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家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家类’
一、以儒學為正宗,「儒家中心觀」
二、將農醫天文算法升至前六類,提高科學的地位
三、排斥外學,將釋道置於子部最末。
四、排斥雜家:《總目》將墨家、名家、縱橫家等置於雜家類,〈子部總敘〉云:「群言岐出,不名一類,總為薈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雜家。
」許多學者皆以為失當:如孫德謙說:「如名墨家學,以後世無傳概入雜家,未免失之淆亂。
」參見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頁158~162。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斥指《總目》「最誤者莫如合名墨縱橫於雜家,使《漢志》九流家頓亡。
」李致忠:「《四庫總目》的「雜家類」偷換雜家固有的概念,說什麼『雜之意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
是說雜家兼有儒墨名法各家之長,博采眾家為一家,形成自己的學說,……《四庫總目》偷換概念,將雜家說成雜類,變成無所不包的大雜燴。
』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頁36。
見上揭書頁16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云:「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併入雜家。
雜之義廣,無所不包。
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
變而得宜,於例為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共分六類:
一、立說者謂之雜學卷117子部27 雜家類一(雜學之屬,22部,178卷,皆文淵閣著錄。
)《總目》以儒家為中心認為「古者庠序之教,胥天下而從事六德、六行、六藝,無異學也。
周衰而後,百氏興。
……實皆儒之失其本原者各以私智變為雜學而已。
其傳者寥寥無幾,不足自名一家,今均以雜學目之。
其他談理而有出入,論事而參利害,不純為儒家言者,亦均附此類。
」《鬻子》考《漢書藝文志》道家《鬻子說》二二篇,又小說家《鬻子說》九篇,是當時本有二書。
《列子》引《鬻子》凡三條,皆黃、老清靜之說,與今本不類。
疑即道家二二篇之文。
今本所載與賈誼《新書》所引六條文格略同,疑即小說家之《鬻子》說也。
………其篇名冗贅,古無此體,又每篇寥寥數言,詞旨膚淺,決非三代舊文。
姑以流傳既久,存備一家耳。
《墨子》墨家者流,史罕著錄,蓋以孟子所辟,無人肯居其名。
然佛氏之教,其清淨取諸老,其慈悲則取諸墨。
韓愈《送浮屠文暢序》,稱儒名墨行,墨名儒行。
以佛為墨,蓋得其真。
而讀《墨子》一篇,乃稱墨必用孔,孔必用墨。
開後人三教歸一之說,未為篤論。
特在彼法之中,能自嗇其身,而時時利濟於物,亦有足以自立者。
故其教得列於九流,而其書亦至今不泯耳。
→以儒學為中心評論墨子一書《子華子》子華子之名見於《列子》,本非一人。
《呂氏春秋》引《子華子》者凡三見,高誘以為古體道人。
是秦以前原有《子華子》書。
然《漢志》已不著錄,則劉向時書亡矣。
……今觀其書,多采掇黃、老之言,而參以術數之說。
《尹文子》其書本名家者流。
大旨指陳治道,欲自處於虛靜,而萬事萬物則一一綜核其實,故其言出入於黃、老、申、韓之間。
周氏《涉筆》謂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蓋得其真。
……讀其文者,取其博辨閎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慎子》之學近乎釋氏,然漢志列之於法家。
今考其書,大旨欲因物理之當然,各定一法而守之。
不求於法之外,亦不寬於法之中,則上下相安,可以清淨而治。
然法所不行,勢必刑以齊之。
道德之為刑名,此其轉關。
所以申、韓多稱之也。
案《漢書藝文志》載《鶡冠子》一篇,注曰楚人。
居深山,以鶡為冠。
劉勰《文心雕龍》稱鶡冠綿綿,亟發深言。
