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抗菌药物PKPD理论共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抗铜绿青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联合抗 铜绿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
■ 泌尿系统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和肠球菌属,其中G-杆菌中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比 例增加
■ 抗菌药物在泌尿系统的分布
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液中浓度高且敏感的抗菌药物
上尿路感染因可能伴有血流感染,需同时保证血液和尿液浓度均较高
非典型病原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肺炎支原体 感染不推荐首选大环内酯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可选用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等、MRSA可选用糖 肽类或恶唑烷酮类
肠杆菌科细菌:不产ESBL细菌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产ESBL细菌可选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抗铜绿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抗铜绿喹诺酮类
■ 下呼吸道感染
■ 常见致病菌和耐药特点
CAP: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等,其中肺炎症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 酯类耐药率高
HAP: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 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少量非典型病原体和真菌,其 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比例很高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理 论共识
人民医院药剂科
第一部分
■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共识 PK/PD理论相关概念 抗菌药物按PK/PD分类和各类药物特点 各类疾病时PK/PD特点
■ PK/PD理论相关概念
■ 药代动力学: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吸收: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Tmax、血药峰 浓度Cmax
分布:从血液循环通过各种屏障向组织转运——表观分布容积VD、蛋白结 合率PB
代谢: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转化成代谢产物
排泄:通过肾脏或经肝脏代谢后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经尿液或肠道排出,大 多数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部分通过肝肾双通道排泄——消除半衰期 T1/2β和清除率
■ 分布:表观分布容积
■ 腹腔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病原菌多源于肠道,部分源自血行感染,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 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是腹腔感染最常见病原菌;除常见需氧菌外,原则上治疗 时应覆盖常见厌氧菌,对拟杆菌属等厌氧菌推荐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
■ 抗菌药物在腹腔组织的分布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 喹诺酮类、甲硝唑及万古霉素在腹 水中浓度高
避免应用: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且肾毒性较大,包括 氨基糖甙类、多黏菌素类及糖肽类等
■ 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建议
给药间隔不变减少单次剂量:多见于半衰期短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如β-内酰胺类
单次剂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多见于半衰期较长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
减少单次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相结合:如糖肽类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MIC≤0.06);青霉素不敏感(MIC≥0.12)且第三代头 孢菌素敏感(MIC<1)时可用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第三代头孢菌素不 敏感时(MIC>1)可选用万古霉素
肠杆菌科细菌:非产ESBL菌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产ESBL菌 可选碳青霉烯类
流感嗜血杆菌:不产β-内酰胺酶者用氨苄西林,产β-内酰胺酶者用第三 代头孢菌素
■ 脑膜炎与脑脓肿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和葡萄球菌属等
脑脓肿: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抗菌药物在CNS组织分布
氨曲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 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 等药物脑脊液中浓度较高
■ 抗菌药物选择推荐
脑膜炎奈瑟菌:青霉素G,不敏感者选用头孢曲松
亲水性药物:不易透过细胞膜,主要 分布于血液和体液中,其VD一般较小, 常见药物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糖肽类(万古霉素)等
亲脂性药物: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 容易进入细胞内,常见药物有喹诺酮 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等
■ 头孢唑林钠:
吸收:20分钟内静脉滴注本品0.5g,血药峰浓度Cmax为118mg/L,有效浓 度维持8小时。
分布:本品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不能测出药物浓度。本品在 胸水、腹水、心包液和滑囊液中可达较高浓度。炎症渗出液中药物浓度基 本与血清浓度相等,胆汁中浓度等于或略超过同期血药浓度。本品蛋白结 合率PB为74%~86%。
代谢和排泄:正常成人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2小时。本品在体内几 乎不代谢,原形药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血 液透析6小时后血药浓度减少40%~50%,腹膜透析一般不能清除本品。
多数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血液和尿液中浓度均较高,可用于治疗 上下尿路感染,但应注意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非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有很高杀菌活性,头孢他啶和 头孢吡肟尚具有抗假单胞菌属活性
■ 皮肤软组织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社区获得性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化脓性链球菌 医院获得性多见于创伤和烧伤患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MRSA
■ 抗菌药物按PK/PD分类 ■ 浓度依赖性 特点:杀菌效应和临床疗效取决于Cmax,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 参数与策略:Cmax/MIC或AUC/MIC,提高血药Cmax,日剂量单次给药
■ 氨基糖苷类 特点:浓度依赖性,PAE较长约0.5~7.5h,耳肾摄取具有饱和性 参数与策略:Cmax/MIC≥8~10MIC或AUC/MIC≥100,日剂量单次给药 ■ 喹诺酮类 特点:抗菌谱较广,浓度依赖性 参数与策略: G-:AUC/MIC≥125或Cmax/MIC≥8 G+:AUC/MIC≥30~40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日剂量一次给药 环丙沙星:日剂量分次给药(半衰期短且不良反应浓度依赖性)
■ 抗菌药物选择推荐
