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1)——镀膜对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对镀膜前后的电极片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如表1。 图1为前100h的充放电循环图。由表1及图1的结果可以看 出,经过处理的极片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比未经处理的极片 的相应容量提高了10%~15%,但是两者的充放电效率和充放 电曲线的电压平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1镀膜处理前后极片的充放电性能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charge—discharge capacities of electrodes before and after plating
Ni电池专家组组长,研究方向:应用化学和功能材料; 任旭梅(1969一),男,辽宁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项目(2001CCA05000)
电
池
BATTERY BIMONTHLY
第32卷
2结果与讨论 2.1 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
3结论
a.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表面进行处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在电极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镀膜。
b.电化学容量测试结果表明,镀膜处理后的电极的充放电容 量提高了10%~15%,而电压平台和充放电效率没有明显的改 变。分析认为是镀膜与电解液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保护膜,避免 了碳材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了容量;而镀膜处理并未对碳材料的 晶体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电压平台和充放电效率没有变化。 参考文献:·
[1]Da}m J,Fong R,s㈣M.Suppression of staging in Li—intercalated carkn
by disorder in the host[J].Phys Rev Sect B,1990.42:6 424—6 432. [2]Ozuku T.1wakoshi Y,Saeai.Formation of lithium—graphite intercala—
tion compound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a negative electrode for a lithium ion cell[J].J Electrochem SOc.1993. 140:2490—2498. [3]Suhn Z,Mcmillian R,Mray J.Electrochemical intercalation of Li into graphite[J].J Electrochem Soc,1992,140:922—925. [4]Fong R,Von Sacken U,Dahn J.Studies fo Li intercalation into car. bons using nonaqueous electrochemical cells[J].J Electrochem SOc. 1990。137:2009—2013. [5]Mori Y,Iriyama T,Hashimoto T,et a1.Lithium doping/undoping in disordered coke carbons[J].J Power Sources,1995,56:205—208. [6]Takei K.Terada N,Kumai K,et a1.Effects of the macroscopic struc— ture of carbon black on its behaviour as the anode in a lithium sec. ondary cell[J].J PowerSources,1995。55:191—195. 【7 j Liu Q。Zhang T.Bindra C.Effect of morphology and texture on elec- 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aphite anodes[J].J Power Sources.1997。 68:287—290. [8]MA Jun.qi(马军旗),HU Cheng.qiu(胡成秋).提高锂离子电池炭 负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J].Carbon Technology(炭素技 术),2000。5:22—27. [9] Arora P,Popov B N,White R E.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cobalt-doped LiMn204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J ElectrochemSoc。1998.145:807—811.
e
d
未经处理的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a循环前Before cycles b循环20周以后After 20 cycles 经过处理的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c循环前 Before cycles d循环20周以后 After 20 cycles 图2极片的扫描电镜图Fig.2 SEM of electrode 极片的扫描电镜结果如图2。由图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
——Th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anode by plating
YU Zheng—hong,WU Feng,REN Xu—me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BeO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mnal Development Center ofHi-Tech Green Materials,Beijing 100081·China)
收稿日期:2001—04—08
ຫໍສະໝຸດ Baidu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1)——镀膜对碳材料电化学性
能的改善
作者: 作者单位:
俞政洪, 吴锋, 任旭梅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京)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丽.吴锋 MH/Ni电池容量衰减的研究(1)[会议论文]-2002 2. 王德全.高英.高洪森.薛梅.龚金保.梁海.刘崇刚 氧化镍钴锂材料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会议论文]-2002 3. 阎德意.景恩宝.张俊英.赵文亮.贾伟.谢守韫.于泓.王莉 高功率动力MH/Ni电池组的研制[会议论文]-2002 4. 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 一种超薄挠性印制电路用运载膜的研究[会议论文]-2010 5. 徐嵘.顾浩飞.陈旭辉.蒋艳 包装用纸中镉、铬、铅、汞的测定[会议论文]-2005 6. 查永忠.陈晓光.李亮生.杨志磊.王力臻 MH-Ni电池负极集流体(铜网)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会议论文]-2005 7. 夏熙 中国MH/Ni电池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会议论文]-2002 8. 唐致远.宋世栋.潘丽珠.刘建华 新型纳米晶双功能氧电极的研究[会议论文]-2002 9. 柴志强.陈兵 高密度挠性电路板的技术发展趋势[会议论文]-2003 10. 宋刘洋.梁前.吴伟钦 挠性电路板紫外激光切割技术研究与突破[会议论文]-2010