《韓愈集》有《讀鶡冠子》一首,稱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學問篇》一壺千金之語,且謂其施於國家,功德豈少。
《柳宗元集》有《鶡冠子辨》一首,乃詆為言盡鄙淺,……其說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於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
自六朝至唐,劉勰最號知文,而韓愈最號知道,二子稱之,宗元乃以為鄙淺,過矣。
《公孫龍子》其書大旨疾名器乖實,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借自馬而齊物我,冀時君有悟而正名實,故諸史皆列於名家。
《淮南鴻烈解》稱,公孫龍粲於辭而貿名。
揚子《法言》稱,公孫龍詭辭數萬。
蓋其持論雄贍,實足以聳動天下,故當時莊、列、荀卿並著其言,為學術之一。
《隋志》縱橫家有《鬼谷子》三卷,注曰周世隱於鬼谷。
《玉海》引《中興書目》曰,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
生。
……胡應麟《筆叢》則謂《隋志》有蘇秦三一篇,張儀篇,必東漢人本二書之言,薈萃為此,而托於鬼谷,若子虛亡是之屬。
其言頗為近理,然亦終無確證。
……柳宗元辨《鬼谷子》,以為言益奇而道益隘,差得其真。
蓋其術雖不足道,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後世所能為也。
《呂氏春秋》不韋固小人,而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大。
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與孔子、曾子之言。
其他如論音則引《樂記》,論鑄劍則引《考工記》,雖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
所引莊、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誕恣肆者。
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
而縱橫之術,刑名之說,一無及焉。
其持論頗為不苟。
論者鄙其為人,因不甚重其書,非公論也。
《人物志》其書主於論辨人才,以外見之符,驗內藏之器,分別流品,研析疑似,故《隋志》以下皆著錄於名家。
然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
……蓋其學雖近乎名家,其理則弗乖於儒者也。
《顏氏家訓》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世人。
今觀其書,大抵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經訓,故《唐志》、《宋志》俱列之儒家。
然其中歸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當時好佛之習。
又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曼衍旁涉,不專為一家之言。
今特退之雜家,從其類焉。
《長短經》此書辨析事勢,其源蓋出於縱橫家,故以長短為名。
雖因時制變,不免為事功之學,而大旨主於實用,非策士詭譎之謀,其言固不悖於儒者,其文格亦頗近荀卿
《申鑒》、劉邵《人物志》,猶有魏、晉之遺。
宋代收錄四本,明代只收一本《本語》六卷
明高拱撰。
……其間如隆慶六年宿良鄉,夢見孔子之類,頗為誇誕;……其他辨詰先儒之失,抉摘傳注之誤,詞氣縱橫,亦其剛狠之餘習。
然頗有剖析精當之處,亦不可磨。
五卷以下,皆論時事,率切中明季之弊。
故《明史》稱其練習政體,有經濟才。
一書之中,蓋瑕瑜互見云。
卷124~125子部34~35 雜家類存目一~ 二
雜學之屬,184部,750卷,內13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二、辨證者謂之雜考卷118~119子部28~29 雜家類二~三
(雜考之屬,57部,707卷,皆文淵閣著錄。
)
案:考證經義之書,始於《白虎通義》。
蔡邕《獨斷》之類,皆沿其支流。
至唐而《資暇集》、《刊誤》之類為數漸繁,至宋而《容齋隨筆》之類動成巨帙。
其說大抵兼論經、史、子、集、不可限以一類,是真出於議官之雜家也。
