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广西北部湾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显著改善,公路大通道和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公路货物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公路运力结构调整加快.公路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国际道路运输发展迅速。
到2020年,广西将建成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3小时内到达所有地级市的区内陆路交通圈和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
公路物流必然向现代物流转变,大力发展农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快货运输、集装箱运输。
关键词公路物流;广西北部湾;战略;方向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面上项目(编号:200802MS093);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资助项目(编号:75)
作者简介傅远佳,钦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北部湾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民建广西区委经济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法学,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3-0100-0006
公路物流是指以公路为道路网络,以公路运输企业为服
务主体,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其他物流服务需求者为服务对象,采用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技术和手段在货物运输业务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综合化、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产业。
20世纪90年代,公路运输首次超过铁路,成为最大的货物运输形式。
一、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发展现状
(一)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显著改善
“十五”期间,广西新增公路里程3.7万多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
2005年,广西全区公路里程达62003公里,其中高速路1411公里。
2007年底,广西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42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822公里增加到187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9.94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6年,北部湾经济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19公里,约占全广西的二分之一,到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900公里,占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一半以上。
其中,2004年,南宁市公路总里程67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7公里,等级公路5662公里,非等级公路757公里;2006年,南宁市公路总里程9014公里,比上年新增2701.23公里信村道)。
北海市2007
年公路总里程达24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2183.2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14.66公里,一级公路里程103.4公里,二级公路里程110.6公里;等外公路里程292.77公里。
钦州市2007年公路总里程38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3公里、一级公路90.8公里、二级公路358.7公里。
防城港市2006年,公路里程1535公里,增加209公里;公路密度为24.2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出海出省出国公路大通道基本建成
广西与周边的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已联成高速公路网。
目前,北海至南宁、桂林的高速公路已全线建成通车,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北海至重庆高速公路已全线建成通车,连接广东省的高速公路即将贯通。
在已建成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南宁通往沿海3个港口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正在规划建设玉林一北海铁山港、崇左-钦州、六景一钦州港3条通往沿海的高速公路。
南宁市已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公路交通的中心。
广西14
个地级市都已有高速公路通行,大部分中心城市距首府南宁的行车时间在三至四小时的行程距离内,从南宁出发到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最少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最多只需要三个小时。
从南宁出发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只需两小时即可进入越南。
南宁市的公路由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编织成联系紧密、
辐射四方、方便快捷的公路网络,可通达广西各县、市和全国主要城市。
目前全国最长的区内高速公路――长达575公里的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以南宁为重要节点;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南宁至河池(水任)高速公路已于2004年9月开通,连接贵州、四川等地;南宁至中越边境重镇友谊关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12月开通;南宁(坛洛)至百色的高速公路2007年12月开通,连接云南、贵州等地。
北海市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有公路70.03公里。
目前,北海公路已初步形成以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重要县乡公路为支骨架的便捷的公路网络。
国家重点项目之一的西南出海公路通道:成都至北海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辖区内主要有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北海至内蒙古呼和浩特209国道、南宁至广州325国道横贯全市境内。
钦州市是广西沿海与广西内地及大西南交通联系的交通枢纽,拥有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的立体交通运输网。
公路方面:钦州-南宁、钦州-防城港、钦州-北海高速公路以及南宁-北海、钦州-玉林、钦州-浦北二级公路在钦州交会,贯通整个西南、华南公路网;一级公路由钦州市直达港区。
防城港市已建设成为以市区为枢纽,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沟通国道和越南,贯通市内东西南北,连接区县市辐
射乡村的公路网络系统。
广西高速公路网已连接到防城港,直达港口码头。
沿钦防高速公路北上南宁与全国公路并网;东沿桂海高速公路进入广东路网;西经防城港至东兴一级公路与越南公路相连接,进而联通泛亚公路网,是我国进入印支半岛一条便捷的陆路通道。
(三)服务“三农”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建成
“十五”期间,广西共投入84.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7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
五年来,广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建改建通乡油路5538公里、通村公路31276公里,新增17个县通二级公路、205个乡镇通油路、3417个行政村通公路。
目前广西全区实现了95%的县通二级公路,基本实现所有少数民族乡和91%的乡镇通油路,81.51%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79.74%的行政村通班车,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7年底,广西已建成农村公路82655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88%。
2007年广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37.9325亿元,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563个,建设里程12196公里,完成通乡油路项目15个792公里,通达工程项目455个2909公里,通村油路项目300个1496公里。
新增60个乡镇通油路,950个行政村通公路,基本实现61个少数民族乡通油路。
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
案》,明确到2010年底,南宁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73%的行政村通水泥路,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全市68%以上的乡镇具有较为完善的客运站设施。
北海市“十五”期间共完成县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倍多。
目前,全市县乡公路里程达1813公里,比2005年的774公里增加1039公里,县乡公路网密度从23.2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54.4公里,百平方公里。