由于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研 究开发工作一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近年来对各种碳材料如 天然石墨、焦碳、碳纤维、非石墨碳、裂解碳及掺杂型碳等用于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l-7]。其中进一步提 高碳材料的电性能是负极材料开发的主要课题。这方面的工 作除了寻找具有更高性能的初始原料外,完善和提高现有碳负 极材料的性能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表明。镀膜处理后的电极的充放电容量提高了10%~15%,而充放电效率和电压平台基本没有改变。结合电镜结果对这
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镀膜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79(2002)S1—0065—02
Study on the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工)
Abstract:The effect of plating on the anodic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was investigated.This treatment led tO a large increase in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y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But the mere— brane did not affect the voltage plateaus of the studied materials.SEM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also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discre— pancy of their capabilities. Key words:lithium—ion battery; carbon anode;plating
3.0 2.5 》2.0 ≥ “1.5 1.0 0.5 I).O
0 10 20 3U 40 5U 60 70 8U 90 100 t|h
1经处理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2未处理极片Untreated electrodes 图1 前100h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图
Fig.1 Cycl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des during the first 100 hours 2.2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对材料电化学性质的测试采用Sweagelok型∽J两电极电 池。原理电池的组装在MBRAUB氩气手套箱内完成。以制得 的负极片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作为对电极,隔膜为Celgard(r) 2300,电解液为Imol/I。LiPF6/EGDEC(体积比1:1)。在力兴 PCBT一138—8D-A电池测试系统上对电池进行容量测试。 1.3电极表面形貌分析
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表面处理前后及充放电前后的电极进 行表面形貌分析,探讨镀膜对电极表面性质的影响。
作者简介: 俞政洪(1974一),男,河北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 吴 锋(1951一),男,北京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MH/
极片由表面比较光滑的碳粒组成,而镀膜处理后碳粒表面生成
了片状的附着物;经过20周的循环后,未处理极片上原来分散、
规整的碳粒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不规则块状物;而经过镀 膜处理的极片20周循环以后碳粒还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
众所周知,由于锂离子电池使用极性非质子溶剂,因此在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碳负极与电解液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形成 SEI膜。SEI膜L方面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但是另一 方面在其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要消耗电池中一定的碳负 极和电解液,影响电池的容量。在本实验中,材料表面形成的镀 膜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液反应形成新的保护膜覆盖在 电极表面。从而避免了原来电极上生成SEI膜过程中对碳材料 的消耗,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样品的容量与未处理样品相比提 高了10%~15%。而其循环曲线的电压平台基本没有变化,这 可解释为碳材料的充放电电压平台与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镀 膜处理只是改变了电极的表面形态,并未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产 生影响。镀膜对电极循环寿命的影响以及镀膜工艺的改善尚 在研究之中。
基吡咯烷酮溶液为粘结剂,按质量比5:1充分混合。 将所得的粘稠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衬底之上,再于55C下
真空干燥24h,使溶剂和水分完全除去,并于2~8MPa下压实, 得到厚度为50~100pm的薄膜。将薄膜裁剪成方形极片,继续 真空干燥12h,得到负极片。
对其中部分样品进行表面镀膜处理。 1.2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碳负极材料的电性能决定于其内部结构、颗粒形态、表面 性质等多种因素。其中表面性质对于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倍率 充放电能力、电容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8】。进行表面处理对改 善碳负极材料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碳材料表面 进行镀膜处理,探讨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极片的制备 以合成石墨为电极活性物。聚偏氟乙烯(PVDF)的N一甲
第32卷 专辑 206一年 6月
电
池
BATTERY BIMONTHLY
V01.32.S1 Jun.,2002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1)