〔班固謂雜家者流出於議官。
〕今彙而編之,命曰雜考。
)卷126 子部36 雜家類存目三
右“雜家類”雜考之屬,四六部,四百四三卷,皆附《存目》《白虎通義》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
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臣,著為通義。
……書中徵引,六經傳記而外涉及緯識,乃東漢習尚使然。
《刊誤》
唐李涪撰。
其書皆考究典故,引舊制以正唐末之失,又引古制以糾唐制之誤,多可以訂正禮文。
下卷間及雜事,……唐末文人,日趨佻巧,而涪獨考證舊文,亦可謂學有根柢者矣。
《蘇氏演義》
唐蘇鶚撰。
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考究書傳,訂正名物,辨證訛謬,可與李涪《刊誤》、李濟翁《資暇集》、邱光庭《兼明書》並驅,良非溢美,尤不可不特錄存之,以備參稽也。
《近事會元》宋李上交撰。
今觀其書,自一卷至三卷首載宮殿之制,次載輿服之制,次載官制、軍制,其次亦皆六曹之掌故。
四卷為樂曲,為州郡沿革。
《東觀餘論》宋黃伯思撰。
黃伯思好古文奇字,鐘鼎彝器款式體制,悉能了達辨正。
所著有《法帖刊誤》二卷,《古器說》四百二六篇。
紹興丁卯,其子訁乃與其所著論辨題跋合而刊之,總名曰《東觀餘論》。
《容齋隨筆》宋洪邁撰。
其中自經史諸子百家以及醫卜星算之屬,凡意有所得,即隨手記,辯證考據,頗為精確。
…尤熟於宋代掌故,如以宋自翰林學士入相者非止向敏中一人,駁沈括《筆談》之誤,…南宋說部,終當以此為首焉。
《考古編》
宋程大昌撰。
是編乃雜論經義異同,及記傳謬誤,多所訂證。
……雖亞於《容齋隨筆》,要勝於鄭樵輩之橫議也。
《困學紀聞》宋王應麟撰。
是編乃其記考證之文。
應麟博洽多聞,在宋代罕其倫比。
雖淵源亦出朱子,然書中辨正朱子語誤數條,……皆考證是非,不相阿附《丹鉛餘錄》明楊慎撰。
其考證
諸書異同者,則皆以丹鉛為名。
……王世貞謂其工於證經而疏於解經,詳於稗史而忽於正史,詳於詩事而略於詩旨,求之宇宙之外而失之耳目之內,亦確論也。
又好偽撰古書以證成己說,睥睨一世,謂無足以發其覆,《譚苑醍醐》明楊慎撰。
其書亦皆考證之語,與《丹鉛錄》大致相出入,而亦頗有異同。
首有嘉靖壬寅自序。
三、議論而兼敍述者謂之雜說卷120~122子部30~32 雜家類四~六(雜說之屬,八六部,六百三六卷,皆文淵閣著錄)雜說之源,出於《論衡》。
其說或抒己意,或訂俗訛,或述近聞,或綜古義,後人沿波,筆記作焉。
大抵隨意錄載,不限卷帙之多寡,不分次第之先後。
興之所至,即可成編。
故自宋以來作者至夥,今總匯之為一類。
考定作者
舊本題宋王逵撰。
案宋有三王逵,其一王逵,不知何許人,仁宗時官江南西路轉運使,調淮南轉運使。
包拯連具七章彈之,具載拯奏議中。
極斥其貪鄙酷虐,似非能著書之人。
其一王逵,濮陽人。
天禧三年進士,官刑部郎中。
其所著作,惟呂希哲《雜記》載其贈蔡襄詩一首,阮閱《詩話總龜》載其詠酒簾一聯,不聞更有此書。
其一王逵,淄州人。
建炎中知徐州王複之孫,紹興中太仆丞王佾之子。
其所著作,惟蘆浦《筆記》載送田鄂詩一首,亦不聞有此書。
此書中論脈一條,稱七表、八里、九道計二四,見之於叔和《脈訣》,是熙寧間書也,前兩王逵不得見。
論百刻一條,稱趙緣督又有一說,是至元以後書也,後王逵亦不得
見,又安得而引之耶?考明黃姬水《貧士傳》,載王逵,錢塘人,足一跛。
家極貧,無以給朝夕,因賣藥。
復不繼,又市卜。
博究子史百家,客至,輒談今古不休。
人知其辨博,每以疑難質之,無不口應。
列其人於張介福之後,王賓之前,蓋洪武、永樂間人。
作是書者,必此王逵。
商浚刻《稗海》時,未及詳考,誤以為宋王逵也。
其學蓋出於邵子,其書亦規摹觀物外篇,分天文、地理、人身、庶物、歷數、氣候、鬼神、事義八門,皆即數究理,推求天地人物之所以然,雖頗穿鑿,而亦時有精義。
世稱二四番花信風,楊慎《丹鉛錄》引梁元帝之說,別無出典,殆由依託,其說亦參差不合。
惟此書所列,最有條理,當必有所受之云。
(卷123《蠡海集》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論事詳核明葉子奇撰。
考子奇所著諸書,有《范通玄理》二卷,《詩》六卷,《文》二卷,《本草醫書節要》各卷,《齊東野語》三卷,又《餘錄》若干卷,紀元季明初事最詳。
……子奇學有淵源,故其書自天文、地紀、人事、物理,一一分析,頗多微義。
其論元代故事,亦頗詳核。