钦州市2006年全市累计完成乡村公路建设投资3484万元,新增20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
目前,全市共建农村公路4003公里,全市57个镇955个行政村中,有乡镇通达线路67条,行政村通达线路1002条。
防城港市先后建成了滩营至平旺、枯良至东屏、华兰至南屏、垌美至扶隆等通乡油路,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全市共投入县乡公路建设资金约6800
万元,全市24个乡镇有23个通了油路,通油路的乡镇比例达到95.8%;282个村委会有268个通了公路,通公路村委会的比例达到95.4%。
(四)公路货物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广西公路货物运输呈现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道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2006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05亿吨、货运周转量286.8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9.56%、11%。
2008年1至7月,全区完成公路货运量20168万吨,同比增长9.81%。
2006年,全区道路营运汽车达16.3
万辆,其中货车1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44%。
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53.27万人,道路运输经营业户21.82万户,其中拥有机动车维修业户1.34万户,拥有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39个,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214所。
南宁市,2005年营运货车32734辆,大吨位货车、专用货车增长较快。
北海市,2004年行业年审全年共年审营运车辆7839辆,其中营运货车3778辆、营运拖拉机2000辆。
钦州市2004年,全市拥有道路运输业户1.07万户,从业人员2.12万人,拥有营运汽车4724辆,其中营运货车3597辆。
防城港市以集装箱运输和出入境运输为主导的物流运输业
迅速发展,2004至2006年5月底出入境运输车辆达36984车次。
2008年4月,防城港市拥有营运货车3272辆,13497吨,其中集装箱货车54辆。
1503吨;重型货车306辆,7363吨。
(五)大吨位车辆增加,公路运力结构调整加快
近年来,由于北部湾经济区货运量的增加,加上国家从政策上遏制超限运输,并鼓励大吨位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因而不少运输企业和经营业主纷纷加快运力结构调整,购买多轴大吨位的车辆进行道路运输,公路运力结构向高档化、专业化发展。
仅2006年下半年,广西就新增3轴以上大吨位货车1300多辆。
北海市2005年7000多辆货运车辆中,厢式和大吨位的车辆已占很大的比例,新增加1000多
辆货车中,厢式和大吨位货车占60%以上。
钦州市2006年有营运货车4700多辆,公路运输开始向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如广西钦州泰禾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货运车辆的发展中大力发展大吨位的货车和牵引车。
防城港市2007年下半年增加了多轴大吨货车276辆,港口的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大增加了港口运输的疏运能力。
(六)公路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
为提高运输企业竞争力,广西引导运输企业进行二次改制,随着桂林骏达运输有限公司的成功改制,全区二级以上运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并全部实现了赢利。
此外,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建立以“运输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采取政策鼓励运输企业参与酒店经营、房地产开发、商贸娱乐、交通工业、公共交通、旅游等与运输服务业相适应的其他产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的新格局。
促成一批区域性大型道路运输企业成立,最终使企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
目前,全区已有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14家、三级企业24家,已基本形成了以三级以上客运、货运企业为龙头,区域性运输企业为骨干的市场竞争格局。
这些企业已经不是单一的运输经营,还往酒店、旅游、房地产等方面发展,成为企业集团。
计划到2010年,广西道路运输企业总资产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6家,15亿元资产以上的企业达到2-3家,1-2
家道路运输企业成功上市。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
一是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如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三是综合型物流企业初现,如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企业;四是商业连锁配送发展加快,如北京华联、南城百货、利客隆、沃尔玛等连锁配送业务发展较快。
(七)国际道路运输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越国际道路运输发展迅速。
截至目前,广西至越南跨国客货运输班线已达20条,去年一年,中越两国通过公路口岸出入境人员超过439万人次,车辆总数超10万辆。
2008年上半年,中越国际道路运输客运量为31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8.08%;货运量超过7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88%。
为适应中越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经国家交通部批准,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在原东兴、友谊关口岸交通管理站的基础上,成立东兴、凭祥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管理处直接受自治区交通厅管理。
中越两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成立后,将依据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和两国交通部签署实施运输协定的议定以及相关的法
律法规,对国际道路运输活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规划和协调友谊关口岸国际运输工作,发放和查验
有关证件,监督检查国际道路运输的经营活动,协调出入口岸运输车辆的通关事宜等。
二、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一)广西北部湾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
1、广西北部湾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交通先行”的原则。
他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将是“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前提是泛北部湾交通运输通道必须建成。
为了真正把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早在2004年,广西从四个方面调整了交通建设规划,使高速公路网进一步与周边地区联通,以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需要。
一是东承广东。
加快桂林至梧州、苍梧至郁南(省界)、南宁至梧州高速公路岑溪至梧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并做好岑溪至罗定(省界)、岑溪至容县段以及贺州及灵峰(省界)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
以上工程完成后,广西将有6条高速公路与广东对接。
二是西启云贵。
西南出海大通道主干线的河池(水任)至南宁公路2005年
建成通车;加快通往云南的百色至罗村日(省界)高速公路的建设,新开工建设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
三是北连湖南。
2005年建成全州至黄沙河(省界)高速公路,新开工建设桂林过境公路灵川至三塘段。
同时,加快全州至桂林、桂林至三江的前期工作。
四是南接东盟。
加快建设与越南1号公路相接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全面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并做好沿海防城港、钦州港10万吨航道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为此,广西2004年斥资130亿元进行路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比2003年翻一番。
2005年11月7日,广西交通建设“十一五”规划亮相。
“十一五”期间,广西交通建设将投入902亿元,以构建和完善广西交通大通道,其中公路项目投入749亿元。
建设重点主要是:第一,继续配合国家实施国道主干线、西部通道,结合国家及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快建设区内重要经济干线,实现所有的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广西公路主骨架。
第二,加强与周边国家、邻省之间的交通联系,构筑连接华南、西南、华中及通向东盟的高等级公路主框架,构建公路、沿海、内河航运三位一体横贯东西、纵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出海出省出边大通道,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第三,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以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路网改造,进一步沟通城乡交流,为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交通条件。
第四,以
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农村渡口改造和农村客运站为建设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交通条件,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行路难问题等。