——镀膜对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俞政洪,吴锋,任旭梅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表面进行镀膜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电极进行电化学容量测试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结果
表1镀膜处理前后极片的充放电性能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charge—discharge capacities of electrodes before and after plating
Ni电池专家组组长,研究方向:应用化学和功能材料; 任旭梅(1969一),男,辽宁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项目(2001CCA05000)
电
池
BATTERY BIMONTHLY
第32卷
2结果与讨论 2.1 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
3结论
a.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表面进行处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在电极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镀膜。
b.电化学容量测试结果表明,镀膜处理后的电极的充放电容 量提高了10%~15%,而电压平台和充放电效率没有明显的改 变。分析认为是镀膜与电解液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保护膜,避免 了碳材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了容量;而镀膜处理并未对碳材料的 晶体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电压平台和充放电效率没有变化。 参考文献:·
[1]Da}m J,Fong R,s㈣M.Suppression of staging in Li—intercalated carkn
by disorder in the host[J].Phys Rev Sect B,1990.42:6 424—6 432. [2]Ozuku T.1wakoshi Y,Saeai.Formation of lithium—graphite intercala—
tion compound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a negative electrode for a lithium ion cell[J].J Electrochem SOc.1993. 140:2490—2498. [3]Suhn Z,Mcmillian R,Mray J.Electrochemical intercalation of Li into graphite[J].J Electrochem Soc,1992,140:922—925. [4]Fong R,Von Sacken U,Dahn J.Studies fo Li intercalation into car. bons using nonaqueous electrochemical cells[J].J Electrochem SOc. 1990。137:2009—2013. [5]Mori Y,Iriyama T,Hashimoto T,et a1.Lithium doping/undoping in disordered coke carbons[J].J Power Sources,1995,56:205—208. [6]Takei K.Terada N,Kumai K,et a1.Effects of the macroscopic struc— ture of carbon black on its behaviour as the anode in a lithium sec. ondary cell[J].J PowerSources,1995。55:191—195. 【7 j Liu Q。Zhang T.Bindra C.Effect of morphology and texture on elec- 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aphite anodes[J].J Power Sources.1997。 68:287—290. [8]MA Jun.qi(马军旗),HU Cheng.qiu(胡成秋).提高锂离子电池炭 负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J].Carbon Technology(炭素技 术),2000。5:22—27. [9] Arora P,Popov B N,White R E.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cobalt-doped LiMn204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J ElectrochemSoc。1998.145:807—811.
e
d
未经处理的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a循环前Before cycles b循环20周以后After 20 cycles 经过处理的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c循环前 Before cycles d循环20周以后 After 20 cycles 图2极片的扫描电镜图Fig.2 SEM of electrode 极片的扫描电镜结果如图2。由图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
——Th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anode by plating
YU Zheng—hong,WU Feng,REN Xu—me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BeO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mnal Development Center ofHi-Tech Green Materials,Beijing 100081·China)
收稿日期:2001—04—08
ຫໍສະໝຸດ Baidu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1)——镀膜对碳材料电化学性
能的改善
作者: 作者单位:
俞政洪, 吴锋, 任旭梅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京)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丽.吴锋 MH/Ni电池容量衰减的研究(1)[会议论文]-2002 2. 王德全.高英.高洪森.薛梅.龚金保.梁海.刘崇刚 氧化镍钴锂材料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会议论文]-2002 3. 阎德意.景恩宝.张俊英.赵文亮.贾伟.谢守韫.于泓.王莉 高功率动力MH/Ni电池组的研制[会议论文]-2002 4. 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 一种超薄挠性印制电路用运载膜的研究[会议论文]-2010 5. 徐嵘.顾浩飞.陈旭辉.蒋艳 包装用纸中镉、铬、铅、汞的测定[会议论文]-2005 6. 查永忠.陈晓光.李亮生.杨志磊.王力臻 MH-Ni电池负极集流体(铜网)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会议论文]-2005 7. 夏熙 中国MH/Ni电池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会议论文]-2002 8. 唐致远.宋世栋.潘丽珠.刘建华 新型纳米晶双功能氧电极的研究[会议论文]-2002 9. 柴志强.陈兵 高密度挠性电路板的技术发展趋势[会议论文]-2003 10. 宋刘洋.梁前.吴伟钦 挠性电路板紫外激光切割技术研究与突破[会议论文]-2010