惟賈魯勸托克托開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鈔,求禹河故道,功過各不相掩,子奇乃竟斥之為邪臣,則不若宋濂《元史》之論為平允也。
(卷123《草木子》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評價不高卻又收錄《讕言長語》
明曹安撰。
安字以寧,號蓼壯,松江人。
正統甲子舉人。
官安邱縣教諭。
是書前有安自序,謂皆零碎之詞,故名曰《讕言長語》。
讕言者逸言也,長語者剩語也,則長當讀為長物之長矣。
書中多據所見聞,發明義理。
其論詩不中肯綮,所錄諸詩,亦大抵不工。
蓋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風雅之派。
至於欲取皋陶賡歌、五子之歌、《洪範》及《詩》之三言、五言、七言體刻為一集,使人習之以復古,尤萬不能行之事。
然大致持論醇正,於人心風俗,多有所裨。
其論讀經一條,尤切中明代俗學之弊。
成化丙午顧純題詞,以《輟耕錄》、《水東日記》比之。
正德乙亥史紀重刊跋,又以《霏雪錄》比之。
今以四書相較,劉績、葉盛二家書大致相近,陶宗儀書直小說家言,遠不逮此書也。
《畫禪室隨筆》
明董其昌撰。
…是編第一卷論書,第二卷論畫,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積畢生之力為之,所解悟深也。
……其評文一門,多談制藝,蓋其昌應舉之文與陶望齡齊名,當時傳誦,故不能忘其結習也。
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雜言上,一曰雜言下,皆小品閑文,然多可采,一曰楚中隨筆,其冊封楚王時所作,一曰禪悅大旨,乃以李贄為宗。
明季士大夫所見,往往如是,不足深詰,視為蜩螗之過耳可矣。
《六研齋筆記》
明李日華撰。
日華工於書畫,故是編所記論書畫者之八。
詞旨清雋,其體皆類題跋,……其他所記雜事,亦楚楚有致。
而每一真跡,必備錄其題詠跋語,年月姓名,尤足以資考證。
王士禎《居易錄》嘗譏其以韓愈《山石詩》為白居易、陸遊作,以唐莊宗《如夢令詞》為李白作,以韋應物《西澗詩》為杜牧作,以林逋為與文同李公麟同時,以趙秉文為元人,皆誠為舛謬。
……而
以為吳中諸公遣力往寶取泉,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為質,其事未經人用,亦屬疏漏。
大抵工於賞鑒,而疏於考證。
人各有能有不能,取其所長可矣。
《物理小識》
明方以智撰。
此書為其子中通、中德、中發、中履所編,又《通雅》之緒餘也。
首為總論,中分天類、曆類、風雷雨類、地類、占候類、人身類、鬼神方術類、異事類、醫藥類、飲食類、衣服類、金石類、器用類、草木類、禽獸類凡五門,大致本《博物志》、《物類相感志》諸書而衍之。
但張華贊寧所撰但言克制生化之性,而此則推闡其所以然。
雖所錄不免冗雜,未必一一盡確,所論亦不免時有附會,而細大兼收,固亦可資博識,而利民用。
《鶡冠子》曰:中流失船,一壺千金。
韓愈曰: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兼收並蓄,待用無遺。
則識小之言,亦未可盡廢矣。
持論有據而收錄者《震澤長語》
明王鏊撰。
此本乃其退休歸里時隨筆錄記之書,分經傳、國猷、官制、食貨、象緯、文章、音律、音韻、字學、姓氏、雜論、仙釋、夢兆三類。
鏊文詞醇正,又生當明之盛時,士大夫猶崇實學,不似隆慶萬曆以後聚徒植黨,務以心性相標榜,故持論頗有根據。
……又欲於河北試行井田,殊為迂闊。
夢兆一條,篤信占驗,亦非儒者之言,未免為白璧之瑕耳。
《南園漫錄》明張志淳撰。
……其所紀錄,亦可與《明史》相參考云。
《雨航雜錄》明馮時可撰。
是書上卷多論學、論文,下卷多記物產,而間涉雜事。
隆萬之間,士大夫好為高論,故語錄、說部往往漾自恣,不軌於正。
時可獨持論篤實,言多中理。
以「經世之學」為標準
《采芹錄》明徐三重撰。
…是編第一卷論養民、教民,第二卷、三卷多論學校貢舉,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論明代人物臧否。
大抵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而持論率皆平允,無激烈偏僻之見,亦無恩怨毀譽之私,勝明人所作諸說部,動涉卮言,亦勝三重所作他語錄,……惟力主均田、限田之議,反覆引據,持之最堅。
