因”的角度。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美景——趣事——伙伴

3.想一想内涵。

(1)文章以“社戏”为题,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并不多,我们是否可以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2)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①那夜的戏好看吗?豆好吃吗?请结合文章具体的句段找出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②怎样理解句中的“好”?探讨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跳读课文,结合看社戏时的心理、神情描写等,不难得出“戏不好看”的结论;而通过煮豆的人——一群孩子,而且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他们可能在家从没有做过饭,煮豆的佐料——盐(只有盐),以上种种都表明“豆也并不很好吃”。第二个问题能较快较好地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到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挖掘上来,从而理清文章的感情脉络,即“我”所怀念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童年时自由自在的生活,善良淳朴的人们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总结

1.归纳主题: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达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情谊的眷恋。

2.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看社戏”这是主要事件,所以“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都以细腻生动的语言作了详写,而乡间生活等故事只是简略地谈了一下。

3.放声朗读全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语文活动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文本中去,进行两个语文活动:评人物、赏美景。

1.评人物。

(1)请快速说出文章写到的人物名称,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2)请以“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的句式,简笔勾勒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教师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要求:不仅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需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2.赏风景。

作者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水乡特色。这些描写生动传神、化静为动,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堪称景物描写的典范,是学生学习和借鉴的蓝本。

(1)简单回顾《春》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析景物描写可抓住关键词语,可分析修辞方法,可分析描写顺序,可调动各种感官等。

(2)有感情地朗诵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然后就自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品析,以“美,你看(听)_____________”句式叙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抓住美点品味语言,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出来。

(3)师生共同交流品析的内容(交流过程中注重感情朗读):描写形式多种多样:写远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感观的丰富多彩:月夜行船一段,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描写,使江南水乡月夜的景色有声有色如同仙境,令人向往。很好地衬托出人物愉悦欢快的心情。

比喻的恰当精妙:远山的飞跑,航船像大白鱼,戏台像仙境等,作者丰富的想象,使景物充满了童趣,富有了童话色彩,更充分表达出“我”的兴奋愉悦的心情。

二、总结拓展

通过以上的品读,我们不难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平桥村的人们之间和谐、友善的乡情美;平桥村人们热情好客的人情美;“我”和小伙伴之间的友情美,这一切都是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而无忧无虑的童年,自由自在的生活,美丽如画的农村风光,善良淳厚的人们,正是作者永久眷恋的“精神故乡”。以上种种是否也勾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