葡萄球菌属:MSXA选用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MRXA选用万古霉素、替 考拉宁或达托霉素
肠球菌属:青霉素敏感者可选用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者选择万古霉素、 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
肠杆菌科细菌:不产ESBL细菌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产ESBL细菌可选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
■ 血流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属
■ 抗菌药物在血流中的分布
药物VD越小PB 越高,向组织渗透较 慢,在血液停留时间较久,血药较 高,临床疗效越佳
综合VD 和PB 考量,苯唑西林、头孢 唑啉、头孢曲松、万古霉素、达托 霉素等血药浓度较高,在血浆中停 留时间较久,对血流感染疗效较佳
比例更高 ■ 抗菌药物选择推荐 非复杂性感染首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当存在过敏或耐药时可选择
喹诺酮类,后者可有效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感染 MRSA感染者则选择糖肽类、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 β-溶血链球菌感染可选择青霉素G、克林霉素、糖肽类、达托霉素等
■ 骨和关节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 四环素类和甘氨酰环素 特点:长PAE时间依赖性广谱快速
抑菌剂 参数:AUC/MIC ■ 糖肽类和恶唑烷酮类 特点:长PAE时间依赖性杀菌剂 参数:AUC/MIC
■ 假定单次静滴0.5g、1.0g、2.0g氨曲南30min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 50mg/L、100mg/L、200mg/L,氨曲南消除半衰期为1.5h,氨曲南对 上尿路感染敏感致病菌MIC为1mg/L,0.5g氨曲南静滴对敏感致病菌有 效作用时间能够维持6h
■ 慢性肝功能不全 ■ 抗菌药物剂量调整原则 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或清除并可发生毒性反应,包括氯霉素、
利福平、异烟肼、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可正常应用必要时减量:主要经肝脏清除但无明显毒性反应,包括大多
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等
经肝肾双途径清除必要时减量 经肾脏排泄不需调整剂量
■ 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组织分布
大环内酯、喹诺酮类在呼吸道上皮衬液中浓度高于血液
喹诺酮类在支气管黏膜或分泌物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而β-内酰胺类药 物浓度低于血药浓度50%
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浓度高,而β-内酰胺类和氨基 糖苷类难以进入细胞内
■ 抗感染药物选择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MIC<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不敏感菌株 可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喹诺酮类,不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
时间依赖性:可通过在给予充wk.baidu.com剂量基础上增加给药频次或延长输注时 间,提高%T>MIC以提高疗效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正常应用或剂量略减:主要经肝胆系统代谢或排泄的药物,如大环内酯 类、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等
需适当减少剂量: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多数品种、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 恶唑等,需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给药方案——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 清除率
单次剂量 0.5g 1.0g 2.0g
给药频次 q6h q12h qd
作用时间 6×4=24h (6+1.5)×2=15h 6+1.5×2=9h
■ 各类疾病时PK/PD特点 下呼吸道感染 脑膜炎与脑脓肿 腹腔和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软组织和骨关节感染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肝功能不全
■ PK/PD理论相关概念 ■ 药效学:研究抗菌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 ■ 最低抑菌浓度MIC:可抑制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G+菌几乎都有一定PAE 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类PAE较长,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
类等;多数β-内酰胺类PAE短或无,但碳青霉烯类有较长PAE ■ 抗菌药物后白细胞增强效应PALE: 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在白细胞存在时其PAE可延长一倍 白细胞对PAE较短抗菌药物未见有明显增强效应
■ β-内酰胺类 特点:大多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PAE多短或无,碳青霉烯类除外 参数与策略:%fT>MIC,多重耐药或重症感染时,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
延长输注时间提高%T>MIC ■ 大环内酯类:时间依赖性 大多数大环内酯类PAE短且T1/2β短,参数为%T>MIC,日剂量多次给药 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PAE长且T1/2β长,参数为AUC/MIC
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 抗菌药物在骨和关节组织中的分布
磷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及万 古霉素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大剂量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也可 达到一定浓度
青霉素类、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等 单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
■ 骨髓炎抗菌药物推荐 葡萄球菌属:MSSA者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MRSA者糖肽类等 链球菌属:青霉素G或头孢曲松 肠杆菌科:非产ESBL者可选用头孢曲松,产ESBL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
或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抗铜绿β-内酰胺类联合抗铜绿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 厌氧菌:可选用抗厌氧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 通用给药建议
■ 选择在相应组织分布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 根据抗菌药物PK/PD 特点优化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性:可通过增加单次给药剂量或总剂量不变减少给药次数,提 高Cmax/MIC或AUC/MIC,以提高疗效
■ 抗菌药物按PK/PD分类 ■ 时间依赖性 特点:抗菌效应和临床疗效与细菌和药物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浓度升
高关系不密切 包括:大多数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大部分大环内酯类等 参数和策略:%T>MIC,推荐日剂量分多次给药和或延长输注时间 ■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 特点:时间依赖性,PAE或T1/2β较长 包括:阿奇霉素、糖肽类、利奈唑胺、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等 参数和策略:AUC/MIC,日剂量分两次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