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概况
1.自然资源
日本除鱼类, 森林和水力资源较丰富以外, 只有少量的矿物资源, 如石炭石、铅、铜矿、煤、硅石、铬铁矿、锌、金砂和锰等。为了支撑经济发展, 日本在努力推进资源供给多元化的同时, 还大力实行各种节能措施, 增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 海洋资源是日本大力开发的对象。
2.经济简史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促进煤炭和钢铁生产为目的的产业倾斜政策、新设复兴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的价格差给予补贴等。上述政策对工矿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对治理通货膨胀未能奏效。为此,联军采取财政平衡和单一汇率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使日本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但又带来了新的经济萧条。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此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以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基础,整个日本产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益和劳动条件得到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资本自由化所带来的企业间的合理组合大大提高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使日本的国际收支连年出现了顺差。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3.过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由于各种商品价格飞涨,日本国内出现了“抢购风潮”,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抑制总需求。物价上涨得到了及时控制,但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之下,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一直持续了5年。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实施了以公共投资和出口来带动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此外,在高技术和物价稳定的支持下,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市场。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4.稳步成长期(1985~)
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其它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报告”(前川为当时的日本银行总裁,又任产业结构审议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 出台,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有:①扩大内需;②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推进日元的稳定化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和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球经济逐步回升、石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日本的个人消费旺盛。旺盛的个人消费又带动了企业设备投资和进口。在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这两大要素的带动之下,日本经济得以稳步发展。截止1991年10月,日本经济出现了59个月持续增长的局面。目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约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
3.经济概况
1955年完成经济重建。此后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转入低速增长。1986年日元大幅度升值后,开始注重调整经济结构,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使经济再次出现较高增长。但1991 年下半年起,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3年10月,日本经济衰退到达谷底,此后开始复苏。进入1995年以来,由于日元急剧升值、连续不断的日美贸易摩擦和阪神大地震等的影响,尽管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金融财政措施,使个人消费和公共投资有所回升,但整个经济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失业率创战后最高纪录达3.4%。
从1995年第四季度起,日本经济开始摆脱“泡沫经济”崩溃造成的持续萧条局面,逐渐显示出复苏迹象,1996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缓慢回升态势。1996年经济实际增长率达 3.6%,创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按季度统计的最高纪录,结束了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经济“零增长”局面。1995年9月,日本中央银行将官方贴现率由1%降至0.5%的超低水平。1996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为2.5%。进入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苏联解体,其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6%。海外纯资产7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1994年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367万,占总就业人口的5.7%。耕地面积5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6%,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1994年主要食用农水产品自给率:稻米120%,小麦9%,豆类2%,肉类60%,水产品57.9%,油脂75.5%。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1994年工业就业人口2125万人,占就业人口6457万的32.9%。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设想,从劳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1986年,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汽车业而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为四大传统工业地带,70年代以后又出现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地带。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5.主要经济指标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996年):4473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6年):约36500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2.8%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33.050日元
外汇储备(1996年):2178.6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