……然如論漕粟則駁邱海運之非,論養兵則駁徐階塞外不可屯田之謬,皆卓然明論。
其他亦多篤實近理,切於事情,猶可謂留心經世之學者也。
存典故《春明夢餘錄》
國朝孫承澤撰。
……是書首以京師建置、形勝、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宮殿、壇廟,次以官署,終以名跡、寺廟、石刻、岩麓、川渠、陵園。
似乎地志,而敘沿革者甚略。
分列官署,似乎職制。
每門多錄明代章疏,連篇累牘,又似乎故事。
體例頗為龐雜。
且書中標目,悉以明制為主,則不當泛及前代。
既泛及前代,則當元元本本,絲牽繩貫,使端委粲然,不當挂一漏萬,每門寥寥數語,或有或無,絕不畫一。
……蓋其時論者多攻大統曆,而大統曆曾經許衡參修,承澤以講學家宗派所系,故為之左袒,其反覆以衡為詞,宗旨了然可睹也。
……其好惡任情,
往往如是,蓋不足盡據為典要。
然於明代舊聞,采摭頗悉,一朝掌故,實多賴是書以存,且多取自實錄、邸報,與稗官野史據傳聞而著書者究為不同。
故考勝國之軼事者,多取資於是編焉。
《居易錄》
國朝王士禎撰。
中多論詩之語,標舉名俊,自其所長。
其記所見諸古書,考據源流,論斷得失,亦最為詳悉。
其他辨證之處,可取者尤多。
惟三卷以後,忽記時事。
九卷以後,兼及差遣遷除,全以《日曆起居注》體編年紀月,參錯於雜說之中。
其法雖本於龐元英《文昌雜錄》,究為有乖義例。
又喜自錄其平反之獄辭,伉直之廷議,以表所長。
夫鄴侯家傳乃自子孫,魏公遺事亦由僚屬,自為之而自書之,自書之而自譽之,節言言實錄,抑亦淺矣。
是則所見之狹也。
《池北偶談》
國朝王士禎撰。
凡談故四卷,皆述朝廷殊典及衣冠勝事。
其中如戊己校尉、裙帶官之類,亦間及古制。
談獻六卷,皆明紀中葉以後及國朝名臣、碩德、畸人、列女。
其中如論王縉、張商英、張采之類,間有摘斥其惡者,蓋附錄也。
談藝九卷,皆論詩文,領異標新,實所獨擅,全書精粹,盡在於斯。
談異七卷,皆記神怪,則文人好奇之習,謂之戲錄可矣。
池北者,士禎宅西有圃,圃中有池,建屋藏書,取白居易語,以池北書庫名之,自為之記。
卷127~129子部37~39 雜家類存目四~六右“雜家類”雜說
之屬,一百六八部,一千一百零一卷,內七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四、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卷123子部33雜家類七右“雜家類”雜品之屬,一部,八三卷。
皆文淵閣著錄。
案:古人質樸,不涉雜事。
其著为书者,至射法、剑道、手搏、蹴リ止矣。
至《隋志》而《欹器圖》猶附小說,象經、棋勢猶附兵家,不能自為門目也。
宋以後則一切賞心娛目之具,無不勒有成編,圖籍於是始眾焉。
今於其專明一事一物者,皆別為譜錄,其雜陳眾品者,自《洞天清錄》以下,並類聚於此門。
蓋既為古所未有之書,不得不立古所未有之例矣。
卷130 子部40 雜家類存目七右“雜家類”雜品之屬,二六部,一百七二卷內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煙過眼錄》宋周密撰。
是書記所見書畫古器,略品甲乙,而不甚考證。
其命名蓋取蘇軾之語。
第考軾《寶繪堂記》,實作煙之過眼。
…觀所記收藏之人,蓋入元以後所作。
……董其昌《戲鴻堂帖》定絹本《黃庭經》為楊許舊跡,蓋本此書,則亦以其賞鑒為准矣。
《格古要論》明曹昭撰。
其於古今名玩器具真贗優劣之解,皆能剖析纖微。
又諳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無不厘然,故其書頗為賞鑒家所重。
《竹嶼山房雜部》是書凡養生部六卷,燕閑部二卷,樹畜部四卷,皆明華亭宋詡撰。
種植部卷,尊生部卷,詡子公望撰。
公望之子懋澄,合而編之。
詡字久夫,公望字天民,皆見於書中,其始末則未詳焉。
……其書於田居雜事最為詳悉,
而亦間附考證…猶讀書考古者之所為,非僅山人墨客語也。
《遵生八箋》明高濂撰。
其書分為八目。
卷
一、卷二曰清修妙論箋,皆養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
卷三至卷六曰四時調攝箋,皆按時修養之訣。
卷七、卷八曰起居安樂箋,皆寶物器用可資頤養者。
卷九、卷曰延年卻病箋,皆服氣導引諸術。
卷一至三曰飲饌服食箋,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餌諸物。
卷四至六曰燕閑清賞箋,皆論賞鑒清玩之事,附以種花卉法。
