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其内在的本质趋动力。可以说,在新课标中,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目标,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实施与评价,几乎都能在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各个理论中找到依据,可见两者结合的必然性。下面我们管中窥豹,略举几点,以见一斑。

1、良好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体系,明确指出,要将学生培养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这样一个层次分明的教育产品金字塔中,不论是处在那一层次的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以保证今后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并且,也符合新课标中"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定位。

2、新课改吸纳了心理学领域的先进理论

仔细阅读新课标的大纲,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很多都可以在心理学,尤其是在智力心理和学习心理学中的理论找到渊源和根据,可以说,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列举如下:

▲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智能多元论",正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早在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心理智能观,他以生物学为基础,科学地将心理中最复杂的因素??智能分为八大类,较为客观地吻合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强调,每种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为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心理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过去注重的学习结果转向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正是非常强调这一点,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的结构上去感受、理解和接受新经验,进而改变个体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其得到新的发展。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索学习法",也正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的"发现法",他认为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科学规律,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潜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新课标中注重的课堂组织设计,也符合心理学教授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理论:它强调了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将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结,并对要学习的新知识提出一个清晰而具体的架构,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标相结合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新课改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心理学与其有着非常相近的培养目标。它可以通过情绪体验、心理测验、心理开导等方法,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如在数、理、化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以解题、通过考试为目的;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刻苦磨练的坚强意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等。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和发挥出其自主思维能力创新的意识。因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利于新课改培养目标的实现。

2、提供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原理,完全可以运用于新课标的教学之中。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培养学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心理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心理参与过程,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多种活动、体验去促进学生对事物理解和感悟,从而获得经验和启发,养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如心理活动课中常常采用的"角色扮演法""心理剧""小组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自我调节训练法"等方法。这与课程改革提倡的"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前那种知与行、知与情相分离的状态。所以,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从而相得益彰。

3、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良好的交往环境,发展同学之间的友情,满足青少年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求教师自身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和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师生共同营造和睦的学校、班级心理环境,为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鼓励,及时表扬,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和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综上所述,探索新课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渗透、相得益彰,为培养出多方面人才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途径,是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