根据《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到2020年,广西将建成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3小时内到达全自治区所有地级市的区内陆路交通圈,和以防城港、钦州、北海沿海组合港及南宁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南宁一新加坡陆路通道、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广西北部湾交通建设勾画了美好蓝图。
《规划》将组织实施国家港口布局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机场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项目,较大幅度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级公路和大能力铁路路网密度、机场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能力。
2008年广西上半年工作会议上,广西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打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作出了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工作部署。
今后5年,广西将投入3000亿元以上的资金,力争2012年前形成区内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建成通向周边省区与东盟国家的快速通道,让沿海现代化港口群初具规模,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建立,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初步建成,广西在全国交通网络中通向东盟的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2、广西北部湾四市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
南宁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南宁的实际,以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突出抓好“一突破三关键五重点”。
未来5年内,南宁市力争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500亿元以上。
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00公里,其中复线35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超过11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0公里以上、二级公路1400公里以上、实现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基本建成老口、邕宁梯级枢纽;建成面向东盟的南宁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力争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公里、超过40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10条外连内畅的城市主干道和新增7座跨越邕江的城市桥梁。
北海市将以完善铁山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港口和产业园区交通建设,完善沟通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一是推进港口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铁山港的开放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
争力,全力推进铁山港铁路支线、港口、码头、航道、路网等建设项目,完善铁山港工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浦工业园的基础设施,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
二是完善沟通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
突出输港功能,推进合浦至河唇、玉林至铁山港等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改造北铁一级公路,完善北海机场配套设施,培育航空市场,增加航线航班。
钦州市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对钦州市的功能定位、发展布局,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制订了《钦州市2008-2025年公路网规划方案》,规划“一环五射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路网;规划改建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钦州段和新建沙井大道至钦州港等14条一级公路;规划建设大榄坪等4个物流中心并配套城南客运站等8个运输站场;规划建设“五纵一横”的钦州港集疏运通道;完善市域内县镇村的路网规划。
未来5年,全市交通建设将投入5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2年,基本形成以钦州港为龙头,以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为支撑的广西北部湾沿海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城镇为纽带,辐射全市的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城区至港区、城区至县区、城区至旅游景区以及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
并以此为基础,力争到2020年,全面打造成为面向中国一东盟合作、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防城港市为适应连接东盟国际大通道、沟通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需要,一是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二座桥、三条二级以上出边公路。
重点建设项目有防城港至东兴高速公路、中越北仑河二桥及配套一级公路、防城峒中至越南横漠大桥、防城至江山一级公路、防城至峒中二级公路,并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好江山至东兴一级公路,这批项目建成后将构建与越南乃至东盟的交通网络。
二是加快企沙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基地的交通路网建设,为企沙大型钢铁基地和核电厂及工业园区提供交通保障。
规划建设跨海大桥一座、一级公路三条、二级公路一条。
重点项目有东湾跨海大桥及配套一级公路、沙潭江至企沙一级公路(已建成)、上思至企沙钢铁基地专用一级公路、企沙(经白沙)至茅岭一级公路、玉罗岭至李子潭一级公路、江山至白龙二级公路(在建),这批项目建成后将为防城港市临海大型工业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三是加快防城港市与周边市之间的通道建设。
规划建设高速公路一条、一级公路一条、二级公路四条,项目建成后,将与钦防高速公路一起形成与沿海城市间的便捷通道,为推进沿海区域的开发和临海工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保障。
重点项目有崇左(经上思)至钦州高速公路、防城至茅岭一级公路、防城港(公车)至龙门二级公路、防城至钦州贵台二级公路、(上思)那则至那白段(南宁)二级公路,完善上思至崇左二级公
路,这批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防城港市到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
(二)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的发展方向
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区域内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
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以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等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需求,将促使公路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1、发展农业物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北部湾经济区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举足轻重。
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地和集散地,其周边地区均为全国或地区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南北农副产品、中国与东盟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农副产品交易量大。
大力发展农业物流,依托各县(区)市货运站场,建设一批以农副产品、食品、农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并逐步将货运网点建立到各乡镇,为农户及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存、分、包、运、销一条龙服务。
发展农业物流,一要加大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重点是:(1)加快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各种农用车。
(2)加强粮库、冷鲜库建设。
(3)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特别是针对连锁店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
(4)规范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二要培育与壮大农业物流主体。
目前,广西北。