卷七、八曰靈秘丹藥箋,皆經驗方藥。
卷九曰塵外遐舉箋,則歷代隱逸一百人事蹟也。
書中所載,專以供閒適消遣之用。
標目編類,亦多涉纖仄,不出明季小品積習,遂為陳繼儒、李漁等濫觴。
《清秘藏》明張應文撰。
是編雜論玩好賞鑒諸物,其曰《清秘藏》者,王墀登序謂取倪瓚清秘閣意也。
……其中所列香名,多引佛經,所列奇寶,多引小說,頗參以子虛烏有之談,亦不為典據。
然於一切器玩,皆辨別真偽,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裝褙之類,一一言之甚詳,亦頗有可采。
《長物志》明文震亨撰。
是編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二類。
其曰長物,蓋取《世說》中王恭語也。
凡閒適玩好之事,纖悉畢具,大致遠以趙希鵠《洞天清錄》為淵源,近以屠隆《考餘事》為參佐。
明季山人墨客,多以是相誇,所謂清供者是也。
然矯言雅尚,反增俗態者有焉。
惟震亨世以書畫擅名,耳濡目染,與眾本殊,故所言收藏賞鑒諸法,亦具有條理。
《韻石齋筆談》國朝薑紹書撰。
是書仿周密《煙
過眼錄》,記所見古器書畫及諸奇玩。
惟密書以收藏之人標題,此書即以其物標題,密書但記其名,此書並詳其形模及諸家授受得失之始末。
……猶近代說部之可觀者。
《七頌堂識小錄》國朝劉體仁撰。
然其賞鑒則特精,所撰《七頌堂集》中有與張實《水尺牘》,稱近日仿《煙過眼錄》,為《識小錄》一冊,即是書也。
所記書畫古器凡七四條,多稱孫承澤、梁清標諸舊家物。
蓋體仁當時與汪琬、王士禎為同榜進士,以詩文相倡和,而與承澤等又以博古相高,每條必詳其所藏之人與其授受所自,皆可以資考證。
五、類輯舊文,塗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卷123子部33雜家類七案:以上諸書,皆采摭眾說以成編者,以其源不一,故悉列之雜家。
《呂覽》、《淮南子》、《韓詩外傳》、《說苑》、《新序》亦皆綴合群言,然不得其所出矣。
故不入此類焉。
)卷
131~133 子部41~43 雜家類存目八~右“雜家類”雜纂之屬,一百九六部,二千七百二三卷,內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意林》唐馬總編。
今觀所采諸子,今多不傳者,惟賴此僅存其概。
其傳於今者,如老、莊、管、列諸家,亦多與今本不同,不特《孟子》之文如《容齋隨筆》所云也。
《類說》
宋曾忄造編。
取自漢以來百家小說,采掇事實,編纂成書。
其二五卷以前為前集,二六卷以後為後集,其或摘錄稍繁,卷帙太钜者,則又分析子卷,以便檢閱。
……南宋之初,古籍多存,忄造又精於裁鑒,故所甄錄,大都遺文僻典,可以裨助多聞。
又
每書雖經節錄,其存於今者以原本相校,未嘗改竄一詞。
……即一字之際,猶詳慎不苟如此。
可見宋時風俗近古,非明人逞臆妄改者所可同日語矣。
《說郛》明陶宗儀編。
蓋宗儀是書,實仿曾忄造《類說》之例,每書略存大概,不必求全。
亦有原本久亡,而從類書之中鈔合其文,以備一種者,故其體例與左圭《百川學海》迥殊。
後人見其目錄所列數盈千百,遂妄意求其全帙,當必積案盈箱。
不知按籍而求,多歷代史志所不載,宗儀又何自得之乎?《古今說海》明陸楫編。
是編輯錄前代至明小說,分四部七家。
一曰說選,載小錄編記二家,二曰說淵,載別傳家。
三曰說略,載雜記家。
四曰說纂,載逸事、散錄、雜纂三家。
……楫是書作於嘉靖甲辰,所載諸書,雖不及曾忄造《類說》,多今人所未見,亦不及陶宗儀《說郛》捃拾繁富,钜細兼包,而每書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則視二書為詳贍。
參互比較,各有所長。
六、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卷123子部33 雜家類七右“雜家類”雜編之屬,三部,九二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古無以數人之書合為一編而別題以總名者,惟《隋志》載《地理書》一百四九卷,錄一卷。
注曰,陸澄合《山海經》以來一百六家以為此書。
……是為叢書之祖,然猶一家言也。
左圭《百川學海》出,始兼裒諸家雜記。
至明而卷帙益繁,《明史藝文志》無類可歸,附之類書,究非其宜,當入之雜家,於義為允。
今雖離析其書,各著於錄,而附存其目,以不沒輯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