由于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研 究开发工作一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近年来对各种碳材料如 天然石墨、焦碳、碳纤维、非石墨碳、裂解碳及掺杂型碳等用于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l-7]。其中进一步提 高碳材料的电性能是负极材料开发的主要课题。这方面的工 作除了寻找具有更高性能的初始原料外,完善和提高现有碳负 极材料的性能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表明。镀膜处理后的电极的充放电容量提高了10%~15%,而充放电效率和电压平台基本没有改变。结合电镜结果对这
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镀膜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79(2002)S1—0065—02
Study on the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工)
Abstract:The effect of plating on the anodic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was investigated.This treatment led tO a large increase in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y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But the mere— brane did not affect the voltage plateaus of the studied materials.SEM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also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discre— pancy of their capabilities. Key words:lithium—ion battery; carbon anode;plating
3.0 2.5 》2.0 ≥ “1.5 1.0 0.5 I).O
0 10 20 3U 40 5U 60 70 8U 90 100 t|h
1经处理极片Treated electrodes 2未处理极片Untreated electrodes 图1 前100h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图
Fig.1 Cycl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des during the first 100 hours 2.2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对材料电化学性质的测试采用Sweagelok型∽J两电极电 池。原理电池的组装在MBRAUB氩气手套箱内完成。以制得 的负极片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作为对电极,隔膜为Celgard(r) 2300,电解液为Imol/I。LiPF6/EGDEC(体积比1:1)。在力兴 PCBT一138—8D-A电池测试系统上对电池进行容量测试。 1.3电极表面形貌分析
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表面处理前后及充放电前后的电极进 行表面形貌分析,探讨镀膜对电极表面性质的影响。
作者简介: 俞政洪(1974一),男,河北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 吴 锋(1951一),男,北京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MH/
极片由表面比较光滑的碳粒组成,而镀膜处理后碳粒表面生成
了片状的附着物;经过20周的循环后,未处理极片上原来分散、
规整的碳粒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不规则块状物;而经过镀 膜处理的极片20周循环以后碳粒还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
众所周知,由于锂离子电池使用极性非质子溶剂,因此在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碳负极与电解液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形成 SEI膜。SEI膜L方面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但是另一 方面在其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要消耗电池中一定的碳负 极和电解液,影响电池的容量。在本实验中,材料表面形成的镀 膜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液反应形成新的保护膜覆盖在 电极表面。从而避免了原来电极上生成SEI膜过程中对碳材料 的消耗,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样品的容量与未处理样品相比提 高了10%~15%。而其循环曲线的电压平台基本没有变化,这 可解释为碳材料的充放电电压平台与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镀 膜处理只是改变了电极的表面形态,并未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产 生影响。镀膜对电极循环寿命的影响以及镀膜工艺的改善尚 在研究之中。
基吡咯烷酮溶液为粘结剂,按质量比5:1充分混合。 将所得的粘稠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衬底之上,再于55C下
真空干燥24h,使溶剂和水分完全除去,并于2~8MPa下压实, 得到厚度为50~100pm的薄膜。将薄膜裁剪成方形极片,继续 真空干燥12h,得到负极片。
对其中部分样品进行表面镀膜处理。 1.2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碳负极材料的电性能决定于其内部结构、颗粒形态、表面 性质等多种因素。其中表面性质对于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倍率 充放电能力、电容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8】。进行表面处理对改 善碳负极材料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碳材料表面 进行镀膜处理,探讨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极片的制备 以合成石墨为电极活性物。聚偏氟乙烯(PVDF)的N一甲
第32卷 专辑 206一年 6月
电
池
BATTERY BIMONTHLY
V01.32.S1 Jun.,2002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1)
——镀膜对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俞政洪,吴锋,任旭梅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表面进行镀膜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电极进行电化学容量测试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